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蒋介石统治时期的中央政府与地方实力派的关系,是民国史中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蒋介石以锄诛异己、专制独裁为基本政策,迫使龙云由“拥蒋反共”转变为“联共反蒋”。蒋介石与地方实力派的合分和国民党统治的兴衰紧相关联。笔者试对此问题作一探讨。如有不妥,望读者指正。  相似文献   

2.
十七、为什么说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是中国革命新的直接目标?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后,于4月18日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开始了国民党新军阀的统治。 国民党新军阀的对外政策:背弃孙中山的反帝、联俄主张,代之以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反对苏联的外交政策。对内政策:在政治上实行法西斯独裁统治,残酷地镇压人民,屠杀共产党人、国民党左派和革命人民;在军事上扩建常备武装,镇压苤命力量,并建立密布全国的特务组织,实行白色恐怖;为强化专制统治,制订多项反动法规,用法律手段扼杀革命和人民民主;推行保甲制,连坐法;对进步文化运动进行“围  相似文献   

3.
戴季陶早年追随孙中山,积极投身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五四时期一度鼓吹“劳工运动”,介绍宣传马克思主义,并参与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筹建活动。但是,他终究未能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参加中国共产党,而是走向了中共的对立面,并创立“戴季陶主义”成为国民党新右派的理论基础。晚年,他作为国民党蒋介石政权统治营垒的一员,为维护国民党统治和粉饰国民党政权的太平、“民主”尽心尽力。但是终不能扭转国民党蒋介石政权覆亡的命运,在国民党全国政权土崩瓦解之际,于1949年2月11日服毒自杀身亡,结束了他58年的人生旅程。戴季陶作为近代知识分子中的一种类型,他所选择并走过的路程,代表了一部分知识分子的历程,因此对戴季陶作一全面研究,不无裨益。笔者本着这一想法,对戴季陶五四时期的  相似文献   

4.
1928—1937年国民党“以党治国”政治体制运作的基本轨迹张皓1928年初,国民党宁、汉、沪三方合流,打着孙中山“以党治国”和五权宪法的旗号,建立了国民党“以党治国”的政治体制。但是,自这一体制建立起来之后到抗战爆发前后,其运作结果却是蒋介石专制独...  相似文献   

5.
蒋介石败退台湾后,总结失败的经验教训,认为国民党已腐败,因此于1950年开始实施对国民党的“改造”。这次改造是国民党应变求存所作出的组织上和权力结构上的重大变革,为以蒋氏父子为首的国民党在台湾的统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十七、为什么说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是中国革命新的直接目标?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后,于4月18日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开始了国民党新军阀的统治.  相似文献   

7.
国民党统治时期,真正关注人权,呼吁人权的,主要是共产党人和中间势力,在“五四”后的30年间,这两派人士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两种人权观,在向各种反动势力作斗争、反抗国民党专制统治、争取和保障人权等方面,它们有着许多共同的内容;在阶级性、经济内容、保障人权方式等方面又存在着明显的不同,表现了鲜明的时代特点和阶级性  相似文献   

8.
中央政治会议,有时亦称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简称“中政会”,是隶属于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的政治指导机构。它经历了国民党统治的所谓军政、训政和宪政三个时期。只是在国民党宣布训政开始后十年间(1928年——1937年),中政会的地位、职权和组织机构有了定制,演变为国民党一党专制的重要工具。本文试就这一阶段内中政会在国民党一党专政中的作用和地位加以分析,以就教于史界同行。  相似文献   

9.
1924年,国民党“一大”确立了“以党治国”的治国方略。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南京国民政府在司法领域推行“司法党化”。然而,由于缺乏党内外的监督制约,国民党的党治由一党独裁转化为蒋介石个人独裁。为巩固蒋介石个人及国民党的统治地位,蒋系特务组织——中统粉墨登场,并积极地向司法界渗透,竭力控制司法机关,致使国民党“司法党化”逐渐沦为“特务司法”。反省院作为国民党“司法党化”的产物,其设立及嬗变充分展现了“司法党化”异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论解放思想     
论解放思想王植彬人们的思想之所以需要解放,是因为人们的思想经常受到某种束缚。这种束缚,有时来自外部的压力,如清代的“文字狱”、国民党统治时期的“莫谈国事”、“文革”期间的“无限上纲”等等;有时来自本身的做茧自缚,而且大量的是来自后者。所谓“做茧自缚”...  相似文献   

11.
在20世纪40年代,中国民主同盟始终信奉民主主义的理念,坚持实行民主政治的立场,对国民党的专制统治进行了抵制和斗争,并在政协会议和国民大会等问题上同中共密切合作,同时又不为国民党的收买和利诱行动所动摇。这就必然为奉行一个主义、坚持一党专政、实行个人独裁的国民党蒋介石所不容。本文对导致民盟被国民党解散的原因,作了比较深入的考察和论证  相似文献   

12.
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中国后,蒋介石便采取各种手段大力加强专制独裁统治,基重要措施之一便是建立和加强特务组织。“中统”是国民党两个最大的特务组织之一,为CC系陈果夫、陈立夫所控制。1928年蒋介石授意陈果夫、陈立夫把“浙江革命同志会”扩大改组为“中央俱乐部”,从而形成以二陈为中心的CC系集团。1929年国民党三全大会后,陈立夫控制了国民党中央组织部,设立了“党务调查科”,1935年又扩充为“党务调查处”,派遣所谓的“肃反专员”深入到各省市党部和基层组织,从事侦破中共地下组织的特务活动。  相似文献   

13.
1934年蒋介石在南昌发起新生活运动,这场运动的出台有着复杂的历史背景。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共和红军的存在发展以及国民党内部的叛乱,蒋介石想通过这一运动来“攘外”和“安内”,最终达到稳定巩固国民党统治的目的。新生活运动以恢复“礼义廉耻”封建伦常为手段,使运动带有严重的局限性,在初期即显现出颓势。  相似文献   

14.
鲁迅支持和关心《太白》的创刊,并且在《太白》上发表了24篇杂文,揭露和批判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并对林语堂等人提倡“闲适”、“幽默”的小品文进行了批评,还继续了他的国民性反思,创新了其精湛的杂文艺术。  相似文献   

15.
从“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蒋介石由对日妥协转向抗日的原因蔡丽娟从“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这是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由地区性急剧向全国性升级的时期,也是中国人民由局部抗战向全国抗战过渡的时期。在这一时期的大部分时间里,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政...  相似文献   

16.
抗战时期国民党总裁制确立的必然性,一是蒋介石不断膨胀的权欲与国民党封建独裁统治需要的“天然”结合;二是国民党当时强化其组织,消除内部组织松懈、纪律废弛等弊端的现实要求;三是国民党加强和巩固自己统治的需要。其总裁制确立的现实可能性,一是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所造成的严重民族危机给它创造了客观条件;二是蒋介石已具备了充任国民党总裁的主观条件;三是全国人民及各种政治力量“拥蒋抗日”为其营造了一种良好的国内氛围。  相似文献   

17.
西方英、法两国在15世纪都先后进入了专制王权的统治时期。在三百多年的王权统治时期,正是中国明清两代专制王权统治时期。由于中国专制王权在完备性,典型性和经济基础方面都与西方专制王权截然不同,因而其工商业发展大相径庭:明清两朝因长期沿用历代专制王权的“重本抑末”政策,从而扼杀了这一时期萌芽状态的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使资本主义没有在中国成长为推翻封建制度的强大力量;西方专制王权由于顺应了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采取了“重商主义”政策,结果推动了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向前发展,使之成为摧毁封建统治的巨大力量。  相似文献   

18.
“人权派”是20世纪30年代初出现的一个政治派别。它们针对国民党的专制统治。提出了“保障人权”和“思想言论自由”的主张,在当时社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本试对“人权派”的政治主张及其所起的作用予以实事求是的评价。  相似文献   

19.
三青团成立的原因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青团是国民党统治时期,蒋介石一手扶植起来的,在中国政坛上,无论从规模还是影响来说,都堪当仅次于国民党和共产党两大政党的现代政团。关于三青团成立的原因,史学界有不同的观点。各观点都持之有据,但各自仅强调了某一时期、场合下的原因和动机。笔者认为三青团的成立是蒋介石寻求多党为一党,整合党内拥蒋派,争夺青年、发动青年抗战等合力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青年党与国民党的关系总的来说是好的。但是又有矛盾的方面。在“九·一八”事变以前的一段时间里,青年党主张“民治”,反对国民党的“党治”,他们之间的矛盾很突出。“九·一八”事变后,青年党一再献媚蒋介石,向蒋表示他要“努力自动抗日”,“继续彻底剿共”,蒋介石不再感到青年党不好驾驭。从1934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