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李彩纫 《教书育人》2013,(23):20-21
我校地处城乡接合部,一些家长常年在外打工,只能选择让自己的孩子留在家里,这些孩子成为留守儿童。这些留守在家的儿童便开始咀嚼没有父母之爱的"孤独和寂寞",成为继离异家庭子女之后又一值得特别关注的群体。那么,如何让留守儿童健康地成长呢?  相似文献   

2.
我校地处城乡接合部,一些家长常年在外打工,只能选择让自己的孩子留在家里,这些孩子成为留守儿童。这些留守在家的儿童便开始咀嚼没有父母之爱的“孤独和寂寞”,成为继离异家庭子女之后又一值得特别关注的群体。那么,如何让留守儿童健康地成长呢?  相似文献   

3.
少数民族地区农牧村年轻的父母大多出外打工,大半是老人和儿童留守在家。许多老人还要劳作,很少有闲暇专心照顾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使这些地区"留守儿童的"的心理问题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4.
在浙江省,因爸爸妈妈出门做生意或打工而留守在家的孩子已达26.3万人,这些孩子因此而多了一个名字——"留守儿童"。他们长期缺乏父母的温情,但在学校和社会的关爱下,他们重获欢乐,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5.
<正>留守儿童分为双方留守和单方留守,双方留守是指父母双方流动到其他地区打工或者干其他活,孩子留在家里,而单方留守是指父母其中一方长期外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通过调查,我发现我们班农村"留守儿童"的人数占班上学生总数的30%。通过与他们交谈和对他们的观察,我发现了留守儿童存在以下一些现象:一、留守儿童存在的教育问题(一)父母长期在外导致亲子分离这些学生之所以成为"留守儿童",就是因为他们的父母双方  相似文献   

6.
一、问题的提出
  1.所研究问题概念的界定
  (1)所谓的农村留守儿童指的是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工作,孩子留在户口所在地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一起的儿童,父母外出打工后,孩子留在了家中或父母早出晚归打临工而无法照顾的儿童。这些留守儿童主要分为三类:一是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孩子有爷爷奶奶或亲照顾的留守儿童。二是父母早出晚归打临工而形成的留守儿童,三是外地学生,寄宿亲戚家的留守儿童。  相似文献   

7.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问题   总被引:184,自引:0,他引:184  
作为低社会经济地位儿童的典型代表 ,父母外出打工的农村留守儿童在人身安全、学习、品行、心理发展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教师认为农村留守儿童在一般表现、学习、品行和情绪感受上比父母在家儿童的问题严重。学生的自我报告表明 ,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主要是在人际关系和自信心方面显著地不如父母都在家的儿童 ,而在孤独感、社交焦虑和学习适应方面与其他儿童没有显著的差异。与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相关的教育问题需要多方面措施的配合。  相似文献   

8.
随着农村父母离乡进城打工、经商人数的增多,农村儿童留守农村而无人照管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多,在家的孩子们失去父母的庇护,身心、学习、成长都面临着失管、失教和失衡的状态,由此引发了诸多社会问题。如何做好这些儿童的工作,让他们健康地成长,对此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一些有效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大量的农民离开农村去城里打工,一个新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诞生了.他们不得不与父母分开留守在家,由他们的爷爷奶奶或其他亲属代管,这就是留守儿童.本文从留守儿童的家长、心理健康、法制教育以及温馨班级方面论述了怎样关爱留守儿童.  相似文献   

10.
留守儿童,新时代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也是当代社会中的一个弱势群体.他们因为父母外出打工,不得不在短期或长期时间内失去了直接监护人,由在家的老人或亲戚来照管.了解并解决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而现实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 一、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残缺不全 农村留守儿童与父母聚少离多,亲子关系的疏远,亲子互动的减少是其家庭教养结构的主要特征.这种社会转型期特有的家庭教养结构,使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出现了难以弥补的缺陷,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一)娇惯溺爱型 很多留守儿童都是独生子女,加上父母不在家,长期与祖父母、外祖父母在一起,他们对孩子宠爱有加,把小孩看成"心肝宝贝",对他们过分溺爱,宁愿自己吃苦受累,不吃不喝,也要让孩子要好、吃好.  相似文献   

11.
<正>搜热词:留守儿童陪伴物质与精神说到"留守儿童",我们下意识地就会想到那些父母在城市打工,只能和爷爷奶奶相伴,在物质上和精神上面临双重困境的农村未成年人群体。其实,在繁华的城市里,同样也有留守儿童,这就是"城市留守儿童"。城市留守儿童往往享受着良好的物质条件,也能够接受优质的  相似文献   

12.
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迫切需要父母的关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每年春节刚过,一批批农民工浩浩荡荡离家而去。在这一群群的打工族中,他们有许多身为父亲,她们也有许多身为母亲,这些人中有的把儿童随身带走,可大部分都不得不“狠心”地把子女留在了家中,这些子女就成了本文所述说的农村留守儿童。一项调查取样为经济发展在江西省属中等水平的一个县级市的8所农村初中,其中“隔代监护”的农村初中学生(父母外出打工,留守在家由祖辈照看的儿童)837人,占全部初中学生的13.69%。[1]而本文的这些留守儿童范围更广,他们或与母亲留守在家,或与父亲留守在家,或者是双亲都外出而与爷爷、奶奶或亲戚、朋友住在一起…  相似文献   

13.
中国始于20世纪90年代的大规模乡-城人口流动产生了一系列社会、经济影响。在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还存在严重城乡分割的情况下,大量迁移者不得不将其子女留在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的教育发展已经成为学术研究和政策制定的热点问题。已有研究发现留守儿童的教育机会、学习表现、心理健康均落后于非留守儿童,但是这些研究大多忽视了父亲或母亲打工对留守子女的异质性影响,也忽视了基于横截面数据的研究不可避免地具有内生性偏误,因此对留守儿童教育发展状况的认识可能并不全面。通过"中国西部地区基础教育发展项目"监测与评价调查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1)父亲外出打工对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并无显著影响;(2)母亲外出打工则会对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产生显著的负效应;(3)父母外出打工之后再返乡并不会显著提高留守子女的成绩。父母外出打工的"收入效应"和"教养角色缺失效应"以及父母在子女教育发展上的性别差异性影响可以解释上述结果。这些发现的政策含义有两点:首先,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发展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允许并鼓励留守儿童随父母一起迁移,这样才能充分利用劳动力迁移所体现出的人力资本配置优化;其次,母亲对儿童教育发展特别是留守女童的教育发展尤其重要,因此如果现行制度不足以保证留守儿童随打工父母一起迁移的话,也应当尽可能的优先保证儿童随打工的母亲一起迁移到城市,这样可以更好地利用女性教育的外部收益。  相似文献   

14.
苏炳艳 《学子》2013,(7):86
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农村,大部分家长外出打工,农村留守儿童十分普遍。他们远离父母,与老人生活在一起。远在外地打工的父母只给留守在家的孩子提供了物质基础,而不能给孩子更多的照顾、关爱。孩子们由于长  相似文献   

15.
程墨  郭凯 《教师》2014,(25):48-48
正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程墨实习生郭凯)"爸爸、妈妈没有忘记你!"近日,12岁留守少年孙飞通过视频与外出打工的父母"重逢"时,忍不住流下了泪水。"看到爸爸、妈妈我好激动,我一定会好好读书,以后让他们不用这么辛苦地外出打工!"孙飞说。让这些许久都没有见到父母的留守儿童,通过屏幕与亲人"见面",是"圆梦蒲公英——五峰少年游江城"公益夏  相似文献   

16.
沈红 《教书育人》2013,(16):12-13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有许多儿童因为父母外出打工而留守在家,这些孩子缺少父母的管教和监督,养成了许多坏习惯,在学习上表现为动力不足、成绩落后等方面,成了语文学困生。那么,如何转化留守儿童语文学困生呢?笔者结合十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课上课下不断地摸索,总结了以下做法。  相似文献   

17.
一、“留守少年儿童”教育现状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越来越多的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最近,笔者对兴业县龙安镇进行调查得知,全镇总人口40273人,到外地打工的有14350人,约占36%,20至45岁的青壮年绝大多数出外打工。全镇4212个中小学生家庭,有1964个学生家庭父母不在家乡,占学生家庭总数的47%。全镇有中小学生4989人,其父母不在家的有1750人,占学生总数的35%。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这些留在家乡读书的中小学生,被称为“留守少年儿童”。  相似文献   

18.
留守儿童经常会独自在家,父母外出打工,家里只剩一人,这种情况下对于留守儿童来讲会有心理的缺失,同时在生活中也会有很多不便。留守儿童一般在16岁以下,幸运的会有其他亲属照顾着,但是有大部分都是一个人在家。从2013年开始,针对留守儿童展开了调查,在国内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已经有6000万甚至更多。本文主要针对农村寄宿制初中留守学生群体心理健康问题展开分析,力求找到合理的解决方式。  相似文献   

19.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步伐的加快.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农民中相当部分夫妻双方同时外出务工经商而把孩子留在家里,形成了农村留守儿童、少年这一特殊的弱势群体.这些留守儿童、少年的教育问题正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利用课余时间,我和同伴来到家乡.对父母外出打工留守在家的儿童、少年学习、生活、心理、安全等进行了调查,并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做了一些探讨.以引起社会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采用问卷的方式,调查了留守儿童的情绪调节能力以及学业成绩。326名被试参与了本研究,其中60名为父母均不在家的双留守儿童,70名是一方父母在家的单留守儿童,196名为父母均在家的普通儿童。通过方差分析,结果发现留守状况对学业成绩有显著的影响,双留守儿童的学业成绩显著低于单留守儿童和普通儿童,而留守状况间的情绪调节能力不显著。结果表明父母教育的缺失对儿童的心理的发展具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