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中国提出大国外交战略之际,西方国家和媒体再次热炒南海问题。12月初,中国政府就菲律宾所提南海仲裁案管辖权发布立场文件,对此,有人指责中国“欺负”菲律宾等邻国,祭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对中国在南海的岛礁主权和海洋权益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2.
黄岩岛之后     
黄岩岛事件将中菲两国关于南海问题的争端推至风口浪尖之上。黄岩岛事件余波未了,礼乐滩或将成为新的争议焦点近年来,菲律宾逐步强化对非法侵占南沙岛礁的实际控制,不断把油气勘探推向南海争议水域。在此背景下,菲律宾与  相似文献   

3.
南海中国策     
《中国新闻周刊》2012,(19):22-23
南海问题日益国际化、复杂化,面对南海主权声索各方越来越咄咄逼人的态势,中国在南海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当前,菲律宾、越南等国正不断大力加强对南海争议岛屿与海域的实际存在和控制,试图以此强化其对主权声索的依据。在一些岛礁上,这些国家建起了机场、港口等基础设施,其意图不言而喻。假如中国的行  相似文献   

4.
何晓 《大观周刊》2012,(11):274-274
南海问题,目前主要是南沙群岛及其水域的争议问题。上个世纪70年代,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文莱和印度尼西亚却对我国提出了南海主权的无理要求,并强行占领我国的岛屿与水域。由于这些国家肆无忌惮地对南海岛礁进行侵占与资源开发,严重侵犯了中国对南海区域拥有的主要地位,导致南海争端成为亚洲最容易爆发冲突的地区之一。本文拟对我国南海问题的由来及现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的反对之下,菲律宾的状告之举将是徒劳无功。阿基诺政府能达到的目的或许就是留下记录,显示并未放弃索要南海争议领土的主权  相似文献   

6.
王晓莉 《档案天地》2012,(7):33-35,47
近年来,南海周边一些国家不断挑战中国对南海诸岛的主权,非法侵占岛礁、掠夺资源。尤其近期菲律宾在黄岩岛问题上公然挑衅我国对南沙群岛的主权,引起国际社会对南海问题的关注。西沙、南沙群岛,历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抗战爆发后,日本帝国主义曾对南海诸岛这块战略要地实施武装占领。1945年日本战败,南海诸岛日本驻军先后撤离。  相似文献   

7.
华健  余琦 《军事记者》2012,(7):25-26
2012年4月11日。菲律宾军舰闯入南海我黄岩岛海域.借口“维护主权”,对中国渔船进行袭扰抓扣,被及时赶到的中国海监船制止,随后发生世界高度关注的中菲黄岩岛对峙事件。  相似文献   

8.
秦军 《大观周刊》2012,(44):35-35
海洋国土是国土的重要组成部分,南海则是中国所拥有的面积最大的海洋区域。中国对南沙群岛及其周边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但由于历史、现实等各种原因,我国与越南、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周边国家在南海主权问题上存在较大争议,经常发生争端。要确保南海诸岛安全,必须做好后勤保障,把国家的经济力量和技术资源,通过后勤的组织计划工作,从物资供应、医疗救护、装备维修、运输等方面保障南海诸岛安全,这是构建南海诸岛安全的命脉,是确保南海诸岛安全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9.
媒体在国际传播中对国家形象的塑造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中国与菲律宾的交往不断增加,南海争端也愈演愈烈。2016年7月南海仲裁案让中菲关系进入了紧绷的至高点,但菲律宾新任总统杜特尔特却一反阿基诺三世亲美的作风,反而向中国伸出橄榄枝。一时间,人们开始议论中菲关系是否转暖。笔者认为,分析菲律宾主流媒体涉华报道能够获悉菲律宾主流社会对中国的看法,从而推断中菲关系走势。因此,本文选择菲律宾最受欢迎的主流报刊《菲律宾每日问讯者报》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杜特尔特上台后该报网站上的涉华报道。本文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绍研究方法,第二部分具体分析《菲律宾每日问讯者报》的涉华报道,第三部分综合分析报道并得出结论——指出《菲律宾每日问讯者报》塑造了怎样的中国形象,并预测中菲关系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中菲南海冲突"为例,尝试回答以下问题:中国在南海问题中的对外传播话语结构是如何的?这样的话语结构在国际媒体报道中的"二次传播"效果如何?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效果?本文选取了2014年3月10日至5月20日的新华社和《中国日报》关于中菲冲突的英语报道,对其进行框架分析发现:中国在这次中菲冲突中的对外传播话语结构是主权:坚决捍卫;归责:谴责菲律宾;解决问题:不接受仲裁;对第三方的态度:反对美国介入;旁观者:不影响与中国关系。然后,本文又通过研究《菲律宾每日闻讯者报》和《纽约时报》在相同时间内对中菲冲突的报道发现,中国对外传播话语结构的二次传播效果并不理想,其原因有国家利益冲突、双方对于南海、中国的观念落差以及中国政府的声音很难影响国际媒体等。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新闻周刊》2012,(16):24-25
4月中旬在南海黄岩岛附近海域发生的中菲对峙局面,至今已经持续近一个月,事态仍未平息。黄岩岛最早由中国人发现,是中国渔民的传统渔场。正如中国南海研究院院长吴士存指出的那样,元代以来历代中国政府通过多种形式管辖黄岩岛,有效行使和巩固了对黄岩岛的主权,数世纪以来从未遇到过任何挑战,并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承认,菲律宾对黄岩岛的主权声索毫无根据。  相似文献   

12.
近期动态表明,中国政府“搁置争议,共同开发”,通过和平谈判妥善解决南海争端的立场得到南海争端多数相关国家的赞成和响应。菲律宾和区域外的日本作为南海问题的搅局者的作为,值得人们警惕  相似文献   

13.
菲律宾和越南等国在南海上频频生事,这些违背《宣言》精神的做法让《宣言》的落实陷入非常困难的境地。而域外国家介入力度的加大,也让此前相对平静的南海问题不时升温  相似文献   

14.
对峙黄岩岛     
韩永  关向东 《中国新闻周刊》2012,(16):26+28+30-31
黄岩岛事件引发了中国与菲律宾关系史上最旷日持久的对峙。经历事件的中国渔民李成端说,"我希望有一方平静的大海,但又不希望为了这份平静,过于忍气吞声。"二十几天前的那次惊险经历,在李成端身上几乎已经看不到痕迹。对《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回忆此事时,他的语气轻描淡写,像是回忆一次寻常的捕鱼经历。李成端家在海南省琼海市谭门镇,这是一个世代以南海捕鱼为生的小镇。镇上的几乎每个人,多少都有与南海相关的故事。这些故事讲述开来,就是一部南海争端史。4月10日,来自该镇的12艘渔船,  相似文献   

15.
英国《金融时报》2012年12月10日引述菲律宾外长德尔罗萨里奥在接受采访时的表态,称"支持日本修改和平宪法重整军备,以抗衡中国不断升级的强硬军事姿态"。报道称,菲外长这一不寻常的声明可能令中国政府不安,反映出菲律宾对于中国在南海的挑衅越来越震惊,"亚洲地区对强硬的中国的恐惧,也许正开始压倒对日本战时野蛮行径的记忆"。  相似文献   

16.
李宏 《大观周刊》2012,(29):10-12
随着越南的建国以及经济发展,其对南海的态度从不干涉发展成占领并利用,同时越南南海政策也童窭渐成熟。为了对抗中国,越南加紧建设海军、煽动民众反华、侵占中国在南海的岛屿岛礁等,并拉拢美阉、东盟等介入南海争端,试凰将南海问题国际化复。然而从越南政策中可以看出其南海战略存在误判。越南以为中国不会使用武力,美国和寮盟都会长期支持它在南海的政策。而事实上中国不会为了经济发展而放弃南海主权,美国在南海的长远利益也与越南不尽相同,东盟内部矛盾重重,而且很多国家与中国存在南海争端。  相似文献   

17.
近期以来,美国积极“介入”亚洲诸多事宜,引发亚洲乃至世界各国高度关注:联合韩国黄海军演、插手钓鱼岛事件、压迫人民币升值、与东盟召开峰会、支持菲律宾反对中国南海宣示主权……  相似文献   

18.
王飞 《档案天地》2012,(6):40-45
南海.也称南中国海,是世界第三大海.所属的东沙、西沙、中沙、南沙等4个群岛,统称为南海诸岛。南海位于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北靠中国华南沿海大陆,东临菲律宾。西濒越南和马来半岛,南连马来西亚和文莱。南海海域总面积约360万平方公里,域内包括海上通道、岛屿、海峡水域。南海地区北有台湾海峡,西南有马六甲海峡.连接西北太平洋和印度洋.形成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海上要道。  相似文献   

19.
黄岩岛事件历经月余之后,在菲媒自说自话的鼓噪声中也出现了一些理性的声音,其中菲律宾一些媒体文章也开始引用或转发中国学者的观点。菲政府立场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缓和黄岩岛事件发生后,菲律宾三大报之一的《马尼拉公报》先是在显要位置制作了大幅专题《困境中的西菲律宾海》,继而将其置于右幅版面较小位置,直至事件进入第六周后,该专题已经"若无其事"地在头版消失了。5月14日,《马尼拉公报》以及其他菲律宾主要媒体的头版头条都是关于首席大法官科罗纳被弹劾的官司。自从一个多月前,菲律宾军舰袭扰中国渔民并引发中菲舰船黄岩岛事件后,菲律宾主要媒体响应阿基诺政府立场,先后  相似文献   

20.
最近,奥巴马总统在公开讲话中表示要对中国采取“强硬”态度。美国在中日钓鱼岛问题上支持日本,在南海问题上纵容越南、菲律宾与中国对抗,并提出针对中国的所谓“冻结现状”的方案。不久前,美国还与澳大利亚签署新的《驻军地位协定》,为美在澳达尔文市驻扎海军陆战队和海军使用澳港口提供了法律依据。这些举措是美国积极推进“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延续,更反映出美国在全球地缘政治中扮演“离岸平衡者”的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