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胎息诠解     
气从有胎息,如儿息胎中。气伏“圣胎”结,实乃内丹功。得气常似醉,“醉”后呼吸轻。更轻复更炼,息无“圣胎”成。何比体呼吸?鲤游龙门前,功进达胎息,腾飞上九天。冬眠渡难关,胎息胜冬眠,祛病休息好,寿命定能延。细胞“醉”动少,“醉”深活动无,氧气不需吸,碳气无产出,疲劳得休息,破损能修复。氧化物皆毁,“冬眠”醒生初。胎息肌肤细,举止无犷粗。多余氧离子,致人衰病毒;日日有胎息,时时病毒伏。憋气默数息,恐多入误途,常憋气将病,重入阎罗都。放松至深处,竟达呼吸无,放松乃真谛,胎息之玑珠。呼吸意念在,轻守通身酥,((放松到,层层仙景图。胎…  相似文献   

2.
运和道人 《武当》2013,(11):53-55
一、胎息概要 胎息法亦称先天真息或龟息。本意是胎儿在母腹中的呼吸,引申意是以肚脐为中心的高层次的内呼吸,它是先天呼吸,如同胎儿在母腹中呼吸一样。人本来就有这种先天的状态,但在脐带切断后即告结束。胎息自成系统,不受肺呼吸的影响,刚进入胎息时,口鼻呼吸似有似无,功夫加深后,可以停止口鼻呼吸。  相似文献   

3.
龙须子 《武当》2010,(9):44-44
关于胎息,要叙述两个问题。一个是什么是“胎息”,另一个是怎样修炼胎息,达到胎息。本文着重叙述什么是胎息。  相似文献   

4.
龙须子 《武当》2015,(2):57-58
中国道家的内丹术,说明白了,就是修炼自身经脉中的内气,内气的汇聚(实腹),内气的充盈(结胎),内气的运行(胎息),并用内气涵养腹部、胸部的脏器,涵养头部的大脑。把人的一生,从怀胎开始到死亡,内气在经脉中的状态变化,比作白昼与黑夜的变化。白天阳光明媚,看作"阳",黑夜阴暗,看作"阴"。画一张图,会看得更清楚。  相似文献   

5.
丹道要旨④     
其二十一层为:换炉中田,五行攒簇 胎息的过渡用蛰藏大周天,修炼丹功应由下田迁往中田叫“换炉设鼎”。今有人说:“人身无处不丹田”。此说导致元神散乱,气荡不归  相似文献   

6.
李国兴 《武当》2003,(9):56-57
最早对“胎息”作出文字阐述并提出修炼方法的人,是晋代的葛洪。他在《抱朴子·释滞》中云:“行气或可以治百病,或可以入瘟疫,或可以禁蛇虎,或可以止疮血,或可以居水中,或可以行水上,或可以辟饥渴,或可以延年命,其大要者,胎息而已。得胎息者,能不以鼻口嘘吸,如在胞胎之中,则道成矣。”以极其简练的文字,概括了胎息的要领和功用,受到历代养生家的推重。  相似文献   

7.
张振邦 《武当》2007,(3):35-35
中国古代养生与修真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以丹道最为盛名。而胎息正是丹道学这一皇冠上的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在丹道家的眼中,胎息的价值和吸引力要比一般意义上的吐纳、寻引、符咒、静坐等养生术大得多,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众多慧眼识珠(胎息),锲而不舍的追求者呢?  相似文献   

8.
孔德 《武当》2007,(4):42-44
[原文] 吾再分明而辨其真焉。果何辨乎?男子则以胎名,女子则不言胎而单以息名者,恐后世之人错认胎字,卒受诬名,乌乎可!女子之息不结则已,一结而封固,二结而自守,三结而稳根。强此三者故,所易放而易收,贞女节志,可不急急以悟其妙耶!  相似文献   

9.
韩哲 《中华武术》2007,(10):36-37
第二步养真气充窍,练呼吸开合这一步主练采气、练气、壮气之功,其目的是练后天之气,养先天真阳之气,使之增强、充盛、壮大,而后归属于中丹田之"空窍",并逐渐促使"空窍"转变成真气能量充盈的"功态窍",自发地产生"窍呼吸",即"胎息"之功能状态,使习者内气之功发生质的升华。但是,为什么要练气?怎样练?真气与丹田、丹窍是什么关系?"窍呼吸"  相似文献   

10.
以古人的拳论为依据,对太极拳盘架子中的中正问题、呼吸问题、内气问题作了诠释。认为中正并非立身中正安舒;呼吸应取忘息,顺乎自然;气只应作气势、意念、存想解,并不玄虚。  相似文献   

11.
郭海清 《武当》2006,(11):23-23
道家的天人合一是炼家与身边的人、物、山、川、日、月、星辰——宇宙融合在一起,达到无他无我状态,采宇宙浑圆之气人丹田而炼金丹,斯时无呼吸——进入胎息。  相似文献   

12.
刘志良 《精武》2005,(10):38-39
我跟随李春苓老师习拳已有数年光景。李春苓先生能息精息气养精神,精养丹心气养身,所以七十多岁之人仍是乌发满头,皓齿童颜,精气实足,可以说养生有术。老师从不对人妄施说教,只是以身作则,毫无保留,有问必答,有求必应。“健身养德,内外双修”是老师为人处世的真实写照,因此得到周围人的尊敬。耳濡目染,我慢慢总结出老师的很多习武见解和要诣,受益匪浅。在这里,我把一些拳理笔录下来,供大家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3.
胡鸿章 《武当》2005,(7):45-47
十、辟谷食气和胎息老子在第五十九章说:“治认事天莫若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这段经文,世之释老者,只有王弼之释是正确的,王弼之注单刀直入,干净利落,曰:“早服,常也。”何谓“常”?老子说:“知常曰明”。张伯端《悟真篇》云:“归根复命即常存”。这  相似文献   

14.
本对倪墨炎新作的观点提出异议,指出倪作对“神矢”之解未豌出许寿裳“异域典故”说和许广平的发挥,认为“神矢”暗含《楚辞》“ 弋机而在上兮”之意,并作了合理的论证。还认为《白题小像》受到梁启超的《白励二首》触发,鲁诗的首句胎息于梁诗第一句的后半句,鲁诗的结句胎惠于粱诗第一句的前半句。  相似文献   

15.
《武当》2011,(2):12
一、如来禅:如来禅以心印心、教外别传,是佛家的最高修行法门。佛家修行的最高境界:明心见性;道家修行的最高境界:大清明;儒家修行的最高境界:虚灵不昧;实际是同一个境界。修炼如来禅,可以同时证得儒释道三家的最高修行境界,各种神通神变,自然显现。无需请人调风水,施法改运,如法修炼如来禅,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障碍自行消失,保证修练者生活富足,修法顺利。各种久治不愈的疑难杂症,通过修练如来禅,可以不药而愈。教材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不论根器利钝,不论文化程度高低,都可以深入禅海,明心见性,虚灵不昧,得大清明。函授学费380元。二、上清胎息法:上清胎息法通过法诀印的练习,不需要人为的控制呼吸,自然出现胎息。练习当天即可感到鼻息似有似无,肚脐跳动,丹田火  相似文献   

16.
借助呼吸实现"身心合一"练习一 有意识的呼吸 盘腿而坐,身躯端直,专心系于出息入息。彼入息时,知道自己正在入息。彼出息时,知道自己正在出息。 第一个练习是对呼吸了了分明。我们吸气的时候,知道自己在吸气。呼气的时候,知道自己在呼气。这样地练习,我们的呼吸就会变成有意识的呼吸。这个练习很简单,然  相似文献   

17.
龟息功     
周颂南 《武当》2008,(5):49-49
龟息功,是属于所谓仿生气功之一的吐纳气纳气功。《脉望》载:“牛虽有耳,而息之以鼻;龟虽有鼻,而息之以耳。凡言龟息者,发以耳言也。”意思是说,龟息导引,要以听息为之。《芝田录》亦言:“睡则气以耳出,名龟息,必大龟寿。”  相似文献   

18.
张思九 《武当》2011,(1):44-45
一、《生理学》讲的"胎息"。胎儿心血管系统的结构和血液循环途径与出生婴儿是大不相同的:1,卵圆孔的变化。左、右心房间靠卵圆孔相通。胎儿出生前,右心房  相似文献   

19.
汤骐源 《武当》2008,(8):51-51
2008年4月13日,下午三点多,我开始习练“负阴桩”,在调形和入功态中坚持。接着,在调形和越来越重的呼吸中,身体出现疲劳,不一会儿没有了呼吸。我下意识里都不知道什么时候不呼吸的,小腹上下起伏,频率越来越快,出现了胎息动态。  相似文献   

20.
徐明岐 《收藏》2007,(4):62-65
此像(图1)胎质洁白,釉面厚润,韩湘子头扎软巾,身着蓝色落花流水一字浮藻纹道袍,右手持笛,左手扶膝,端坐石上。面容白皙红润,疏眉淡目,开相传祥,器底素胎无釉,旧气十足,有菱形印章两枚,印文为楷书“江西生记瓷厂出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