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在家庭教育越来越被关注的今天,理解孩子、尊重孩子已成为很多年轻父母的共识。作为育人成才的教师,对待我们的学生也应像对待孩子一样,给予他们足够的尊重。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尽力给学生一个安全、民主的课堂,让学生体味尊严;给学生一个开放、宽容的舞台,让学生品味成功。  相似文献   

2.
宽容     
常说对待学生要民主、平等。而民主、平等的标志是尊重。尊重学生,就意味着宽容与接纳,允许学生犯错误。宽容即理解,是对学生人格自尊心的尊重。  相似文献   

3.
美国教育家杜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的确,孩子的童年生活大部分是在学校中度过的,而课堂又是孩子们学习和生活的重要阵地。我们应该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科学课堂?给孩子什么样的生活?学习是一种享受,我们该还孩子一个享受的科学课堂。享受科学课堂,意味着自由,它总是引导感情自觉地投入,鼓励心灵自由地飞翔;享受科学课堂,意味着尊重,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享受科学课堂,意味着平等,平等参与,平等对话。  相似文献   

4.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这就意味着,课堂上学生学习思维应是自由的,是被尊重的,而不是"被绑架"的。学生"被绑架思维",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思维因"被迫"受到某些因素的牵引、暗示、束缚和阻隔等影响,使得原  相似文献   

5.
魏荣莲 《考试周刊》2013,(68):180-180
民主课堂是一个全新的教学模式,作者对民主课堂的看法是尊重是前提,尊重学生的自我个性发展和兴趣爱好,尊重学生的知识基础;务实是保障,这需要老师和学生双方的努力;民主课堂中教师必须转变角色才会有最终的提升,民主课堂的实施提高了学生的各种能力,同时教师的业务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一、绿色课堂——溢满爱意绿色的课堂应该是溢满爱意的,给人如沐春风的感觉,简单的说,就是教师要爱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老师要像春风一样对待学生",所谓"润物细无声",以平等、真诚之心对待学生,以民主、尊重的方式接纳学生。教师不能只关注知识的传授,更应关注是学生作为一个生命体的存在,充分尊重学生,赏识学生,使整个课堂充满爱意,溢满阳光。哈佛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过:"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课堂中,学生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生命,而不是一个学习的机器,我们教师要热爱这一个个生  相似文献   

7.
发展创造思维能力的关键是动脑思考,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提出不同看法和见解。只有在活跃、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副中,学生具有的问题意识才能充分地表露和发展,教学活动中应特别爱护和尊重学生的个性,让他们积极思维。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刘明曙 《陕西教育》2007,(11):14-15
新课程主张尊重学生的个性,主张对学生的评价"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这些,都无疑给目前的课堂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当前阅读课堂提倡标新立异的教改浪潮中,"如何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个性,实现动态生成的个性化教学"是一个值得大家深入思考的话题。一、营造民主氛围《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  相似文献   

10.
小学"四尊三维"综合融通育人模式以班主任为第一责任人,以班级建设为圆心,以尊重为教育起点,以养成为重点,从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万物、尊重规则四个层面,按照学校、家庭、社会三个维度,确立学生素养发展梯级目标;以"四尊"班级文化建设为抓手,以家校协同为切入点,完善家、校、社协同长效机制,促进学生综合素养提升。  相似文献   

11.
一、创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有充分的思维和自我表现的时间和空间,有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只有这样学生在讨论中才会灵感飞现,新意迭出,认真思考后大胆提出自己的新看法。当然,学生在回答这些问题时,看法不一定科学,但这种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思维品质确实难能可贵。学生是一个蕴藏着巨大潜能的教学资源宝库,只要我们相信学生,尊重学生,真正解放学生,我们的课堂就会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12.
教育从尊重开始。尊重学生,是教师从内心深处对学生的发展怀着积极、善良的期待,是为师者灵魂深处对学生关爱与负责的态度。尊重是相互的,教师在尊重学生的同时,也就会换来学生的尊重。尊重学生不仅意味对学生的爱、期待,还意味着合理,有效的管理。  相似文献   

13.
王静 《福建教育》2005,(9A):54-54
尊重学生,意味着教师要把学生看成“正在成长中的人”,是有个性、有自尊心,、有自信心、有自我意识的人;意味着为学生构建一个民主、体验、探究、合作、交往的学习平台,让学生成为课程动态生成的实践主体。  相似文献   

14.
教育从尊重开始.尊重学生.是教师从内心深处对学生的发展怀着积极、善良的期待,是为师者灵魂深处对学生关爱与负责的态度.尊重是相互的,教师在尊重学生的同时,也就会换来学生的尊重.尊重学生不仅意味对学生的爱、期待.还意味着合理,有效的管理.  相似文献   

15.
许莉娅 《中国德育》2007,2(10):96-96
在社会学看来,研究生命教育需要特别关注下面几个概念。第一是尊重。一方面要尊重每一个人的品格,另一方面要思考我们的行为如何表现我们良好的品格,如何表达我们对他人的尊重。第二是人格。人格是一个丰富的概念,从法学意义上讲,人格意味着权利。老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就意味着尊重学生的权利。怎样尊重学生的人格?首先禁止诋毁和羞辱,这是底线;其次,要关注、关心、关怀、体贴学生。  相似文献   

16.
教学中教师如能给学生自由思考的时间和空间,那么,课堂上将多一种学生思辨后的精彩。教育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而是要利用课堂的每一个瞬间让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自信和热情的同时给学生创设挑战自我的机会。课堂需要等待,这也是教师对学生差异的尊重和理解,是教育的耐心与宽容,同时也是对育人规律的遵循。  相似文献   

17.
刘文 《人民教育》2012,(Z2):61-62
EEPO有效教育课型方式,优化了语文学习过程,提高了语文教学效率。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有效教育到底给了学生一个怎样的语文课堂呢?情感的课堂。有效教育课型强调尊重学生情感需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过去我们一味注重通过"题海战"来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有效教育课堂给学生搭建了更多平台,让孩子们去创新,去发现,去探索。如教学《我最好的老师》一课时,我给学生设计这样一个平台:你  相似文献   

18.
注重课堂细节,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重点抓。从四个方面充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教学实效性;尊重学生,实现教学目标最优化,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性;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提升教学实效性;课堂教学的内容生活化,提高教学实效性;在课堂中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重视学生的"生命点",提高教学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美国著名教育家爱默生曾指出:"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这深刻说明了尊重教育的重要性。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过一个响亮的口号:"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作为一名教师,要努力使学生都树立起自尊、自信,让学生在平等、民主的氛围中健全、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20.
生本课堂就要以生为本,给学生营造平等、民主的课堂环境。然而,同一个班级的学生虽然学习同样的知识,却常存在“优生吃得饱,学困生消化不了”的问题。学生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作为生本课堂的教师,我们更要正视并尊重学生间的差异,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个学生,将学生之间的差异转化成有效的教学资源,从而突破教学难点,让每个学生对数学学习充满信心,使之成为课堂中的主人,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成,得到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