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有一位父亲带着他的三个孩子,到沙漠里猎杀骆驼。他们到达了目的地。父亲首先问老大:“你看到了什么呢?”老大回答:“我看到了猎枪、骆驼,还有一望无际的沙漠。”父亲摇摇头说:“不对。”父亲接着又问老二:“你看到了什么?”老二回答:“我看到了爸爸、大哥、弟弟、猎枪、骆驼,还有一望无际的大沙漠。”父亲又摇摇头说:“不对。”  相似文献   

2.
在“父亲节”到来之际,我们解读朱自清教授的《背影》一文,萌生新的艺术感悟和人生启迪。第一,在艺术形象的描摹(包括白描)中,“背影”较“正面”形象往往更具以少胜多、以小胜大的艺术魅力;第二,为什么我们多描写父辈的“背影”,那是因为,只要有一缕光线,“背影”就可凸显。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实际上并不真正把握“父亲”的社会学深涵———“其实,我们只能看到父亲的‘背影’”。  相似文献   

3.
具有“慈爱”和“禁止”双重功能的父亲文化形象,使女性在成长过程中常常陷入“恋父”与“审父”的情感纠葛中。这种复杂矛盾的心态显然与成长男性对父亲的超越有着不同的意义。女性成长历程中纠缠着的父亲情结以及这一情结给女性造成的成长创伤,反映了现实历史中女性依然笼罩在父权阴影中,因此,女性要实现主体和自我的确立,就必须用理性力量破解和抗衡被父亲权威及其所代表的父权统治所宰制的命运。  相似文献   

4.
思想体系、价值观和语言是一种文化的根本,一种文化的底座。简言之,本文所探讨的“父亲缺席”就是文化意义上的父亲缺席。这就要求我们对父亲这个身份进行生理上和文化上的区分。“身份”这个概念包含着丰富的涵义。每个人除了生理上的身份以外,还具有着“意味着社会等级、权利、权力、利益和责任”的身份,而“最普遍的身份现象是作为一种社会制度意义上的身份。  相似文献   

5.
“父亲”在西方文化中,富有浓烈的强权和男权意味.本文从杜拉斯小说中父亲意象缺失这个现象出发,探讨杜拉斯在作品中利用父亲死亡,细致描写顶替父亲位置的人物(如哥哥、情人等),来阐释这虚无主体内涵.并在构成父亲意象过程中,不断对填充人物进行否定,使得符号不停地中断意义,让父亲符号本身意义流失,进而对父亲象征意味进行否定.否定的背后,表明杜拉斯对父亲预先设定地位的质疑,并最终认定“父亲之名”只是个“虚无”,从而达到解构政治权力体系和男权社会合法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传统文化与心理学视野下的父亲意象研究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学视野下的父亲意象指的是人的记忆和想象中的父亲形象。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父亲意象是“仁君意象”,父亲是慈爱的统治者,与生活息息相关;西方传统文化中的父亲意象是“父神意象”,“父性崇拜”潜含着西方人对原始父亲(上帝)的一种传统意义的强烈崇拜和深刻敬畏,父亲意象是遥不可及的。在传统文化的演变中,父亲意象也发生着巨大的嬗变:从“仁君意象”、“父神意象”到“人父意象”。现代父亲是一个更全面和人性化的角色,一方面他仍然要承担和传统父亲一样的经济责任,另一方面按照舆论的要求,他要在孩子的养育问题上事事参与。这种跨越式的转变糅合了东西方传统文化精髓,使东西方文化背景下的现代父亲意象基本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7.
“儿子,把你的脚擦干净!”当我刚一出现在厨房门口,妈妈就对我叫道,她正在擦地板。“现在,你就是唯一一个把这儿搞得乱七八糟的人了。”她说。在地板中间我哥哥的自行车两轮朝天放着,他正忙着拧一个螺丝,父亲坐在火炉另一边,双脚放在一盆水里。“这儿没你洗脚的地方。”她说,“在起居室也有火,为什么你不去那儿洗呢?你们都在这儿,我简直连身都转不过来。”“起居室里没我洗脚的地方。”爸爸平静地说,他又指指那自行车,“等那个小伙子修完车了,你用点儿水就能把他弄的脏印子擦掉。为什么你不让他把那车搬到后院去呢?”妈妈叹了口气,她总是叹…  相似文献   

8.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同民族的语言体现着不同民族的认知特点和文化心理状况。在汉英语言中,颜色词“红”与“red”在联想意义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形象意义和文化意义上。本文以《红楼梦》中“红”的使用及其翻译为主要语料,辅以汉英语言中“红”和“red”的惯用短语搭配,对比归纳出其差异的表现和原因。  相似文献   

9.
李秀梅 《河北教育》2007,(12):46-46
在“感动中国2006年度人物”中,有一个残疾的少年叫黄舸。7岁时,他被确诊为先天性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据专家介绍,同类患者最长’生命纪录仅为18岁。但为了对帮助过他的人当面说声谢谢,2003年,15岁的黄舸和父亲用一辆三轮摩托车踏上了“感恩之旅”,开始在全国寻访素未谋面的恩人。如今,父子俩已经走过了82个城市,  相似文献   

10.
父亲的学问     
这篇文章写出了一个孩子内心的成长过程。文章以“学问”贯穿始终,通过父亲“没有文化”反衬出父亲对儿子深切的感情,而这种感情是在学校中学习不到的.作者通过“学问”把“书本的学问”与“做人的学问”进行了巧妙的结合.[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长篇小说《侏儒》和《晕眩》是金岱对当代知识阶层精神现象的文化观照和探索的艺术结晶,其中既有痛苦的灵魂拷问,又有对“父亲文化”、“偶像文化”和“自我中心”价值取向的批判激情;既有对人的存境的人文关怀,又有对世界的“意义”追询,颇具“形象哲学”风味.  相似文献   

12.
"父亲"及父子关系问题,在任何文化传统中都体现着多重的文化象征意味,并关乎我们的信仰。鲁迅通过《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等文章提出以"亲情之爱"取代传统"恩威"观念,以现代意义的"父道"规范取代封建主义"孝道"的文化启蒙主张。鲁迅对"理想父亲"的建构及其对"精神之父"的上下求索,可视为其毕生追求心灵成长及探索客观真理的一种文化心理隐喻。鲁迅试图在"强父"、"强子女"、"强家庭"与"强社会"、"强国家"之间建立起一种良性循环机制,构建现代意义的"父道"典范,这对当今中国的文化建设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看到     
尤今 《大中专文苑》2011,(12):15-15
非常喜欢电视上播映的一则广告:“看到”。当一个蹒跚学步的孩童出现于画面时,旁白是:“别人看到跌跌撞撞,她看到自由体操。”当画面出现一个孩子在水中游泳时,旁白是:“别人看到狗爬式,她看到决心。”广告要传达的信息是:  相似文献   

14.
父亲的转变     
父亲乃地地道道的农民,没有文化。他对子女的教育很信奉:“棍棒底下出英才”这样的话。忆起少年时光,我能很容易地捡出一些父亲粗暴打骂我们的例子。说来也怪,小小年纪,我颇有“觉悟”:越是有“压迫”,就越加“反抗”,以至父亲的“残酷统治”还很有些不好维持。记...  相似文献   

15.
一、文化分析的含义及其类型 文化分析有两方面含义,即“关于文化的研究”和“从文化学视角对客观事物进行的分析与描述”。前者属于本体论意义上的文化研究,“是阐明一种特殊生活方式、一种特殊文化隐含或外显的意义和价值”;后者属于方法论意义上对客观事物的文化性格进行的探究,是基于文化学视域,根据一定文化理论,对客观事物进行的描述、比较、分析与说明,以探究其外显和内隐的文化意义与价值。这里的“文化分析”主要是指后者,它有比较式文化分析、聚焦式文化分析和单一式文化分析三种分析方式。  相似文献   

16.
“炁”字与“气”字有着密切的关系,有时甚至可以用“气”字来代替“炁”字。但是,从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道教文化的角度审视“炁”字,就会发现其独特的文化意义。文章探究“炁”字字源,剖析“炁”字在道教文化中的地位,考证“炁”字的独特文化意义及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本文所说的“巴蜀文化”,完全是地域文化的概念,是指发生在巴蜀地区的一切文化现象。因此,它既不是考古学意义上的“巴蜀文化”,也有别于经学与训诂学意义上的“巴蜀文化”——“蜀学”。我们所说的“巴蜀文化研究”,不仅包括四川的考古学、蜀学,还包括四川的历史学、哲学、文学、语言学、民俗学、医学……,总之,四川所有的学术文化研究及其宣传保护工作,一并包括其中。  相似文献   

18.
看到     
一只狗在大街上被车撞了。一个诗人在现场。他看到狗为了咬一根肉骨头给大街对面的小狗吃而被车撞了,他于是写了一首关于“母爱”的诗。一个哲人在现场。他看到狗只顾着看对面的小狗而没发现有车前来,他因此发出了“见利而忘其真”的感叹。一个画家在现场。他看到车无情地撞上了狗。他因此而举笔用鲜红的颜料画出了一张名为“残酷”的画。一个社会工作者在现场。他看到狗挣扎着想要重新站起来。他因此写了一篇主题为“生命需要奋斗”的长文。一个小孩在现场。他大声地喊着:“快把狗送到医院,它快死了。”看到@阿佳  相似文献   

19.
以传统文化的“和合”思想与思政课的“矛盾”原理异同比较为教学案例,在“和合”思想融入矛盾原理教学过程中,从高中到大学螺旋上升的教学策略应该是:高中学段重在基于两者之同以传统文化诠释矛盾原理,大学学段同时以两者之异彰显中国文化特质,让学生在循序渐进地把握矛盾及其方法论意义的同时,加深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文化基础的理解,发挥传统文化在立德树人和增强文化自信方面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27(7):F0002-F0002
《东方神韵》以“真、善、美”三维价值关怀为基础奠立其整体框架。著者在“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文学”与“文化”相参互照的大背景下,联系泰戈尔、川端康成、大江健三郎等三位东方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从“东方审美文化”,“东方乡土文化”,“东方宗教文化”三个区位,深入探讨沈从文创作的“东方神韵”及其世界性、现代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