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社会人们的工作节奏加快、生活闲暇减少,没有太多时间和精力对媒体上的每一条新闻都从头到尾地阅读,而是先看新闻的标题,标题有吸引力,读者就会往下看,反之则弃之一边.这就是"读题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新闻媒体要想赢得读者,就必须在标题制作上下工夫.  相似文献   

2.
<平顶山晚报>把"帮闲新闻"作为一种重要的报道对象,取得了一定效果. "服务今天"的办报理念 <平顶山晚报>创刊之初,编辑部就十分重视晚报新闻的服务性,全力以赴地做好"晚报热线"的建设和运作,以读者热线为纽带,组织专门采访小组,关注与市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服务类新闻,开设"百姓热线"专版,大张旗鼓地打出"有啥只管诉说,晚报帮你奔波"的宣传口号,为读者解决了大量的疑难问题.服务类新闻成为<平顶山晚报>一大亮点.  相似文献   

3.
地市报的优势在本土新闻.笔者认为,做好本土新闻的"延伸报道",是把本土新闻做足、做好乃至做到极致的有效途径. 所谓的本土新闻"延伸报道",指的是对"本土新闻"的外延进行的报道活动.笔者认为可以从如下途径人手.  相似文献   

4.
程文 《今传媒》2010,(1):93-94
都市报娱乐报道,近几年空前繁荣、花团锦簇,为报纸赢得读者、赢得市场发挥了有力作用。但是,娱乐报道在"娱乐至死"喧闹背后的空洞、肤浅甚或是低俗却是不争的事实,也是读者诟病最多的地方。在提高文化软实力方面,娱乐报道作为新闻文化新闻建设方面的一支有生  相似文献   

5.
在群众办报理念的指导下,特别是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受都市类报纸崛起的影响与启发,许多党报在坚持做好时政报道的同时,开始尝试做贴近普通百姓的新闻及版面.那时普遍开设的是"读者来信""读者之声"类的版面,针对普通读者,直接传递他们的声音,兼有贴近性及互动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自从上世纪90年代末互联网在我国得以普及开始,传统媒体用户的新闻消费习惯、新闻阅读习惯等就在逐渐发生改变.目前,互联网技术已经在我国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应用,普及到了千家万户及各个行业,并且已经形成"互联网+"时代发展背景.在此背景下,媒体新闻写作就需要及时跟上社会发展形势,进行积极变革,并且做好创新发展.在新闻写作中,区域经济类新闻写作是媒体用户了解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来源之一,笔者将在本文探讨区域经济类型的新闻写作报道如何与"互联网+"时代相结合.  相似文献   

7.
"本土新闻"是报纸赢得市场和读者眼球的有效途径,如何做出本地特色,适合本地需求和读者口味,本文作者对做好社会、社区和民生"本土新闻"进行了探索与思考。  相似文献   

8.
<21世纪经济报道>(以下两称"<21>")现在已成为一张每周发行5期的日报,但在报纸定位上仍强调深度报道.这样做有两个原因,一是,<21>以深度报道起家,其渊源可以追朔到<南方周末>,"遗传基因"决定了这张报纸不可能主发那些消息类的新闻;二是,报社的决策层意识到,作为一张传统的报纸,在速度上无论如何没办法同网络竞争,但读者手拿一张报纸阅读深度报道的愉悦感却是纸媒体的优势之一.  相似文献   

9.
成就报道的高度和思想性怎样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宣传是一门艺术.高明的宣传从来不露痕迹,让读者在潜移默化之中,心甘情愿接受观点.让"宣传"回归"新闻",做好改革开放30周年报道,<中国青年报>以此作为做好报道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10.
目前,媒体的经济报道非常受读者欢迎,特别是一些财经信息类的报道,还能给读者带来实在的利益。地市媒体做好经济报道,可以提高影响力,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  相似文献   

11.
作为社会关注度较高和事关全民族素质的基础性工程,教育越来越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为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出台了不少新政策、新举措.如何做好教育新闻的"政策跟进"报道,已成为媒体特别是教育新闻工作者必须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还原现场:以生动事实打动读者 造成党报头版形象"板滞"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工作性报道多,而还原新闻现场,寓理于事、理从事出,无疑是克服工作性报道枯燥无味的一剂良方.从年初开始,<浙江日报>在头版专门打出"现场报道"栏目,倡导记者深入新闻现场,着力捕捉新闻事实的活鱼.  相似文献   

13.
有资料显示,80%以上的读者只关心或较关心本地新闻,而本地新闻里面,时政新闻是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所以在"厚报时代"做好时政新闻,是报社最有力的竞争武器之一.  相似文献   

14.
当今,心理问题逐渐成了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与此伴生的是反映大众,心理问题及心理变化的新闻类型--"心理新闻",此类新闻既具有新闻的一般特征,又拥有其自身的特点.本文结合具体案例,对"心理新闻"的特点予以分析.  相似文献   

15.
媒体对于社会弱势群体的报道与关注,很大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有利于和谐社会建设,但在报道过程中同样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特别是近几年来媒体所热衷的"卖子"、"卖肾"类新闻及其所产生的社会影响更是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16.
农业报道是各个媒体不可或缺的重要报道板块.当下,要做好农业报道,必须把握并遵守其中"不变"与"变"的报道原则."不变"的是"以人为本"的新闻观、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宣扬科技带动农业发展的理念;"变"的是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农业报道内容与形式的创新,必须紧跟时代潮流,与时俱进,生产出受众喜闻乐见的农业报道.  相似文献   

17.
李苹 《传媒》2006,(7):52-53
近年来,"口述实录"这种记录个体情感故事的报道形式风靡武汉各传媒."口述实录"这种报道形式已在广播、电视及报刊中广泛运用,而且采用"讲故事"方式报道新闻的做法也越来越多.有报纸更在做专题新闻策划时,借用口述实录的表达形式,采用口述新闻,使小版面上有了大容量,做足做活了新闻,赢得了读者好评.口述实录最佳的表现形式就是忠实记录,原汁原味地讲述故事本身.由此可见,"口述新闻"是一个再确切不过的好名字,因为它"讲"故事、"说"新闻,而不是通过记者的展示来呈现故事.口述新闻找到了一种恰当的方式,由"讲述人"用语言把目击的新闻和发生过的故事讲出来,与读者共享.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厚报时代的到来,快速阅读已成为广大读者的看报习惯.适应这一情况,新闻媒体纷纷提出新闻立报的宗旨,以短新闻、大信息量满足读者的"快读"要求.但作为担负党的宣传任务的党报,重大典型报道等"大块头"的东西必不可少,且分量很重,如笔者所在的河北日报,在2005年的报道中,重大典型人物报道近50篇.如何让这些报道抓住读者的目光,吸引读者在紧张忙碌的生活和工作中读下去,从而达到典型报道的宣传效果?笔者的体会是:寓新闻写作手法于重大典型报道之中,以写新闻的思路写典型,强化典型报道的新闻价值,让读者在饶有兴趣地读下去的同时,受感染受教育,达到宣传、引导、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领导人活动报道是党报的强项和优势,也是新闻资源的"富矿".对领导人活动的报道,客观上已经成为党报要闻版面的主打新闻,也成为新闻采编人员每天都可能遇上、必须精心做好的日常工作之一. 但长期以来,对领导人活动的报道存在"八股化"趋向,长风盛行,格式化严重,缺乏创新,可读性差,普通读者望而生厌,采编人员也"食之无味,弃之不能",形成了"写谁谁看,谁写谁看"的尴尬局面.  相似文献   

20.
从会议材料中"淘"新闻,即从会议材料中寻找新闻点,是指按新闻价值来取舍报道的内容,从会议材料中找出那些最重要、最新鲜、最精彩、最有特色、最能拨动读者心弦的新闻事实进行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