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7 毫秒
1.
《钓鱼》2008,(9):71-71
凡钓鱼者,都知道“七分钓位,三分钓技”的八字真言,可怎样才能找到最佳钓位,把钩饵放到鱼的“家”呢?凭“冬钓阳,夏钓阴”“冬钓深,春钓浅”这些经验?但大塘大库大湖,朝阳面或朝阴面,动辄几里或几十里,不可能朝某面的每处都有鱼窝,至于“钓深,钓浅”也是极难把握,到底5米是深,还是15米是深?鱼情鱼况受各种不确切、不可知的因素影响,可谓千变万化。  相似文献   

2.
陈永成 《钓鱼》2004,(12):23-23
江苏省连云港市沿海特色钓鱼,蛙钓“肉狗”鱼。这种鱼虽然小,但肉细嫩,味鲜美。易钓,垂钓者不用鱼钩,直接把饵扣在线上,用抄网接住即可。每个潮水,可钓5千克左右,成为不少钓鱼人的喜爱,也是他们一笔可观的“灰色”收入,用来购买渔具等,可达到以“鱼”养“钓”的目的。瞧,这竿上了两条。  相似文献   

3.
串钩钓冬鲫     
焦安刚 《中国钓鱼》2004,(12):14-14
对于严寒的黄河中下游地区,冬季可钓的鱼种并不多。“小雪”之后,鱼儿基本都冬眠“闭食”了。冬钓以鲫鱼为主钓鱼种,好的天气里,再加点儿好运气,间或鲤鱼也能钓上来,喜爱钓鱼的朋友们,千万别把这段好时光虚度了。  相似文献   

4.
刘定龙 《钓鱼》2008,(17):18-19
淡水钓鱼的方法,大体上可以分为手竿钓、抛投钓、懒钩钓三类。手竿钓,按钓鱼的目的不同,可分为竞技钓、休闲钓和生产钓,按钓鱼的分类习惯可分为台钓和传统钓,按钓竿和线的长短比例可分为长竿短线、齐竿线、短竿长线钓,按用饵的习惯又可分为粉饵钓、虫饵钓、颗粒饵钓、包食钓、蘸粉钓等,按鱼钩的多少又可以分为单钩钓、双钩钓和多钩(组钩)钓。  相似文献   

5.
有人说:“三分钓技,七分钓位。”事实也是如此,再好的钓技,如果把钩抛到水缸里,那是钓不到鱼的;钓技再差,或者初次钓鱼的人,把钩抛到鱼窝里,也是可以钓得很好的。人类从钓鱼开始,就在琢磨着怎么选好钓位,而且积累了很多经验,流传着许多选钓位的钓谚。近些年,钓鱼媒体经常发表关于选择钓位的文章,这些钓谚和文章选择钓位的观点大体上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6.
“喝钩”钓组把台钓的诱钓结合与传统拖钓集于一身,专钓大水域,有适合人群广,垂钓轻松,易于接受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秋钓南     
伏志友 《钓鱼》2004,(19):21-21
一位有数十年钓龄的朋友在介绍钓鱼经验时,把钓谚“春钓滩,夏钓潭,秋钓荫,冬钓深“改为“春钓滩,夏钓湾,秋钓南,冬钓潭”。其中“秋钓南“是一个比较新颖的提法,具体含义为秋天应钓水域的南边。  相似文献   

8.
守钓与走钓     
只要有一段垂钓经历的人都知道,钓鱼分为守钓与走钓两种。俗话说:“该守则守,不该守要走。”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垂钓者,不仅要知道在什么季节和在什么环境条件下要采取守钓,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要根据特定季节和特定环境必须实施走钓。如果不把这个问题搞清楚了,不看季节,不管客观条件,总是以不变应万变,一律采取定点守钓,许多时候固然效果不错,但遇到特殊情况,必然会收效甚微。 (一)守钓与走钓的季节性。就北京地区而言,全年绝大多数时间均可采取打窝定点守钓。但在某些季节实施定点守钓效果就极差。像3月初至4月中旬这一个…  相似文献   

9.
徐刚 《垂钓》2005,5(8):30-31
没事与几位钓友闲聊,谈起一个话题:怎样才能找到水中的鱼儿?俗话说:七分钓位,三分钓饵。休闲野钓时如果很幸运地选到了好钓位,那鱼获多半就会令人满意。很多钓友在选择钓位时都会遵循一些谚语,例如春钓浅,钓水暖,钓草空;夏钓深,秋钓阴;钓半岛,窄寻宽,宽处要把窄来找……而这些谚语有时会把人搞得无所适从。其实鱼的活动比我们更有规律,就这个问题我想谈一些个人经验。  相似文献   

10.
慈非 《钓鱼》2005,(19):22-22
从南京参赛归来已两个多月未钓鲫鱼,原因是盛夏高温出不了远门,近处又无处可钓鲫。周五晚上在渔具店打探到距城15公里的破山江与新建的中横公路相交处鲫鱼较多,是台钓免费练竿的好地方,所以第二天厂休日前去过瘾。早起出发本想抢一个最好的钓位,然而到达钓场才知有人早已稳坐第一把“交椅”——坐东向西的桥下正中位置,我只能退而求其次,钓位在他正对面。  相似文献   

11.
史为林 《钓鱼》2009,(21):24-25
笔者出身于传统底坠钓法,悬坠钓盛行后也练习过悬坠钓。见不少钓友介绍边诱边钓技法,也随之跟风。特别是拉饵风靡以来,边诱边钓似乎已成众多钓友追求的时髦的钓法。有些钓友写文章说“边诱边钓”是把鱼“装到管子里来钓”,那岂不是一种绝好的钓法么?但根据笔者自己的实践和理论分析,多数情况下那只是钓者的一厢情愿,你不能“把鱼装到管子里”。如果说在竞技钓鱼或者为竞技钓鱼而练竿时采用边诱边钓技术,还有些道理,  相似文献   

12.
不灵不钝     
张炎冰 《钓鱼》2009,(11):9-9
“台钓”把浮标调得高称为灵,调得低称为钝,又参照调目把钓目比调目高称为钝,比调目低称为灵。灵和钝,调和钓正好相反。20年前,“台钓”渡海而来就是这么解释的,虽然后来有人想把它简单易懂一点,可是约定俗成了改不过来。  相似文献   

13.
第五,要掌握不同鱼种的不同钓法 1.甩竿钓 这是船钓的基本方法,可用于石砾、岩礁钓,也可用于泥沙底钓。石砾、岩礁钓是把竿抛出去,一落底就提一下,再落底再提,形成跳跃式的收回。这有几个作用:一是避免挂钩挂砣;二是鱼饵像活的一样,易于引鱼上钩;三是一路找鱼,范围大,增加钓获量。凡是习惯栖居石砾岩礁的鱼,都可钓到。泥沙底钓是把竿抛出去,针对不同鱼种有两种钓法:一是抛出去慢慢回收,可用于钓黄姑鱼、白姑鱼、海鲋等;二是抛出去不动用于钓木叶鲽、虾虎鱼,黄姑鱼也可用此法。实践证明,甩竿比之手把线有更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4.
张之晔 《钓鱼》2008,(1):16-17
竞技强调雾化,至于把雾化归功于某个鱼饵实在牵强。比如钓鳊鱼要不断撒湿的菜菇饼,诱饵渐次下沉,沉底的鱼离底摄食弥散的悬浮状饵料。再如钓罗非鱼顺风撒米糠,先是小罗非上浮,接着米糠吸水下沉,把大罗非引到半水。其他如钓白鲦也是如此。竞技把雾化演绎得无所不能,引得不知就里的钓手把雾化当成法宝。然而钓大鱼,钓赖在水底的鱼,雾化就显得疲倦了。  相似文献   

15.
马松录 《钓鱼》2013,(3):26-27
冬季来临,北方冷空气不断南下,气温明显下降,天气逐渐变冷,鱼类处于半休眠状态,活动能力差,吃食轻微,想在这样的季节里有所钓获,传统钓法更为适宜。传统钓法既可钓远,又可钓深,还可钓草洞,这是除抛竿远投外最有优势的钓法,颇适应冬季钓远、钓深的需要。一、选好钓位在溪河边、湖库边,有的岸边水草较多,意欲垂钓必先开窝。即便是水体中有较少的四五根水草,把  相似文献   

16.
王亮 《中国钓鱼》2005,(12):22-23
我们习惯上把经常参加各种垂钓比赛的钓手称为“竞技”钓手,把酷爱垂钓,以钓江、河、库、塘为主,极少参加比赛的称为“休闲”一族。那么休闲钓手若想在短时间内步人竞技钓手的行列,应该注意些什么呢?笔者将这些年在赛场上的心得体会推荐给大家。  相似文献   

17.
王华良 《钓鱼》2009,(17):40-41
无论是休闲还是竞技钓,投钩准确、钓不钓过程中的一大铁律,也是钓手们钓有所获的窝边、钓窝外是不是就一定钓不到鱼呢?笔者就曾有过,次钓窝日钓不到鱼,而钓窝边却获把从去年夏季到今年夏季的几次这样的垂钓经探究,希望钓友们能从中得到些许启示或借鉴。  相似文献   

18.
张之晔 《钓鱼》2007,(11X):20-21
台钓出现之前,钓鱼人对长竿短线钓法的关注主要是钓饵,看别人用某种饵钓得好总是剥离了环境、钓组去认识的。台钓之后人们注意到环境与钓饵,钓组与钓饵是一个整体,把它们割裂开来,只见树木不见人,饵再好也没有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李哲 《钓鱼》2004,(10):34-34
铅坠也称铅砣,是钓组中必不可少的辅助钓具。重量有1克、10克、50克甚至几百克不等,它在垂钓中的作用是,抛竿远投者借助它的重量,把钩饵抛入前方的钓点,入水后又靠它的重量起定位作用,来平衡钓组。当鱼咬钩时,钓钩可利用铅坠重量的作用,刺穿鱼唇使鱼儿中钩。  相似文献   

20.
史为林 《垂钓》2009,(9):44-45
笔者接触钓鱼,最早是使用传统底坠钓法。后来,悬坠钓盛行,也与时俱进地习练。有阵子,听不少钓友说边诱边钓如何如何好,便也随之跟风。随着拉饵术风靡,边诱边钓似乎已成为众多钓友追求的时髦钓法。有些钓友写文章说“边诱边钓是把鱼装到管子里来钓”——那岂不是一种绝好的钓法?然而,随着笔者不断实践和分析,发现在多数情况下那只是钓者一厢情愿,你并不能把鱼装到管子里。如果说在竞技比赛中或是练竿时采用边诱边钓,还有些道理,因为在竞技比赛中是不允许撒饵做窝的,竿长、线长都有限制;野钓时却不然,如果照搬竞技钓的边诱边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