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文言文是在先秦时期汉语口语的基础上经过加工提炼而形成的一种以简洁、典雅为特征的书面语体.它是古人留给我们的珍贵文化遗产.我们的中学课本上所选的篇章又大多是脍炙人口的传诵名篇。可是由于文言文产生的时代久远,中学生的古代文化常识和文言知识掌握不足等原因.文言文教学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我在文言文教学的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2.
学习文言文,是我们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弘扬民族文化,感受古人的语言、古人的思想、古人的情感的有效途径。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对于文言文的教学应该有足够的认识,教好文言文更是责无旁贷。  相似文献   

3.
笔者曾无意间听到学生谈论语文学习时的一句流行语:“中学学语文,最怕文言文。背得脑壳疼.考试没几分。”虽是笑谈,但也折射出当前中学文言文课堂教学的尴尬局面。学生对古人留下的名章精句不仅毫无钦慕之意。更视其为畏途。无心问津。之所以患上“文言文恐惧症”.其根本原因在于文言文课堂教学的单调枯燥,课堂教学目标只是为应付考试而死记硬背必需的知识点,教学环节也通常是以“读、译、背、考”的步骤程序化推进,  相似文献   

4.
我认为文言文教学应营造出一种亲近文言文的课堂氛围,充分展现文言文的情感魅力,用情感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使之变得喜欢学,主动学。一、充分地“知人论世”,努力实现“亲其人,信其文”不少教师在文言文教学的过程中,将“知人论世”理解为三言两语的背景介绍或作者简介。殊不知,学生认为文言文阅读费时、费力而产生畏难甚至厌弃情绪的一个主要原因,就在于学生实际与古文之间不可逾越的时空距离。古文是中国古人的生存记录,是古人生活的真实再现,是古人情感的自然流露,而这些是学生难以感悟和体验的。古语有云:“一人之…  相似文献   

5.
文言文,一种传承古代灿烂文化的载体,是古人留给后人的珍贵文化遗产。学习文言文,可增加学生的文化内蕴,培养语感。一般来说,学习文言文比学习现代文难度大。长期以来,文言文教学奉行字句落实的原则,教法僵化,课堂枯燥而缺少活力。  相似文献   

6.
郭自林 《天津教育》2020,(4):169-170
文言文是古人的结晶,它不仅是古人最初的记事文字,更是古人的的智慧体现。文言文流传至今,它在文化体系中占据了不可磨灭的地位。如今,文言文已经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的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应当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来讲是能够受益终身的,通过理解新知识、灵活运用旧知识两大方面培养学生的文言文学习能力,能够很大程度生提升初中语文文言文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水平。  相似文献   

7.
文言文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难点。不仅学生觉得文言文难学,有些教师也觉得文言文难教。针对中学文言文教学的现状,采用读的方法进行教学,对学生感悟语言美、理解古人思想以及对古人的正确评价都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文言文教学历来被学生视若畏途,大多为了应付考试而“被逼就范”。学生就像背外语单词、句型一样死记硬背什么实词意义、虚词用法、词类活用等等。老师在课上虽然不厌其烦,字字落实、句句到位地细讲,但总体效果并不理想,既背离了文言文教学的初衷,也几乎泯灭了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开展文言文研究性学习,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首先拉近了学生与文言文、今人与古人的情感距离,用心感悟文言,理解古人,与古人进行心灵对话,用自己的所感所想为古人代言,阐发一己之见,架构起古今沟通的桥梁,使学生汲取文言精华,为今天的学习、…  相似文献   

9.
《快乐阅读》2011,(5):128-128
日前,山西省汾酒集团公益基金会联合新浪网举办的"2011全球华人华裔文言文大赛"引起广泛关注。主办方认为,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基本都是古人以文言文的形式记载并留存下来的,而当今国人对文言文的认识和应  相似文献   

10.
把文言文翻译成白话文,是培养文言文阅读能力的综合性学习,它既能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又能提高文言文阅读和书面表达能力。可是,现在的中学生,由于和古人相去甚远,再加上古今词义、句式的变化,使他们大多不能理解古人的心情和写作的背景,也就不能正确的翻译文言文了。  相似文献   

11.
古人很重视学生句读能力的培养,因为明辨句读是读懂古文的基础.而中学生要学好文言文,也必须以明辨句读、正确标点文言文为起点.……  相似文献   

12.
《伯牙绝弦》是小学六年级教材的一篇文言文.这是一个千古传颂的故事.也是“知音”一词的出处.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由于小学生对文言文接触不多.由此确定“读为主线.以问促读.读中感悟”的教与学的方法。主要教学过程如下:  相似文献   

13.
文言文是古人畅叙幽情的载体,是古人精神世界的展现,是一个时代的文化符号。文言文因创作年代久远,如今的学生学习起来有些难度。但文言文选篇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占有较大的篇幅,在高中语文各类考试中份量也很大。基于文言文的特点,总结教学经验,尝试提出几条能够帮助学生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丰富学生知识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许多中学生怕文言文,恨文言文,但只要学习方法得当就能学好文言文。 首先.学习文言文要做到“三多”:多读、多背、多练。我们所说的“多读”,不仅要读课本,而且要读读本。还应当阅读一些文言作品,尽可能地扩大自己的视野。“多背”是指凡是要求背诵的课文都要不折不扣地背诵.最好能一字不落地把它默写下来。倘若你能坚持到底,那么,在潜移默化中学生就自然掌握了古人的用语习惯和遣词造句的方法.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就自然而然地培养起来了。  相似文献   

15.
文言文断句,古人称之为“句读”,实际上就是给文言文加标点。我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一篇文章甚至一本书,都是人们用一个汉字接着一个汉字写下来的,所以古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给文言文断句,要综合运用古汉语字词句及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常识。文言文断句题能综合考查同学们对文言文的理解、分析和评价的能力,是中考文言文阅读比较常见的一种题型。这里,笔者将结合2009年有代表性的中考试题,对文言文断句题的答题技巧略作解析。  相似文献   

16.
学习优美的古诗文有利于了解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精华.促进人文精神底蕴的提升、培养高尚的思想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从知识层面讲,学习文言文可以积累文言知识,提高朗读水平,增强语感:从文学层面讲,学习文言文可以掌握优美的文学艺术.吸取古人创作经验,指导写作实践。一直以来.加强文言文教学的呼声很高,但积极性不高,投入很多.但收获不多.始终处于一种夹缝中求生存的尴尬局面。我们应该怎样继承这一笔丰富的精神遗产,借助实施《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东风为文言文教学找到一条出路?  相似文献   

17.
周斌 《宁夏教育》2004,(7):102-103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一个重要的心理成分,它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和获得能力的一种欲望。仔细分析学生对学习文言文不感兴趣的心理.主要原因是他们不了解学习文言文有何用途。针对现状,我帮助他们明确这样几点:学习文言文是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的一个重要部分,文言文中有古人运用语言文字的精髓。我们今天学习  相似文献   

18.
文言文是古人留给我们的文化瑰宝。在高中语文新课程中,文言文占的分量比以前更大。在教学中,如何提高文言文的教学效益,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认为,目前文言文教学的主要问题来自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解决这两个方面的问题,其路径有重兴趣培养,激发内驱力;重知识积累,养成好习惯;重主体感受,多读多思考;重语言表达,读写相结合.  相似文献   

19.
不用担心,古人日常交流用的也是白话文。所谓文言文,是古人写文章时用的书面语言。那古人为何写文章的时候要用文言文呢?其实最初的目的是为了省字控制成本。在纸张没有发明前,古人在青铜器上铸字、竹简上刻字、丝帛上写字,这些书写材料都十分昂贵,而且书写过程也很费劲。  相似文献   

20.
文言文是我国博大精深的思想文化、民族精魂的载体,是我们精神的家园.文言文的教与学应当是自豪而神圣的,充满着诗意般的美感与快乐。然而现实却非如此,原因在于我们语文教师的"勘探"还没有完全到位。教文言文,需要我们的老师以一腔爱文言文的心去感召孩子,以厚实的功底去展现文言文特有的魅力。古人读书,强调死记硬背,形式单一,内容就是"子曰诗云",读书的目的就是"代圣人立言",博取功名,这是应当摒弃的。但是古人学习文言文的这种诵读方法,是有可取之处的,学习文言文,就应该反复诵读,读出情思,读出韵味,读出美感,读出共鸣。大凡名家名篇,都是富有音乐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