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0 毫秒
1.
在历史教学中历史人物是灵魂,他们的美与丑、善与恶启迪着我们的人生。让我们在历史教学中自觉地把他们美好的品质转化成学生美满的未来。  相似文献   

2.
任梦  蒋才智 《教师》2008,(3):3-5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一生献身于教育事业的真实写照,也是湖南祁东二中校长李跃进奋斗在教育战线上的座右铭。无数个寒暑交替,日月变更,他早出晚归,辛勤耕耘,他把“情”注入校园,把“爱”洒向师生,把整个身心都投入到教育教学管理之中,让教师在这里安居乐业,让学生从这里放飞希望,谱写着一曲人生平凡而卓越的乐章。  相似文献   

3.
《老年教育》杂志今年3月号的“长者家园”刊登了黄丑和的一篇文章《澄波里阻击战》,竟让作者与抗美援朝时的通讯员在失散半个多世纪后取得了联系。当这对老战友在电话中诉说思念之情时,异口同声地感谢老年教育杂志社为他们架起了“连心桥”。  相似文献   

4.
哲理古诗深沉浑厚、含蓄隽永,言近而旨远,它洞悉着世事的奥妙,阐释了人生的哲理,让人们在审美鉴赏的过程中获得了理性的启迪,在冷静的思辨中,体悟出人生的真谛,感知到世界的规律。然而,古诗本身就具有意象的朦胧、模糊、多解与象征等特征,哲理古诗更有其深刻的哲理韵味,这些无疑加大了学生理解哲理古诗的难度。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始终关注学生,给他们指出一条终南捷径,帮助他们去阅读、理解、鉴赏哲理古诗,使他们能深刻体味诗中之“理”、“理”中之“情”、“情”中之“趣”,深入“有理趣而无理障”(清·刘熙载《艺概·诗论》)的境界。  相似文献   

5.
本文记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相貌丑陋的女人嫁到了这个山村,人们嫌她长丑,都叫她“丑媳妇”。后来她有了孩子,人们便叫她丑娘”。她的孩子们就是在“丑娘”的呼唤声中长大的。是他们并不知道,什么是丑。直到有一天,她的孩子穿“丑娘”衲的鞋去外地求学,在一次体育课上,老师夸说:“你的鞋这么漂亮,娘一定长得不丑。”可同乡的同却说:“村里人都叫他娘‘丑娘’。”这时,孩子才领悟“丑”的含义。从此,他开始嫌弃娘丑,不敢把同学带回……几年后,一件偶然的事情让他改变了对娘的看法。年,娘有病卧床不起,住在医院时,她的孩子…  相似文献   

6.
高伟 《现代企业教育》2011,(18):212-213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作文必须“出情”。作为语文老师应努力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人生。用自己的语言去倾吐人生,用自己的真情去抒写人生,让学生在“真情”的天空尽情翱翔。  相似文献   

7.
《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介绍有关地球知识的说明文。我上这一课时,始终深深地注入一个“情”字,让学生跟着我的“情”而动“情”,时喜、时怨、时忧……课始,我用实物地球仪引出课题的中心词:地球。紧接着用知识小竞赛的形式让学生抢答地球上有些什么。听说竞赛,学生的情绪一下子就高涨起来,个个充满激情,短短两分钟之内学生们都积极动脑,搜索出脑中有关地球上事物的知识。乘学生们激情未消,我让他们带着问题“课文围绕地球写了什么”自由读课文。学生在饱含激情中上课,再枯燥的东西学生学起来也觉得有趣,容易吸收。文中把地球既…  相似文献   

8.
狄更斯的童年经历和人生轨迹使他的作品充满着情感和法律的交织与冲突。作为一个温和的人道主义,狄更斯主张“行善施爱”,极力宣扬人性中善对恶、美对丑的最终胜利,将“爱”高置于法律之上;作为一个清醒的现实主义作家,狄更斯认为“恶必亡”,既猛烈地批判资本主义法律的不仁不义,又否定“恶”对法律的肆意践踏,展示了善恶冲突中的情与法、罪与罚的复杂纠葛。  相似文献   

9.
“让孩子们喜欢我!”这是邢文华给自己定下的最初目标琊文华要用自己的情,自己的爱,用自己的青春活力去感染学生,引起他们的共鸣。因此—— 微笑着,她走进了孩子们的世界 邢文华爱笑,一张笑脸让她和孩子们没有了距离,走进了他们的世界。每一天,邢文华都会让自己带着阳光般的心情进课堂,漪际激情地和孩子们一起去领略五彩斑斓的世界,遨游于知识的海洋:学生们都说邢文华的笑是最美丽灿烂的,在贺卡上,他们写下了:“老师的笑我喜欢”;下课后,他们递上了水把她团团圆住;在日记中他们说:“老师老师我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邢文华知道了这阳光般的笑,对孩子们的心灵是多么重要。  相似文献   

10.
一天恋情     
生活中,面对那些让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孩子,常有人说:”这种孩子,与其和他们讲道理,不如先让他们吃点苦,保证知道好歹”。话虽丑,理却端呢!语文教学中也存在着种种“吃力不讨好”的教学尴尬.用传统的讲授法去正面强攻,无法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我们不妨让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先“多吃点苦”(来自于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遇到的,  相似文献   

11.
“丑”与“美”原本是一对矛盾对立的概念,在我们的印象中,它们是毫不相容的。可是,当你读完了这篇《丑与美》后,你会在不知不觉中从她描绘的“惊心动魄”的“丑”中感受到美的“震撼”;你会禁不住感叹,原来“丑”也具有让人震撼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2.
1 正确引导 健康上网。作为研究生命现象和规律的生物学科,新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卫生习惯,确立积极的、健康的生活态度”等作为课程目标之一。因此,以互联网及其网上资源为教材,根据学生心理特点,进行青春期知识教育和心理教育、健康教育,让他们正确认识互联网,正确利用互联网;要告戒他们,正处在长身体打基础阶段,这是人生学习的关键时期,要把全部精力用在学习上;  相似文献   

13.
一、运用电教媒体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审美观是人们对美与丑、真与假、善与恶的基本观点和看法,它是世界观的一个组成部分,属于意识形态。在对学生审美观的教育中,可采用电影。电视等电教媒体,定期播放优秀影视片,如《甲午风云》、《林则徐》、《大决战》、《先驱者之歌》等。这些爱国主义影片,能让学生了解历史,不忘国耻,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热情,通过历史事件识别真与假、善与恶,感受美与丑。在少数学生中,有些学生认为“金钱是万能的”,把追求个人的吃喝玩乐看作人生的目标和生活美,可通过播放《青春之歌》、《莫让年华付水…  相似文献   

14.
罗马哲学家普洛丁说;“真情就是美,与真情对立的东西就是丑”刘勰也说:“情者,文之经”,古今中外的艺术实践都证明:艺术美离不了情真。“三言”的作者在《情偈》中就提出了情真说:  相似文献   

15.
从教十年来,我总是把更多的精力放在“问题学生”身上,总是绞尽脑汁,千方百计的想把他们身上的“问题”给解决了,而对于“优秀生”,总以为他们学习自觉,求知欲强,成绩突出,遵守纪律,很有“安全感”,不会让老师担忧。因此就忽视丁这些成长在掌声和鲜花中的优秀生的心理问题。正是我或者说我们的这种“一俊遮百丑”的教育误区,常常在我们身旁埋下一些“不定时炸弹”。  相似文献   

16.
在关于“美”与“丑”的文艺理论中,“以丑为美”是一个重要的美学命题。在中国古代美学史上,苏轼第一次提出了完整的“审丑”理论。苏轼的“审丑”理论形成于求奇尚怪的宋代,建立在他个人人生际遇、哲学观、文艺观的基础之上。苏轼的“审丑”理论从艺术本体的角度对“丑”所蕴含的美学价值进行了全面的揭示,并对后世的文艺理论和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具有重要的认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初中作文,教学中,命题作文或话题作文常常强调“记一件有意义的事”。初中生正处在身心成长阶段,能表现的莫过于自己真实的生活体验;能抒发的莫过于自己真实的感情。真的就应该是最好的素材,而他们对生活、对人生浅显的认识,就应该是很好的立意了。我们要放开学生的手脚,让他们去表现自己的世界。只要他们在写作时追求的是真、善、美,批判的是假、丑、恶,抒发的是健康自然的情感,都应该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8.
彭利 《今日教育》2006,(11):34-34
谈到享受,大家都会把它与“成功”、“快乐”、“幸福”等让人心情愉快的词语联系在一起,然而发生在绘画活动之前的一件事,却让我把“享受”与“挫折”联系在一起,因为这件小事情引起了我对“挫折”教育的关注与思考。  相似文献   

19.
教师应当通过孩子亲眼目睹的发生在他们周围的事对他们进行综合指导,将理、情、行结合起来,让孩子在与周围人际交往中接触社会,体验社会生活,引导孩子懂得是与非、美与丑、善与恶。教师要注重幼儿一日活动中的德育教育,发挥创造性,产生德育活力,教出特色。  相似文献   

20.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追求的品德教育是从儿童生活出发,利用蕴藏于儿童自己生活中的社会性、道德性事件和问题为素材,通过他们想做又能做的、丰富而有意义的活动,把情感态度教育蕴含其中,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的生活,让儿童道德的学习变得真实具体、可感可触、可想可做,真正起到引导儿童生活的作用,逐步积累、发展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实”与“活”的兼顾、“情”与“智”的兼容和“形”与“神”的兼备,在教学中追求这种兼收并蓄,才能取得课堂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