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世界优秀短跑运动员北京奥运会前的比赛安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在北京奥运会男、女短跑项目上获得前八名的优秀运动员在奥运会前的比赛和成绩进行分析与研究,揭示了世界优秀短跑运动员参赛的时间间隔,参赛的次数以及参赛成绩变化的规律性,对于了解世界优秀短跑运动员的比赛安排和最佳竞技状态形成规律,为提高中国运动员的竞技水平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世界网球优秀运动员的年度竞赛次数及大赛前的参赛次数的研究,发现世界优秀运动员年度参赛次数有逐渐减少的趋势,大赛前的参赛次数在2次左右。此外,还通过对优秀运动员年度赛事的安排以及年度赛程的安排进行了分析,发现大满贯冠军运动员所参赛赛事的级别和竞赛日程安排都呈现出一定的规律。  相似文献   

3.
竞技状态的测定与培养肖红艳,王保合,马德庆在激烈的田径竞技比赛中,一个优秀运动员不仅要具有良好的竞技能力,而且同时要具有最佳的竞技状态,只有竞技状态良好的运动员才能在比赛中发挥出色。反之,如果运动员参赛时竞技状态不佳,比赛的成绩就会低于平常训练时的成...  相似文献   

4.
当前,在世界田径大赛中,不少优秀运动员(包括美国最优秀的选手在内,往往都达不到自己的最佳成绩,最佳竞技状态不是过早的出现就是大赛后才出现。我国运动员也不例外。怎样科学地、有效地安排赛前训练已成为各国教练员、运动员所关心的问题。现译波兰 Adam Zajac 的文章,他介绍了东德是如何训练自己的运动员,使他们能准确地在大型比赛时达到最佳竞技状态的,供同志们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对优秀运动员最佳竞技状态的概念形成、最佳竞技状态内容、最佳竞技状态特征、最佳竞技状态影响因素、最佳竞技状态培养几个方面进行了梳理和总结,以期为我国优秀运动员最佳竞技状态的培养提供.  相似文献   

6.
运动训练的最终目的是要在大赛中创造或保持个人优异成绩。能否发挥中长跑运动员的实际潜在能力,在重大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以达到最佳颠峰,赛前竞技状态是至关重要的。笔者从教多年,通过对宋淑贤、刘彦利等五名同学在全国第三届大学生运动会和全国冠军赛中,所取得的优异成绩,而研究优秀中长跑运动员在赛前竞技状态的培养,形成的关系及其评  相似文献   

7.
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以及对比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国外优秀女子中长跑运动员Maryam YusufJamal以及国内优秀女子中长跑运动员刘青的训练时间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中外优秀女子1 500m运动员均采用全年多周期训练计划,由于赛程不同,在周期划分的具体时间上有较大差异。而在年度参赛次数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在参赛项目的跨度范围、年度比赛的安排和竞技状态的稳定上存在差异及差距。  相似文献   

8.
击剑世界杯系列积分赛的最大特点是赛事多,赛期长,参赛准备期缩短.如何在较短的准备期形成运动员的竞技状态并能在较长竞赛期保持这一状态,是教练员和运动员面临的重要课题.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方法对我国击剑优秀运动员世界杯系列积分赛准备期的阶段划分、训练内容、负荷调控等方面进行研究,揭示我国击剑运动员的训练安排特征.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对武术套路运动员竞技能力及竞技状态的分析,给出了大赛前竞技状态的诊断与评价方法,最后提出从运动员的生物节律、生理、运动心理等方面对运动员的竞技状态进行调控。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跳台滑雪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出现的一些心理障碍而提出:在加强心理训练,克服和战胜困难的过程中,必须做到有意识有目的地去促进运动员的自我修养;增强自我控制,以形成最佳竞技状态。 在现代竞技体育中,优秀运动员要想获得优异的成绩,不仅必须具备强有力的身体素质和高超的技术,而且还必须要有参赛最佳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我国田径运动员的认知风格、竞赛焦虑特征与竞技水平发挥的关系,采用镶嵌图形测验和竞赛状态焦虑问卷的方法,对我国15个省、市优秀田径运动员93人进行调查。结果显示:①我国优秀田径运动员有场依存者和场独立者,个体差异情况较大;田径运动员认知状态焦虑低于田径常模、躯体状态焦虑显著低于常模,状态自信心显著高于常模,场独立运动员躯体状态焦虑显著高于场依存运动员,认知状态焦虑更低而状态自信心更高。②认知风格与认知状态焦虑显著负相关,与躯体状态焦虑、状态自信心正相关,认知风格是影响认知状态焦虑的一个主因素。③两种认知风格运动员与竞技水平发挥率负相关,场独立运动员竞技水平发挥率更高;竞技水平发挥高组的运动员认知状态焦虑、躯体状态焦虑更低,状态自信心更高;竞技水平发挥高组与认知状态焦虑、躯体状态焦虑负相关,竞技水平发挥低组与认知状态焦虑负相关、与躯体状态焦虑正相关,两组运动员与状态自信心正相关;回归分析表明竞赛焦虑的三个维度均不能预测竞技水平发挥程度。  相似文献   

12.
柔道运动属于高强度的对抗活动,需要运动员具有优良的身体素质、专项素养、稳固的基本功、娴熟灵活的技战术与丰富的参赛经验。柔道比赛变化多端,需要运动员具有良好的心理因素和果断的应变力。若想培育出优秀的运动员,除选材、严格体能、技战术练习外,还必须有目的地进行心理培训。  相似文献   

13.
对126名优秀柔道运动员首场比赛发挥情况的调查研究结果提示:“首场比赛抑制现象”是柔道项目运动中存在的较为普遍的现象,在优秀柔道运动员中的发生比例为32.4%,并呈现出比赛压力越大,越易于发生该现象的趋势;该现象发生的最主要原因是心理过度紧张,另外还有不了解对手且思想保守、比赛状态不好、比赛准备活动不当、战术准备与安排不当等因素;并对现象发生的机制进行了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与逻辑分析法,讨论联赛赛制下篮球运动员保持高水平竞技状态的周期训练,既丰富了篮球运动训练理论体系,也有助于指导教练员合理安排训练过程,促进运动员保持高水平竞技状态,提高参赛队伍竞技水平,从而提升篮球项目国际竞争力。篮球职业联赛队伍年度周期训练分为训练阶段和比赛期,训练阶段运用板块周期理论安排积累、转换和实现中周期以促进运动员竞技状态的形成;比赛期建立比赛模型的发展小周期,以最大程度保持运动员高水平竞技状态。  相似文献   

15.
对乒乓球运动员竞赛状态焦虑及焦虑方向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60名优秀乒乓球运动员及普通大学生乒乓球运动员竞赛状态焦虑及焦虑方向进行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优秀乒乓球运动员与普通大学生乒乓球运动员在认知焦虑和躯体焦虑的强度分数上无差异;但与普通大学生乒乓球运动员相比,优秀乒乓球运动员认为这两种焦虑对其运动成绩的取得具有促进作用;两组运动员的自信心无差异。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观看北京奥运会、女排联赛、亚洲杯及全国排球比赛的相关视频录像,对优秀排球运动员的焦虑心理进行研究,分析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产生焦虑的原因及特点,指出运动员克服竞赛焦虑心理的方法对策,提出一些相关的建议,以使运动员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发挥最好的竞技水平。  相似文献   

17.
王智  丁雪琴  赵开强 《体育科学》2007,27(9):49-53,71
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对我国17位高水平举重运动员进行了访谈,结果发现我国高水平举重运动员理想比赛心理状态表现为:高自信、集中注意、表现良好、理想的唤醒水平、明确的目标、忘我和高比赛欲望.最佳身体准备、理想的环境条件、赛前获得理想情绪唤醒水平、赛前对自己的表现感觉良好、自信和积极的思维、恰当的行动动机、赛前和赛中充分的准备和计划,注意力集中和运动经验9个因素有助于我国高水平举重运动员形成理想比赛心理状态.不理想的身体准备、不理想的环境条件、非理想情绪唤醒水平、不恰当的自信和消极的思维、不恰当的动机水平、不恰当的注意、赛前准备出现问题和表现糟糕是阻碍我国高水平举重运动员获得理想比赛心理状态的8个因素.  相似文献   

18.
我国田径运动员在近几届世界大赛上的成绩,使得比赛能力成为一个关注的重点。对我国田径运动员比赛能力主要影响因素:内(竞技能力、准备活动等)、外(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等)及其它几个方面,进行了初步分析总结,以求发展。  相似文献   

19.
对第30届伦敦奥运会田径项目女子400m栏决赛参赛运动员的年龄、身体形态、成绩的稳定性、比赛发挥、发挥情况和各个赛次中成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参赛运动员平均年龄为25.88±2.95岁,奖牌获得者出现大龄化特征,女子400m栏运动员平均身高为174.25±4.89em,平均身高并不是太高,但个别运动员呈现出高大化发展特征;半决赛阶段运动员成绩稳定性最好,决赛阶段成绩离散度最大,三个赛次呈现出“低-中-高”状态,这与运动员对赛次中发挥情况的重要性相吻合,正好适应运动员在不同赛次的发挥情况;受个人竞技能力所限,女子400m栏参赛运动员在决赛阶段的平均发挥率最高,而预赛阶段运动员的发挥率最差,只有极少数运动员在三个赛次中表现出赛季最佳成绩。因此,在训练中应大力培养运动员尽快进入比赛状态的能力,并制定出运动员参加大赛的训练周期计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