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赵欣 《鸡西大学学报》2004,4(2):73-74,77
在中国文艺理论发展史上,对艺术创作的灵感现象,陆机《文赋》较早作了自觉的研究。围绕《文赋》对灵感的探讨,从灵感的突发性第三个方面展开论析,阐释灵感特点。  相似文献   

2.
陆机的《文赋》是文论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的篇章,由于诞生在老庄之学风气大盛的时代,《文赋》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了作者论述文学创作时的准备、目的、情境、思想和灵感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陆颖 《文教资料》2012,(26):28-29
本文从审美角度追问《文赋》如何达到"穷形而尽相""曲尽其妙"的极致,完成生之"有涯"和文之"有限"向天地境界的转化。结合魏晋文士普遍的生死忧虑,本文通过对《文赋》中的感物说、创作论、灵感说三个方面的解读,揭示陆机在生存价值及生存形态问题上的人生境界思考。  相似文献   

4.
承继着曹丕《典论.论文》的理论遗产,陆机《文赋》为刘勰《文心雕龙》与钟嶸《诗品》的出现奠立了深厚的基础,可说为六朝整体美学朝向"人的觉醒"与"文的自觉"的方向发展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然陆机《文赋》之所以会在西晋初期出现,实有不可忽视的历史文化意涵,其是与当时特殊的政治社会情况密切相关的,乃是庶族追求仕进、力求攻文下的产物,可被视为是庶族文士对文学进行想像的理论著述。本文除点明《文赋》与庶族文人"柔顺文明"心态所具有的关联外,更冀以厘清陆机《文赋》审美意识?自儒、玄调和的思想源头。在此基础上,则将进一步点出,陆机在《文赋》中所提出的乃是一种以易、老概念下的"自然"为本的文学本体观,其具现为理论的层次即是:对具有永恒之美的文学特色的阐述;以个人才气为主、注重想像、灵感的创作论;以及尚未超越儒家教化观点的文学功用论。  相似文献   

5.
杨晓昕 《天中学刊》2007,22(1):62-64
陆机的《文赋》是文论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的篇章,《文赋》中的部分理论受到道家思想的影响,对《文赋》中所蕴涵的道家思想作一探寻无疑是必要的,这对于更好地理解《文赋》的理论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文论对艺术灵感的探讨兴于六朝,这时期影响最大的是陆机和刘勰。具有发端意义的《文赋》生动地描述了灵感与文思的关系,《文心雕龙》则进一步将感物与灵感联系起来考察灵感的产生,并深刻地触及到灵感过程的创作心理机制的本质。唐以来文论继承并发展了六朝灵感论,主要观点有:灵感是创作的最佳状态,在灵感推动下进行创作,可达自然浑成之境;灵感可由外物触动与研读诗书激发;灵感稍纵即逝,故作者须时时“身在意中”,对灵感保持高度警觉,“兴来即录”;灵感的来去受制于创作主体的心境;灵机成异趣,不可苦吟亦不必拘于有无“寓意”;灵感来自偶然;灵感来自必然。  相似文献   

7.
就文学创造构思阶段灵感问题的认识,从士衡《文赋》“天机”论到彦和《文心》“神思”说,可梳理出一条清晰的发展流变脉络。陆机与刘勰关于灵感的讨论,就其本质、特性、来源诸方面皆有阐发:关于本质,灵感内涵的确定性逐步提升;关于特征,从单纯的现象描述发展到现象背后学理的揭示,展示了对灵感特征认识的深化;关于来源,从无以识之到提出灵感产生系统方法论,体现了灵感理论化的发展。可以说,中国灵感学说于魏晋时期,士衡、彦和二人之间,完成了跨越式发展,为丰富中国古典文论体系做出极大贡献。  相似文献   

8.
《文赋》研究二十年的回顾与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八十代代以来,《文赋》研究取得了长足发展,主要表现于三个方面:一是从“诗缘情”角度把握理解《文赋》的理论价值和历史价值,这方面的研究愈来愈趋于成熟;二是从创作论的角度对《文赋》的阐述更全面、更丰富、更深刻;三是从文体和语言角度研究《文赋》,涌现了许多极富启发意义的研究论文。对《文赋》研究进行反思有助于确定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灵感的产生千百年来,哲人、艺术家、科学家向往着灵感,追求着灵感,却未能对它作出过确切完善的解释。但这并不妨碍它的存在,以及人们确认灵感的实有。较早使人们感觉到有“灵感”这个东西的,还得从写作算起,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说:“诗人写诗并不是凭智慧,而是凭一种天才和灵感。”我国晋代陆机在《文赋》中就具体描述过:“若夫应感之会,通塞之纪,来不可遏,去不可止。”当灵感来到时:“思风发于胸臆,言  相似文献   

10.
陆机在《文赋》中曾说:“方天机之骏利,夫何纷而不理;思风以于胸意,言泉流于唇齿”。就足说:当灵感来临之时,想像丰富,目光锐利,思路清晰,能把纷繁复杂的事物和素材整理的条理清楚;文思如风似泉.奔流千里,语言扬扬洒洒。一挥万言。陆机的这段话充分证明了灵感对写作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文赋》是我国“第一篇完整而系统的文学理论作品”,自问世以来,前人不断探索,对它的理解日臻完善,但是,笔者发现,《文赋》中的一个。“变”字贯穿全文,它究竟暗示了作者什么样的理论思考,《文赋》研究者们并未进行过深入系统的阐释,只留下一些宝贵的语录似的卓见,殊为憾事。笔者认为,“变”在《文赋》中自成体系,揭示了作文过程中的一些变化规律,并表现了陆机对此的理论追求。故不揣愚陋,作此文以探《文赋》对“变”的论述,以求教于大方。  相似文献   

12.
《神思》是刘勰《文心雕龙》"剖情析采"之创作论中的第一篇,第一次就"神思"问题立专篇作了深度的理论阐析,是专门论述文学创作中艺术构思的著名论文。在《文心雕龙.神思》篇中,刘勰关于艺术构思的论说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陆机的《文赋》,其承继关系是显而易见的。与此同时,这些理论较之《文赋》却又更为细致深入,无疑也是对《文赋》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文赋》     
<正>【作品概况】《文赋》全称《唐陆柬之书陆机文赋卷》,晋陆机撰,陆柬之书。墨迹本,无款。纸本,正行草三体并用。纵26.6厘米,横370厘米。全卷144行,1658字。其中行楷1566字,草书92字。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观典赏析】《文赋》是陆机呕心沥血的代表作,而陆柬之又是陆机的后裔。陆柬之少时读《文赋》就想书写一篇,但怕书法不精"玷辱"祖先一直未动笔,直至晚年才了了自己的心愿。《文赋》是陆柬之行楷代表作,是初唐时期少有的几部名家真迹之一,被称大唐第一行书。《文赋》笔法直逼大王,  相似文献   

14.
作为我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篇系统论述文学创作理论的重要著作,陆机的《文赋》对后世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产生了重大影响。随着海内外对“中国经典”关注越来越多,《文赋》在这一热潮中日益成为海外学人研究中国文学理论的重要命题。本文借助世界最大联机书目数据库WorldCat、全球最大在线读书社区Goodreads和亚马逊图书网站及其他相关书评,考察《文赋》八个英译本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及其接受情况,廓清《文赋》在海外的译介现状。以期反思中国典籍外译及传播过程中的现存不足,为中国文论“走出去”提供镜鉴。  相似文献   

15.
陆机字士衡,三国时吴人,吴亡入晋,是当时著名的文学家和文学理论批评家。他的文学理论大都见于他所作的《文赋》。《文赋》在中国文学理论史上是第一篇全面而系统地谈创作的文章,在文学理论的发展上有很大贡献。后来刘勰写《文心雕龙》,从《文赋》中得到了很多启发。陆机之论修辞是从广义方面说的,把文章作法都看成修辞。《文赋》可以说既是创作论,也  相似文献   

16.
陆机的《文赋》自创作之日起就成为中国文学理论上的经典篇章,学者多看重《文赋》"诗缘情而绮靡"的"缘情说","精鹜八极,心游万仞"的"想象说"。但从文本来看,"缘情"只有数句提及,"想象"主要在"其始也"一段中展开,都不是陆机论述的中心问题。"焦虑"是《文赋》全篇贯穿始终的线索,因而也成为理解《文赋》的重要视角。  相似文献   

17.
文章的创作都会形成各种独特的风格和见解,《文心雕龙.神思》对陆机的《文赋》在构思的方法、情感、条件及文辞等方面都有着不同程度的继承和发展,《神思》强调构思时思绪要广、远、深、美、变,这是对《文赋》构思的总结。  相似文献   

18.
刘勰声律论的《文赋》引文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心雕龙·声律》“知楚不易”句并非出自《文赋》的句子“亮功多而累寡,故取足而不易”。这里也不存在《文赋》脱文、《声律》篇原文错讹或刘勰引用失误的问题。该句是用《文赋》中讲作文安排音声谐声律会遇到困难一段的意思,但不是直接引用原文。它的意思是说,作文谐声律,知道应当避免的楚音不容易  相似文献   

19.
秦观(《淮海集》所存三篇文赋,按创作时间先后依次为((汤泉赋》、《寄老庵赋》和《叹二鹤赋》。其中,《叹二鹤赋》作于元丰元年(1078),而非熙宁五年(1072)。这三篇文赋,辞藻铺陈逐渐柔和,文字议论趋于精妙,呈现出“理渐胜辞”的变化特征。这与秦观少时博览强志的读书方法有关,也和他长于议论的丈风有密切联系。秦观的文赋创作水平不高,但他的《叹二鹤赋》也初步具备了宋代文赋的艺术形态。  相似文献   

20.
陆机《文赋》是我国文学批评史的重要著作。《文赋》中所体现的文学理论是陆机对传统儒家文学观念的深化与发展。其中陆机所推崇的雅、艳之美分别从思想内容与艺术审美上,表现出对儒家文学观念的继承与超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