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读中感悟     
现今的语文阅读教学只是将现成的东西塞进学生的嘴里,恨不得嚼碎捣烂,以为这样更有助于学生消化、吸收。孰不知,由于学生的被动学习剥夺学生的感悟与思考,从而使学到的知识成为僵死的东西,谈不上阅读能力的培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就是感受的过程,“见”就是领悟。现代语文教学应当注重研究在阅读教学中怎样“感”如何“悟”。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学生必须拥有感悟的权利。学生是阅读教学中感受和领悟的主体。教师的作用应是激励、引导和评价学生的阅读活动。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自己阅读的感受或领悟完全讲解,而学生只须听取,那就剥夺了学生感悟的权利。如果教师连自己都没有认真的思考而直接把参考书上的课文分析照本宣科,这样的教学就是教师放弃自己的感悟权利,而又进一步剥夺了学生的感悟权利。  相似文献   

2.
阅读教学集中体现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基础性和人文性等特点。真正领会、感悟了阅读材料的内容可以拉近学生学习与生活的距离,提高其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本文着重谈在阅读教学方面存在的几个误区。一、架空分析,空中楼阁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把学生当成一个开口的容器,默默等待教师的灌输,而忘了学生同样是材料的感受者、个体经验的体会者,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不应是对立的,而应是真正“教学相长”,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这个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教师还没有意识到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应处于主体地位,而把阅读教学变成教师的“一言堂…  相似文献   

3.
在教师、学生和课三中,学生无疑是阅读的主体。但传统的阅读教学,教师一味把自己对阅读材料的感悟理解灌输给学生,学生只能生吞活剥、被动接受,失落了应有的主体地位。新的阅读教学理念主张尊重学生的阅读自主权。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自主选择阅读内容,自主选择阅读方法,自主选择学习的伙伴,自主交流阅读的感受,使阅读成为学生自主探究、张扬个性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21世纪的教育强调知识学习的探索性和创新性,作为语文教学的主体——阅读教学,就不能再沿袭传统的以情节分析为中心的讲问题课堂模式而不思革新进取。叶圣陶先生说:“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课标中也说“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陶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要想完成这些目标,在阅读教学中就应强调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然而要想实现自主阅读,就必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没有阅读兴趣,就不可能进行自主阅读。阅读兴趣的培养方式多样。在此。我想仅从“阅读期待”这个角度谈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5.
杨爱华  张翠 《山东教育》2002,(13):40-40
《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一段话不但明确了阅读教学的首要目标,更重要的是揭示了阅读教学的规律和特点,而我们传统的阅读教学却忽视了个体学生的阅读特点,常常是把教师自己的阅读收获强加于学生,一环一环地引导学生往套子里钻,钻进去的是教师的宝贝,钻不进去的是差…  相似文献   

6.
《语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在阅读中“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由“感”及“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其间需要教师的指导、示范、点拨。笔通过教学实践体会到,教师在学生感悟“心欲通而未达,口欲言而不能”时,运用阅读教学独白是一种较好的方式。这里笔把语阅读教学过程中,由课内容引发的教师表达个人情感或愿望的话,称为语阅读教学独白。它能唤醒学生的情感,激活学生的思维,并最终鼓舞学生自主感悟。  相似文献   

7.
刘蠡寒 《教书育人》2007,(12):28-30
《语文课程标准》把发展学生的个性放在了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尤其是在阅读教学的建议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阅读目标更特别强调学生的个性感受和体验,这从“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旬”“做出自己的判断”等中小学中九个带有“自己”一词的表述中可见一斑。显然,《语文课程标准》中的阅读目标和阅读教学建议是以发展学生个性为出发点与归宿点,倡导语文阅读教学走个性化阅读教学之路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提出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珍视学生的独特感悟。鼓励多元解读。具体阐述教师在朗读、想象、自我选择、随文练笔、披文感悟中引导学生“多元解读”,让学生在阅读中读出自己的个性。另一方面。对众多的“多元”现象提出了冷思考:慎待多元、提升多元,呼吁我们的评价手段能为“多元解读”提供一个立足的空间,从而实现真正的个性化阅读。  相似文献   

9.
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阅读是每个学生潜心读书,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也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传统的阅读教学,教师一味把自己对阅读材料的感悟理解灌输给学生。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失去了应有的主体地位。因此,《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使阅读成为学生自主探究、弘扬个性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语文教学中,朗读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蕴藏情感的最佳途径。但是,仔细观察我们的课堂,朗读教学没有真正促进阅读教学的展开。真正有效的朗读教学应该是通过朗读,让学生直接感受作品中的生活气息,唤起他们的情感体验。进而探求隐含在作品中的内涵。因此,有效的朗读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语文素养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把学生引入最优的朗读境界,真正落实教师的有效指导和学生的有效参与,实现有效朗读呢?  相似文献   

11.
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总得‘读’,对于那些感情充沛的课文或片段,一定要充分发挥读的作用。”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这种情感是随着阅读的深入而逐步产生的,爱作者之所爱,恨作者之所恨,入境又入情。这种情感的共鸣,是阅读能力达到较高层次的体现。感情朗读可以帮助学生逐步感知、感悟,又能反映学生阅读深入的情况。在阅读教学中感情朗读得到了教师们的重视,但是,在当前一些课堂中,教师对感情朗读的指导还存在两个误区:一是简单化。我们可以看一些教师朗读指…  相似文献   

12.
新课改下课堂教学一定要保证“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地位,教师阅读文本时应把自己当学生看,把自己当读者看,以自己的阅读体念为基础,以“让学生在每一节课提升生命的高度”为宗旨,教学生不能理解和感受的内容.阅读教学可通过寻找课核,唤起、补充学生的生活经验,指导学生学习并获得新的阅读方法等方式把握阅读教学路径,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3.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也是难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阅读……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面对《课程标准》的要求,阅读教学课堂模式应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在阅读教学中应注意哪些问题,无疑是一个挑战性的话题。文本本身具有多义性和丰富性。而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是多元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阅读教学应该是师生交流互动、共进的过程。“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阅读教学应呈现出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设计的特点。阅读应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实践、感受、积极思维的过程。教师应按照学生阅读过程设计阅读教学,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行发现文本意义,得出阅读体验。  相似文献   

14.
学生本是活生生的、有个性且不断发展的主体,但传统的阅读教学,教师一味地把自己对阅读的感悟理解灌输给学生,学生只能生吞活剥、被动接受,失去了应有的主体地位。于是,阅读教学的过程变成“死读书”“读死书”,单调、枯燥、乏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降,个性被扼杀,智能又如何能发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教师必须以学生为本,改变传统的阅读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15.
张熙 《广西教育》2013,(29):26-27
朗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朗读,学生能扫清字词障碍,把课文读通读顺;通过朗读,学生能把课文读懂读明,读出自己的阅读感悟;通过朗读,学生能把课文读好,表达出自己的阅读体验。是否能听到“琅琅的书声”往往成了一堂课好坏的判断标准,学生通过朗读表情达意,教师通过听学生朗读来检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阅读是根本,许多教师无不在“读”中潜心钻研,许多教师误以为阅读课就是“朗读”指导课,使阅读教学步入新的误区。朗读虽然是重要的教学方法手段之一。但不是阅读教学惟一的法宝。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培养阅读素养,本文结合作者的工作经验做了思考。  相似文献   

17.
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应重视朗读,小学生应该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阅读教学是师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可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感动,交流思想,畅谈自己的感受,这些都离不开朗读。有时是读后有感,有时是有感后再朗读又获得了新的感受。  相似文献   

18.
胡艳 《成才之路》2010,(2):28-29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充分地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同时也把“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作为低年级阅读教学重要目标之一。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我在教学实践中,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的。  相似文献   

19.
现代阅读理念要求我们“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提倡个性化阅读教学。学生阅读的个性化呼唤学生朗读的个性化,因为朗读是阅读的最重要、最常用的方法,那么如何在朗读教学中加强学生个性化朗读指导,让学生读出个性,读出生命的色彩呢?  相似文献   

20.
<正>阅读教学的理念昭示:阅读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感悟、理解,学会欣赏与评价,提高学生主体的参与度。阅读批注就是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一边读一边画一画自己感受深的词、句等,把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感悟与评价疑问写下来。让学生学会批注,乐于批注,就留给学生充分的用武之地,使学生能够自主地深入地读书,从而掌握独立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水平。引导学生乐于批注,关键在于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自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