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央视版《射雕英雄传》即将开播,《天龙八部》也开机在即。看来,《笑傲江湖》的失败并没有打消央视包拍金庸全集的壮志雄心。金庸先生的作品在华语世界里畅销数十年,12部长篇3部短篇,篇篇深入人心。这种名著拍起来本就很难把握,况且书中有许多奇幻瑰丽的场景以及武功招式,要把那些天马行空的想象用视觉媒体表现出来,其难度更是令人望而生畏。央视不愧为中国第一大台,在这种难度面前依然是狮子大张口:通吃。其宏伟构思使人联想到去年好莱坞一个大手笔——《魔戒》。  相似文献   

2.
尽管《笑傲江湖》未能赢得满堂喝彩,央视在初次尝试武侠剧的道路上走的并不顺利,可是,央视版的《射雕英雄传》(以下简称《射雕》)还是热热闹闹的开拍并在一些电视台热播。虽然,该剧没有像《笑傲江湖》那样遭到激烈的批评,但不可否认的是依然有批评的声音在耳边环绕,这种声音,在网络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使得这部片子的制片人张纪中竟然一怒之下说出“网上的东西是厕所”。其实,公允的评价央视的射雕,整体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为什么观众仍然不满足?  相似文献   

3.
高洪波 《传媒》2001,(5):10
正津津有味地看《笑傲江湖》,从第1、2集到如今,基本上每集都看,让我评判,央视的这部40集的长剧,可打80分。 我不是酷评家,也不想追求一些网上批评家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效果,我只从一个观众的立场、纯欣赏的角度来评定《笑傲江湖》,因为这部电视剧较好地表达出了英雄气、豪侠气和江湖气,主题歌由刘欢与王菲从容唱出,有一种荡气  相似文献   

4.
10月19日晚,央视《新闻联播》播出了一则寻人启事,为四兄弟寻找走失的母亲。舆论认为,这一举动或是更加亲民化的做法,或许也意味着央视《新闻联播》风格初变。(10月21日《北京青年报》)就此次播出寻人启事而言,可以看到央视的"亲民意识"。但央视《新闻联播》该不该播放寻人启事呢?从道德上来讲,这无疑是可以的,而从这个角度来评价,央视也算打了一场"胜仗";但从媒体的公共责任来说,《新闻联播》播出寻人启事,似乎有浪费公共资源之嫌。毕竟,《新闻联播》不是一档寻亲  相似文献   

5.
《新笑傲江湖》:武侠剧的颠覆与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坚 《视听界》2015,(1):72-74
《新笑傲江湖》颠覆了传统武侠剧的拍摄手法和情节设置,将这一经典金庸武侠剧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本文分析了《新笑傲江湖》对传统武侠的颠覆,即武侠外衣下的肥皂剧和不可思议的爱情设置,阐述后现代武侠的变异。  相似文献   

6.
平日里很少看电视剧,嫌它长,有的如白开水,没味道。但央视一套17集电视连续剧《赵树理》,我却一集不落地看了一遍。尽管该剧没有什么惊心动魄的故事情节,但正是那些平凡故事、朴实无华的道理,深深地吸引和打动了我。赵树理是我国著名作家,是“山药蛋派”的代表。他的小说《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是农村题材的代表作,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今天我国农村的发展,早已不是赵树理在作品中描写的那些情景了,但为什么描写赵树理成长和创作的电视剧,仍然有那么高的收视率,仍然那么打动人心呢?依我看,这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人们对赵树理为人为文的…  相似文献   

7.
随着香港回归 ,港、台电视剧对内地观众形成了新一轮的冲击。其表现就是 ,以香港金庸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天龙八部》、《笑傲江湖》、《神雕侠侣》、《鹿鼎记》等在内地播出之后 ,收视率居高不下。金庸的小说在内地也成了抢手货。在香港剧火爆大路之时 ,台湾剧也不甘寂寞。琼瑶次次在言情剧上发威 ,连续拍摄了《还珠格格》上、下两部共60余集电视剧 ,播出之后 ,小燕子成了街谈巷议、妇孺皆知的人物。不仅如此 ,该剧的播出还产生了两个不同凡响的后果 :一是该剧在内地炒到了几十万元一集的天价。另一是播出该剧的电视台在剧中放肆地插播广告…  相似文献   

8.
为了纪念香港回归十周年,央视《艺术人生》远赴香港采访了香港文化代表人物——83岁的金庸先生。金庸讲述了以前他从未披露过的往事。  相似文献   

9.
姜川 《新闻世界》2007,(8):29-29
为了纪念香港回归十周年.央视《艺术人生》远赴香港采访了香港文化代表人物——83岁的金庸先生。金庸讲述了以前他从未披露过的往事。  相似文献   

10.
去年第七期《名人传记》刊登的《金庸二三事》,有一段关于金庸作报纸“老总”时面对骂声微笑以待的故事,颇有意味。 金庸在他创办的《明报》上给有实力的作者开专栏,使一些作者成为作家,出了名。《明报》的稿酬虽低,却趋之者众。但也有不满意的,有个作家(亦舒)要求金庸加稿费,金庸不加,这个作家就在专栏里撰文骂他。金庸看了笑笑说: “骂可以骂,稿照样登,稿费照样一点不加。”据称,金庸对闭口不提加稿费的,到年底反而会加一点,这是金庸性格好强的表现。但不管怎样,金庸对骂他的作家的文章照登,专栏照开,这不能不说是他大度能容、胸怀宽广。试想,如果金老板鸡肠小肚(他不需和任何人商量),从此炒了那个作家的鱿鱼——枪毙了他的文章,砍掉了他的专栏,那么,枪  相似文献   

11.
时尚人物     
央视《笑傲江湖》目前已经全部播完,有关这部片子的好坏网上早有许多的评说。大家对制片人张纪中的表现非常好奇。  相似文献   

12.
文海拾贝     
金庸与《明报》提起武侠小说,人们首先想到的大概是金庸。但对金庸来说,武侠小说远没有他创办的《明报》重要。  相似文献   

13.
电视剧 继续看央视1套的《大宅门》,这部剧比《笑傲江湖》要有“戏”,虽有人说它是“一流演员,二流编剧,三流导演”,毕竟还有看点。除周六外,每天一集,播出时间:每晚20:06。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严肃小说出版还会出现新的繁荣吗?回答是肯定的。“一阴一阳谓之道。”(《易经》)“反者道之动。”(《老子》)。否定之否定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眼下,严肃小说出版的转机已出现清晰可见的端倪: 其一,外在冲击波正渐渐减弱。现在港台加上大陆的各种新武侠小说充斥市场。人们看出武侠小说虽多,如金庸那样的上乘之作,毕竟凤毛轔  相似文献   

15.
新闻人物     
以一元钱出让《笑傲江湖》改编权的金庸一度对拍摄中的这部电视剧赞不绝口,不料在看过播出的剧集后,对某些情节大为光火,并称“该片令人非常不满意”。然而,在该剧制片人张纪中亲赴杭州会面后,金庸再次改口,称批评之辞与他对该剧的赞扬相比,不过“一、二句话”而已。俗务繁忙的金庸近日还在台北接受了台湾清华大学颁赠的荣誉教授证书,并向外界透露他正在写作一部“中国通史”,跨度从上古直至近代。  相似文献   

16.
《出版参考》2011,(21):7
《太原晚报》报道:"被传记",赵本山不是第一个。今年年初,一本《梦游九天——金庸的醉侠世界》就被曝未经金庸授权。演艺界的大腕们,更是经常会发现自己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出了传记。孙红雷被出了《坏小子孙红雷》,未经张艺谋授权的《印象中国:张艺谋传》作者也被张艺谋告上法庭。  相似文献   

17.
作为报人的查良镛一定比作为武侠小说作家的金庸名气小,知道查良镛与金庸是一个人的就更少了,但是细心的人还是可以发现“金庸”二字原来就是“镛”字一分为二.他的武侠小说风靡大陆、港台及海外华人地区,说他是世界上读者最多的华语作家之一,是一点也不夸张的.然而他自己在一次演讲中却说,他写小说仅仅是“附属于新闻工作的副业”,他解释说,写第一部小说时,在《新晚报》当编辑的他,是为了副刊的需要而写,后来的小说则是为了《明报》的需要而写.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金庸小说《笑傲江湖》改编而成的系列电影为基础,探讨电影创作者在进行电影文本创作时如何运用修辞陌生化与修辞熟知化等修辞原则,使小说和电影之间的审美价值得到成功转换与提升。  相似文献   

19.
目前电视界一股重拍热潮正有愈演愈烈之势,根据金庸的武侠经典“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改编的古装武侠剧,基本已经翻拍了个遍,《侠客行》、《笑傲江湖》、《射雕英雄传》、《倚天屠龙记》、《连城诀》、《天龙八部》、《书剑恩仇录》早都已经在全国各电视台和上星频道轮番轰炸,都快要形成收视疲劳了。《神雕侠侣》剧组正转战各地,拍得如火如荼。目前,到内地“淘金”的香港著名娱乐片导演王晶与张纪中为《雪山飞孤》的拍摄版权正争得不亦乐乎。窥斑见豹,各种题材的重拍剧热起来了,而且还会热上一阵子。  相似文献   

20.
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小说。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金庸的武侠小说就风靡我国港台、东南亚。他的文学作品更是翻拍成电影、电视剧。近年来.内地也掀起“金庸”热。使得韦小宝、杨过、小龙女、令狐冲、黄蓉、郭靖等也成为80后、90后的年轻人津津乐道的偶像,可以说金庸的小说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而消失。反而生命力却越来越旺盛.读者群也越来越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