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三中全会,专门研究了农业和农村工作.在《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稳住了农村这个大头,就有了把握全局的主动权,”可见,要实现我国跨世纪发展的宏伟目标,就必须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2.
一、江苏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1、农业和农村经济在江苏现代化中的地位《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提出的战略部署,实现我国跨世纪发展的宏伟目标,必须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十二亿多人口,九亿在农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改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稳住农村这个穴头,就有了把握全局的主动权。”同样,没有江苏农…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12亿人口有9亿在农村,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因此,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会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不会有整个国家的现代化。1999年农业产业沉淀了大约3.3亿劳动力,并且在“十五”期间,我国农村每年将增长劳动力850万人。现阶段,如何转移和吸纳这支庞大的劳动力大军已成为刻不容缓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1998年10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十五届三中全会,并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指出:“实现我国跨世纪发展的宏伟目标,必须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十二多亿人口,九亿在农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稳住农村这个大头,就有了把握全局的主动权。”可见在当前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的基础地位…  相似文献   

5.
在刚刚闭幕的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上,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标志着我国农村教育将迎来重大发展的新机遇。我国有12多亿人口,其中8亿在农村,农村人口约占总人口的64%,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局重大问题。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目前,全国还有将近3000万贫困人口在农村,农业增长与人口、环境、资源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农民收入增长亦很缓慢;与此同时,我国农业科技对生产的贡献率约为40%,只相当于…  相似文献   

6.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办公室2000年“自考群体特征与需求情况调查报告”显示,农村与城市发展很不平衡。来自城市的考生占到群体的一半以上(54.3%),来自农村的考生只占18.4%,其余为来自城郊或县城的考生27.3%。农村经济发展需要人才,农业技术进步呼唤人才,农民脱贫致富渴望人才。 从农村在全国所占的地位看,自考向农村延伸是十分必要的。我国是农业大国,全国十二亿人口,九亿在农村。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同样,农…  相似文献   

7.
《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8.
农民占全国人口的大多数,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这一国情决定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一方面,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另一方面,从我国的未来发展来看,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繁重、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可见,“三农“问题是和谐社会视野中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9.
“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农民希望稳定,希望小康,希望现代化。然而,实现这些目标到底靠什么?靠党的好领导、好政策;靠自己的勤劳奋斗;也靠他们———耕耘希望...  相似文献   

10.
不久前闭幕的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什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我国农业和农村跨世纪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对发展农业生产、深化农村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决定》指出,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我国12亿多人口,9亿在农村,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稳住农业这个大头,就有了把握全局的主动权。面对当前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和经济全球化的…  相似文献   

11.
建立适应都市型农业的高等农业职业教育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建立适应都市型农业发展的高等农业职业教育体系是加快上海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再次鲜明地提出: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现代...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三届八中全会全面地分析了八十年代我国农村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明确地提出了九十年代我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主要任务、奋斗目标和抓紧实施科技、教育兴农的发展战略,科学地阐明了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大意义.“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总之,农业发展和农村建设关系到四个现代化的进程,关系到民族的命运和国家前途,我们在农村做任何工作都要从这个战略高度去认识它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全国80%的人口是在农村。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问题。“科教兴国”、“科教兴农”,已摆到了国家发展战略的位置,努力形成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已经成为建设小康型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要把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三农”问题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三农”问题是我国在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之重大任务,没有农村、农业、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农业的现代意义表明,农业实行以工业化为本质的产业化经营,是全面建设社小康社会的主要基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严重状况表明,农村走城市化、城镇化道路,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事实表明,农民收入的增长,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使中国农民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道路上,能够与中国城市居民一起真正成为社会主义中国主人翁的必然举措。  相似文献   

15.
一、教学目标建议10月中旬以来,我国政治生活中最重大的事件,是中共十五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指导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行动纲领。因此,时事教学应当把学习《决定》作为首要的教学内容。1.要知道我国的基本国情是:十二亿人口,九亿在农村。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2.要知道(决定)对于深化农村…  相似文献   

16.
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而我国13亿人口绝大多数在农村,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任务十分艰巨,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同样,没有贫困农民的小康,也就没有全体农民的共同小康。因此,增加贫困农民的收入,是当前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新世纪西部农村成人教育主旋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部大开发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科学、高效地发展西部农业,提高西部农民的整体素质,从而调整产业结构,加快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因此,在西部大开发中,也应该特别重视“三农”问题。美国的中国问题专家麦克·奥克森柏格教授认为:“中国农村改革的实质是农业商品化、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显然,顺利实现这一转变的关键是科学知识,是文化教育。”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奥多·舒尔茨曾经一针见血地指出:“土地本身并不是使人贫困的主要因素,而人的能力和素质则是贫困的关键。”可见,在西部经济还没有得到充分发展、西部农业还不发达、西部农民整体还处于贫困境地的条件下,关注西部农村成人教育是非常必要而迫切的。  相似文献   

18.
1月 8日 ,为期两天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闭幕。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就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 ,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作了重要讲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就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农业和农村工作作了部署。会议指出 ,正确认识和处理农民问题 ,始终是决定党的事业胜利发展的一个根本问题。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 ,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我们必须从这样的高度来认识问题 ,更加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 ,自觉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工作重点放在农村。会…  相似文献   

19.
管建平 《新高考》2006,(3):8-10
背景概述 “三农”问题始终是制约我国发展的根本性问题,事关现代化大局.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没有农业的稳定.就没有国民经济的稳定;没有农村的发展,就没有国家的真正发展;没有农民的富足,就没有国家的持久繁荣。只有近八亿农民都加入到现代化的进程中,才能盘活国民经济的全局.实现长期持续的发展;只有广大农村明显改变落后而貌.才能实现更大范围、更高水平的小康。  相似文献   

20.
新时期农民职业教育的概念与目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一个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全局的根本性问题。从我国未来发展看,今后20年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繁重、最艰巨的任务仍然是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邓小平同志指出,“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农业、农村、农民三个问题中,农民是主体,是根本。在新的历史时期,研究“三农”问题必然要从更广泛的角度关注农民问题,发展农民教育,开发人力资源,实现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无疑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一、对农民概念的新认识农民这一概念在人们的经验认识中似乎并不陌生。“农民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