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田俊萍 《学语文》2014,(5):7-10
"同课异构"是近几年新兴的一种教研方式。一篇课文由多位老师来上,进行横向比较,这样还可以体现评选的可比性、公平性。 近几年,我也参加了一些赛课的评选,让我深深的感受到好课是磨出来的。众所周知,为了一节公开课,尤其是评选课要花费参赛老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参赛老师既要深入研读文本,又要对未知的教学对象做多种预设,因为是赛课,还要制作课件,上出新意,真是会死不少脑细胞。但也就是在这折磨人的过程中,让我一次次蜕变,一次次成熟起来。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一课是李树全老师参加陕西省高中课程改革优质课评比活动时上的一节公开课,也是一节参赛课。就公开课的选题言,用这一课题与相关内容进行教学展示的老师比较少,何况是以参赛获奖为目标的公开课、优质课评比活动。课前,我曾几次和李老师交流,希望他能换一个课题,选一个相对有把握的课题参赛。但李老师要坚持挑战自己,我只好尊重与佩服了,当然也为他捏了一把汗。  相似文献   

3.
[案例背景] 2008年4月3日,我接受了区参加2008年杭州市初中信息技术学科优质课评比的任务,我选择了作为参赛课,教研组则以此为契机,把"精心打磨优质课"作为培养年轻教师的校本教研活动.本文记录了本节参赛课从理想到现实,从肤浅到成熟的研究过程;也记录了教研组老师严谨科学的教研态度,对教学孜孜不倦的追求,从而彰显了一个优秀团队对一名新教师成长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2009年3月,我被确定为在洛阳举行的全国第九届深化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观摩交流会参赛对象,倍感荣幸."三角形的特性"一课概念多、知识零碎,不容易讲好.我查阅了历届大赛的参赛课题,很少有老师讲这一内容.我抱着研究、学习,还稍有点好奇的心理选了这节课,希望能够在磨课的过程中挑战困难、战胜自我.  相似文献   

5.
去年10月,深圳市举行了一次初中语新课程优质课大赛,参赛中有四人执教的是同一首诗《你是我的同类》。由于“兴之所至”,市教研员程少堂先生也当场给与会上了一堂示范课,课题仍是《你是我的同类》。这堂课赢得了不少人的喝彩。被誉为“大开眼界”“大获成功”的一堂课,程先生本人也把这节课视为自己的“经典课”之一。但看完课堂实录,笔却实在不敢恭维。  相似文献   

6.
<正>不久前,笔者有幸作为评委参加了一次赛课评比。参赛的5名教师来自江苏省内的不同地方,课题是苏教版化学教材必修一第三单元"铝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针对铝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的两性,5位参赛教师均由实验出发,引导学生认识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这一方式本无可厚非,但5节高度相似的课也着实让人觉得乏味。由此看来,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缺乏创新性仍旧是一个较为  相似文献   

7.
爱之链     
我和我的爱人戴春有幸都是"九连冠"中的一员,这既是一种巧合,也是一种必然。2010年,崇川区组织"雏燕杯"青年教师教学评比。当时,我的爱人戴春工作才五年,想着"初生牛犊不怕虎",抱着试一试的心理报名参赛了。从最初的备课到一次次地试教修改,我都全程参与,尽可能地做好参谋。每次试教之后,学校"智囊团"都会提出很多的建议,一个人的理解是有局限的,但我们是两个人,可以互补;一个人的智  相似文献   

8.
"年、月、日"是我的成名课. 1995年3月8日,江苏省中青年教师优秀课评比活动,我的参赛课"年、月、日"赢得了满堂彩.这节课获得一等奖是次要的,重要的是让江苏省的小学数学教学专家和骨干老师们记住了南通市海安县墩头镇海舍村小学有个"华应龙",乃至10多年后,当我遇上当年听过这节课的领导和老师,他们仍然赞不绝口.  相似文献   

9.
马飞老师的成长经历说明了一个道理:语文教师成长的途径可能有多条,而积累"课堂作品"是最切实有效的一条。从他第一次执教《吆喝》,到后来执教《老王》《三峡》,再到获奖的《伟大的悲剧》《风筝》《王几何》参赛课,马飞老师经历了复杂艰苦的磨课过程,认识到一堂好课须经千锤百炼。这其中给人的启迪颇为深刻。  相似文献   

10.
近日,笔者有幸在小学综合实践优质课评选现场观摩了几节参评课,颇有小感,现梳理如下. 一、关于活动主题 本届的"综合实践活动优质课"其实包括三大课型:信息技术8节、综合实践活动、劳动共6节.评选采用同组评委评这三组课的方式进行,先在微机室进行信息技术的评选,再转场进行综合实践、劳动课的评选.这种形式的评选课我还是第一次遇到,第一感觉是有点"杂糅".根据新课程设置意见,综合实践活动包括"信息技术""劳动""综合实践活动"三大学习领域.但是在真正执行课程方案的过程中,这三门课是单独开设的,任教的教师专业背景、驾驭课堂的素质是不一样的,把这三门课"杂糅"在一起评比,无形中就减少了任这三门课的教师的赛课机会.举例来说,中区这次参赛的是两节综合实践活动课,而信息技术教师就没有机会参赛;任城区参赛的是信息技术课,而劳动、综合实践教师也就无机会"出线".这不能不说是种无奈.  相似文献   

11.
学校举办了一次选拔县数学优青教师的赛课,参赛教师上的是同一年级、同一内容的课,也就是"同课异构"。听了几节一年级的数学课,教学内容是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认数中的第一课时"认识整十数"。其中印象最深的一节课,教师精心设计,从复习引入到新课,从新课到应用练习,再由应用练习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每个环节无论是形式还是教具、学具都设计得合理,教师也能应用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学方法,但整个教学过程,却因为有三处细节没有处理妥当,导致这节课不完美,甚至显得失败。  相似文献   

12.
<有趣的剪纸娃娃>是岭南版美术教材第四册的一节手工制作课.同时,这节课也是深圳市第六届中小学美术录像课评选活动罗湖赛区的指定参赛课程.我作为学校参赛选手有幸参加了此次评选活动,对于自己在评选过程中经历的"同课异构"比赛模式,觉得有许多值得总结和探讨的地方,在此撰写成文,与同行交流.  相似文献   

13.
<正>一天,我到某校听语文教学比赛课。晚上,邻家四年级的孩子来我家玩。"阿姨,你去我们学校听课,我看见你了。""是吗?你们班上的是哪一课?""嗯……我忘了。"我心中一怔:为什么一节精心准备的参赛课却没有在孩子的大脑中留下丝毫的印痕?我们的语文课究竟该怎样上,该给孩子留下些什么?一、语文课,要给孩子留下  相似文献   

14.
去年底,某市2011年初中语文说课比赛完美谢幕。16位参赛老师,20分钟的说课时间,一整天的赛评,几百人与会,热闹了一阵子,选手抱奖而归,老师悻悻离场。我是亲历者,一整天的陪伴,一整天的聆听,一整天的思考,一整天的疑惑:如此"说课"真不知为哪桩?一问举办方意欲何在?是想  相似文献   

15.
看了许多成功的案例,听了许多耐人寻味的课,总想着自己也能上出一节好课,但往往是事与愿违,想象与实际总有一定的距离。看了好多的案例,都是以"成功"与读者共分享,而我所写的,是一节由两个人执教的课,而这节课之所以说是"蹩脚",是因为这节课由我与我的校长共同执教,也就是我打"前阵",我的校长替我"断后",扫清"障碍",让学生到达"目的地"。  相似文献   

16.
2009年3月,我被确定为在洛阳举行的全国第九届深化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观摩交流会参赛对象,倍感荣幸。“三角形的特性”一课概念多、知识零碎,不容易讲好。我查阅了历届大赛的参赛课题,很少有老师讲这一内容。我抱着研究、学习,还稍有点好奇的心理选了这节课,希望能够在磨课的过程中挑战困难、战胜自我。  相似文献   

17.
杜磊 《儿童音乐》2014,(4):73-74,58
正【案例】网上信箱杜老师:您好!我是一名青年音乐教师。最近,学校领导决定派我代表中心学校参加市级"春风竞技——教师教学比武"中学组音乐教师"教学比武"活动,这是领导对我的信任,我决心努力做好准备,争取取得较好成绩。我知道,这项活动参赛教师除了上一堂音乐课外,还要说课。可是,我对于说课知之甚少,不知道音乐课说课有哪些基本要求、基本原则和基本程序,该怎么说?特来信,向您请教!  相似文献   

18.
<正>2013年年底,"湖北省荆楚课改联盟语文同课异构"活动在我校举行,我听了所有参赛教师的课,也产生了一些感悟和思考。这次活动所有参赛教师的篇目都是辛弃疾名篇《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几乎所有的参赛课都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发挥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每节课都基本呈现出这样一个模式:首先"朗读激趣",或教师激情范读或学生齐读或男女  相似文献   

19.
《有趣的剪纸娃娃》是岭南版美术教材第四册的一节手工制作课。同时,这节课也是深圳市第六届中小学美术录像课评选活动罗湖赛区的指定参赛课程。我作为学校参赛选手有幸参加了此次评选活动,对于自己在评选过程中经历的“同课异构”比赛模式,  相似文献   

20.
金敏 《政治课教学》2008,(10):58-61
2008年4月3日,我接受了区参加2008年杭州市初中信息技术学科优质课评比的任务,我选择了《excel函数妙用》作为参赛课,教研组则以此为契机,把“精心打磨优质课”作为培养年轻教师的校本教研活动。本文记录了本节参赛课从理想到现实,从肤浅到成熟的研究过程;也记录了教研组老师严谨科学的教研态度,对教学孜孜不倦的追求,从而彰显了一个优秀团队对一名新教师成长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