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电视电影是一种新兴的电影品种,它是通过电视作为媒介,电视台通过电视进行传播的,电视电影是在电视和电影的夹缝中,产生了这种新型的、结合了电视和电影共性的影片模式。电视电影具有交集式的艺术特征,以电视作为电视电影的平台,电影作为电视电影的根基。在艺术特征上,电视电影在很多方面有别于电影和电视剧。  相似文献   

2.
随着国内电影市场的不断发展,对电影的研究就变得更加重要,但是在当前商业电影和主旋律电影的大潮流下,还有一种相对比较小众的电影:人类学电影.所谓人类学电影,是指采用人类学的数据采集方式和实验方式进行拍摄的电影.将人类学引入电影的拍摄制作过程中,对扩展电影的路向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同时,也进一步拓宽了电影研究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中国类型电影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类型电影研究首先要面对"类型电影"问题的复杂性,这种复杂性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一是电影类型和类型电影的混乱。电影类型是对某一时期所有电影的一种笼统分类,类型电影是一个历史性概念,是电影成规与惯例集合的结果;二是商业电影与类型电影的模糊。类型电影仅是商业电影中的一种低预算类型;三是"中国式类型电影"的复杂形态。由于缺乏成熟的电影工业和电影市场基础,又被赋予了政治功能,中国类型电影呈现出不同于好莱坞类型电影的自身特性。  相似文献   

4.
电影题材在电影的管理、制作、发行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好的电影题材可以使制片人在电影投资上规避风险,获得利益。同时,恰当的电影题材可以最大程度地吸引观众,符合大众的审美趣味。在国际电影市场上,与好莱坞等国际电影公司相比,我国电影在题材方面存在严重的窄化问题,我国的电影集团在电影制作上缺乏对题材的创新和再创作,产生类型化现象。电影题材窄化是全球化背景下国产电影应对进口电影冲击的最大劣势。  相似文献   

5.
赵世玲 《青年记者》2017,(32):103-104
电影的创意关乎市场的成败,随着近年中国电影产业的迅猛发展,中国电影创意开始展现一些带有普遍性和规律性的美学取向,其中类型创意、人物创意以及影像创意就是比较典型的创意形态. 类型创意 我国当代电影大致可以分为艺术电影、类型电影、主流电影三大范畴,其中艺术电影主要包括纪录电影和先锋电影,在我国发展得比较缓慢,市场份额较少.主流电影在我国主要是主旋律电影,这类电影大多是政府部门投资拍摄的,主要是表现英雄楷模或者地方文化.占有市场份额最大的就是类型电影,而我国的类型电影发展过程比较曲折.  相似文献   

6.
孙柯 《报刊之友》2013,(7):92-93
“十七年”电影以前中国的电影放映中,85%以上都是欧美电影,欧洲和好莱坞的电影一直占中国电影业的主导地位。据夏衍先生回忆说,中国电影刚刚兴起的时候,制作电影的人员班底——演员、摄影师,甚至导演,没有一个是科班出身,只是一些爱好电影的人聚集在一起,这些“半路出家”的早期电影制作人员拍摄的影片,情节和风格往往是模仿美国电影。笔者希望以《小玩意》和《魂断蓝桥》两部电影的对比,来说明当时美国电影叙事模式和技巧在中国电影中的渗透,当然,中国电影依然保留着中国的印记,但是这样的模仿无疑是中国电影成熟路程当中大步的跨越。  相似文献   

7.
新世纪以来,由于电影产业本身政策变革,我国电影产业格局呈现出主旋律影片、商业电影与艺术电影三分天下的态势。就主旋律电影本身来说,其既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也呈现出适应电影产业化发展的趋势,由此主旋律电影形成了国家主流电影和主流商业电影两种不同风格。就国家主流电影来说,以《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战狼2》为代表的国家叙事将超级大片的商业元素包装进电影,形成了"新红色电影"这一独特类型,成为呈现国族空间和意识形态的重要类型,为华语电影的发展开创了新格局。  相似文献   

8.
陈平 《中国传媒科技》2012,(16):196-197
在电影发展史上,儿童电影已经算是经典的类型片了,美国好莱坞电影工业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就把儿童电影作为重要的电影类型推向电影市场,并成功受到许多电影观众的喜爱.美国电影童星秀兰·邓波尔就是以她主演的儿童电影闯出品牌,成为家喻户晓的电影明星的.  相似文献   

9.
翟彦妮 《新闻世界》2013,(10):297-298
元电影是关于电影的电影,作为一类具有共有特征的电影集合,它在与电影观众的关系以及与文化的关系方面都存有与其他样式电影不同的传播价值与意义,这种价值与意义既体现于电影与观众之间的关系上,又体现在电影中文化反思方面。  相似文献   

10.
齐钢 《东南传播》2011,(11):1-5
台湾电影研究虽然一直较为薄弱,但经过学界多年努力还是有所发展,不论是台湾电影史、电影导演、新电影还是华语框架下的台湾电影研究,都取得不小的成绩。比较大陆和港台学者的台湾电影研究,可以发现双方不同的兴趣偏好。尽管台湾电影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然而通过梳理台湾电影研究脉络,我们认为台湾电影研究还有不少空间有待开拓。  相似文献   

11.
杨忠贵 《视听纵横》2008,(4):101-103
低成本电影,又称“独立电影”,是相对于主流电影而言的由创作者自己筹资拍摄的小成本电影。本文要探讨的我国低成本电影就是“小成本小制作”这个层面的中国电影,也就是总投资在1000万元以下的电影。  相似文献   

12.
数字交互式电影的出现创造了电影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它不仅在电影表现手法、叙述策略上重构电影的叙事维度,而且从本质上改变了电影观众的定义,促使电影受众由单一意义的观众转变为具有多重意义的用户。一方面,数字交互式电影为受众带来了“身体在场”的沉浸式观影体验,电影的媒介功能被进一步延伸;另一方面,“用户”的出现也揭示电影受众不再仅作为电影被动的观看者,而是能够以介入的姿态更积极地参与电影的呈现与制作过程,受众成为电影本身不可割裂的一部分。同时,数字交互式电影以其本身的交互性特点,完成了“基于社交的电影”到“基于电影的社交”的全新转换,构建了基于电影空间的网络社交新场景,这种特定的场景社交进一步提升了电影的传播效果,带给受众全新的观影感受。  相似文献   

13.
电影资料馆是电影艺术档案收藏和管理的主体。台湾电影资料馆的电影艺术档案管理工作成就突出,尤其在电影艺术档案管理思维、电影资料馆运作机制以及电影艺术交流等方面颇值得参考。  相似文献   

14.
张常珊 《东南传播》2014,(11):61-65
电影产业是中国文化领域市场化最高、发展活力最强、市场潜力最大的产业。面对中国电影产业蓬勃发展的大好形势,中国电影人必须保持冷静和清醒,客观地认识中国电影产业发展取得的成绩、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学习借鉴国外电影产业发展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立足中国国情和电影实际,积极应对电影产业全球化发展新挑战,抢抓电影产业蓬勃发展新机遇,探索电影产业发展新模式,开创电影产业发展新局面,加快实现中国电影强国梦。  相似文献   

15.
福建电影作为一种地方电影,在全国范围内的认知度较低,且影响力较小。本文以探讨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为导向,以人文主义地理学家提出的地方性概念为研究工具,以福建地方电影生产的原创性和主体性建构为中心,提出并论证有关福建电影“三位一体”发展思路,即壮大福建电影生产,提倡福建题材电影创作,建构闽派电影品牌。目的在于使闽派电影成为中国电影学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效提高福建电影的认知度和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6.
自1895年12月28日电影诞生以来,暴力元素就作为它的先天基因之一自然而然地嵌入在电影的各类型影像表达中。经过沉淀与提炼,含有暴力元素的电影中,发展出了一种能将暴力运用到极致,并将影片触角伸向各大类型片的电影类型——暴力电影。本文主要通过界定暴力电影的电影类型定义,梳理暴力电影的发展脉络,总结暴力电影的美学特征,结合经典暴力电影创作背景、文化环境的简要分析,探索暴力电影这一亚电影类型的文化价值和影响力,挖掘中国发展这一类型电影的可能性与潜在作者。  相似文献   

17.
武侠电影作为中国特有的类型片模式,一度成为中国文化在西方人眼中的重要中国文化符号。随着中国电影产业的变革发展,武侠电影逐渐成为载体被融入不同电影元素,使武侠电影在近年间产生诸多重要变化。类型武侠电影出现的新型变化,使近五年的类型武侠电影和之前的武侠电影类型模式也发生变化。本文通过对部分近年来武侠电影中增添的元素进行逐一分析,从而探索中国类型武侠电影新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18.
陈敏 《新闻传播》2023,(9):15-18
近年来,中国电影进入快速发展期,无论是从市场规模还是影片质量来说,都有长足进步。这其中离不开观众的参与。观众的需求是电影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在观众群体中的接纳度,并由之产生的反馈,极大程度上影响着电影生产的走向。在电影的传播流通环节,观众同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电影经历百年,中国电影观众始终陪伴左右。但目前研究中国电影观众的文献不算太多,对于中国电影观众如何认知电影,如何参与电影,还有很多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9.
好莱坞电影影响下的当今中国电影市场态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满倩倩 《今传媒》2011,(6):99-100
随着传播媒介的日益多元化,使得好莱坞电影在我国的传播更为广泛,在这样的经济文化背景下,处于市场经济利益的考虑和满足观众日趋提高的审美趣味,以及电影自身发展规律的要求,中国电影产业面临改革的关键期。本文针对好莱坞电影对国内电影市场的影响,从中国电影类型、电影产业转型和推进国际市场三个方面入手,对当今中国电影市场态势进行分析,希望为中国电影的改革寻求出路。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今中国电影市场中,IP电影备受人们关注.本文旨在对电影网生代时期,IP电影兴起的原因与现状进行探讨,进而对当下的IP电影热进行反思,从而寻求基于IP电影发展热潮下电影发展的新途径,以期促进中国电影市场的健康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