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我治疗过这么一个孩子,他在全班同学中个子最矮,却最不听话、最爱打人。平时不吭声,只要听到有人说他不好,他就冲过去大打出手。”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小儿内分泌科梁教授讲了这样一个真实的病例。  相似文献   

2.
暑假期间,记者在北京儿童医院内分泌科看到很多家长咨询孩子个子矮小的问题,通过和大夫闲聊,记者发现中国的很多父母在关心孩子健康时并未注意到骨骼健康这个概念,而儿童时期健康的饮食和生活方式不仅对孩子的身高有影响,对于预防年老后发生骨质疏松和骨折也非常重要。因为儿童和青少年时期获得的骨量在一生的骨健康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为了对这个问题有比较详细的了解,记者走访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朝阳医院的宁教授。  相似文献   

3.
有一位非常有名的魔术师,当记者问起他成功的秘诀时,他带着记者,来到他平日演出的剧场门口。记者以为他会走进富丽堂皇的大门,没想到他领着记者来到了马路对面的一个下水道口。你躺在这里,假设自己是在冬天的夜晚,饥寒交迫,试试你能看到些什么?魔术师很和气地说。记者屈  相似文献   

4.
有一位非常有名的魔术师,当记者问起他成功的秘诀时,他带着记者,来到他平日演出的宏大剧场门口。记者以为他会走进富丽堂皇的大门,没想到他领着记者来到了马路对面的一个下水道口。  相似文献   

5.
徐嘉 《大学生》2020,(1):42-43
徐嘉是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口腔医学(五年制)专业的一名学生,今年大四。记者通过学校团委联系到徐嘉时,他正在成都某医院参加临床医学实习。谈起他的口腔学专业学习经历,徐嘉如数家珍,滔滔不绝。  相似文献   

6.
曹晓晨 《大学生》2012,(6):24-25
不久前,记者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6医院看病。在急诊科,为记者打点滴的是一位年轻的小伙子。扎针前,他没有像一般护士那样狠拍病患手背让血管鼓起,而是轻轻搓了几下,之后便准确地将针头插进了血管,竟然让记者觉不出疼痛。然后,记者还要做几项检查,身边又没有陪同的人,小伙子便主动跑前跑后安排抽血、取单子。被如此悉心照顾,病中的记者感到分外温暖,并由此产生了好奇:这些刚工作不久的年轻人为何在服务病患时能如此贴心?他们都是怎么做到的?为此,记者专程走访了306医院。  相似文献   

7.
名裔 《学习之友》2009,(5):36-36
《俄罗斯报》记者切尔卡希在伦敦的大街上乘坐一辆出租车,发现司机的相貌很有特点,一脸又浓又密的黑络腮胡。最让记者吃惊的是车上挂的卡尔·马克思的小幅画像,镶在精致的铜框里。记者问道:“你是马克思主义者?”司机没有回答记者的问题,而是递过一张名片。记者看到安东尼·马克思的名字,于是问道:“你们同姓?”司机笑着说:“您不觉得我们长得很像吗?”记者仔细端详起来。“他是我的高祖。他的女儿是我的曾祖母……”  相似文献   

8.
杨秀磊 《教育》2007,(4S):26-27
家住北京市石景山区的董文亮老人,今年69岁,他是位有着40年教龄的小学老师,虽然他身离教学岗位但心并未走远。他独创了一套眼明操,对预防青少年眼睛近视大有裨益。退休后的8年,他一直无偿为学校做这项工作。他说今天的好生活是党给的,自己多付出些是理所应当的事。在接受采访时,董老告诉《教育》旬刊的记者:“我们那代人毛主席老人家教导得好啊!”看记者不甚明白,他悄悄地贴近记者的耳边:“我听毛主席的。”董老早年读了毛泽东的许多著作,熟读了毛主席语录,还收集了不少毛主席画像和像章。他说自己很崇拜毛主席,当记者问他崇拜的原因时,他立刻说:“毛主席为老百姓谋福利啊!”  相似文献   

9.
红色老人     
我们《下一代》杂志大连小记者总站的5位小记者,在辅导员 王慧奶奶的带领下,不久前来到大连著名老红军张云晓爷爷家 里探访。 这是我有幸第二次见到他。记得第一次见到他时,他还在 210医院住院。一年过去了,他身体恢复得怎么样?他还记得我 吗?  相似文献   

10.
坐在我对面的那汉子,正低头编一只箩筐。他不大说话,只是用不断的点头来回应我的摆谈,也不知他是真表示认可还是仅仅出于一种礼貌。像电视里那些搞采访的记者一样。却又没有记者的活络与油滑。他的反应是迟钝的、缓慢的。  相似文献   

11.
据最新调查发现。世界上读书时间最多的是印度人,平均一周读书10.7个小时.是美国人的2倍。印度人爱读书。记者可是深有体会。记得刚到印度不久,由于不熟悉情况,记者曾多次向一位学者请教。为了表示感谢。记者提出要请他吃饭.他却说:“为什么要出去吃饭呢?既耽误时间,又浪费金钱。  相似文献   

12.
11月22日下午,当湖南长沙市8中192班班主任陈群辉老师心急火燎地把班上5个神志恍惚的学生扶送到校医务室时,眼前的景象让他惊呆了:医务室里同时有10多个学生被或扶或抬送进来,个个都是迷迷糊糊,东倒西歪。闻讯赶来的《三湘都市报》记者经过初步调查获悉,这些学生全系服用了一种精神药品中毒。职业敏感提醒记者,成批学生同时中毒,这很可能不是限于一所学校的偶发事件。记者立即赴周围的长沙市一、二医院调查。在门诊记录上,记者发现近半个月来两个医院都收治过多名因服用同一药物中毒的中小学生,且这些中小学生分布在全市近10所学校里。记者…  相似文献   

13.
近日,记者来到豫西山区,采访了灵宝市教体局局长刘丰亮。随着一声响亮的“请进”,记者来到他那简朴而又雅致的局长办公室。记者面前的刘丰亮,干练刚毅,眉宇间充满英气与睿智。还没等记者开口,他先发了话:“看几所学校吧,边看边谈咋样?”办公室的乔天民同志对记者说:“我们刘局长就是这样,每个月都下去调研,现场办公,走遍了灵宝的沟沟崖崖,到过数百所学校。”在路上,记者问:“见你之前,我跑了几所学校,接触过几位校长。他们经常谈到一个‘12216’工程,这个工程灵宝市教体局是怎样确立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思维敏捷…  相似文献   

14.
看到陈可辉,记者便觉得亲切,因为他的朴实:在一件灰色上衣映衬下,目光坚定,嗓音洪亮,皮肤黝黑,精力旺盛。他的谈吐,旁征博引;他的成长历程,更是蕴含了多少辛酸苦辣,记者因此明白了他的不简单。  相似文献   

15.
17集电视连续剧《朱德元帅》"两会"期间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间推出,这部由江泽民总书记题写片名、中央军委副主席迟浩田担任总顾问的电视剧成为近日荧屏一道耀眼的风景,观众反应热烈。记者日前采访了郑克洪,请他谈谈《朱德元帅》的创作经过和体会。郑克洪对记者表示,是一种英雄主义的追求使他义不容辞地肩负起执导《朱德元帅》一剧的重任。  相似文献   

16.
《教育》2008,(28)
他很急切,说:"王老师,你回去跟校长好好商量一下,如果这事能成,我给你这个数。"说着,他伸出一只手,五根手指绷直,在《教育》旬刊记者(以下称记者)面前晃了一晃。这只手代表5000元钱,是他答应给记者的回扣。当然,前提是和其谈好的10万元机器人教育设备能够成交。他在送记者出门时,递过来一张名片,他希望记者事后和他联系,显然,对这笔"生意"他还是有一定信心的。  相似文献   

17.
人们在追寻其意义的过程中,往往对眼前的东西视而不见!——威廉·莎士比亚 现在,一位记者正坐在一个小酒吧里等待着那位大名鼎鼎的作家。他知道。这一天将是他终生难忘的一天。他接到一个重要的任务,要去采访刚刚上演的新剧《哈姆雷特》的作者——威廉·莎士比亚。为了这次采访,他做了精心的准备,他请教过伦敦所有的文学专家。  相似文献   

18.
漯河今年的春天似乎比往年来得早,尚在早春,这里已是艳阳高照,绿意盎然。一踏进这座有着“内陆特区”之美誉的年轻城市,扑面而至的春的气息就让记者感受到了她的生机与活力。坐在记者对面的曹代颖,平和自信,风度儒雅。面对提问,他略作思索,便侃侃而谈。与他对话,记者觉得是一种精神享受。他那极具亲和力的嗓音以及敏捷的思维,使我们的交谈犹如在经历一次踏春,沐浴春风,心情舒畅。曹代颖17岁入伍,从一名普通士兵成长为连队指导员、政治部主任,摸爬滚打的20余年军旅生涯,磨炼了他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意志。曹代颖将…  相似文献   

19.
江水流 《神州学人》2005,(10):22-22
“我们现在是24小时轮流值班.每个人都处于应急状态。”当地时间9月5日晚7时许.驻休斯敦总领馆教育领事武世兴还没有回家。根据他妻子的提示.记者拨通了他办公室的电话。他一上来就风风火火的话语,让记者在大洋彼岸感受到了他那紧绷着的神经,也似乎感受到了“卡特琳娜”飓风的威力。  相似文献   

20.
傲慢与自尊     
一位电影明星来长沙参加某部电影的首映式,湖南一家报纸的记者采访他。没想到这位明星一边接受采访,一边慢条斯理地剔着牙齿,还当着那位记者的面,用记者递给他的名片包脏牙签。这位明星的所作所为,使我想起一个词:傲慢。 生活中,我们可以时时感受到某些人的傲慢:有的人当了官,就把眼睛望到了天上,老百姓有事找他,他爱搭不理;有的人有了点才,就觉得周围的人个个无能,别人好心跟他打招呼,他居然不回应一声;有的人赚了钱,就认为有钱能使神跳井,对经济困难的人冷脸相待……这些人其实也不是不知道这样做会惹人不快,只是他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