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2 毫秒
1.
新闻当抢,但抢新闻当慎,时效性一定要服从真实性。每年都有假新闻出现,大多与抢新闻步入误区有关。1998年3月至12月初,全国十几家颇有影响的报纸都刊出这样一条消息: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将把2000年  相似文献   

2.
木东 《今传媒》2006,(1):4-6
在人们眼中,博士一直是一个美丽的称号,而新闻学博士更因其少而倍加珍贵,在他们身上披满了耀眼的光环。然而,2005年12月7日和8日,新华网与《新华每日电讯》相继刊发《新闻教育的失败:新闻学博士不会写消息》和《新闻学博士不会写消息,算合格吗?》,先后被数十家媒体转载和评论,在舆论界引起重大反响。人们纷纷质疑:新闻学博士到底怎么了?就“新闻学博士素质培养”、“新闻学博士教育”及“新闻传播学者社会责任”等问题,本刊特约记者采访了相关学者和媒体人士,与读者一同探讨“新闻学博士不会写消息”背后的深层次问题。嘉宾:赵振宇话题发起…  相似文献   

3.
2005年12月8日《新华每日电讯》的“新闻观察”专栏发表了一篇题为《新闻学博士不会写消息,算合格吗?》的文章。文章写道——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赵振宇教授说: “新闻学博士连最常见、最简短的消息、通讯、言论都不会写,我认为是不合格的毕业生,至少我会在论文答辩时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4.
读者论坛     
“追杀”假新闻胡建新电视新闻画面莫“泄黄”李德宏心诚意真的道歉夏敬舜陈宁华不久前有报道称,世界卫生组织为迎接新世纪,将对2000年1月1日零时零分零秒出生的“世纪婴儿”提供种种优惠,并绘声绘色说此类“世纪婴儿”全球大约只能出生13名,堪称稀世珍宝。可...  相似文献   

5.
“短”是新闻的“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新闻学会等单位发起短新闻比赛,我应《新闻与写作》编辑部之约,在“报人评报”专栏就短新闻的话题理论几句。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是指媒体所传播新闻信息的全部,包括消息、通讯、特写、专访、调查报告、新闻评论、新闻摄影、新闻漫画等所有新闻体裁。狭义的新闻则专指消息。本文讨论的短新闻即指消息。消息是新闻的主力军,是媒体运用最广泛、最快捷的新闻发布样式。就某一新闻事件的传播而言,消息不仅起着打响“第一枪”的重要作用,而且是整个事件发展过程中各个重要关节点的标志。  相似文献   

6.
朱春阳 《新闻前哨》2009,(10):85-85
8月28日,《中国新闻出版报》发布了《中华新闻报》停刊清算公告,此前该报曾多次试图引进战略资本.但都未能如愿。据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消息,这是迄今第一家中央级新闻报纸倒闭。《中华新闻报》是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的中央级媒体.创刊于1993年5月5日。作为全国新闻行业的沟通平台,《中华新闻报》曾被誉为“媒体中的媒体。新闻中的新闻”。  相似文献   

7.
王晓宁 《新闻三昧》2005,(10):48-50
新闻策划是当今媒体颇为时髦的一个词汇。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兴媒体不断进入,原有媒体急速扩张,媒介市场由当初的“买方市场”转为“卖方市场”;同时,社会的透明度也在不断提高,任何媒体都不可能独享新闻资源,新闻媒体间的竞争自然地由“垄断发布”进入到“同题竞争”领域。这就促使媒体在共享新闻资源的同时匠心独具,精心组织,深入挖掘,实现人无我有、更胜一筹的独家报道。新闻策划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8.
宋万林 《新闻知识》2006,(12):24-26
新闻传播学博士不会写新闻消息,这是当代中国新闻教育的悲哀。它反映出新闻理论研究与新闻实践的“两张皮”;新闻教育之“学”与“术”的严重脱节;高等新闻人才培养目标的惊人错位。21世纪需要高水平的新闻人才,传统的新闻教育对此捉襟见肘。超越与突破传统新闻教育之桎梏,建构全新的新闻人才培养目标与教育模式是当务之急。“复式专才”的新闻人才培养目标,是当代新闻实践的总结与前瞻结果,在“四化”体系的支撑之下,它将使当代中国新闻教育重现生机。一、“复式专才”的内涵“复式专才”即新闻人才的培养目标,指21世纪的新闻人才应该是“…  相似文献   

9.
曾学远 《声屏世界》2006,(10):17-18
2004年“世界防艾滋病日”前夕,国内外众多媒体争相报道了国家主席胡锦涛与艾滋病人握手的新闻,其中新华社的报道技高一筹,既有握手的新闻现场和中国防治艾滋病的必要背景,又有世界卫生组织官员、国际艾滋病团体人士的评价和艾滋病患者的切身感受,内容之丰富,采访之深入,令其它媒体望其项背。而这样的报道居然在当天抢先发出,更令业界惊叹。  相似文献   

10.
在新闻界,新闻策划早已不是一个新名词,但是如何做好新闻策划,尤其是战役性报道的策划,一直是新闻界谈论最多并积极探索的问题。同样的新闻事件,如果精心策划,既报道事件的来龙去脉,又能辅之以一些背景资料或者相关性链接.则更能吸引受众的眼球,从而达到有效报道的目的。在新闻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面对同一新闻源,众多媒体会集中优势兵力在第一时间“抢”新闻。“抢”来的新闻怎样才能以最优的形式与读者见面呢?这就需要在策划上下功夫。有了好的策划。好的新闻资源才不会被“浪费”。  相似文献   

11.
2003年12月14日晚,央视国际频道在美国宣布萨达姆被捕后仅一个多小时就推出《萨达姆在提克里特被捕特别报道》(以下简称《特别报道》),以直播的形式运用各种手法对当时尚有限的新闻信息进行包装,抢在其他媒体之前牢牢地吸引住观众的眼球。这次《特别报道》并没有独家新闻,也没有等来多少新的新闻信息,但  相似文献   

12.
当今的中国新闻媒体众多,为了能在新闻竞争中脱颖而出,各媒体真可谓使出了浑身解数,抢消息,搞独家新闻,拼花边报道,媒体大战热闹非凡,几乎每天都在上演.然而,正当各路记者不断开拓领地,力求获得最新的消息时,身边的一片新闻沃土却往往被忽视了,那就是对于过去报道过的新闻进行深度再开掘--写"新闻幕后"的故事.  相似文献   

13.
一段时间以来 ,“六千万分之一”几率的北京“五胞胎”吸引了国内众多媒体的关注 ,许多企业和个人纷纷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就在此时 ,3月8日出版的《羊城晚报》在《焦点新闻》栏目中 ,以《揭开五胞胎生育之谜》为题 ,公开报道了这“五胞胎”并非自然受孕 ,而是王翠英夫妇服用药物的结果。无独有偶 ,3月23日 ,《扬子晚报》头版头条披露 ,南京“四胞胎”也是人工受孕。这两件事一经披露立即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一些媒体全然不顾当事人“不要发布这些消息”的恳求 ,擅自将其隐私全部曝光 ,给两对夫妇精神上形成了巨大压力。此事引起了新闻…  相似文献   

14.
2006年10月26日,一条“江苏有4万高校毕业生登记失业”的消息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但在随后教育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王旭明表示,经查此消息是失实报道。其实,“在近4万名毕业生中有3万多为中专、技校毕业生”。而像上述这类失实新闻,在今天的新闻报道中,甚至在主流媒体的报道中也时有出现。基于此,笔者提出有关耻感与媒体品格的一点看法,愿就教于读者。  相似文献   

15.
今天媒体竞争目趋自热化,对于新闻事件,任何一家媒体都不大可能拥有独家报道,于是各媒体间不仅抢时效、争首发,也拼原创、比深度,刀、剑并用,各展其长。具有高品质信息“附加值”的深度报道,被众多的媒体当作竞争的“重武器”。  相似文献   

16.
写出受众叫好,有社会影响力的独家新闻,历来是记者们追求的最高目标。 新闻竞争强调“快”,所以常用“抢新闻”来形容。独家新闻做为“抢”和“快”的产物,受到格外重视和厚爱也就不足为奇了。 独家新闻,顾名思义,就是只此一家首先报道的新闻事实。然而科学技术的进步,却使传统意义上的独家新闻陷入了越来越“难产”的境地。 现代通讯技术的强大功能,特别是网络的普遍应用,使各种各样包括突发事件在内的新闻信息,在发生后极短时间内,就能同时传达到各个媒体,成为大家共有的“公共信息”,不仅不能再为任何一家所独有,就是想抢…  相似文献   

17.
袁祖荣 《视听界》2001,(6):54-55
时下,在媒体上,还不时能见到这样一类消息:某某节假日快到了,某某部门积极组织货源,安排好市场供应。窃以为,如果在计划经济时期,这些信息尚可称作新闻的话,那么到了市场经济年代,它就很难称作为“新闻”了。  相似文献   

18.
路透社记者就1979年12月日本首相夫人访问北京动物园一事发的一则消息,融描写、动化及引语等众多新闻表现技巧于一体,是新闻形象化写作的典型作品,被我国许多探讨新闻写作的书籍所引用并奉为精品。它为什么好?当我们承认它时,是因为我们已经以受众的身份被它深深吸引:我们似乎“看”到北京动物园兴奋热烈的场面,孩子们拥挤着,首相夫人笑容可掬,对中国国宝熊猫饶有兴趣;我们似乎还“听”到孩子们的叽叽喳喳,以及首相夫人和卓琳女士对“欢欢”饱含溺爱的言语。当我们随着新闻中的描述在头脑中浮现这一切时,我们如临其境,一…  相似文献   

19.
王志广 《新闻记者》2002,(12):52-52
今 年3月22日 ,国内大多数媒体均刊发了以《山西运城“除夕特大爆炸案”告破》为题的消息。消息的导语照录如下 :新华社太原3月21日专电今年春节前夕 ,在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南城公安派出所发生了一起特大爆炸案 ,造成两死两伤的惨剧。目前已顺利告破 ,犯罪嫌疑人安建国日前被检察机关批准逮捕。读了报道 ,我感到有些突兀。因为此前媒体对这起案件从未报道过。此案案发时间是2月11日(除夕) ,而报道时间是3月21日 ,时间相隔38天。按照新闻的“时效性”原则 ,这则新闻应报道两次。案发后及时报道案件的情况 ,案件侦破后报道侦…  相似文献   

20.
文建 《中国广播》2012,(5):80-80
目前,美联社一名摄影记者在“占领华尔街”运动中被捕,有员工将此消息通过社交网站推特(Twitter)先发布到网上。美联社高层在内部邮件中严厉指责这种行为是“胳膊肘外拐”,并重申规定:一切有新闻价值的消息、图片或视频都要首先提交给美联社,而不能自行在推特之类的社交媒体上发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