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 毫秒
1.
教育焦虑成为当前社会群体普遍的经验感知,从前提条件、意识基础和行动实践等方面阐述教育焦虑形成的机理,其中,教育具有的社会流动价值是教育焦虑产生的前提条件,教育工具价值的认知和强化是教育焦虑产生的意识基础,而家庭的广泛参与则使教育竞争不断升温,这一行动实践最终促成了教育焦虑.教育焦虑并非仅存于应试阶段,还有可能延伸至身份构建阶段.在解释教育焦虑形成的基础上,重新审视当代教育三个方面的特性:教育价值的内在关系结构失衡、家庭成为教育竞争的基本单位以及受教育对象主体性的弱化和失语.化解教育焦虑的关键在于多元化畅通教育在社会流动中的实现路径,如从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强化教育分流效果、追求教育内在价值等方面寻求治理缓解之策.  相似文献   

2.
家长教育焦虑已成为不容小觑的社会问题,直接影响着“双减”政策落地实施的效果。目前,学业负担和培训负担并未让家长教育焦虑得到实质性缓解,究其根本,教育生态失衡、家长对“双减”政策的认知受限、学校育人水平参差不齐都是家长产生教育焦虑的主要成因。通过环境熏陶、机构指导、学校深耕等策略,重塑教育生态结构,回归教书育人本质,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缓解家长教育焦虑,推动“双减”政策卓有成效开展。  相似文献   

3.
王俊天 《甘肃教育》2022,(24):51-54
调节学生焦虑情绪对于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意义重大,基于“五项管理”内涵,深入认识学生焦虑情绪的种类,并分析学生焦虑情绪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调节学生的焦虑情绪,能有效促使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数据分析、案例分析等方法,探索学校通过作业、手机、睡眠、体质、课外读物“五项管理”策略,促使家校形成共育合力,通过数智赋能强化学生焦虑情绪干预效果,构建一种融情境性、场域性与实践性于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从而真正为有效缓解学生焦虑情绪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
《当代教师教育》2020,(2):45-51
当前,我国教师教育学科建设深陷"学科虚化"、"学科失宠"与"学科混战"等"三重焦虑"之中,回归教师教育学科主体地位是重振师范院校的正途。在师范院校中,这些焦虑的直接体现是全国教师教育学科布局萎缩,校内教师教育学科紧缩,以二级学科设立为标志的教师教育学科内核重构运动悄然兴起。面向未来,当代教师教育学科建设的科学思路是:坚守"师范大学"的初心,构建"大教师教育学"学科体,强化学科体内部的互动与融合,推进"三层整合"思路,以及做强文理学科的教师教育方向。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通过问卷对黑龙江省10所幼儿园、8所小学共522名儿童家长、幼儿园教师、小学教师进行调查,考察主要利益相关者对幼小衔接教育的看法、差异以及焦虑情况。结果表明:儿童家长、幼儿园教师、小学教师三方的幼小衔接教育观水平均较高,普遍重视幼小衔接教育;三方在幼小衔接教育观的总体及各个维度层面存在显著差异;三方对幼小衔接教育均呈现较高程度的焦虑,且焦虑内容有差异。基于此,本文提出改进幼小衔接教育实践的策略,包括发展科学认知,强化儿童早期整体发展观;联合多元力量,建立幼小衔接协同合作机制;完善政策法规,推进幼小衔接长效开展。  相似文献   

6.
“双减”政策下家长教育焦虑的发生方式存在个体差异性,通过访谈对政策了解程度、学历背景不同的家长,可以从中窥探其在“双减”政策冲击下衍生的焦虑,进而深入剖析其教育焦虑的发生方式。研究发现,家长教育焦虑可以分为原生性教育焦虑和继生性教育焦虑。原生性教育焦虑根植于家长教育经历、经验背景与过往教育实践,在“双减”政策实施下得以显现。继生性教育焦虑与政策执行相伴而生且反映政策执行中的问题。未来应立足具体,通过回应目标群体的利益诉求、凝聚多方共识等最大化缓解家长教育焦虑。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当代大学生个人容忍力普遍偏低的种种现象和表现入手,提出了增强当代大学生个人容忍力的两大举措:加强挫折教育,重视挫折锻炼;强化挫折疏导,弱化挫折焦虑。  相似文献   

8.
黄芳 《江苏教育》2022,(12):73-74
<正>近年来,教育焦虑成为一个热门话题。教育焦虑愈演愈烈,其特点与原由如何?作为类型教育的职业教育,该如何应对呢?一、教育焦虑表征其一,全民化。当前社会存在的教育焦虑覆盖面较广。2018年,智课教育曾联合新浪教育发布的《中国家长教育焦虑指数调查报告》显示:68%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感到“非常焦虑”或“比较焦虑”,仅有6%的人不焦虑。[1]教育焦虑呈现整体性、全民性的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9.
家庭教育焦虑已在我国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这与课外补习投入存在一定关联,也是当前"双减"政策出台的重要原因之一.罗洛·梅把家庭教育焦虑分为正常焦虑和过度焦虑.本文围绕"家庭教育焦虑是否会增加课外补习投入"这一核心问题,通过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5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两种家庭教育焦虑对课外补习投入均有正向影响,其中正常焦虑型家庭注重子女"学科类"和"艺体类"双重补习,而过度焦虑型家庭只注重"学科类"补习;(2)经济、文化资本高的家庭更易有正常焦虑,经济、文化资本低的家庭更可能过度焦虑;(3)经济、文化资本高的家庭可通过课外补习投入转化教育过度焦虑,经济、文化资本低的家庭则由于资本的有限性使其陷入过度焦虑的恶性循环;(4)过度焦虑型家庭的教育常会逾越父母爱子的边界.基于以上结论以及对"中国特征"的分析提出完善政府作为外部治理主体的政策引导、强化学校作为中介治理主体的质量保障、提高家庭作为内部治理主体的能力建设等建议,旨在促进教育公平,引导过度焦虑型家庭谨守爱的边界.  相似文献   

10.
任何活动都是人的情绪表达。教育评估是一种价值判断活动,是评估者与评估对象的心理博弈和情绪表达,具有一定的主观随意性。"泛物化"的社会生态环境,强化了人们对教育评估的功利性认知;利益焦虑是评估过程出现种种消极情绪表达、并导致评估结果公正性受到严重损害的心理本源。因此,诊治利益焦虑引发的消极情绪表达,对于保障评估结果的客观和可靠,就显得迫切而重要。  相似文献   

11.
随着新一轮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政策的实施,校外教育的乱象得到有效遏制。但是,校外培训机构治理依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校外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确保其健康有序发展极为重要。注重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强化政府对教育的责任是优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成效的前提条件;优化学校教育教学,不断推进考试评价制度改革是强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的关键所在;兼顾多措并举,建立和完善校外培训机构治理长效机制是强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成效的重要保障;普及科学的教育理念,缓解家长和学生对校外教育的焦虑是强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成效的落脚点。应不断推进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政策深入实施,促使校外培训机构与校内教育一道协同育人,共同实现立德树人的任务。  相似文献   

12.
新形势下大学生学习心理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形势下大学生出现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方式不当、学习道德缺失、学习情绪波动、学习意志薄弱、学习注意障碍、学习心理疲劳、考试焦虑过度等学习心理问题。学校教育要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加大学习指导力度,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培养学生助人自助,开展个别学习心理辅导。  相似文献   

13.
莫超 《甘肃教育》2014,(19):16-16
正我们处于一个负载多重焦虑的年代。对贪腐的焦虑,对社会不公的焦虑,对生存环境的焦虑,对教育问题的焦虑等等,不一而足。当然,焦虑也是种思考,焦虑比麻木好,更比粉饰好,我们理解焦虑,其实自身也在焦虑之中。我们是曾在各级各类学校就读多年的亲历者,是把教育当做安身立命的事业的躬行者,是孩子的家长,更是孩子求学苦乐的感受者。我承认自己不比非从事教育工作的家长高明,因为对孩子自小写作  相似文献   

14.
陈伊苗  刘佳 《教育评论》2022,(10):118-125
教师减负政策实施后,教师拥有更多个人时间,但依然缺乏时间掌控感,有压力且存在焦虑问题。社会变迁之下,时间被价值量化且被不断压缩,教师普遍对时间感到焦虑,因此了解与纾解教师的时间焦虑应成为当前教师减负关注的重点。中小学教师的时间焦虑呈现为心理与行为上的双重表征。时间焦虑的生成原因主要包括社会竞争催生与强化了教师的时间焦虑,认知与期待加深教师的时间焦虑,职业特点生成教师的时间焦虑闭环,工作负担强化教师的时间焦虑体验。创建良性竞争环境,调整教师薪资与优化教师评价,培养正确的时间焦虑认知与提升时间能力,有助于减轻教师时间焦虑。  相似文献   

15.
体育锻炼对缓解高校大学生焦虑心理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不乐观,由于学习、就业等压力过大而产生的焦虑心理不容忽视.高校体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有着促进作用.作为体育教师,可通过体育教学,对学生耐心开导,使之树立崇高目标;培养信心,激发自强精神;引导竞争,强化心理适应能力;积极开展有效的心理教育和咨询活动等,来缓解学生的焦虑心理.  相似文献   

16.
余庆 《中华家教》2021,(1):84-86
当前,教育焦虑日益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每一位家长都或多或少地陷入焦虑的境地.事实上,教育焦虑一旦形成,就难以彻底消除,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抛开择校、学区房等引起焦虑的外在因素不谈,仅仅是学业焦虑就已经让家长焦头烂额,很多家庭承受着与自身经济能力不相符的教育支出,在精力上的投入更是不遗余力.教育似乎成了一个全民...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分析前人相关研究结论的基础上,结合笔者自身授课经验,探讨大学生就业焦虑心理的成因,并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以及生命教育中寻求缓解就业焦虑的策略,以期在课堂教学中调适大学生就业焦虑心理。  相似文献   

18.
高校贫困生大多存在自卑、自闭、敏感、多疑、焦虑等心理障碍。物质补助虽能缓解经济压力, 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生的心理问题。精神扶贫强化对贫困生的人格养成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挫折教育、扬长教育等,注重从精神上塑造人、从灵魂上培育人,从思想上感化人,有助于帮助他们树立自强自立意识,实现心理上的脱贫。  相似文献   

19.
人工智能使教育教学形态发生革命性变革,传统教师角色因人工智能的教育应用受到冲击,人工智能时代教师角色焦虑成为制约智能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基于教师角色焦虑的概念界定,人工智能时代教师角色焦虑的具体表征为:知识飞速更新与教师自身发展滞缓引发的专业素养焦虑,智能教育场域的无界化与教师谋求稳定引发的职业前景焦虑,智能教育期望与教师主体诉求冲突引发的伦理焦虑.人工智能时代教师角色焦虑的纾解路径:一是厘清智能教育场域下教师的知识诉求,构建校本化教师信息素养培育体系;二是建构教师技术领导者身份,坚守教师在智能教育场域中的职业优势;三是精确诊断与满足教师的智能教育诉求,关注基于证据的焦虑消解机制设计.  相似文献   

20.
曾几何时,教育焦虑问题已经从教育界内部的讨论议题转而成为整个社会讨论的热点话题.虽然不是每个人都懂教育,但很多人都具有"家长"的身份.作为家长,自然是有诸多辛苦、委屈与无奈要倾诉.在笔者看来,其实教育焦虑的问题实际上主要集中在中产阶层内部.从某种程度上说,当前家长的教育焦虑问题就是中产阶层自身的焦虑问题在教育问题上的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