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经中宣部新闻局同意,中国记协主席团、书记处联席会审议决定成立范长江新闻基金会。基金会将颁发的范长江新闻奖是全国新闻界中青年新闻最高奖。目前。范长江新闻基金会筹备组正在抓紧筹备工作。范长江同志是新闻界的一面旗帜,是我国杰出的新闻战士。他在青年时代采访西北,写成了新闻杰作《中国西北角》成为闻名全国的进步新闻记者。他是中国记协前身——中国青年记者协会的创始人之一。他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为创造和发展我国的新闻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范长江新闻基金会旨在继承和发扬范长江献身于  相似文献   

2.
蓝鸿文教授在研究范长江新闻生涯的过程中,陆续发现了一些未选入《范长江新闻文集》的范长江的新闻作品。这些作品的重要程度,虽然不及《范长江新闻文集》中的某些作品,但它们是范长江新闻实践的组成部分,对我们认识范长江,研究范长江的新闻思想和新闻实践有一定帮助。这些作品散见于各种报刊,包括内部刊物。现在作者向读者提供一个包括55篇文章的目录,按发表时间先后为序。这些文章对读者进一步认识范长江,更深入地研究范长江将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首届范长江新闻奖的10名获奖者将于今年年内评选产生。作为奖掖先进、引导更多的青年新闻工作者做范长江式记者的这一新闻奖,是我国中青年新闻工作者优秀成果的最高奖励。范长江是我国无产阶级新闻工作者的榜样,半个多世纪以来,尽管由于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磨难,但范长江的精神至今仍然召唤和激励着无数的后来者。前不久,中国记协国内部和范长江新闻奖基金会,邀请有关方面的人士,座谈《范长江新闻文集》和《范长江传》这两本书,追忆和学习范长江的革命精神和他杰出的新闻实践。展读华章,范长江当年的风采重  相似文献   

4.
在范长江逝世20周年的时候,《范长江新闻文集》和《范长江传》两部书出版了。9月21日,范长江新闻奖基金会在全国记协会议室召开了这两部书的出版发行座谈会。范长江同志是我国现代新闻史上最杰出的记者和我国新闻事业的优秀领导人。他20多岁时就以《中国的西北角》、《塞上行》为题的大量通讯闻名全国。他第一次公开如实地报道了中国工农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揭开了当时神秘的西北的黑暗和危机,引起了全国的震动。后来他在我们党的新闻事业中担任过重要的领导工作。  相似文献   

5.
据新华社北京电1989年是我国著名记者、无产阶级杰出新闻战士范长江诞辰八十周年。中国新闻出版社最近出版了方蒙编著的《范长江传》。中国记协主席吴冷西为这本传记写了前言。他指出:“范长江同志不仅写出了许多优秀的新闻通讯、述评等文章,而且领导过新闻团体、通讯社、报社、新闻学校,是我国新闻事业的一位杰出领导者,为创建和发展我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相似文献   

6.
首届范长江新闻奖的10名获奖者将于今年年内评选产生。作为奖掖先进、引导更多的青年新闻工作者做范长江式记者的这一新闻奖,是我国中青年新闻工作者优秀成果的最高奖励。范长江是我国无产阶级新闻工作者的榜样,半个多世纪以来,尽管由于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磨难,但范长江的精神至今仍然召唤和激励着无数的后来者。前不久,中国记协国内部和范长江新闻奖基金会,邀请有关方面的人士,座谈《范长江新闻文集》和《范长江传》这两本书,追忆和学习范长江的革命精神和  相似文献   

7.
范长江的“民本”新闻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涛 《新闻界》2006,9(2):62-62,61
20世纪新闻巨子范长江的新闻事迹与他的《中国的西北角》、《塞上行》等新闻经典作品已彪炳史册。然而范长江留下的还有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他以自己的新闻思想和行为所阐释的“民本”新闻观。  相似文献   

8.
范长江     
《新闻记者》2012,(10):98
范长江,1909年10月16日生于四川内江,是我国杰出的新闻记者,社会活动家。范长江写过大量的出色的新闻报道,代表作为其担任《大公报》通讯记者时所著《中国的西北角》。他还曾担任过《解放日报》社长、新闻总署  相似文献   

9.
范长江是我国杰出的新闻记者之一,他的成名作和代表作——《中国的西北角》是反映上世纪30年代中国西北风土人情和政治形势的通讯,是中国新闻史上的名篇。本文以范长江相关理论文本和报道实践为依据,分别从追逐真实的勇气、关心民众的情怀和学无止境的精神三个方面探讨范长江的新闻专业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0.
问:为什么设立范长江新闻奖? 答:范长江同志是我国现代新闻史上杰出的记者,是无产阶级新闻战线上优秀的战士和领导者。范长江于1909年出生于四川省内江市,1970年被林彪、“四人帮”迫害致死。范长江同志献身新闻事业的伟大业绩,成为激励广大新闻工作者,特别是激励中青年新闻工作者的一面鲜艳的旗帜。范长江在青年时代就是一位闻名全国的具有革命民主主义思想和强烈爱国主义精神的新闻记者。1935年夏天,年仅26岁的范长江,以《大公报》特  相似文献   

11.
问:为什么设立范长江新闻奖? 答:范长江同志是我国现代新闻史上杰出的记者,是无产阶级新闻战线的优秀战士和领导者。范长江于1909年出生于四川省内江市,1970年被林彪、“四人帮”迫害致死。范长江同志献身新闻事业的伟大业绩,成为激励广大新闻工作者,特别是激励中青年新闻工作者的一面旗帜。范长江在青年时代就是一位闻名全国的具有革命民主主义思想和强烈爱国主义精神的新闻记者。1935年夏天,年仅26岁的范长江以《大公报》特派通讯员身份,走出书斋,从北平赴成都,开始赴西  相似文献   

12.
历时五天的范长江新闻思想与实践讨论会于一九八六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在范长江同志的家乡——四川內江结束。范长江同志一九一○年生于内江县田家区。他是我国著名记者,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写出了《中国的西北角》《塞上行》等优秀通讯,受到国内外重视。建国以后曾担任新华社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中国新闻界的一代楷模,范长江在其传奇性的一生中留下了大量的经典作品。汇集范长江主要作品的《范长江新闻文集》近日由新华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14.
在评价范长江的时候,既要顾及现在的价值体系,也要尊重当时的历史语境,同样,研究范长江的新闻思想,应该把立足点放在他是如何由一个朴素的民主主义者成长为一个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革命记者.本文以《中国的西北角》为切入点,结合范长江整个新闻作品,对范长江的新闻思想及范长江在新闻史上的历史定位做了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5.
范长江同志(1909年—1970年)是我国著名的新闻记者,是新中国新闻事业的创始人和领导者之一。他的丰富的采访经验,已成为我国新闻界的宝贵财富。范长江原是一个穷学生。30年代初期,他在北平求学时,为了维持生活,开始向北平《晨报》、《世界日报》、和天津《益世报》投稿。1934年初,《晨报》聘请他为特约通讯员,他的卓越才华开始显露出来。不久,天津《大公报》聘请他为固定撰稿人,专门撰写文化教育方面的新闻。但范长  相似文献   

16.
《论人民的报纸-1946年初在华中新闻专科学校的讲话》是范长江1946年在华中新闻专科学校的新闻讲义.抗战胜利后不久,范长江带领一批新闻工作者从原中共中央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驻地——淮南抗日民主根据地向苏北重镇淮阴进军.9月,淮阴解放后的第二天,范长江等人进入这座古城接收敌伪印刷厂,重建新华社华中分社,筹备《新华日报》(华中版)的出版和筹建华中新闻专科学校.新专的筹划工作由谢冰岩具体负责.  相似文献   

17.
问:为什么设立范长江新闻奖? 答:范长江同志是我国现代新闻史上杰出的记者,是无产阶级新闻战线上优秀的战士和领导者。范长江于1909年出生于四川省内江市,1970年被林彪、“四人帮”残害致死。范长江同志献身新闻事业的伟大业绩,成为激励广大新闻工作者,特别是激励中青年新闻工作者的一面鲜艳的旗帜。范长江在青年时代就是一位闻名全国的具有革命民主主义思想和强烈爱国主义精神的新闻记者。1935年夏天,年仅26岁的范长江以《大公报》特派通讯员身份从北平赴成都,开始了赴西北考察采访。他以惊人的勇气,深入实际的精神,走遍川、陕、青、甘、宁等地区,历时十个月,写下大量旅途通讯,连续在《大公报》上发表,轰动全国,随即成为《大公报》特派记者。这个时期的作品,汇集在流传久远的《中国西北角》。1936年西安事变发生后,他只身进入西安采访,后转赴延安,报道了事变真象和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18.
范长江抗日战争时期在《浙江潮》上所发表的五篇文章,此前一直未见学界著录或者述及,应为其新闻轶文。这五篇文章一篇是新闻报道,四篇为专论,是构成范长江整体新闻实践的有机组成部分,对我们研究范长江的新闻经历及其贡献具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9.
专业类(50种) 1.《新闻文存》,徐宝璜等,中国新闻出版社,1987. 简介:中国新闻学经典多收录其中,包括1919年问世的新闻学开山之作——徐宝璜的《新闻学》.当代新闻学著述以《甘惜分自选集》为典范. 2.《范长江新闻文集》,中国新闻出版社,1989. 简介:以范长江命名的新闻奖,是中国记者的最高荣誉.读读他的新闻作品,特别是《中国的西北角》就明白了.参阅邹韬奋《经历》、陶菊隐《记者生活30年》、萧乾《人生采访》、徐铸成《报海旧闻》等.  相似文献   

20.
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和范长江新闻奖基金会于8月25日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记协和各有关新闻单位发出《关于开展范长江新闻奖首届评奖工作的通知》。范长江是我国现代新闻史上杰出的新闻记者。为了学习和继承范长江献身人民新闻事业的崇高精神,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培养更多的优秀青年新闻工作者,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中华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