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个新鲜名词变成了口头语在心理健康的概念日益普及的同时,"强迫症",就好像抑郁症一样,由一个新鲜名词变成了很多人的口头语。我也遇到很多来自高三学生的求助:"我是不是得了强迫症?""强迫症该怎么办?"我想专门谈一谈这方面的话题,也许能稍微解除一下这方面的困惑。强迫——之所以不说强迫症,后文再给出理由——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可以见到的一种心理现象。这种心理的特征是:同时存在着有意识地自我强迫和有意识地自我抗拒强迫,明知某些观念和动  相似文献   

2.
“老师,我有强迫症,用了很多办法都没用,怎么办啊?”一个学生见到我就急切地问。我先让她稳定情绪,然后问她为什么说自己有强迫症。原来这是她曾咨询过的一位心理老师告诉她的。她自己也买了书,对照强迫症的症状,觉得自己很多症状都符合,但采用治疗强迫症的方法后没有什么效果。在聊天中我发现其实她并不是强迫症,只是经历了一些事情,情绪控制上有些障碍,加上性格比较内向,平时也比较少与同学交往,喜欢想东想西,但听别人讲她有强迫症,就开始在生活中找一些证据证明自己有强迫症,因此陷入了痛苦的漩涡中。  相似文献   

3.
你是谁     
《当代电大》2006,(11):52-52
一阵门铃响,然后是拖鞋踢里趿拉的声音和老年人沉重的喘息声。 “谁?” “警察。库库什基在这儿住吗?” “没错。你说你是警察,这也要证明一下,说不定是劫匪呢。我要是给你开了门,就被你骗了。”  相似文献   

4.
阿辉同学: 你好! 我考虑再三,还是决定提笔给你写这封信。因为,我实在忘不了那次作文课上你的“意外”举动:当我把作文题《我也很棒》写在黑板上,让大家写作文时,你显得惴惴不安,不知所措,眼神中一片茫然。然后,你踯躅地走上讲台,悄声对我说:“老师,我能换个题目写吗?”“为什么呢?”“因为我觉得我没有什么优点。”  相似文献   

5.
每当身边有看上去正在上学的孩子,大人们可能会问他们这样的问题:“你正在读几年级?”“你在哪儿上学?”“你的老师是男的还是女的?”……小朋友们一般都能很流利地回答。假如问:“你的老师姓什么、叫什么?”可能有很多小朋友会说:“不知道!”走在我所任教的学校里,经常听到一些小朋友向老师这样问好:“语文老师好!”“数学老师好!”“电脑老师好!”“劳动老师好!”“写字老师好!”“足球老师好!”……“老师”的姓常常被小朋友们忽略而用一些课程的名称替换了。当然,这样称呼并无不雅之处,甚至听上去还很可爱、有趣。但…  相似文献   

6.
教师节这天,庆祝教师节大联欢结束后,我们回到教室。同学们意犹未尽,刚刚坐定,班长马慧莹就飞快地跑到讲台上,对我说:“老师,全班同学想为您唱一首歌祝贺节日,好吗?”我听了她的话,脑海中立即闪现出一首歌的名字—《感恩的心》。在教师节来临之际,为了让学生学会感恩,全校一至五年级同时利用音乐课的时间教唱了这首歌。此时,同学们一定是为我合唱这首歌了。我高兴地说:“好!”  相似文献   

7.
“会,却不举手,是什么原因?”就这个问题,我在班里做了一次调查。一个小姑娘这样写道:“如果那些积极举手的同学是明月,就让我做一颗星星吧,星星也会发光的。如果他们是红花,就让我做一片绿叶吧,绿叶也能传递春天的消息。”多么优美的字,多么坦诚的表白,多么明澈的童心,我有什么理由责怪他们上课不举手呢?我不得不问自己:我们要求甚至强迫学生举手发言,究竟是为了什么?  相似文献   

8.
《小学生》2005,(5):20-20
晚餐时,你的孩子说:“哎呀,我讨厌这道菜,我不吃。”你会回答: 1、你有得吃就不错了,你还要喜欢它?  相似文献   

9.
陈奕迅有首《浮夸》非常出名,被很多歌手翻唱过——“你当我是浮夸吧,夸张只因我很怕。似木头似石头的话,得到注意吗?”虽然歌词揭示了浮夸之下的无奈,不过在潮流界,“浮夸”这个词并没有如此悲情,反而是一种时尚。高调是需要勇气的,谁说“浮夸”的设计不是好设计呢?  相似文献   

10.
<正>“只有我一个人觉得……?”“为什么总会有人觉得……?”“难道没人看出……?”目前,“杠精”正在超过段子手席卷各大网络平台。所谓“语不惊人死不休”,杠精们凭借“为反对而反对”的原理,成功地将这句话做到了极致。“键盘侠?不好意思,我的新名字是杠精。”所谓杠精,是指抬杠成瘾的一类群体。他们保持着“众人皆醉我独醒”的人生态度,讲究快准稳狠,把原句中简单的形容词,夸大到荒谬绝伦的程度来规避原句所表达的真实意思,继而达到自己认为的幽默目的。“苹果真好吃。”“每个苹果都好吃吗?只有我一个人觉得不好吃吗?”目前,杠精已经不再局限于微博、  相似文献   

11.
<正>“欸,你能不能帮我去食堂带个饭?”“你能不能帮我取个快递?”“这个作业你帮我做了吧!”面对这样的要求,你是否会在犹豫之下还是点头同意,即使食堂人山人海、快递站和目的地根本不顺路、自己的作业都堆到半夜。哈丽雅特在书中定义过,“他们总是把别人的需求摆在第一位,永远不会对别人说‘不’,始终在争取周围每个人的认可,这种强迫症已经严重地扰乱了他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12.
刘思明 《师道》2012,(1):29-30
你以为你是谁?乍听到这句话,谁都会感觉出强烈的斥责与讽刺的味道。但我却用这句话激励过几个后进生。 多年前,我曾在一所私立学校教过一个叫林芳的“野蛮女生”.是高三文科班的“大姐大”.也是整个学校的“大姐大”。她平时无心读书不说,到学校来专爱与一些行为不端的男生女生拉帮结派。招惹是非。学校的打架斗殴、财物失窃事件一大半与她有关。  相似文献   

13.
现在,社会时兴这句话:“要活得潇洒,洒脱。”我的两个孩子还不时地“提醒”他们的双亲:“你们这一代人啊,干吗活得这么累?洒脱一点好不好?”  相似文献   

14.
“妈,明天陪我去买一条红裙子,我们儿童节表演节目时要穿!”我对匆匆进门换衣服的妈妈说,看样子她还要出门。“乖,你自己去买,妈妈厂里有事。我的银行卡和身份证在书橱抽屉里,密码是你的生日,要多少钱自己取!”“又这样!”我的眼泪夺眶而出,“谁稀罕你的钱,这可是我过的最后一个儿童节了……”妈妈出去时匆匆带上的门把我后面的话弹了回来。我泄气地将手中的玩具熊扔到沙发上,趴在床上哭起来。仍得自己去买裙子,我擦干眼泪拿出妈妈的身份证,一行小字跳入眼帘:“出生日期1962年5月30日。”妈妈明天四十岁生日?看来,…  相似文献   

15.
好像每个跳跃的日子里,都有一个“为什么我要这样”的问题如鲠在喉。为什么我要加班呢?为什么我要读这所大学呢?为什么我控制不了现在的生活呢?为什么我要让某些人喜欢我呢?为什么我要对不喜欢的人强颜欢笑呢?为什么呢?不是每个人都能在那样的日子里找到答案,但好在,只要你沉下来,能被人看到,自然就会有人告诉你答案。当年从中文系毕业,不懂新闻,做东西只有一个原则——自己感不感兴趣。  相似文献   

16.
怎样设计自己才算成功的设计?请听哲学家康德的理解,他认为,人的追求说到底就是四个问题,即:“我是谁?我要干什么?我能干什么?我如何去干?”果然是大哲学家,三言两语,就点明了人生的真谛。事实也正是如此,你究竟是什么“人”,你与“别人”的区别究竟在哪?你的优势与长处究竟在哪?说穿了,不正是体现在这四个方面吗?而古往今来的一切成功者,说到底,不也正是因为他们正确地回答了这四个问题吗?那么您呢?您思考过这四个问题吗?如果您根本就没想过,那么,您肯定算不上聪明的人。如果您想过而没能想清楚,那么,您肯定算不…  相似文献   

17.
坐于电脑前,好友突然向我发来一句:“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 “贾君鹏?!”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我是张颖啊! 天啊!这是怎么了。我打开百度一搜,有关此条目竟达二十多页。噢,原来这是一句迅速串红的网络流行语。  相似文献   

18.
真的是你吗     
真的是你吗?我坐在桌子的这一边,透过白茫茫的雾气,傻傻地看见了那个在错综混乱中也依旧灿烂的灯光下笑得如此从容的你;那个明明只隔了一张桌子的宽度却仍让我产生相距几千几万米的错觉的你。我不禁问道:“真的是你吗?”  相似文献   

19.
谁能救你?     
我记得贾樟柯在一次被采访时说,他在荒败的小县城混时,有很多机会沦落,变成坏孩子,毁了自己。这是诚实的自白。我在知青岁月中也有太多机会沦丧,破罐子破摔。刚才有年轻人问:“谁能救救我们?”  相似文献   

20.
朱运蓉 《成才之路》2010,(35):73-73
“我的好朋友在哪里?”“你的好朋友在这里!”“谁是我的好朋友?”“我是你的好朋友!…好朋友跟我拍拍手!”“我就跟你拍拍手!”“请你跟我唱唱歌!”“我就跟你唱唱歌!”……这些看似简单.听起来幼稚的语言如果出现在课堂中。一定会有人认为不可思议。但事实说明,这些孩子们喜闻乐见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在我音乐课堂的学习与练习每一环节中发生着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