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媒体作为社会公器,历来受到人们看重。虽然现在新媒体风起云涌,但在中国,新媒体仍然不像传统主流媒体,如从中央到地方执政党主办的报纸和电视台那样,拥有最重要的"信用资源"。网络等新媒体发布的消息在没有被传统主流媒体转载发布前,都只能被受众当作是"小道消息"、坊间非正式可确信的新闻。这就为传统主流媒体在激烈竞争的媒体市场中,留下了优势。  相似文献   

2.
如果说同默多克的婚姻曾经带给她融入美国主流社会的便利,那现在,这是她为此付出的代价 消息过去一周了,邓文迪还在沉默。任凭全球无数家媒体将她和鲁伯特·默多克的离婚消息作为娱乐版的头条,一天又一天,不厌其烦。“这不是文迪的性格。她那么能说、敢说,而且反应敏捷”。作为朋友,华裔媒体人荆莉认为邓文迪现在的状态可能相当糟糕,“发给她的邮件也没有回应”。荆莉上一次见到邓文迪是在两个月前,当时她们受邀前往总部位于纽约的亚洲协会参加了一场讲座,邓文迪作为讲座的主要嘉宾,在台上就科技与艺术的话题侃侃而谈。  相似文献   

3.
声音     
《视听界》2010,(5):1-1
这么重要的新闻都没有消息,这报纸还能不能看了?——南京“7·28”爆燃事故发生的第二天,本地媒体在头版主要报道“巴基斯坦客机坠毁”新闻,对发生在身边的关系到市民安危的重大灾情放在其他版面轻描淡写,对此,市民这样反诘。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时政周报作为一种市场主体和主流媒体进入读者的视野,历史并不长。我们的周报市场一直是作为中央和地方日报的补充而存在。从上世纪80年代到现在,周报经历了“周末报热”、“法制报热”、“生活休闲报热”、“体育报热”、“财经报热”等发展阶段,尽管其中也产生了一些“大腕”,但作为日报或者是区域性报业集团“补充”的地位从来没有改变。其作为整体的市场份额以及经济实力都很难和区域性日报相提并论,又由于其相对狭隘的专业分工和读者区分.“周报”一直也无法担当主流媒体的重任,直到作为一个整体的“时政周报”的出现。  相似文献   

5.
“改文风”远远不是“改文字”,而是主流媒体从宣传理念、报道方式、表现载体到传播方式的一次革命。本文作者通过南京广电集团的“改文风”实践,认为“文风”的改变,实实在在地体现在对市民的人文关怀上,是城市台与市民在空间上的“零距离”升华为心理上、情感上的“零距离”。  相似文献   

6.
主流媒体是国家舆论引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媒体迅速发展的今天,主流媒体的舆论影响力受到了挑战与冲击,其权威地位面临着严峻考验,对同一事件的报道,由于主流媒体的审核制度严格,且发布时间固定,不如自媒体发布消息及时,导致受众无法第一时间通过传统主流媒体获得消息,主流媒体的受众正在逐渐流失.主流媒体必须对这一现象加以重视,不断提升自身的舆论影响力,确保对社会舆论的引导作用.本文分析了新媒体环境下主流媒体面临的挑战与冲击,指出了媒体融合下主流媒体的优势,提出了新媒体环境下提升主流媒体舆论影响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2005年11月26日上午8点49分,江西九江地区的瑞昌市、九江县,没有任何征兆,一场地震倾刻间打破了往日的宁静。人们在慌乱地躲避灾害的同时,纷纷用手机打电话寻找着自己的亲人,打听着有关地震的消息,可是怎么也打不通,大家在谈论着,猜测着……主流媒体安定民心先声夺人这时的九江处于一片恐慌中,各种地震灾难的传言四起,此时的人们最迫切地莫过于想了解有关地震的权威消息。“在灾难中,如果主流媒体没有声音,小道消息就会满天飞,所以我们一定要出声,否则就是失职。”九江电台副台长江晓坚如是说。正在为通讯中断无法联系记者采访而发愁的她,收…  相似文献   

8.
2016年美国大选结果再次印证了马克思的名言“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这句话也适用于传统主流媒体.八年前《纽约时报》那篇将奥巴马送上总统宝座的经典社论言犹在耳,今天由主流报纸组成的“一边倒”的“舆论矩阵”竟然无法影响选情,不禁让人产生“今夕何夕”之感.  相似文献   

9.
<正>谈到重大主题报道,往往给人的印象是照本宣科、因循守旧,没有吸引力和感染力,沉闷呆板有余,“新闻味”“民生味”不足。作为主流媒体,如何提升重大主题报道的质量,真正让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既是主流媒体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重要内容,也是主流媒体提升自身影响力、增强传播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5月18日,南充市中院一审判决“黑老大”罗小林死刑,他的属下被判处死刑5人、无期徒刑5人、有期徒刑9人。这个判决意味着在川北江湖黑道横行无忌的罗小林团伙寿终正寝。判决后随即入监的罗小林没有料到,关于他的判决竟然引来一个震惊世界的谣言:罗的余孽扬言杀百名学生,为“老大”陪葬。罪魁行将毙命,余威依旧尚存。罗小林何许人也?《新闻周刊》奔赴南充,独家采访了这个的斑斑劣迹社会渣滓。“小林哥”重出江湖谣言中神秘的“小林哥”其实很简单。南充市中院查明的罗小林是这样的:化名杜长勇,生于1964年12月22日,汉族,南充市高坪区人,初中文化,无业,家住南充市顺庆区红墙街道42号。  相似文献   

11.
近日从武汉地区一家报纸上,读到一则字数不到二百,报道未来三天有雨的气象消息。读后尝到一种“挨训”的苦涩滋味。消息只两段,开头一段,竟没有新闻信息,纯系训人。现将这一段抄录如下: 绵绵一天的雨给武汉市民好好“上了一课”,什么叫梅雨。如果对此“认识”不够的市民在这三天里仍可以“继续学习”。(抄录完) 这一段训的不是一人,而是一大片——武汉市民。不说武汉人,就是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的群众,只要成年,大概没有不知道什么是梅雨的。在新闻的开头,发这样训人式的议论,有什么必要?有什么新闻价值?  相似文献   

12.
今年5月初,故宫博物院发布消息,证实7件展品失窃.随后许多媒体都转载了一篇题为《故宫价值数千万展品被盗,传已锁定27岁非京籍疑犯》的消息,引起不少人的关注.但大多数人们的关注点都落在了这个刺眼的“非京籍”上,引发了媒体有关“地域歧视”、“地方保护”的争论.  相似文献   

13.
胡瑛  陈力峰 《新闻传播》2009,(12):14-16,19
长期以来,学界和业界对于主流媒体的判断标准在认识和实践中都存在许多争议。在我国.新闻媒体作为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其特殊功能决定了人们对其认知上的多重标准。主流媒体理应是市场竞争的产物.是媒体实力的综合体现.只有在竞争和比较中才能真正体现“主流”与“非主流”;但在实际操作中,很多人又习惯地认为,只有各级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才是我国的主流媒体。因此,“主流媒体”的评价标准在某种程度上成了一个悬而未决、似是而非的议题。是否要考虑到我国的实际国情.考虑到我国传媒体制的特殊性以及我国传媒的特殊功能?本文在分析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供了一个主流媒体评价标准的框架设计。  相似文献   

14.
新媒体时代,互联网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使得社会舆论形势趋于复杂化,特别是一些虚假消息也披着"事实"的外衣在网络上招摇过市,主流媒体对主流舆论把控难度不断加大。而越是这种形势,党委和政府越是需要主流媒体担当好"喉舌"责任。把握好舆论主阵地,以强有力的宣传报道,引导正确舆论导向,给发展营造一个积极、健康的社会舆论环境。对此,地区广播电视台义不容辞。但在新媒介生态下,用户群遭到分解,影响力受到稀释,区域主流媒体地位面临严峻挑战,何以把握舆论主阵地,成为待解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15.
林乃鹏 《青年记者》2016,(23):57-58
今年3月29日晚上,温州市民的微信朋友圈被“瓯海大道封闭施工引发的堵车”刷屏.由于瓯海大道分期封闭施工,沿线路网出现大堵车.赶飞机、赶动车、赶回家……路人各种焦虑情绪集中爆发,涌向微信等社交媒体. 尽管温州各大报纸当天没有报道这起大堵车事件——根据报纸常规发行流程无法当天见报,但毫无疑问,它是人们高度关注的事件,已然成为当地当日的“头条”新闻.在自媒体时代,新闻“头条”并不一定出现在传统媒体版面上,也可能随时出现在非正式媒体“版面”,例如社交软件页面等.  相似文献   

16.
庞遵星 《新闻窗》2007,(5):47-47
当今,主流媒体在市场上面临各种都市报和晚报的严峻挑战,都市报和晚报面向市民阶层,增加实用性、服务性报道,因而增强了报纸的吸引力。作为主流媒体的城市党报,迎接挑战的最好策略,就是坚持“三贴近”。关注广大受众,增强党报的影响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打造一批新型主流媒体”,这是党中央着眼于巩固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也为媒体改革指明了方向和明确了目标.但是怎样才能算是一个“合格的新型主流媒体”,目前学术界、业界包括政府都还没有形成共识.本文结合政策、理论和实践尝试构建了新型主流媒体的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的评价指标体系,以期助力于“新型主流媒体”建设.  相似文献   

18.
孙卫  王昕 《今传媒》2016,(8):127-128
在当下中国社会的语境中,“主流媒体”一词的涵义并不清晰,十分容易使人误解。如果不明确其涵义,将对新闻事业的改革造成方向性的误判,党报的发展路径也会因此出现偏差。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之下,作为主流媒体的党报遇到了新困难,也迎来了新机遇。主流媒体只有对自身进行准确定位,在永葆“本色”的前提下锐意改革,求新求变,才能巩固主流地位,在复杂的舆论场中占领制高点。  相似文献   

19.
15岁的少女杨丽娟因崇拜香港某明星而荒废了学业、浪费了青春,还闹得倾家荡产,家人无法正常生活,父亲丢了性命。在这个时代.媒体似乎也成了“明星工厂”的制造者。那么,媒体该如何引导?作者提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在新闻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一方面是媒体传递信息的日益同质化,另一方面又纷纷打出分众服务的旗帜,在迎合拥有较多管理、消费、时尚话语权的“主流人群”信息诉求的同时,面对几乎没有话语权的青少年,媒体却经常出现集体失语,自觉不自觉地放弃了对青少年的引导责任。尤其是在青少年偶像崇拜这一当代具有普遍性的社会现象的处置上,媒体扮演了一种明显的责任缺失角色.有些媒体对明星过度渲染,使不少青少年卷进了追星的队伍。细析缘由,媒体责任自然无法回避。  相似文献   

20.
虚室生白     
1999年,我跑科技口,有位政府领导要我去采访一位归国科学家,我向接触过他的一些人了解了一下,知道他对一种功能蛋白“有一半知识产权”,我对这样的“一半”无法理解,就没写. 再想起这件事,是今年5月,一则“滴血验癌”的信息在主流媒体广泛传播.但随后在专业人士的质问下,报道的当事人声明报道有偏差,这项成果可以“监测”一些肿瘤,而不是“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