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披文得意 ,文本聚焦 ,评价“评价”师 :通过上节课学习我们知道 ,巴迪的第一首诗引出了两种截然相反的评价。那么 ,你们对这两种评价有什么看法。生 :从母亲的评价中 ,巴迪肯定感到了一种鼓励 ,感受到一种爱。生 :父亲的评价实话实说 ,体现的是严格要求 ,也是爱。生 :我不这样认为 ,严格要求不等于苛求。七八岁能写诗已经很了不起了 ,用“糟糕透了”评价 ,实在太残酷了 ,让人无法接受。生 :我看母亲的评价也太夸张 ,很可能让巴迪产生误会 ,以为自己的诗真的“精彩极了”。师 :文中两种“评价”竟然引起了我们的不同评价。谁对谁非呢?老…  相似文献   

2.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新选入五年制第九册 (六年制十一册 )的一篇课文。文章的作者是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这篇课文讲述了作者童年时代父亲和母亲对自己习作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 ,这两种评价在自己成长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以及这两种评价所蕴含的共同点——爱。课文的重点是作者对父亲和母亲两种不同评价的认识。从课文中看 ,这个认识经历了一个很长的过程。当作者在七八岁写出第一首诗 ,母亲给予“精彩极了”的评价时 ,童年的作者是“得意洋洋”;而当父亲给予“糟糕透了”的评价后 ,作者的表现是“痛哭起来”。显然 ,这时…  相似文献   

3.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父亲和母亲对他的作品的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作者从这两种评价中感悟到的爱在教学中,可通过读书这一感悟语言的最基本的方法,运用对比的方式,引导学生在文本中感悟爱、体会爱、升华爱。  相似文献   

4.
又听《“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的教学,我想起了以前曾听过的这一课,同样的内容,却有不同的感受。案例一(片段摘录)师:巴迪的第一首诗引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那么,你们对这两种评价有什么看法?生:从母亲的评价中,巴迪肯定得到了一种鼓励,感受到一种爱。生:父亲的评价实话实说,体现的是严格要求,也是一种爱。生:我不这样认为,严格要求不等于苛求。七八岁能写诗已经很了不起了,用“糟糕透了”评价,实在太残酷了,让人无法接受。生:我看母亲的评价也太夸张了,很可能让巴迪产生误会,以为自己的诗真的“精彩极了”。师:文中两种“评…  相似文献   

5.
【教材简析】 “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的爱心如何让孩子们真正地体会到?《“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无疑是一个很好的解读教材。课文主要讲作者童年时写了一首诗后父亲和母亲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作者从中感悟到的爱。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这同时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所在。  相似文献   

6.
侯西科 《小学语文》2014,(11):46-47
【设计思路】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一篇传统的优秀篇目。课文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父亲和母亲对他作品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了巨大影响,以及作者从这两种评价中感悟到的爱。文本内涵深厚,历久弥新,教师们在教学中已经累计了丰富的经验。对于学生来讲,理解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爱,相信不会太难。  相似文献   

7.
教材分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的一篇讲读课文,作者是美国著名作家巴德·舒尔伯格。文章主要叙述了“我”童年时,父亲和母亲对“我”的作品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我”产生的巨大影响,使“我”在这两种评价中健康成长。教学此课的目的是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重点和难点也是使学生明白作者是怎样逐渐理解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教学理念从让学生有所感悟的句子入手,以读为媒,假托作者召开与读者见面会的活动,引导学生质疑、解疑,与文本及文本中的人物进行对话,从而了解作者思想变化的过程。教…  相似文献   

8.
陈小宜 《教师》2010,(1):50-51
[案例】《“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本文讲的是作者童年时写的第一首诗,得到了父母截然不同的评价:母亲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父亲的评价是“糟糕透了”。虽然作者当时并不理解父母的心,但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让他取得了成功。因此,引导学生理解父母不同形式的爱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本课的难点。  相似文献   

9.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人教版六年制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写了作者的父母对他童年时写的第一首诗,做出了截然相反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以及作者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从这两种评价中感悟到的爱。课文既有鲜明的形象,又凝聚着感情,渗透着深刻的哲理,文质兼美,富有人情味,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情感体验十分接近。  相似文献   

10.
最近,我们学习了《“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我深有感触。文章记叙了巴迪在童年时写的一首诗,父亲和母亲对他的诗有截然不同的评价,母亲说诗“精彩极了”,而父亲说诗“糟糕透了”,这两种评价对巴迪产生了巨大影响,并且从两种评价中感悟到相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每  相似文献   

11.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主要写了对巴迪幼年时第一次写的诗,父母给予了截然不同的评价。母亲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父亲的评价是“糟糕透了”。虽然父母的评价不同,但其中却隐藏着共同的情感——爱。怎么让十来岁的孩子体会父母不同的爱呢?思考再三,我决定采用辩论的方式。  相似文献   

12.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十一册《“精彩极了”与“糟糕透了”》是一篇讲读课文。文章主要讲了作者童年时,父亲和母亲曾经对他的第一首诗作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作者从这两种不同评价中感悟到父母的爱,同时还阐明了这两种评价对作者一生产生的巨大影响。采取以读为本,自学自悟的方式教学本课效果较好。设计如下:一、精读自悟,自主析疑1郾指导学习第一段(1—14小节),解决第一个核心问题:父亲和母亲的评价为什么会截然相反?(1)自由朗读第一段。(2)分小组讨论交流:□面对作者的第一首诗,母亲是怎样评价的?“我”当时表现怎样?划出表…  相似文献   

13.
陈忠杰 《山东教育》2002,(25):43-44
教材简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教材中的一篇新选课文,作者为美国作家巴德·舒而伯格。文中,作者深情地回忆起自己小时候的一件事:对他写的第一首诗,母亲认为“精彩极了”,父亲认为“糟糕透了”。由自己的人生经历,作者逐渐感悟出这两种极端的断言所包含的爱以及对自己成长的作用。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抓住含义深刻的语句,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感情;难点是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爱的两种表现形式。教学目标设计1.读懂课文,体会文章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含义深刻的语句的含义;2.有感情地朗读课…  相似文献   

14.
成利  李兆杰 《山东教育》2005,(25):33-34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饱含深情地追忆了作者童年时,父亲和母亲对他的第一首小诗所做出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以及这两种评价对作者一生产生的巨大影响。体会作者在成长过程中逐渐感受到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所饱含的爱,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15.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巴迪童年时,父亲和母亲对他的一首诗作出两种截然相反的评价。父亲对他的诗不满意,皱着眉头评价:"这个糟糕透了!"可母亲却骄傲地说:"这个精彩极了!"为什么同一首诗会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评价呢?我疑惑不解。经过一番认真阅读,细心体会,我终于解开了谜团:母亲觉得巴迪还小,能写出这样一首诗,已经很不错了,需要鼓励,所以母亲对他大加赞赏。而父亲  相似文献   

16.
设计理念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父亲和母亲对他的作品的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作者从这两种评价当中感悟到的爱。课文的童年故事部分,语言生动通俗,教学时主要采用自读自悟的方法,让学生抓住课文的关键词句,反复品读感悟。后半部分课文语言概括性较强,有些句子的含义比较深刻.适合合作学习,主耍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质疑探究,从而达到理解文本、体会文章中心、感悟爱的真谛、受到人文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我们六年级学习了《“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课文。看了题目,你一定会产生一肚子疑问:这分明是两个截然不同的结论,作者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呢?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幼年时,在母亲的鼓励和父亲严厉的教育下茁壮成长的故事。正如文中所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这种爱的力量是自信和勇气的源泉。但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相似文献   

18.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主要写了对巴迪幼年时第一次写的诗,父母给予了截然不同的评价。母亲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父亲的评价是“糟糕透了”。虽然父母的评价不同,但其中却隐藏着共同的情感——爱。怎么让十来岁的孩子体会父母不同的爱呢?思考再三,我决定采用辩论的方式。师:同学们,巴迪七岁时写了第一首诗,父母给予了截然不同的评价。母亲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父亲的评价是“糟糕透了”。你认为哪种评价更好?支持母亲的评价的同学请举手。(大多数学生举手)哪些同学支持父亲的评价(?只有十来个学生举手)因为同学们支持的评价者不…  相似文献   

19.
张鑫正 《师道》2008,(5):26-27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一篇讲读课文,文章讲述了作者初学写诗时父亲和母亲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说明一个人要获得成功,离不开严格的要求和热情的鼓励。同一首诗,妈妈说“精彩极了”,爸爸说“糟糕透了”。为此。我抓住分歧点。引入辩论赛的形式展开辩论,引导学生体会父亲在批评中深含着鼓励和希望,  相似文献   

20.
真正的爱     
意大利作家薄伽丘说过这样一句话:真正的爱能够鼓舞人,唤醒他内心沉睡着的力量和潜藏着的才能。刚看了这句话,我只是似懂非懂。当我学习了《“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课文后,才对这句话有了更深层的理解。刚看到文章题目,我感觉有些好奇,读了课文才知道,“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作者巴迪的母亲和父亲对巴迪所写的诗的截然不同的评价。在作者的少年时代,交织在耳际的都是母亲的“精彩极了”和父亲的“糟糕透了”,在母亲的鼓励下和父亲的批评下,作者经过努力,获得了丰硕的成果:出版发行了多部小说、戏剧和电影剧本。生活中,爱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