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山东人民广播电台第六频率——乡村频率于2003年10月1日开播.全天播音19.5小时。结合学习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1号文件和全国“两会”精神,总结半年来的对农广播实践,我们初步认识到,办好对农节目,应该用三种视角看待“三农”,概括地来说就是:高瞻远瞩看待农村.近距离审视农业,零距离贴近农民。  相似文献   

2.
沿海发达地区对农广播亟待超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国首家“对农广播频率”即将在山东诞生,这不仅为合理整合山东的对农广播资源提供了方便,而且为山乐的“对农广播”实现新超越创造了条件。 新开办的乡村频率将面向全省农村和城市边缘人群,以市场为导向,关注农村经济、农业改革、农民生活,以新闻、资讯、娱乐构成主板块,风格定位于通俗、实用、热闹,迎合农民听众的文化层次和收听习惯,充分发挥广播移动、互动的优势,力求成为农民听众最可信赖的媒体。  相似文献   

3.
史敏 《中国广播》2014,(11):1-1
在浙江嘉兴、山东汶上、辽宁东港、宁夏青铜峡,笔者见到对农广播在现代化背景下的复兴:这些以农为主的县市,重新意识到对农广播的作用,重新建立起对农广播的系统和网络。一方面利用当地已有的广播调频,转播中央和省(自治区)对农广播节目并自办部分节目;一方面在政府的支持推动下,为每个乡村和每家农户免费安装音箱、音柱式"大喇叭",解决了最后"一公里"的"村村通、户户响"。  相似文献   

4.
县级广播电视台在自办节目中,特别是在电视对农节目上有着自身优势,那么如何把电视对农节目办出自己的特色,让广大农民喜欢,来争取更多的受众。文章以瓦房店广播电视台对农栏目《乡村四季》创新实践为例,分别从本土化、实用性以及融媒体三个着力点来提升电视对农节目精准服务进行相关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嘉兴市广播电视总台对农广播是全国唯一一家地市级专业对农广播频率.频率通过调频和有线两种方式传播,其中有线传输覆盖市本级1 5个乡镇.经过新一轮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嘉兴市本级共拥有调频音响喇叭9万多只,人户率达到88%.但近几年来,频率迫于创收的压力,医疗广告、卖药专题大量充斥在节目中,每天累计播出有3小时,虽然每年为频率创收250万元,但是大量的卖药专题大大降低了对农广播的公信力.从2009年1月1日开始,总台对农频率撤销全部医药专题广告,取而代之的是更加丰富、优质的节目,全力打造"绿色对农广播".  相似文献   

6.
吉林乡村广播2007年1月28日开播,3月1日正式对外播出节目。2007年完成广告创收180万元,2008年完成550万元,2009年将突破1000万元。广告创收连续两年翻番,其成长、上升速度居吉林电台八套之首。之所以快速成长与乡村广播注重品牌的打造和节目创新密不可分,两年来打造出新闻、社教、娱乐等多个品牌栏目,特别是在全国首家推出的公益对农服务热线《12316新农村热线》节目,不但成为广大农民致富的及时雨、风向标,还成了吉林省解决“三农”问题的指挥调度中心,把广播直接、快捷、方便的优势发挥到极致。该节目连续两年被吉林省广电局评为精品栏目,全国对农节目评比也获得了一等奖。  相似文献   

7.
在广袤的乡村田野,广播依然是具有巨大影响力的媒体,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专业的农村广播(或者是广播的对农节目)要及时总结和反思,针对农村听众市场,动脑筋、想办法,常规节目办出新意,不断开发新的节目形式,办出农民喜欢听的节目、对农村有用的节目,使广播在广大农村有更大作为。  相似文献   

8.
广播对农节目历来是重要的宣传阵地,各级电台都有各自的品牌和成功的经验。尤其是近几年来,各地通过节目的创新,将政策引导、农技服务、维权、娱乐等融入新的节目形态,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服务功效。作为全国仅有的10家对农广播频率之一的嘉兴台对农  相似文献   

9.
施媛媛 《新闻传播》2009,(12):89-89
大丰是一个农业大市.广播节目的受众大军主要是农民。那么,作为广播媒体,在对农节目宣传上有着其他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节目制作成本低、频率覆盖范围广、宣传内容通俗易懂。可是,一直以来,在网络和电视等强势媒体的竞争下,即便是在农村,广播仍然受到农民的冷落。所以.如何提高广播对农节目收听率.使农村广播节目获得更广泛的听众,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下面,以我台改版后的《乡间回响曲》节目为例,谈谈对提高对农节目广播收听率的几点想法:  相似文献   

10.
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再度锁定“三农”,这是2004年以来中央第六次将目光聚焦“三农”,特别是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的战略部署,给予“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也给全国农村广播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2003年以来,从陕西开办全国第一家农村广播,到现今24家省、市农村广播分布全国东西南北中,6年间全国对农广播蓬勃发展,以新的形象,面对广大的听众群体,以独具特色的节目内容成为广播业界新的生力军,农村广播在促进社会经济和谐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5月18日-22日,由甘肃农村广播主办的2009年全国农村广播总监论坛在兰州举行,来自全国19家专业对农广播频率的44名代表共同寻找农广“蓝海”,寻找乡村“钱景”。本届论坛以“坚持、坚信、创造、联合”为主题,共同探讨了对农广播频率未来的发展方向。会议还将2006年成立的中国农村广播协作网更名为中国农村广播联盟,研讨农村广播广阔的合作和发展之路,交流打造特色频率、特色节目、特色服务,发挥定位优势和联盟协作的经验,切实把农村广播的发展提升到新的阶段,大力提高农村广播有效覆盖率、覆盖的质量和水平,让广大农民群众能够享受到、享受好基本的广播宣传服务,提高农村文化生活水平和质量,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本期“特别策划”选取了部分代表在论坛上的交流发言,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
詹雯 《中国广播》2005,(8):74-75
一、半个世纪以来,对农节目是甘肃台长盛不衰的重点节目甘肃台的对农节目创办于1951年9月。在五十多年的甘肃广播历史上,许多节目不断地被创办,又随着时代和形势发展的需要,被调整或取消,而对农节目是各档专题节目中历史最长的一个节目。这期间节目名称用过《农民广播》、《农村广播》、《农村天地》等等,2001年更名为《金色田野》。  相似文献   

12.
广播对农节目历来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的对农宣传阵地,各级电台都有各自的品牌和成功的经验,尤其是近几年来,通过节目的创新,将政策引导、农技服务、维权、娱乐等融入新的节目形态,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服务功效。嘉兴台对农广播频率,自2000年4月开办至今,始终坚持“一切为农民服务”,突破了传统对农节目的老套路,推出了富有创意的主打栏目《阿秀嫂的家常话》,把节目办给农民听,让农民唱主角,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13.
对农电视节目怎样加快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农电视节目是中国电视节目一道独特的风景。但对农电视节目也面临着生存和发展的挑战,需要政策支持、理论指导和舆论推动。山东是一个农业大省,长期以来,山东电视台坚持大局第一,社会效益第一,在几次大的节目调整中,始终给予“三农”节目一席之地。1997年,山东电视台专门创办了对农节目《乡村季风》.这个节目后来成为全国第一个获得中国新闻名专栏奖的对农电视栏目;2000年.  相似文献   

14.
李斐 《传媒》2014,(22)
正据CSM媒介研究2013年33城市收听率调查数据显示,在被调查的505个广播频率中,音乐类频率就占83个,在十大类型频率中,音乐类广播频率数量排行第二,已经成为各大城市不可或缺的广播频率类型。在全媒体时代,节目主持人的性格魅力和掌控能力,决定着节目的质量高低。质量高的音乐类广播节目不仅要具有娱乐性,而且还要具有文  相似文献   

15.
尚焕霞 《中国广播》2005,(11):78-78
《戏曲大舞台》节目是山东人民广播电台第六频率(乡村频率)创办不到两年的新节目。它以弘扬祖国优秀文化为己任,以听戏、说戏、赏戏为内容,满足听众对戏曲的多样化需求。  相似文献   

16.
张家港人民广播电台对农村节目一向十分重视,上世纪八十年代就推出《田野新风》节目,每周一档。当时张家港还没有报纸和电视媒体,广播在农村改革风起云涌的时代发挥了重要的宣传导向作用。1999年12月18日,对农广播直播节目《走进乡村》正式开播,节目立足农村、服务农业、贴近农民,积极为农民提供各种政策和增收致富信息,反映农村的新人新事,深受广大农民的好评。  相似文献   

17.
牛颜 《新闻知识》2013,(7):22-24
广播以其所具有的传播快捷、随意性强、容量大、互动传播、收听成本低等特性,满足了像贵州这样处于西部落后地区农村的实际发展情况,农民们可以在田间地头、山涧水边、家里外出随时收听,以便能接收到最及时、最实用的丰富资讯。目前贵州对农广播没有专业频率,对农广播栏目也屈指可数,应对媒介发展趋势和竞争态势,贵州对农广播必须充分利用与发展本土文化特色和优势资源,坚持"三贴近"和"三创新"的传播原则,重视农村广播,加强政府职能,壮大县乡广播机构作用;建立长效对农广播机制;积极推进广电体制改革,努力实现广播"三网融合";加快对农广播频率建设,拓展对农广播合作平台;创建对农栏目品牌,创新对农节目内容,从而促进农村广播在贵州的本土化发展。  相似文献   

18.
2001年1月1日,新疆人民广播电台综合广播《金土地》节目诞生。这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媒体中唯一面向农业、农村、农民,每天不问断播出的对农节目。节目运行7年来,始终关注“三农”,服务“三农”,围绕“三农”开展一系列广播活动,不仅吸引了听众,扩大了广播影响力,还成为新疆听众最喜欢的广播节目之一。  相似文献   

19.
戴婷  张亮 《中国广播》2011,(10):51-52
广播电台的专业对农广播频率肩负着服务“三农”的使命。面对当前竞争激烈的广播市场,全国20多家农村广播出现了抢夺城市听众与坚持对农路线的两极分化,本文记录了这一特殊发展时期的乡村广播现状,分析原因,提出问题,引人深思。  相似文献   

20.
《新鲜早七点》是安徽广播电视台农村广播为全省城乡听众倾力打造的一档新闻节目,作为农村广播每天的"龙头"节目,节目的质量对提升频率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唯有做到找准定位,内容丰富充实、宣传报道注重时效性和服务性相统一、节目编排精心细致、节目成员职责分工明确,对农广播新闻节目才能常办常新,永葆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