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姚天荣 《教育革新》2010,(10):11-11
课堂教学是师生在“问”与“答”的多边活动中整合前行的.新课程理念下,有效教学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围绕课堂目标构建有效的系统的“问号场”。从某种意义上讲,课前理解教材是为了有效地设计“问题”,课中师生互动是为了有效地分析和解决“问题”,课后巩固练习是为了有效地检测“问题”。问题太大,学生害怕;问题过小,学生烦恼。问得巧妙,课堂有效;问得有窍,课堂高效。作为教师,必须在挖掘教材把持课堂核心目标的基础上,练就课堂三重功——发问、追问和点拨,让学生在问题深处畅游。  相似文献   

2.
课堂教学是师生在“问”与“答”的多边活动中整合前行的,新课程理念下,有效教学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围绕课堂目标构建有效的系统的“问号场”。课堂提问是小学数学课堂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是教师向学生输出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沟通教师、教材、学生之间联系的主渠道和“铺路石”。问得巧妙,课堂有效;问得有窍,课堂高效。作为教师,必须在细品文本把持课堂核心目标的基础上,练就发问的基本功,让学生在问题深处畅游。  相似文献   

3.
余先钧 《学苑教育》2012,(13):44-45
思维起源于问题,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创新教育要求数学教师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提出带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课堂提问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有效的课堂提问能驱动学生“做数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4.
闫淑霞 《学子》2011,(9):51-52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课堂提问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是联系教师、学生和教材的纽带,设计巧妙,运用得当,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深入思考,使课堂教学锦上添花;  相似文献   

5.
思维起源于问题,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创新教育要求数学教师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提出带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课堂提问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有效的课堂提问能驱动学生“做数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6.
孟为进 《小学生》2013,(12):4-4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有一句至理名言:"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我认为,这句话包含两层意思:前一"问"指的是问题,后一"问"指的是问的方式。可见,问题设计得是否有效、课堂提问方式是否有效,是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也是建设优质高效课堂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经过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恰到好处的课堂提问,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体验,促进学生音乐能力的发展,提高音乐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7.
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门艺术。具有科学性和艺术性的课堂提问不仅对学生可以起到及时检查学情、开拓学生思路、启迪思维的作用,还有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活跃课堂气氛。促进课堂教学的和谐发展。但是,如果教师提问不得法。则往往会出现“冷堂现象”或者表面上的“热热闹闹”。课堂提问并非意味着问得越多越好,而在于精问、巧问、善问。  相似文献   

8.
教师的课堂提问,不仅是为了解决教材中的某一问题,使学生获得某一方面的具体知识,更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因此,教师提问如何“提”在关键处,“问”在要害处,是一门较高的教学艺术。  相似文献   

9.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有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课堂提问从提问的效果分:有效的提问;无效的提问;负效提问.高效的课堂提问能使课堂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学生学得有滋有味.在教学方法中,课堂提问的诱导启发艺术显得尤为重要,教师的课堂提问应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与心理特点,找出能诱发他们思维的兴趣点来问,使提问真正问到学生们对知识的领悟上.下面是一堂基本不等式的证明课堂提问案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是最好的教育。”他还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巧妙地、科学地利用课堂提问,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激活学生思维;有利于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训练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1.
数学课堂教学离不开“问”,但问要问得到位,有些老师上课存在着不少“徒劳的提问”,主要表现在:①目的不明确;②零碎不系统;③忽视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承受能力;④不给学生思考余地,没有间隔、停顿,或自问自答;⑤随口而发,最典型的莫过于那种满堂脱口而出的“是不是”“对不对”之类的问题,学生也只是简单回答“是”、“不是”、“对”、“不对”等,课堂貌似热闹非凡,气氛活跃,实则提问和思维的质量低下,流于形式.根据自己多年教学经验浅谈一下课堂提问的到位问题.1掌握难度课堂提问,教师首先要钻研教材,其次针对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思维…  相似文献   

12.
李敏 《考试周刊》2011,(66):42-42
课堂提问,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与要求,设置问题,并激发学生发问的一种教学方式。它是课堂教学中的常规武器,也是影响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之一。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有效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思路,发散学生的思维,还可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及时调整教学进程.活跃学习气氛,帮助学生及时了解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理解的程度.  相似文献   

13.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新课程教学改革倡导互动型教学、探究式教学,而课堂提问则是实现师生互动、启发和推动学生积极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重要形式。因此,提高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实施课堂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手段。那么,如何才能使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变得有效呢?  相似文献   

14.
课堂提问是通过设问使学生在心中产生疑惑.进而引起学生积极思考的有效方式。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同样的问题,这样问,学生懵懵懂懂,那样问,学生豁然开朗;这样问,可以“一石激起千层浪”,那样问,则会“一潭死水。微波不现”。原因何在呢?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不断优化课堂提问。实现课堂教学轻负高效的推进。  相似文献   

15.
课堂教学离不开“问”,一方面是老师问学生,另一方面是启发学生问老师。“问”是调动和引导学生思维的“前提”。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要设计一个好的教学问题,教师必须考虑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所设计的问题要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二是问题中包含明显的数学概念,并在解答过程中需要一定的技巧;三是要使所设计的问题的解答方法能推广到其它情形中去,具有一般性;四是问题具有多种解决办法。要使课堂的每次提问都成为“有效的提问”,教师必须掌握激发“问题”的艺术。1郾摆出矛盾。即在新旧知识衔接点上进行设疑激“问”,引起矛盾冲突,使学生原有认知…  相似文献   

16.
“问”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门教学艺术.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只要教师勤思考、多分析,努力优化课堂的“问”,就能“问”出学生的思维,“问”出学生的激情,“问”出学生的创造.那么,怎样才能真正问到学生的“心窍”,怎样使课堂提问问得精、问得巧,问得有效呢?我认为,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设计要有讲究,其策略有以下几方面:一、把握教材,选准问点所谓问点,就是提问的切入点.同一篇课文,可以在不同的时间,利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设问,但不能随意设问,这就需要我们认真钻研教材,选准问点,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1.抠“文眼”  相似文献   

17.
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启发学生思维,反馈教学信息,培养学生的能力,优化课堂教学,在教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那么,怎样才能使课堂提问问得精、问得巧、问得有效呢?  相似文献   

18.
课堂提问是一门很值得研究的教学艺术。有效的课堂提问是开启学生智慧的钥匙,是激发学生思维的开关。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谈到有关提问的问题时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的提问是每位教师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结合相关研究谈谈在化学中进行有效提问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师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的基本控制手段,准确、恰当、有效的课堂提问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20.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课堂提问是科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师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的基本方法,准确、恰当、有效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