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异国生活,注意体察该国国民的文化观念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1994年我得到了一个去日本一所大学研修的机会,自觉十分幸运。赴日之前,我除了自己从书本上了解日本的文化之外,还十分注意了解朋友们心目中的日本。我的这些朋友们,也都是从书本中知道日本的,但都自以为对日本并不陌生。在朋友中间,我听到了对日本的两种议论。一是认为日本乃中国近邻。地域上,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同处东亚。文化上,中国的汉字,儒学对日本影响深远。因此,中日两国在生活方式,文化观念方面多相似之处。也有的朋友对此种看法不以为然。他们认为,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即认为中国文化落后,不屑与亚洲国家为伍,力求使自己“脱亚入欧”。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  相似文献   

2.
中日两国综合性课程设置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终身教育思想自1995年提出以来,在国际教育界迅速普及,作为一种教育理念亦为中日两国所接受。中日两国是近邻,有着许多相似的历史背景。在终身教育体制下,日本和中国各自围绕“生存能力”和“素质教育”而进行课程改革。日本基础教育阶段各年级自2002年始普遍增设综合课,这是日本新一轮中小学教育课程改革的最大特点,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发现、自主学习思考、自主进行判断、更好地解决问题的素质与能力。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对于我国部分中小学目前正在进行的综合课实验以及今后的大面积推广都可以资借鉴。  相似文献   

3.
<正>本世纪初以来,在中国的日本学研究领域掀起一波介绍和研究日本农政学家二宫尊德的热潮,一些高校、科研院所的相关学者纷纷参与其中。其标志性的事件是,2002年6月,在中国北京大学首次召开了国际二宫尊德思想研讨会。会议期间,中日两国部分学者提议成立国际二宫尊德思想学会,得到与会者一致赞同。2003年4月,在二宫尊德的故乡——日本神奈川县小田原市举行了国际二宫尊德思想学会成立大会,许多中国  相似文献   

4.
粟巍 《中国教师》2009,(6):11-11
<正>2007年6月22日的《中国青年报》刊登了徐国智的一篇《中日两国历史考题比较》的文章,提到日本教师在历史课上给学生出了一道题目:日本跟中国100年打  相似文献   

5.
中国和日本分别于2011年和2008年颁布了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在小学“统计与概率”领域,两国标准有异有同,各有侧重。日本在小学几乎不涉及概率,对统计知识的要求更为广泛;而中国更注重统计与概率两方面的平衡发展。在统计基础内容的选取上两国大致相同,但在内容结构的组织上却存在明显差异,中国在6个学年的内容组织上呈现多而散的特征,而日本却层次分明,重点突出。  相似文献   

6.
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近邻,两国之间的交往源远流长,但中日关系却一直比较纷繁复杂,两国既有密切的现实利害关系,又有复杂的历史恩怨。尤其近期中日两国之间围绕历史教科书、东海问题、台湾问题、日本“联合国入常”等问题产生不少摩擦,导致了两国在政治上互不信任、军事安全上互相提防、能源利益上相互竞争、国民感情上相互厌恶。而今年又是中国人民抗  相似文献   

7.
从中日两国文化的心理传统来看,日本是无我为中心型,中国则是以我为中心型。从两国文化的历史传统来看,日本外向型开放型,中国则是内向封闭型。从两国文化的基本形态来看,日本是并存型,中国则是单一型。从两国文化的摄取形态来看,日本是全面摄取型,中国则是部分摄取型。从两国社会的协作形态来看,日本是非亲族协作型(忠),中国则是亲族协作型(孝)。从两国社会的教育形态来看,日本是普及,提高能力型,中国则是选拔,达到目的型。由于中日两国各自独特文化形态的差异,决定了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和中国戊戌变法的失败。  相似文献   

8.
近代中日两国都经历了学习西方先进法制的过程,但两国的学习效果却相差悬殊。日本学习西方要早于中国,且由于进行了明治维新,使得日本学习了中国一千多年之后,转向西方学习西方的先进理念与技术,在教育立法领域远超中国。中国在很大程度上是学习日本的,这也为中国教育立法走符合自己的道路提供了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同属亚洲乃至世界上的重要国家。中日关系的走向对中日两国、亚洲乃至世界都会产生重大影响。一、近代中日关系以日本侵华为主要特征近代史上,日本侵华表现在五个方面: 1.发动和参与侵华战争:1874年侵略台湾;1894—1895年发动甲午中日战争;1900年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4—1905年发动旨在侵略中国东北的日俄战争;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中国东北三省;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  相似文献   

10.
迈入新世纪的中国和日本这两个一衣带水的国家 ,面对新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挑战 ,两国在教育上都做出了积极的应对。特别是两国从课程这一核心着手 ,开始了新一轮更深层次的基础教育改革。更为巧合的是 ,两国跨世纪的课程改革方案中不约而同地对课程设置做了较大幅度的改革 ,增加了相似的板块 :中国的“研究性学习”和日本的“综合学习时间”。从时间上看 ,这两种课程类型出现在相似的时期内 ,却出现在不一样的社会类型的国家 ,表明两国课程改革与教育发展达到相似的深化和积累阶段。中日课程改革两大亮点值得理论工作者的积极关注。“他…  相似文献   

11.
试析中日东海能源之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和日本两国都是石油消费大国,两国在寻求安全便捷的石油来源渠道上不可避免地产生战略利益碰撞。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增长,日本不愿看到近邻的再次崛起,通过挑起能源领域的争端想牵制中国的发展。不过中日两国经济的高度依存与互补性也会使日本不敢贸然采取过激措施,中日在能源之争问题上有合作的基础与必要。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中国与日本在东海大陆架与专属经济区的划分上存在着分歧。中国主张“大陆架自然延伸”归属原则,日本主张“等距离中间线”划分原则。如何处理好这一是系到领土争端的敏感问题,关系到中日两国的切身利益。从国际法的角度,分析中日东海争议缘由,阐述两国在东海划界问题上的不同主张,并着重对两国的主张进行法理分析,以探讨解决该问题的前景。  相似文献   

13.
中日两国高职学生状况的调查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调查目的和范围调查旨在对中日两国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高职院校)学生的基本而又十分重要的状况作一些了解,在此基础上对他们的异同进行比较分析,以便对如何进一步吸收借鉴先进职教国家经验提供一定的参考。调查的高职院校,在中国指的是高等专科学校、职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五年制高职和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在日本则包括短期大学、科学技术大学和高等专门学校。从总量上看,截止2002年,中国为568所,日本有500余所。二、调查实施情况调查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出了其中51所(中国29所,日本22所)作为具体实施对象。采用集体无记名书…  相似文献   

14.
在中日两国在经济、文化以及政治上越来越多合作的形势下,越来越多的国人开始学习日语。作为一门语言类课程,了解日本文化是学好日语的重要前提,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这一课题,开始对日本的文化背景进行研究和探索。中日两国隔海相望,中国文化必定对日本文化有着很多的渗透影响,本文依据多年的经验针对日本文化影响对媒体教学这一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中日两国教育业的产业关联与波及特点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教育业对GDP的贡献份额低于日本,说明中国教育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没有日本高。中国教育业对各产业的依赖程度高于日本,反映了中国教育业发展后对其上游各产业的拉动能力高于日本。中、日两国各产业对教育业的依赖程度都非常低,这是两国教育业为企业提供市场型教育服务较少的缘故。中日两国教育业都属于中间投入小、附加值高的产业,而且中国教育业对其上游产业的总体带动能力远远高于日本。中国教育业的中间需求率略高于日本,两国的教育业都是以提供生活性教育服务为主的产业。中国教育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推动能力远高于日本,因此中国将教育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政策是合理的。中日两国教育业受到国民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较小。这与两国教育业为企业提供教育服务较少有关。中国教育业的影响力明显高于感应度,因此中国有必要实行主动发展教育业的模式来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亚洲周刊从日本文部省获悉,一项以中国、韩国、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十大城市为中心的“日本留学考试”新制度已由文部省推出,并于2002年正式实施。据2000年4月在东京召开的世界八大先  相似文献   

17.
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楼(简称“日研楼”)是2000年江泽民主席访问日本时由日本小渊首相主动提出为促进中日两国学术界交流,由日本政府提供无偿资金,新建的项目。2001年8月3日,中国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和日本驻中国大使代表两国政府就建造我校日研楼的具体事宜正式换文。换文条款规定,在2002年3月31日前中方必须办完开工所必需的法律手续并完成建设日研楼所必需土地的平整,提供建设场地的供电、供水、排水  相似文献   

18.
郑应芳 《中学文科》2009,(15):44-45
甲午海战中日本倾全国之力和中国的北洋舰队打了一仗,对双方的影响都很深远。日本延缓了中国的近代化,得到大量的赔款和割地,同时加速了清政府的灭亡,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实际上处于日本的控制之下。甲午战争给中日两国都带来极大影响,对中国而言无疑影响是负面的;对日本来讲虽然表面上是获利者,但是也有损失,所以甲午战争对日本近代历史的影响是深远的。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与德国的交往有着悠久的历史。近年来两国的经贸关系有了长足的发展。德国已经成为中国在西欧最大的贸易伙伴。在中国的贸易伙伴国中占据第四位,中国也是德国在亚洲仅次于日本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人们正期待着两国经贸关系更加令人神往的前景。抚今追昔,回顾中德早期贸易的开端及其发展轨迹,或许不无意义。本文拟对1861年中德订约以前两国的贸易发展作一简要的历史回顾。(一)据何炳贤著《中国的国际贸易》一书称,1582至1610年(明神宗万历10年至38年)利马窦来华时,德国与中国已有间接贸易。至于两国的直接贸易,…  相似文献   

20.
中国和日本是一海相隔的邻邦,无论在中国还是日本都广泛地存在着中日两国同字同文的看法,其实,中国和日本的文字差异还是很大的。日本汉字既有在字形上完全照搬中国汉字的,又有模仿中国汉字自创的,既有在含义上没做任何改变的,又有含义大相径庭的,既有模仿中国古代汉字发音的音读,又有日本固有的训读发音。通过对中日两国汉字的比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分析日语汉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