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蒙古记趣     
蒙古记趣经济日报副总编辑詹国枢出国去蒙古,一般人都觉得,意思不大。前不久,率团去了一趟蒙古,所见怕闻,蛮有意思。意思何在,略记如下。一、住“钧鱼台”出国访问,住在哪里,一般我并不在意。住哪里不是住?电灯一关,眼睛一闭,都差不多,无所谓。这回到蒙古,住...  相似文献   

2.
《信息系统工程》2005,(8):86-87
买菜不去菜市场,不去超市,去哪里?在被调查的100人中有92人发出了这样的疑问!脱离了传统消费模式的“网上菜市场”从开业之初就遭质疑,这种新型的买菜方式在否定声中能生存多久?  相似文献   

3.
躁动的“青春期” 世界所有的高科技企业都出现过“管理青春期’,巨人这辆高速行驶的列车,不可避免地进入了这一躁动的“青春期”。 在经历过92年和93年连续两年的辉煌灿烂后,94年在以前的惯性作用下,巨人继续发展,但因“管理青春期”的出现,发展速度明显减慢。 巨人怎么啦?! 那种曾在中国电脑天地里纵横驰骋的潇洒英姿哪里去了?那种与午夜钟声相互和鸣的键盘敲击声隐遁到何处?那猎猎飘扬的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的大旗哪里去了?那立志用科技兴国实现知识分子人生最大价值的精神哪里去了?那曾可以让人瞠目结舌的500%的发展速度哪里去了?巨人的决策者在困惑之中痛苦地思  相似文献   

4.
谁主持谁     
陈曦 《青年记者》2006,(5):55-55
很多事经不起琢磨。见怪不怪,想当然,久了,就容易麻木。不能把“为什么”、“凭什么”丢了,尤其是新闻人。是人,说都脱不了“俗”,但职责所在,新闻人就是应比自己所服务的大众更清醒、更高明。但有些时候我们确实“清醒”不到哪里去,“高明”不到哪里去,比如我们的电视主持,我们的宣传报道,我们的行事作派。本期“新闻观察”的文章,提醒我们更清醒些,更高明些。  相似文献   

5.
《新闻界》1995,(5)
论记者的形象编者记者是个什么样的形象?说到这个问题,人们脑子里也许就会冒出个“无冕之王”来。好象也真是这样,记者想到哪里去,就到那里去;想采访谁,就采访谁。似乎什么人都不敢怠慢,俨然一个未加冕的君王。其实,这不过是西方新闻界自诩记者社会地位崇高的比喻...  相似文献   

6.
心中的日月     
《中国广播》2007,(11):70-71
解说: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这是一个古老的哲学命题。而在我国云南普米族的村寨里,每当有人去世,老人们都要唱一首《指路经》,告诉亡者归宗的路,引导他们回到祖先居住的地方。  相似文献   

7.
从五代到宋初,两广人民的住房够紧张了,“四邻局塞,半空架版,叠垛箱笼,分寝儿女”(陶毂《清异录》),建筑面积小到连睡觉的地方都不够,又没钱扩建,只好自己改成小复式。在这样恶劣的住房条件下,固然不会幸福到哪里去,却也不会痛苦到哪里去一大家都这样,就淡化了居住不舒适的心理感受。另一个例子是青海,农牧民每天从土窑里钻进钻出,也没妨碍唱花儿的好心情——想自卑也得有参照物是不是?  相似文献   

8.
单机版的《刀剑封魔录》在PC游戏市场上辉煌风靡程度,相信不用我说大家也都闻闻目睹了不少。然而,刀剑单机版并不跟风其他单机游戏开放联网功能,玩家只能去网络版弥补这一遗憾。在笔者的30多个游戏玩家QQ群里,每每提及“刀剑”总是说好游戏,但是究竟好在哪里,很少人能够说出来。笔者看着手里一大堆 其他新游戏测试帐号,恨不得有分身术。笔者还是禁不住诱惑,去要了个朋友刀剑的封闭测试号,只为了去看看有多少创新元素。  相似文献   

9.
1978年,万里一次在谈到宣传报道时说:“我真羡慕你们这些记者,哪里都可以去,只要深入下去,就能够听到看到真实情况。我们这些当官的要想知道真实情况很不容易。我们一下去,地、区、县、公社,直到村队,都有人陪同。  相似文献   

10.
记者采访往往会出现这么几种情况;一是觉得什么都新鲜,什么都想采写,抓到一大堆材料后,又不知道应当报道什么;二是认为什么都一般化,平平常常,没有什么值得报道;三是依赖领导.领导出什么题目,就去采写什么稿子;四是跟着请柬走.你请我到哪里,我就去哪里采访,你要求报道什么,我就报道什么。这几种情况的共同特点,就是完全推动了记者在采访中的主体地位。究其原因,就是记者缺乏一种特有的职业嗅觉,职业敏感。发现不了什么是有价值的新闻事实。这里所说的职业嗅觉,职业敏感,就是记者的新闻敏感。  所谓新闻敏感,是指记者…  相似文献   

11.
买菜不去菜市场,不去超市,去哪里?在被调查的100人中有92人发出了这样的疑问!脱离了传统消费模式的"网上菜市场"从开业之初就遭质疑,这种新型的买菜方式在否定声中能生存多久?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新闻周刊》2005,(6):72-72
这一款集成了充电电子设备的电脑包,比较适合那些经常出差或外出旅游的人,因为,无论走到哪里,都可以为移动设备充电,进行管理并提供保护。  相似文献   

13.
荐书     
《虚土》刘亮程著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定价:24.00元这是作者的又一个村庄的故事。小说所描写的依旧是一座村庄,它建在茫茫的虚土梁上。一个五岁孩子,一直怀疑自己是否真的出生,或者已经出生却从没有长大,或者长大的全是别人,全是被别人过掉的生活,被别人做完、废墟一样弃在荒野上的梦。虚土庄的所有事物,都披着一层梦呓般的虚幻色彩,“梦把天空顶高,把大地变得更加辽阔”。生活的方向被一场一场风吹偏,人们在虚土梁上落脚的村庄常常空无一人,人都去了哪里?我自己又去了哪里?  相似文献   

14.
从1991年走进柘城县人武部,走进民兵报道员的行列,张超至今已经整整奋斗了10年。1991年8月柘城县人武部聘请张超为专职报道员,从事民兵新闻报道工作。从此,他写作的热情更加高涨。那时下乡都是骑自行车,到边远乡镇去一趟单程就需要两个小时,但他从不言苦,哪里有新闻他就奔赴到哪里。为了采访我国女篮明星郑海霞的父亲,他两次去郑海霞家却没有见上面。有一次一直等到晚上7点才见到,采访结束时天已黑透,郑海霞的父亲要留他吃晚饭,他说什么也不肯。在回家的路上他还在兴奋地构思着这篇文章,一不留神,车子掉进了路边的…  相似文献   

15.
江城涪陵     
涪陵没有铁路,历来是四川省的贫困地区,公路非常糟糕。去哪里你都得坐船,但多半你哪里也不会去。在1996年至1998年间,这座城市就是我的家。在这里,我有时是一个旁观者,有时又置身于当地的生活之中,这种亲疏结合的观察构成了我在四川停留两年的部分生活。  相似文献   

16.
一只乌鸦打算飞往东方,途中遇到一只鸽子,双方停在一棵树上休息.鸽子看到乌鸦飞得很辛苦,关心地问: "你要飞到哪里去呢?"乌鸦愤愤不平地说: "其实我不想离开,可是这个地方的居民都嫌我叫声不好听,所以我想飞到别的地方去."鸽子听后劝告乌鸦: "你别白费力气了!如果你不改变你的声音,飞到哪里都不会受欢迎的."乌鸦沉思了片刻,觉得鸽子说的言之有理,决定不再去东方了.  相似文献   

17.
郎朗的演奏确实远不到所向披靡,走到哪里都能征服人的地步。 中文媒体这么一边倒地追捧,等于把追星文化带到严肃音乐上来,甚至让商业炒作淹杀了艺术评论[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是一个十分严肃的哲学命题。要谈网络,就不太适合这般严肃了,尽管说认识“网络是什么、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也一样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9.
戚茂武同志是1995年由洪山区经济相对富裕的建设乡调到经济底子较为薄弱的九峰乡来的,当组织部门征求他个人意见时,他毫不犹豫地回答道:“哪里需要,我就到哪里去。我个人坚决服从组织的安排。”戚茂武不论是1995年担任副乡长,还是1997年担任乡长,或是1998年担任乡党委书记,“哪里有需要,我就到哪里去”这句话始终贯穿在他的一言一行中。 刚到九峰乡,戚茂武就遇到了“天下第一难”的事。1996年,九峰乡的计划生育工作被市计生委列入重点管理范围。当时,他是分管工业的副乡长。10月的一天中午,他正在为处理…  相似文献   

20.
每一个新闻都不是在那“浮搁着”,都需要借助记者的眼睛去发现,去捕捉,去粗取精,所以,尽管新闻都是对事实的反映,都是对一个事实进行报道,但怎样从同一事实中选择报道的角度,从哪里切人,以及报道到什么程度,说到什么“份”上,却是报报不同,各有千秋,这就涉及新闻报道角度怎么选,新闻报道的度如何把握的问题,说到底是个选择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