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题目 在棱长为4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O是正方形A1B1C1D1的中心,点P在棱CC1上,且CC1=4CP.  相似文献   

2.
题目 如图1,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 ABCD=A1B1C1D1中,E为BC的中点,点P在线段D1E上,点P到直线CC1的距离的最小值为________.  相似文献   

3.
2004年高考立几题(江苏卷): 题在棱长为4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O是正 方形A1B1C1D1的中心,点P在棱CC1上,且CC1=4CP.  相似文献   

4.
一、与集合的交汇例1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点P是正方体表面或正方体内部的动点,集合M={P||PA|≤1},则集合M的所有元素构成的几何体的表面积为().  相似文献   

5.
两个图形之间的特殊关系,有全等与相似两种.下面我们来看它们的一些应用. 一、图形的全等例1 如图1,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 M、N分别是棱AB、BC上的点,P是棱DD1的中点. 求M、N在什么位置时,PB⊥面MNB1,并证明之. 剖析:当M、N分别是棱AB、BC的中点时,PB⊥面MNB1.连接AC、DB,则AC⊥DB.又PD⊥AC,由  相似文献   

6.
本文结合有关问题介绍一类常见的仅有一个公共点的“无棱”二面角的常用转化途径及求解方法.一作棱转化法若无棱二面角的两个面均为三角形,且公共点为顶点的两角所对边如果延长后相交于一点.则此点与公共点连线为所求二面角的棱.从而化为有棱二面角.例1如图1,已知四棱锥P-ABCD底面为一直角梯形,BA⊥AD,CD⊥AD,AB=1,CD=2,侧面PAD⊥底面ABCD,侧面PBC为一边长等于4的正三角形.求侧面PAD与侧面PBC所成的二面角(锐角)的度数.分析:梯形ABCD的两底AB相似文献   

7.
本文将塞瓦定理推广到了n维空间,得到结论:A0A1…An为n维空间的单形,P为空间任一点(P不在A0,A1,…,An中的任意n个点所确定的超平面上,也不在过其中的任意n-1个顶点且与另外两个顶点所确定的直线平行的超平面上).那么各棱中点,过任意n-1个顶点与点P的超平面与对棱的交点,共2C2(n+1)个点,以及任意三顶点所确定的三角形所在平面与点P和其余顶点所确定的超平面的交点和三角形三个顶点连线的中点,总共(n(n+1)2/2个点在同一n维二次超曲面上.  相似文献   

8.
戴述贤 《中学教研》2004,(10):37-40
题目如图1,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点E是棱BC的中点,点F是棱CD上的动点.(Ⅰ)试确定点F的位置,使得D1E⊥平面AB1F;(Ⅱ)当D1E⊥平面AB1F时,求二面角C1-EF-A的大小.(结果用反三角函数值表示)  相似文献   

9.
1.轨迹为直线例1若三棱锥A-BCD的侧面内一动点P到底面BCD的距离与到棱AB的距离相等,则动点P的轨迹与△ABC组成图形可能是()解如图1,作PO⊥平面BCD于点O,PH⊥AB于H,则PH=PO.在平面BCD中,作OG⊥  相似文献   

10.
1.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1,E、F分别是棱BC、DD1上的点,如果B1E⊥平面ABF,则点E、F满足的条件一定是().A.CE=DF=21B.CE DF=1C.BE DF=1D.E、F为棱BC、DD1上的任意位置平面2,.图已知中P相D⊥矩形ABCD所在的互垂直的平面有().A.2对B.3对C.4对D.5对3.设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  相似文献   

11.
目前使用的技工、职高、中专类(机械制图)教材,不论劳动版、机械工业版还是高教版,在关于求作具有积聚性的立体表面上点的投影的图样中,对点的可见性的标注均存在一定的问题。以劳动版技工学校机械类通用教材中P52图3.23为例。从a)图中可以看出:正六棱柱的棱面ABCD是铅垂面(该棱面水平投影具有积聚性),M点为该棱面上的点。根据几何学原理,平面可以看成是无数个点的集合,不难判断出棱面ABCD上M点的正上方还存在若干个点。这些点在向水平投影面投影时必然会遮挡M点。因此,M点的水平投影应该是不可见的。必须指出,遮挡M点…  相似文献   

12.
问题 1如图1,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A,B,C,D,中,点0是BD中点.  相似文献   

13.
题目(人教版《数学》第二册P80第5题)如图1,已知正方体ABCD-A′B′C′D′的棱长为a,M是棱AA′的中点,点O是对角线BD′的中点,求证OM为  相似文献   

14.
每期一题     
题已知M为边长是1的正方体AC_1的棱AA_1的中点,P为CC_1上任一点,求过D、M、P的截面中所有的四边形面积的最大值。解分两步,设N为CC_1的中点,首先证明当P在CN上(包括N点)时,截面是平行四边形;而当P在NC_1上(不包括N)时,截面是五边形。然后求四边形面积的最大值  相似文献   

15.
2003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山东赛区预赛最后一题是:如图1,已知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2,点E是棱CD的中点,求异面直线A1C1和B1E的距离.  相似文献   

16.
<正>求解距离之和最小值问题,可以通过建立直角坐标系将几何问题代数化,从数量关系的角度重新认识原问题,然后转化为求函数的最小值问题,或者再次转化为几何问题去处理.这是“数形结合”思想和“转化与化归”思想的典型应用一、求动点到两定点距离之和的最小值(系数相等型)例1 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点P为线段B1D1上的一个动点,  相似文献   

17.
2004年高考(江苏卷)第四大题:在棱长为4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O是正方形A1B1C1D1的中心,点P在棱CC1上,且CC1=4CP(图1).(1)求直线AP与平面BCC1B1所成角的大小;(2)设点O在平面D1AP上射影为H,求证D1H⊥AP;(3)求点P到平面ABD1的距离.解(1)连结BP,∵AB⊥平面BC1,∴∠APB为直线AP与平面BCC1B1所成角的大小.在RtABP中,AB=4,BP=12+42=17,∴tan∠APB=ABBP=417=41717.故直线AP与平面BCC1B1所成角为arctan41717.(2)∵点O在平面D1AP的射影为H,∴OH⊥AP,∵PC⊥平面AC,AC为AP在平面AC上射影,AC⊥BD.∴BD⊥AP…  相似文献   

18.
2008年高考数学(江苏卷)附加题第22题(必做题): 如图1,设动点P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A1B1C1D1的对角线BD1上,记D1P/D1B=λ,当∠APC为钝角时,求λ的取值范围.  相似文献   

19.
有向线段的定比分点公式是一个结构整齐、富于对称的公式.当λ趋向于-1时,P趋向于无穷远点;当λ>0时,P为内分点;当λ<0时,P为外分点;当λ=0时,P与P1重合;当P与P2重合时,λ不存在.定比分点公式不但在解析几何中有十分广泛的应用,而且对于一些代数问题,若能恰当运用,也可以拓宽解题思路,开阔视野,培养创造性思维.下面举例说明定比分点公式在代数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1.问题提出题目正四面体ABCD的棱长为1,棱AB平面α,则四面体ABCD上的所有点在平面α内的射影构成的图形面积的取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