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俊 《辅导员》2016,(5):38
辅导点拨作者是个善于观察生活、对生活充满好奇的孩子。在他笔下,普通的事情也会变得有趣起来。在这篇文章中,他按照早、中、晚的时间顺序写了家乡的中秋习俗,把"拜神"和"观剧"写得绘声绘色,让人回味无穷。字里行间透露出清新的生活气息和儿童情趣。  相似文献   

2.
冯友兰先生的一生大约有70多年的时间都是在大学度过的,可以说大学几乎成了冯先生整个人生的舞台,他在那里学习、工作、生活,上演了一出出丰富多彩的人生活剧。具有世界眼光的冯先生对于大学的理解可谓是独到而高远,他所提出的"为学术而学术""教授治校"与"学术自由"等大学理念,不仅继承和发展了蔡元培先生的大学教育思想,而且对于当今中国大学的建设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价值和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3.
桑德海姆是 2 0世纪 80年代美国歌剧著名作曲家 ,他的歌剧往往以反映现实社会生活为题材 ,音乐创作极为出色 ,因此而获得纽约戏剧评论界最佳音乐剧奖和美国的格莱美大奖。他在歌剧领域创作出了具有开拓性的作品 ,对美国歌剧的创作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绘本故事剧是幼儿园常见的戏剧活动之一。在开展绘本故事剧活动时常常需要对绘本进行适当的改编,以使绘本故事剧的情节更丰富、台词更生动、内容更具亮点。可以运用多种策略对绘本故事进行改编,如通过迁移生活经验,让故事剧内容的改编更具生活性;遵循表达特点,让故事剧台词的改编更具生动性;顺应发展逻辑.让故事剧的情节改编更具丰富性等,让绘本故事剧在幼儿的二次创作中无限伸展、无限改变,爆发出无限创意。  相似文献   

5.
2西通过对萨特存在主义“境遇剧”代表作《禁闭》的分析,指出萨特“境遇剧”具有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的载体功能,使萨特戏剧中人物的境遇体现为他的哲学作中的人的境遇,而人物的“自由选择”也是一种超越生活现实的哲学思辨,而不是一般意义上表现生活现这的戏剧。  相似文献   

6.
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鼎盛时期的一位伟大作家,作为时代前沿的作家,他的作品无疑是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的一面镜子。他的剧作深刻反映了“人性”这一主题,也可以说莎士比亚是一位伟大的人学家,他在不同的创作阶段对人性这一主题有着不同程度的认识。本文将以《奥塞罗》这部剧为依据,分析莎士比亚在这部悲剧中所反映的人性哲学。  相似文献   

7.
种族之间以及性别之间的不平等存在着一种殖民与被殖民的关系,这种关系在女性被殖民者身上得到更充分的体现。在《一个女剧员的生活》中,沈从文通过描写女主角萝对男性以及殖民者双重屈服的"被殖民"心态,表现出他对于女性独立以及民族独立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阿列克赛·拉卓瑞诺夫是一个出生在农民家庭而自学成才的诗人。在他十岁那年,因家境贫寒,同村人把他带到莫斯科在一家小饭铺里洗碗盏糊口。他后来又到处流浪,饱尝了颠沛流离之苦。他喜欢写诗,有一回,首都一位著名演员到喀桑巡回演出一出德国话剧,剧中原有  相似文献   

9.
Easy Know Star     
小出惠介小出惠介通过朋友的介绍,对美国电视剧《LOST》产生了兴趣。剧中登场角色的个性和剧情的谜底,都让他非常着迷。如果去录象带租借店,没有看到这部剧的话,他会感到非常烦躁,于是,他干脆就在店里预约了这部剧。现在终于看到13集的小出惠介,对之前的内容仍然非常津津乐道。  相似文献   

10.
汤显祖在遂昌期间,关心人民疾苦,驱除虎患,抑制豪强,这些局部政治改革的成功,使他相信用“瞑眩之药”是能够医治明王朝痼疾的。然而事与愿违,他在遂昌五年,虽然政绩斐然,百姓拥戴,得到的却是上级官吏的排挤和地方势力的反对。黑暗的现实既堵塞了他施展个人抱负的道路,也浇灭了他依赖明君、贤相匡正天下的政治热情。遂昌善政与弃官,无疑是汤显祖思想上的一次重大转折。这一时期,也是汤显祖戏曲写作与构思的重要时期。他在此时不仅修改润饰早已完成的《紫钗记》,并开始着手于《牡丹亭》、《南柯记》的构思。《牡丹亭》第八出《劝农》,描写南安太守杜宝下乡劝农的欢乐场景,正是他在遂昌劝农生活的真实写照。《南柯记》第二十四出《风谣》,塑造了淳于棼贤能善政、深得百姓拥戴的动人形象。此剧表现了汤显祖面对当时丑恶的社会现实,向往“南柯”净土的美好理想,是他的创作由爱情剧走向政治剧的开始。  相似文献   

11.
吴虹 《教育探索》2004,(7):82-83
莎士比亚是艺复兴鼎盛时期的一位伟大作家,作为时代前沿的作家,他的作品无疑是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的一面镜子。他的剧作深刻反映了“人性”这一主题,也可以说莎士比亚是一位伟大的人学家,他在不同的创作阶段对人性这一主题有着不同程度的认识。本将以《奥塞罗》这部剧为依据,分析莎士比亚在这部悲剧中所反映的人性哲学。  相似文献   

12.
如果说关汉卿是蕴羁风流,放荡不羁的浪子,那么马致远则是怀才不遇,温文尔雅的书生;关剧往往取材于现实生活或传说中民众比较熟知的故事,语言当行,通俗易懂;而马剧则倾向于状写历史人物的浮沉或传说中神仙道化的内容,引经据典,情深意浓.二人在主体价值与社会关照上表现出鲜明的差异性,但二人处于同一历史时期,在杂剧创作上也有一定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3.
舞者     
因为海岩,我知道丰富的人生经历对一个作家来说太重要了。生活不是纸上谈兵,作为一个阅读不甚广泛、人生经历尚且单薄的人来说,是无法掌控好叙述笔调、表达出丰富的内心世界、描写出厚重的生活场景的。海岩一商擅长写警情剧,而且以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取胜,自然有他之前在公安部工作的经历积累和丰富的人生阅历作铺垫。  相似文献   

14.
关汉卿为元杂剧代表作家,他创作的社会剧、爱情婚姻剧和历史剧,独具语言特色:鲜亮活泼,明白如话,曲尽人情,字字本色。关汉卿如话本色的语言,缘于他不以倡优为耻且长期生活在勾栏、行院和书会里,和下层人们生活在一起,成为名副其实的民间艺人,对下层艺人的活动、行为、语言都有着极丰富的感性经验,是真正的“梨园领袖”、“编修师首”和“杂剧班头”。  相似文献   

15.
王冠 《课外生活》2011,(6):28-30
陶行知被称为“人民的教育家”,他忠于教育事业,提倡“生活教育”。在他看来,教育和生活是同一过程,教育含于生活之中,教育必须和生活结合才能发生作用,他主张把教育  相似文献   

16.
田野 《课外阅读》2012,(15):14-15
16岁那年,他在台北市成渊高中读高二。在那个紫罗兰花开的季节里,他有了自己的初恋。他与她是在网上认识的。她的头像是一束紫罗兰。当那束盛开的紫罗兰跳入他的视线的时候,他就被那种高雅淡定的气质折服了。他加了她。她与他成为网络好友。他说:"我爱紫罗兰!"她说:"我也是!"他与她年纪相仿,并且在同一座城市、同一所学校。一有课余时间,他便与她聊天。他们聊学校的学习生活,聊流行歌曲,  相似文献   

17.
生活中,每一秒都在上演着一出没有彩排的现场直播剧。不同的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精彩剧情:快乐的、悲伤的、喜悦的、痛苦的……  相似文献   

18.
人们普遍认为《原野》是借鉴表现主义艺术比较成功的作品。作者认为《原野》是一部佳构剧。作者指出,曹禺在戏剧创作的初期,便为佳构剧“一类戏所笼罩”,想写一部有故事、有穿插、有紧张场面的戏剧,以适合中国戏剧观众的欣赏需求、欣赏心理和欣赏习惯。曹禺深谙西方各种戏剧艺术,他注意到了曾风靡欧洲的佳构剧正适合中国观众的需求。于是作家便借鉴佳构剧的戏剧理论和技巧原则,写出了《原野》。在《原野》中表现出佳构剧的一些基本特征:结构工整精巧、具备“必需场面”和抽象而严肃的主题等。作者认为,《原野》是曹禺戏剧创作的转换期作品和特殊现象,也是成功的尝试。但是,《原野》所受表现主义影响及在佳构剧理论和技巧运用上,还需深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9.
相比于其他莎剧改写者,查尔斯·马洛维奇虽在创作视角上受导演思维的影响,但其著名的"马洛维奇的莎士比亚式"作品则是一种"马洛维奇+莎士比亚=莎士比"模式下的后现代改写创作。虽然他在改写时以莎剧为源文本、创作元素及意义参照点,但他所追求的却是对原莎剧的延伸和超越。就其改写过程而言,他所实践的是一个"弑父"式的再写之旅,而非导演改编者所追求的对莎剧的再发现之旅。  相似文献   

20.
《赛金花》是夏衍的第一个多幕剧,也是他所创作的剧本中遭受磨难最多、最复杂的一剧。自从一九三六年发表以来,四十余年,或毁或誉,众说纷纭,至今未有公论,遂使《赛金花》一剧的评价成为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难点之一。夏衍在《历史与讽喻》一文中,把他写作《赛金花》一剧的意图和盘托出。他说:“去年深秋,我在北国的一个危城里面困处了两个月之久,在当时的那种急迫惶遽,可也点缀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