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教育领域产权制度改革不断深入的大背景下,应当根据"分类管理、重点突破、有序推进"的方针,逐步建立健全现代学校产权制度,其具体实施路径为:第一,根据学校所有权主体不同从整体上实施分类管理;第二,通过所有权与管理权的分离,对产权实现方式的创新形式进行重点规范;第三,在实施步骤上,按照"中央政策引导、省级统筹实施、学校试点运行"的原则有序推进学校产权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2.
我国现有的高等教育体制是以超越市场经济的产品经济理论为指导,与高度集中统分统配的计划经济模式相适应而建立起来的.我国公立高等教育产权制度存在产权模糊、资本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科层制组织色彩浓重、忽视高校人力资本产权的建立与完善、高等教育资源产权保障不力等弊端,应完善与构建高等教育产权制度的原则与明晰产权、改革办学体制,形成现代高等教育机构治理结构、改革管理体制,落实教育产权责任主体、转化行政职能,健全现代高等教育市场制度、改革投入体制,促进产权要素高效配置等对策.  相似文献   

3.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最实质性的变革是要进行产权制度的创新,实现国有企业产权明晰化、多元化、市场化,使企业成为法人实体。而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发展以资产为核心的生产要素市场、理顺政企关系、改善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方式,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一、传统的国有企业产权制度的弊端: 现存产权关系的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产权主体虚置或缺位。国有资产名义上为国家所有,但实际上为政府所有,在国有资产的运营过程中,目前几乎所有的企业主管部门,各行业的主管厅局和政府其它部门仍然行使着不该由他们行使的经济所有权职能,而真正独立的国有资产经济所有权的代表却处于“缺位”状态,致使国有资产的经济所有权关系模糊。  相似文献   

4.
在民办学校的产权问题上,当前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民办学校财产的所有权问题和收益权问题两个方面,就“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学校产权制度的完善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行土地制度随着改革的进程虽然不断完善,但依旧存在许多难以解决的许多问题,这些存在于土地制度上的问题均与我国的土地产权制度有着内在的深层次的必然联系。本文从经济学和法学结合的角度,揭示出了中国现行土地所有制与所有权存在的主要弊端,并深入地分析了产生弊端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教育产权制度的改革与创新不是人们的主观臆想。现代产权经济学的“阿尔钦之谜”,揭示了不同的产权结构,会导致不同的体制效率,产权清晰对社会经济活动舍产生相当大的促进或制约作用,要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降低交易费用,必须以产权的界定为前提。在借鉴产权理论的基础上,根据教育内容的不同通过教育产权制度改革与创新.分别构建不同的教育产权制度,将最终克服现行教育体制中存在的种种弊端,并促进我国的各类教育事业更长足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为了发展农村经济,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战略.要搞好新农村建设,首要的任务就在于完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保护农民的土地财产权益.提高耕地质量、发展农业规模经济与农村土地市场也需要完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我国现在实行的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存在很多弊端,主要表现为村民很难行使集体所有权以及土地承包经营权不稳定.因此,土地国有制并赋予农民长久甚至是永久使用权才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农地产权制度改革的最佳模式.  相似文献   

8.
新的土地管理法并没有对我国的农地产权制度做多大的实质性变革,这与我国土地政策的相对稳定有关。然其改革并未因此而理所当然地失去意义。文章在分析了我国农地产权制度之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阐明:1、对土地所有权尤其是集体土地所有权的确认和保护是农地产权制度改革的基础;2、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主体,以目前的村民小组为宜;我国农地产权制度改革的目标;3、模式在于实现农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以农地使用权为基础建立相应的土地权利体系,并使之进入市场  相似文献   

9.
论构建现代教育制度的基本思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教育改革的根本取向是建设现代教育制度。现代教育制度是以明晰办学权和所有权的关系为基础的,为此就必须首先确立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政府与学校的关系及学校与社会的关系。本文提出现代教育制度基本框架是:确立“大社会、小政府”的教育治理观念;明晰所有权与办学权的关系;建立一种政府与学校之间的平权关系;确立科层制管理原则;建设规范的教育市场。  相似文献   

10.
国有企业目前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所有权和经营权相互侵犯。所有权和经营权之所以能够相互侵犯 ,根本原因在于国有企业现行的产权制度与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不相适应。国有企业改革成功与否 ,关键在于产权制度改革是否成功  相似文献   

11.
政府与学校变革关系是当前完善教育管理体制的关键问题。政府管理学校变革的职能转变、学校进行教育变革的职责确立以及学校变革中新型政校关系形态创生是探讨我国政府与学校变革逻辑和实践关系的三个维度。其中,职能转变包括从国家管理到公共治理、从管制型政府到服务型政府、从全能型政府到有限型政府;职责确立包括有条件的自主获得、无条件的政府监督;新型政校关系形态包括委托管理模式、多元交互模式、教育议事会模式。  相似文献   

12.
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但目前存在现实困境:教育立法尚不能满足教育治理及其制度创新的需求,难以给教育治理现代化提供必要的保障;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作为教育治理者的角色转换尚未完成,教育领域多元主体之间的互动、合作机制缺乏;教育治理的价值目标与现实有较大的差距,公民有序参与教育治理的能力和动力不足。应从以下方面进行推进:构建完备的教育法律体系,大力提高教育法治化水平;以教育行政管理的改革和创新为关键,提升政府教育管理服务水平;强化学校作为公共教育治理的重要主体地位,提高学校自主治理能力;确立多元主体在教育治理中的地位和权利,推动社会参与教育治理常态化。  相似文献   

13.
在现代社会,教育是一种公共事业,政府是教育的主要管理者。但是,对儿童的教育也是其父母的权利,只有参与教育的管理,才能保证学校教育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儿童的父母的期望和要求。教育的民主化管理,要求赋予儿童父母参与学校管理的权利。但这也可能带来教育民主管理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4.
公办学校转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教育体制改革进程中出现的一种重要的探索模式,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国家教育总投入不足、公办学校固有的体制性障碍和世界范围内公共部门管理的趋势等。公办学校转制在实施中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笔者主要从产权、责权关系、政与校关系和管理规范等角度探讨问题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利用现代产权理论,通过对GHM理论的扩展分析,文章将剩余控制权分为名义剩余控制权与实际剩余控制权,并以此探讨我国教育产权制度存在的问题.指出我国目前教育产权制度设计的内在矛盾主要表现为:实际剩余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的不对称,名义剩余控制权的不完全,以及由此产生的预算软约束、委托代理和寻租等问题.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教育产权制度改革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公办中小学办学体制改革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明 《教育研究》2005,26(8):26-31
公办中小学办学体制改革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产权转让模式、“产权不变,按民办机制运行”模式和新建合作型学校模式。从公办中小学办学体制改革的具体实践看,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如何履行政府职能,如何保障适龄儿童、青少年的权益.如何促进学校之间的公平竞争和均衡发展,如何管理国有教育资产,如何防范腐败滋生等问题依然存在。对此,应明确办学体制改革的指导原则,切实保障办学体制改革过程中教师、学生及其家长的权益,规范办学体制改革过程中的教育资产管理,以推进基础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7.
优化我国独立学院的对策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独立学院因其独特的优势得到了快速发展。作为一种新型的高等教育机构,我国独立学院的发展模式和办学机制具有鲜明的特点,特别是法人财产权制度有效界定了独立学院在混合所有情况下的产权,及基于产权所产生的各种权利,是民间资本介入的法律保障。独立学院的持续发展迫切需要创新与规范的和谐统一。独立学院发展的关键在于还其民办、独立、优质的本色,在办学目标、投资回报、管理方式、治理结构、人才培养和筹资方式等方面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18.
《教育法》所规定的学校办学自主权,在实际的落实和执行过程中困难重重,其原因有:办学自主权概念本身的界定不清;学校这一主体的法律属性和法律地位模糊;没有理顺政府与学校的关系;片面强调政府对学校的“放权”,而忽视学校自身的“用权”;缺乏促进学校办学自主权运行的机制;受现行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制约。因此,学校办学自主权的真正实现,关键在于重新界定办学自主权,明确学校的法律主体性质和法律地位,重构政府与学校的关系,将政府“放权”与学校“用权”结合起来,形成一套能促进学校办学自主权有效运行的机制以及改革现有的学校内部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9.
The marketization of education cannot serve as the guiding principle in constructing the modern school system, nor can it be directly transplanted from modern enterprise system. Because the modern school system is a kind of “educational institution” rather than an “economical institution”, what it should focus on is not the ownership of property or the distinction of property, but on the core educational issue, that is, the students’ development. Such a kind of modern school system requires that the government delegates power to schools to realize academic autonomy in schools (selfgovernance). Translated from Jiaoyu Yanjiu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2004, (12): 32–38  相似文献   

20.
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现状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的现状不容乐观,问题主要表现在流动人口子女的受教育机会、学业成绩、心理状况以及民工子弟学校的师资和教育教学设施等方面。流动人口子女教育反映出的众多问题实则是我国较为保守的、传统的社会管理体制不能适应和不断提升的城市化进程的必然产物。它牵涉面广,已远远超出了义务教育的范畴,也远远超出了纯粹的教育范畴,它与户籍管理、财政制度、税收政策、社会保障、公民权利等一系列社会、政治、经济问题相联系。未来流动人口子女教育政策的构建必须立足于这些复杂的、深层次的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