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德黑兰举行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国际足联主席布拉特在谈到足球的起源时说:“足球起 源于中国。” 他说:“足球后来从中国传到了埃及,然后是希腊、罗马和法国,最后才是英格兰。” 另外,布拉特说,他正考虑每两年举办一届世界杯足球赛,而不是现在的4年一次。  相似文献   

2.
赵畅 《成才之路》2009,(32):I0001-I0001
武汉作家池莉1996年起与法国一出版社合作。至今已在法国出版11种书。有一次。法国回来的她,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问:“在法国以及很多西方国家常见‘读书会’,你认为它存在的作用是什么?”答:“是活着呀!他们不读书就无法生活。”  相似文献   

3.
设计恰到好处的审美化的课文导入方案很重要,它能让学生从对事物美的形象的初步感知开始,从导语中获得愉悦的体验,产生初步的美感,然后逐步上升到理性阶段。教鲁迅先生《拿来主义》一文,为创设美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可设计这样的导语:著名作家冯骥才到法国访问,在一次欢迎宴会上,外国记者接二连三地向他提问。其中一记者问:“尊敬的冯先生,贵国改革开放,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东西,你们就不担心变成资本主义吗?”冯骥才回答:“人吃了猪肉不会变成猪,吃了牛肉不会变成牛。”他幽默机智的回答博得满堂喝彩。是的,我们学…  相似文献   

4.
陈波 《教师博览》2002,(11):23-23
法国的中学毕业生在暑假来临前都要经历一场“考试风暴”。这场“风暴”虽不算十分强烈,但也成为考生和家长们外出度假前的头等大事。会考需要“付出很多”由于看惯了法国青年学生三三两两闲坐咖啡馆,或是成帮结队远足度假的场景,记者一直认为法国的中学生过着悠闲轻松的学  相似文献   

5.
9月的北京,天高云淡,阵阵凉爽的秋风送走了夏日的炎热。倍受世界瞩目的2002年国际数学家大会刚刚在这里落下了帷幕。本次大会上最耀眼的明星无疑就是世界数学界的最高奖———菲尔茨奖的获得者:法国数学家洛朗·拉佛阁和美国数学家弗拉基米尔·沃沃斯基。9月4日,记者有幸在北京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所李克正教授、扶磊研究员的引荐下,对法国数学家洛朗·拉佛阁先生进行了采访。记者(以下简称“记”):尊敬的拉佛阁先生,您好。菲尔茨奖被认为是国际数学界的诺贝尔奖,数学家都把能获得菲尔茨奖当作最高荣誉,我首先代表《…  相似文献   

6.
张奠宙 《数学教学》2014,(8):F0004-F0004
2014年6月9日,《文汇报》刊出了该报高级记者郑若麟在上海社会科学院的演讲,标题是“在法国讲好中国故事”. 文中提到,如果说法国民众对中国传统文化普遍持有强烈的好奇和一定程度的好感的话,他们对现实中的今日中国则普遍印象甚为负面.原因很简单:除了极少数法国人能够通过造访中国而直接了解中国以外,绝大多数法国人认识当今中国的三大主要渠道——媒体、书籍和影视作品——向法国民众传递的有关中国的信息基本上是以所谓负面消息占据主导地位.入选戛纳电影节的影视作品往往被视为具有“艺术水平”的作品.而其中涉及中国的作品,也就往往被视为认识中国的一个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7.
陈歌 《海外求学》2003,(20):20-23
到法国留学现已成为国内希望留学的学生和家长关注的一个“亮点”。国家留学基金委东方国际教育交流中心业务总监颜永平向记者透露,从1998年开始,到法国留学的人数几乎每年都翻一倍,1998年时只有400人留学法国,到2002年已翻倍升至5000余人,其中自费留学生占95%。  相似文献   

8.
《山东教育》2005,(21):124-125
前不久,法国总统希拉克发表讲话,称法国艺术院校不足,还特别指出“文化艺术教育也不够”!没过两天,记者就在电视上看到,法国教育部和文化部的官员们坐在一起讨论“文艺国民教育再抛计划”,要签署近100项法令,在2007年前,让全国各地院校和文艺组织都建起自己的合唱团和音乐机构。  相似文献   

9.
李琼 《历史学习》2001,(4):14-14
17世纪后半期,英国在殖民扩张中,首先打败了荷兰,接着,为了争夺世界殖民霸权,与法国进行了长期的殖民战争。从1688年“光荣革命”后,到1763年七年战争结束,英法共进行了四次重要的殖民战争,结果英国打败了法国,夺取了世界殖民霸权,成为“日不落”的殖民帝国。那么,英国打败法国的原因是什么呢?对此,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名裔 《学习之友》2009,(5):36-36
《俄罗斯报》记者切尔卡希在伦敦的大街上乘坐一辆出租车,发现司机的相貌很有特点,一脸又浓又密的黑络腮胡。最让记者吃惊的是车上挂的卡尔·马克思的小幅画像,镶在精致的铜框里。记者问道:“你是马克思主义者?”司机没有回答记者的问题,而是递过一张名片。记者看到安东尼·马克思的名字,于是问道:“你们同姓?”司机笑着说:“您不觉得我们长得很像吗?”记者仔细端详起来。“他是我的高祖。他的女儿是我的曾祖母……”  相似文献   

11.
法国,巴黎,卢浮宫,一个呈化石状的人伫立在一张画前。镜头转向正面,原来是不和田。丁丁在一旁猛敲她的脑瓜,“怎么还是这样,都一天了。”半响,不和田痴痴地说道:“这《蒙娜丽莎》真的是很美吗?”“是呀!”丁丁回答。“她真的是一笑倾城吗?”“是呀!”“她真的是法国人民的国宝吗?”“是呀!”“……”不和田突然揪着自己的头发,发出惨烈的嚎叫:“为什么我眼中的蒙娜丽莎并不漂亮啊,是不是偶(我)的眼睛有问题啊!”丁丁吓得急忙捂住不和田的嘴巴,把她拖到一边,悄声问道:“为什么法国人心中的秘密被你发现了!?”“啊!…  相似文献   

12.
“中国当代作家冯骥才出访法国时,曾发生了一件趣事。在一次欢迎宴会上,外国记者蜂拥而至,接二连三地向冯先生提出问题。其中有一位记者问:‘尊敬的冯先生,贵国改革开放,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东西,你们不担心变成资本主义吗?’“如果你是冯先生,会怎么回答?”...  相似文献   

13.
法国第一艘核动力航母──“戴高乐”号今年5月7日,法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艘核动力航空母舰“戴高乐”号在法国西北部地区的布雷斯特海军造船厂下水,标志着法国海军建设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法国是世界上拥有航母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从60年代起,法国就建造了“克莱...  相似文献   

14.
李玉山 《山东教育》2008,(1):126-127
近来笔者读报时,读到一位法国教育家的“奇谈怪论”:“21世纪,最困难也是最有价值的事是让教师闭上他的嘴!”笔者以为,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怪论”还颇有见地。  相似文献   

15.
在法国留学的朋友寄来了法国的高考作文题,读后不禁唏嘘感叹。所谓法国的“高考”是指法国的高中毕业会考,通常在6月中旬。法国没有统一的“高考”,大学录取是依据高中毕业考试成绩。有的大学有自己的专门考试,称为“concours”。法国的高三分文、理、经济科,今年的作文考试各科均有三题,可选做一题。文科1.“我是谁?”这个问题能否以一个确切的答案来回答?2.能否说:“所有的权力都伴随以暴力?”3.试分析休谟论“结伴欲望和孤独”一文的哲学价值。“‘结伴’是人类最强烈的愿望,而孤独可能是最使人痛苦的惩罚。”经济科1…  相似文献   

16.
近日,记者来到豫西山区,采访了灵宝市教体局局长刘丰亮。随着一声响亮的“请进”,记者来到他那简朴而又雅致的局长办公室。记者面前的刘丰亮,干练刚毅,眉宇间充满英气与睿智。还没等记者开口,他先发了话:“看几所学校吧,边看边谈咋样?”办公室的乔天民同志对记者说:“我们刘局长就是这样,每个月都下去调研,现场办公,走遍了灵宝的沟沟崖崖,到过数百所学校。”在路上,记者问:“见你之前,我跑了几所学校,接触过几位校长。他们经常谈到一个‘12216’工程,这个工程灵宝市教体局是怎样确立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思维敏捷…  相似文献   

17.
《中学生阅读》2007,(9):48-48
伏尔泰机智脱险 普法战争期间,法国著名的哲学家伏尔泰正好到英国旅行,落在愤怒的英国人手里。英国人喊着:“把他吊死,把他吊死!”伏尔泰被抓起来,带上绞架台。幸亏他的英国朋友赶来,大叫:“他是学者,不参与政治,不能把他处死!”“但他是法国人,是法国人就该死。”愤怒的那群人吼道。两边正争执不下的时候,  相似文献   

18.
长寿的原因     
记者:“老大爷,您长寿的原因是什么?”老人:“我从不喝酒,不吸烟,早睡早起!”这时隔壁传来摔砸东西和叫骂的声音。记者:“这是怎么回事?”老人:“我父亲,他是个烟鬼,还天天酗酒,一没有酒就骂人!”  相似文献   

19.
说说兴趣班     
霖霖(记者):一石激起千重浪《八桂都市报》的一个主题“关注兴趣班”开展以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著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专家、南宁市教育科学研究所邓立东副所长在接受记者专访时,对目前蓬勃发展的兴趣班教学表示肯定:主流是好的,个别单位追求经济利益不该。从总体  相似文献   

20.
[策划人语]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法国哲学”是一个值得我们深究的理论课题。只要我们谈及马克思主义在当代西方的命运,我们就不能不提到许多当代法国著名哲学家的“理论主张”;反之,只要我们涉足当代法国哲学的种种思想创新,我们就会从中发现马克思主义的“指向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讲,当代法国哲学可以看成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各种新思潮“联姻”而生出的“混血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