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国有股减持的目的是改善中国资本市场的股权结构和流动性,提高市场配置资源的能力,提高国有资本运行的效率,改善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补充社会保障资金。本文在减持的法律性质、原则、减持的参与者与方式等方面阐述了一些看法和观点。  相似文献   

2.
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效率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杨波  唐小我  马永开 《软科学》2004,18(1):61-63,66
本文通过对公司治理约束的运行机制进行系统分析后,认为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是股权结构不合理、国有股不能上市流通和缺乏对投资者的保护,并提出解决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效率的根本措施是国有股减持和国有股上市流通,回避这个基本矛盾只能养痈为患,不能解决上市公司治理的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3.
<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出台的前前后后,国有股"一股独大"的问题被突出地提了出来,由于国有股"一股独大"的不合理股权结构影响到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规范,损害了中小股东的利益,也影响到公司的效益,甚至许多违法违纪事件也和"一股独大"挂上钩,似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及公司制的完善和发展就是解决国有股"一股独大"了,然而事实又并非如此.  相似文献   

4.
尽管此前证券管理层已宣布暂停实施国有股减持,但国有股不可能永远被挡在市场大门之外,国有股的流通是个现实而且紧迫的问题。因此.如何在国有股减持进程申协调好各方的利益,使国有股减持的成本减到最小,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目前有关国有股减持的讨论在全流通下又重新升温,本文认为在中国现阶段协议转让国有股是实现全流通的前提条件,并且符合国有股减持的目的和国际惯例,是国有股减持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6.
有关国有股的流通和减持问题已经引起了理论界人管理层的极大的关注,在分析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不同的思考,对流通方式、流通目的和流通顺序等作了分析,从立法、利益均衡、流通和减持的关系等方面指出国有股流通和减持的关键在流通,国有股问题的处理重在存量而不是增量的解决。  相似文献   

7.
股权结构优化与创新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环节,改变不合理的股权结构设置有利于发挥股份制企业运营机制的作用。文章实证分析了云南高新技术企业股权结构存在的缺陷,认为股权流动性较差、股权相对集中、国有股比例过大以及第一大股东变化频繁是完善云南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制约因素,必须依据股权主体多元化和高流动性以及高新技术企业自身的成长特点来优化股权结构。  相似文献   

8.
我国上市公司国有股比重过高,在一定程度上沿袭了国有企业低效率,不健全的委托代理关系,股权对公司的控制处于“双失效”状态,减持国有股,既有利于形成产权制衡机制,提高股市功能的层次,又有利于实施国有经济的战略重组,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效率,在国有股上市流通条件尚不充分的情况下,必须采用多渠道分析段的为降低国有股比重,以保持社会经济的稳定与股票市场的发展,顺利实现减持国有股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转制地方科研机构产权制度改革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转制的地方科研院所产权特点基础上,提出它们在产权制度改革中的产权界定的原则、方法。通过国有股减持,构建相对集中、适当分散的股权结构,建立有效的股权激励约束机制,可以形成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从而实现将转制科研机构改制成为产权多元化公司制企业的目标。转制院所在产权制度改革以后。必须尽快组建科技资产经营机构,才能解决国有科技资产管理中还存在政企不分、责任主体地位不明、所有者缺位和企业法人财产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的研究,一直是理论界和实业界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不同观点交织碰撞,结论相差甚远。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的基础,公司治理又决定着公司经营绩效。股权结构、公司治理、公司绩效三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文章对我国制造业2008年252家沪市上市公司进行实证分析后,得出上市公司绩效与股权集中度、国有股比例正相关,与法人股比例和流通股比例负相关的结论。并提出优化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提高上市公司绩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凯  蔡虹  蒋仁爱 《科学学研究》2010,28(12):1832-1836
首先,修正了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强度的计算方法,并测算了1985-2007年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强度。其次,采用传统的永续盘存法,测算了我国自主RD投资形成的技术知识存量和通过技术引进带来的技术知识存量。最后,基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把技术创新内生化,引入技术知识存量作为知识累积的代理变量,利用中国的时间序列数据,实证研究了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现有经济发展水平下,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能够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以2013—2017年我国上市涉农企业为样本,采用非平衡面板数据构建回归分析计量模型,通过产权性质、所有权、控制权及两权分离度指标的设置,并以涉农上市企业终极人为研究主体,研究涉农企业终极控制人特征对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影响。研究发现,产权性质中非国有性质和所有权对技术创新活动具有促进的正相关关系;控制权和两权分离度对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呈负相关关系。由此认为政府应加大对涉农非国有企业的扶植和政策倾斜,进行国有企业改革,健全法律及监督措施,完善公司治理机制,为涉农企业技术创新活动顺利开展营造有利氛围。  相似文献   

13.
根据企业的性质将产权分为物质资本产权、知识产权和人力资本产权,构建一个二重委托代理模型对创新过程进行分解,并将物质资本产权制度、知识产权制度和人力资本产权制度纳入其中,以分析不同产权制度激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机制和效果。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企业创新的成就与不足探讨我国3种产权制度的现状与争议,并提出相应观点。  相似文献   

14.
基于社会网络视角,以2010—2013年中国技术密集型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研究董事会网络位置与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关系,并检验了产权性质与创新环境对以上关系的影响。结果显示:董事会网络位置对企业技术创新投入有显著的积极影响;相比国有企业,董事会网络位置对民营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促进效用更显著;与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地区相比,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董事会网络位置对技术创新投入的提升效用更显著。结果表明,董事会网络位置、产权性质及创新环境是影响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建立科技报告服务中的知识产权管理机制,平衡科技报告服务与知识产权保护之间的利益关系,是实现科技报告服务的关键。通过对科技报告服务现状和特点进行分析,提出科技报告服务中的知识产权风险和知识产权平衡管理的现实需求;通过对科技报告知识产权属性进行理论分析,提出科技报告服务中的知识产权平衡管理机制。要在科技报告服务中实现全流程知识产权管理,将合理使用和授权许可相结合,扩大权利人选择权,建立科学的分级服务方式,实现科技报告权利人利益和公共利益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property rights and transactions cost factors in driving the decision of firms to outsource innovation. Using data for over 8000 firms from the UK Community Innovation Survey, we find that property right factors dominate over transaction cost factors. Transaction cost variables are more important for process innovation, while property rights variables are more significant for firms involved in product innovation. In addition, we find that firms involved in process innovation have a higher probability of outsourcing innovation than firms involved in product innovation.  相似文献   

17.
方曦  尤宇  刘云 《科研管理》2022,43(12):14-23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全创新链的知识产权育成是切实提高我国关键核心技术领域自主创新能力的核心问题。由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参与主体多且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的叠加作用呈现非线性特征,导致知识产权的育成绩效较低。为此,文章首先提出全创新链下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知识产权育成机制的概念模型,以知识产权育成过程中的关键要素识别为切入点,深入研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全创新链与知识产权育成阶段之间的耦合关系。其次,通过分析影响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知识产权育成的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提炼影响知识产权育成的关键要素。最后,利用系统动力学建立起知识产权育成机制的因果回路图与流图,并将知识产权的育成系统分为四个子系统:技术标准制定子系统、专利育成子系统、创新收益子系统和外界环境影响效应子系统,剖析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全创新链知识产权育成机理。对于设计科技重大专项知识产权育成有效路径与制定相关政策,增加核心自主知识产权数量,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促进核心自主知识产权成果转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对技术创新的利益相关者产权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无论是从产权的概念和属性,还是从产权的分类都表明了利益相关者具有企业技术创新的产权,其产权属性表现为权力和利益。虽然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在技术创新产权属性上存在着强弱之分,但均衡处理好各利益相关者的权力和利益,对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有效开展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究知识产权保护强度与企业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本文运用2007-2014年制造业企业A股上市公司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引入行业生命周期的概念,基于动态演化视角分析处于不同行业生命周期阶段的企业,其知识产权保护对组织创新能力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本文的研究结论证明:处于成长期和成熟期的企业其知识产权保护强度与企业创新能力之间呈现“倒U”关系,并且两个时期的最优知识产权保护的强度存在差异;衰退期的企业其知识产权保护强度与企业创新之间是负相关的关系。本文建议:在制定和实施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时,应当基于行业角度分析,考虑行业生命周期的阶段差异给企业创新带来不同的影响,有针对性地采取差异性的知识产权保护强度。  相似文献   

20.
运用终极产权论对三家上市公司的控股主体进行分类,通过追踪上市公司终极控制股东,分析了这三家上市公司中,终极控制股东拥有的控制权、现金流量权及其比例关系。同时,进一步对攀钢钢钒通过换股方式并购攀渝钛业和*ST长钢的案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