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为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从50年代初期的“武力解放台湾”,到50年代中期的“和平解放台湾”,再到80年代的“一国两制”和90年代的八项主张,充分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在探索祖国统一道路上所经历的曲折历程。  相似文献   

2.
关于解放台湾方针的历史实践及其他杜达山关键词解放台湾;对台方针;演变为了实现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中国共产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提出了“解放台湾”为口号的对台方针,直到1979年“不再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邓小平语)为止。在新的解决台湾...  相似文献   

3.
50年代中期,以毛泽东、周恩来等代表的中共领导集体逐渐改变建国初期以武力解放为主的对台战略,提出以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战略思想。这一战略思想是中共对当时国际国内局势和海峡两岸形势进行细致分析之后提出的。“和平解放台湾”战略思想的提出在海内外引起了强烈的震动,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解决台湾问题的主张,大致经历了从武力解放到政治与军事并重,以政治为主的过程。从40年代末期至50年代中期,毛泽东主张用武力解放台湾。从50年代中期至逝世前,毛泽东对台湾问题的政策调整为政治与军事并重,以政治为主,今天的政策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建议举行两党对等谈判、共同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以国家民族利益为最高原则解决两党关系。尽管今日的政策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仍应是毛泽东对台政策的继续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共“八大“将党的对台政策由武力解放调整为和平解放有着复杂的背景:国际形势的趋于缓和;台湾岛内形势的趋向稳定;国内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变化;美台军事合作关系的加深;两岸在“一个中国“问题上的共识等等.这种政策调整,孤立和抑制了美国制造“两个中国“的图谋,为后来党提出一系列新的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政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建国后中国共产党对台方针政策经历了从武力解放台湾、和平解放台湾、“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以及处理两岸关系八项主张的变化过程。中国共产党关于两岸关系政策的演变和发展,可使我们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考察了建国前后美国对台湾问题的真实意图、中共中央军委解放台湾的意志、人民解放军的技术装备状况三个影响中国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重要因素,认为美国当时并不缺乏控制台湾的成熟政策;影响中国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根本因素既不是美国可能的干涉,也不是中央军委的决心和意志,而是人民解放军缺乏取胜的技术和装备.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建立前后,随着祖国大陆的全部解放,中国共产党就开始把解决台湾问题提到了议事日程,并在各方面展开了解放台湾的准备工作,预计在1950年左右完成解放台湾的任务.但是,由于朝鲜战争的爆发严重威胁着新中国的安全,使得人民解放军不得不放弃预定的解放台湾的计划,而进行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斗争,中国共产党关于解决台湾问题的决策由此而受到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周恩来为了祖国的完全统一大业,殚精竭虑,辛勤耕耘。在新中国建立后,始终把“解放台湾”、完成祖国完全统一问题放在重要地位,并适时实现了从武力解放到和平解放的战略转变,提出了进行国共第三次合作的倡议,从而有力推动了祖国统一的历史进程。两位伟人密切合作,洞察国内外形势变化,及时制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方针、政策,并贯彻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他们的伟大贡献,相得益彰,交相辉映,铸就了中华民族走向完全统一的辉煌之路,为我们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  相似文献   

10.
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毛泽东做出了争取和平解放台湾的战略决策。在该决策的实施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联蒋抗美以反对国际反华势力妄图分裂中国阴谋的大思路,并且努力沟通了与蒋介石为首的台湾当局的联系,成功的化解了两次台海危机,开辟出了一条和平统一祖国的道路。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成立后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即把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作为自己的历史任务之一。五十年来 ,中共对台政策发生了两次重大转变 ,即 :由坚持武力解决台湾问题转变为“和平解放台湾” ;由“解放台湾”转变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这是中共顺应历史发展趋势 ,倾听两岸人民心声的体现 ,它鲜明地表明了中共解决台湾问题的原则立场和理性的政策思想 ,成为推动两岸关系发展最重要的动力。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面对国民党势力以台湾为“反共基地” ,积极策划“军事反攻” ,妄想“雪耻复国”的图谋 ,中共准备以武力解决台湾问题 ,…  相似文献   

12.
和平解放台湾,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国共产党长期以来为之探索和努力追求的目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为实现这一目标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中国共产党关于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经历了由“和平解放”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发展演变过程,这种变化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争取祖国和平统一的真诚愿望。  相似文献   

13.
两次炮击金门,两次攻而不占,一方面表明了新中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坚定立场,挫败了美国“划峡而治”的政治阴谋,另一方面也为两岸开辟了一个相互沟通和联系的特殊渠道。  相似文献   

14.
建国以来,我党为了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统一,进行了不断的努力与探索,党的对台政策也历经了“武力解放”,“和平解放”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演变,本文对我党对台政策三次演变之间的内在联系及所体现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性的说明。  相似文献   

15.
第一次台海危机后,为避免中美在中国领土上的直接对抗,继续推进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中共提出和平解放台湾的政策;第二次台湾危机后,针对美国分裂中国的图谋,中共对和平解放台湾政策做出现实调整,维护“一个中国”原则的长远目标取代了尽快解放台湾的近期目标;中关建交后,中共顺应形势的发展,逐渐将和平解放台湾政策发展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期,周恩来根据中共中央的精神,提出了“和平解放”台湾的思想,促使对台工作方针重点发生了转变。在当时提出“和平解放”的概念,在政治上是恰当的,有利于维护一个中国原则,强调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合法政府的地位和台湾问题的内政性质,有力地反击了“台湾地位未定论”和“两个中国”的论调;“一纲四目”是这一思想的精辟概括,为后来“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和平解放”台湾的思想,有利于缓和台海局势,为中美关系正常化创造了条件,进而为维护太平洋地区和全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做出了杰出贡献,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的"一国两制"构想是对毛泽东、周恩来提出的"和平解放"政策的继承和发展。毛泽东、周恩来从实际出发,在"和平解放"西藏、台湾问题上提出了暂时允许其保存现存制度的思想,这对邓小平后来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科学构想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邓小平在四个方面深受毛泽东、周恩来"和平解放"政策的影响,又在四个方面创新发展了"和平解放"政策。"和平解放"与"一国两制"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台湾问题的解决方式:一、和平统一是解决台湾问题的最好方式;二、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和平统一的前提;三、坚持和平统一,但绝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四、“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9.
王国永 《天中学刊》2002,17(4):86-90
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共确定“和平解放台湾”的方针是与当时的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密不可分的。这些因素主要有四个方面:1.朝鲜停战后国际形势的变化是“和平解放台湾”方针提出的外部条件;2.国内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变化是“和平解放台湾”方针提出的内在依据;3.美蒋之间在台湾问题上的矛盾与冲突是“和平解放台湾”方针提出的直接动因;4.台湾问题不同于东西德、南北朝鲜问题和国共曾有两次合作是“和平解放台湾”方针提出的历史依据。  相似文献   

20.
台湾问题是中国共产党一直非常关心的问题,并且一直在寻找妥善解决台湾问题的有效方法,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在国内外局势相对稳定,国内外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情况下,中共提出以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实行第三次国共合作的方案,体现了党对台湾问题的解决更加务实和灵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