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德国激光与光电特别展"3月18-20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行.据组委会介绍,许多往届参展商已经早早地定下了展位.德国光电企业对于参与高速发展的中国市场的愿望非常强烈.  相似文献   

2.
本文考察了德国汉学史的分期及其相关的文献。文章除了对欧洲汉学与德国汉学的关系进行了探讨之外,还着重从欧洲汉学的历史出发分析概括出了德国汉学史的分期和特征。在对有关德国汉学史的新旧德文文献进行了爬梳之后,本文还举例说明了对德国汉学史认识的批判视角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李庚 《职业圈》2014,(25):54-56
德国人的性格以认真、理性、严谨著称,这也是德意志民族精神、企业文化的焦点和结晶。当前,德国的机械制造业出口处于世界第一,德国的化工、电子、光学等产品也领先于世界市场。如今在世界工业品市场上,“德国制造”已成为“质量”“可靠”和“信誉”的代表。例如,100多年前德国投资的青岛啤酒厂,昔日德国人制造的酿啤酒的各种设备,包括标贴机、电动机、变速箱以及选麦机等机器设备,  相似文献   

4.
地方政府是一个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德国地方政府的行政体制有利于深刻理解德国的政治制度。文章从德国地方政府的体制架构及制度创新入手,深度剖析了德国地方政府体制,并从中总结经验,启示我国行政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5.
世界著名咨询公司罗兰贝格发布的《2012/2013德国社交媒体消费者报告》显示,2012年社交媒体在德国已经成为主流信息获取方式,其中,FACEBOOK是德国最大的社交媒体平台。该报告认为,德国青年受众群体呈现出主体意识、选择性需求和娱乐化心理增强等三大特征。  相似文献   

6.
文章分析了德国文化民族主义的思想内涵,阐述了德国文化民族主义的兴起,最后又结合笔者多年的工作实际,讨论分析了德国文化民族主义的发展进程。旨在全面了解与掌握德国文化民族主义的思想内涵,深入研究德国文化民族主义的兴起与发展,并从中提炼出一些可以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二战后,德国人的思维在文化品牌重塑国家形象的轨道上延伸,大兴会展业,这使得今天的德国坐上了世界会展业的头把交椅,它打出18世纪顶峰时期的歌德、海涅、席勒和格林童话的旗帜,努力让世界接受一个不同的德国。1951年在德国成立的歌德学院,就是其文化战略之一。  相似文献   

8.
外刊概览     
德国利用世界杯宣传新形象欧洲的教育制度亟待改革这一届世界杯与以往不同。以前的主办者都是借机吸引世界游客,但德国却利用本届世界杯宣传自己“新形象的转变”。德国世界杯协调人于尔根·罗尔曼说:“我们想改变人们对德国的传统印象。德国人一向以办事准时、高效著称,而被人  相似文献   

9.
地方政府是一个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德国地方政府的行政体制有利于深刻理解德国的政治制度.文章从德国地方政府的体制架构及制度创新入手,深度剖析了德国地方政府体制,并从中总结经验,启示我国行政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0.
展示“和谐城市”的德国馆 德国馆是上海世博会规模最大的外国自建馆之一。其主题“Balancity”由两个词汇构成:Balance(平衡)和City(城市)。其精彩之处在于德国人选择了“和谐城市”的中文译名。  相似文献   

11.
在欧洲东方学的历史上,17世纪的德国汉学居于领先地位,当时的法国和英国等国家都尚未有较为深入地汉学研究.本文通过17世纪德国汉学的三个代表性人物,物展现德国17世纪汉学研究的基本成就和特点.这三位汉学家在德国开启了欧洲本土的汉学研究.18世纪后欧洲汉学属于法国,但在17世纪,欧洲汉学的重镇是德国.  相似文献   

12.
启蒙时期的德国处于分裂状态,且从政治上看不到统一的希望。思想界想通过塑造德意志民族性,力求在文化上先统一德国,该时期的文学就承载了此项任务。与欧洲启蒙整体思想不同,德国思想界更重视"向内"。且受此影响,德国文学也形成了重视感性和个体,慢慢疏离理性的特点。这种特殊方式一方面促进了德国民族性的创立,另一方面又使德国疏离于欧洲启蒙体系,民族特色鲜明,为未来的发展埋下了潜伏的危险。  相似文献   

13.
啤酒,从历史走向未来,一直渗透在德国文化之中,已成为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今,德国啤酒历经千年的发展,其纯正品质早已蜚声海外,逐渐形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啤酒文化"。本文将介绍德国啤酒的发展历程、传统的德国啤酒文化活动以及近年来的新兴啤酒文化,如目前在德国代表着啤酒文化发展新趋势的"啤酒+"文化。  相似文献   

14.
电子图书市场在德国才刚刚起步,相对美国来讲,德国在这方面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德国《明镜》周刊2009年推荐的50本畅销书中,只有29本可提供电子版本。而美国《纽约时报》在2008年推荐的112本畅销书中即有102本可提供电子版本。到2010年底,相对于美国的电子图书占据市场份额的10%,对于电子图书在德国的市场份额乐观的估计也只有0.3%左右。  相似文献   

15.
德国奥德报社社长戴廷先生曾应邀到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做报告。戴廷先生是1954年开始记者生涯的,曾供职于“德国之声”电台等新闻机构,是德国报纸出版商协会的负责人。德国统一后,他出任奥德报社社长。该报前身是东德社会民主党机关报《新德意志报》,1989年改为私营企业。他的报告介绍了德国统一后原东德报界的改造和变迁。现将报告的整理稿刊出,供同志们参考。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以“Z世代”为代表的全球青年群体已逐渐成长为未来全球治理的后备力量,为国际政治、经济贸易、人文交流注入了全新活力。2022年正值中德建交50周年,德国作为中国在欧盟的最大贸易伙伴,一直是中国企业开展海外业务、深化国际传播的重要国别,德国“Z世代”也因而成为中国企业在德国不可忽视的关键目标群体。本研究从消费行为学与跨文化传播的视角切入,梳理后默克尔时代与后疫情时代并行的背景之下,中国企业对德国“Z世代”跨文化传播的诸多机遇与挑战,重点剖析德国“Z世代”群体的用户画像、媒介使用、消费习惯与价值观念,以期为中国企业在德国的跨文化传播与经营实践提供路线指引。  相似文献   

17.
外刊概览     
德国体制改革并不乐观德国先从医疗体制改革入手,现已进行到税收制度改革,随着改革进一步的深入,政府对改革的热情逐渐消退。且德国新政府遇到了与前政府一样的麻烦。有迹象表明,医疗改革根本没有解决体制问题,也没有实现将更多的竞争机制引入医疗体制。而对德国财长提出的综合  相似文献   

18.
金龙,一个土生土长的德国人,1990年至1993年曾在上海留学。来到中国工作前,他还在德国《商业周刊》总部和新加坡分部工作8年,目前是德国《商业周刊》驻华记者。近日,笔者在北京采访了刚刚从上海世博园参观归来的金龙。  相似文献   

19.
栗子 《文化交流》2012,(4):53-55
2011年金秋的一天,在杭州东方豪园小区,十二位德国老人成了这里的贵客。他们都是德国吕纳堡市老年文化代表团的成员。当平均年龄七十岁的杭州江南丝竹乐队乐手演奏起吕纳堡市歌《石楠花开》时,德国朋友们以热烈的掌声和持久的欢呼表达兴奋的心情:“阿固特!(德语:非常好)”这是德国老人与杭州老人一次别开生面的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20.
展示"和谐城市"的德国馆 德国馆是上海世博会规模最大的外国自建馆之一.其主题"Balancity"由两个词汇构成:Balance(平衡)和City(城市).其精彩之处在于德国人选择了"和谐城市"的中文译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