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写下这个题目的时候,是我第十一遍阅读完赖配根先生的文章《2006:新课程行进的坐标在哪里》的时候。我想在此谈些一己之见,渴望与赖配根先生商榷,同时也与广大读者交流。  相似文献   

2.
近日读到《人民教育》编辑赖配根先生题为《要温度,也要有深度》的文章,文中有句让我深受感触的话:教育拒绝浅薄!这篇文章是教育改革热潮中少有的冷静分析与理性思辨,其深刻内涵,足以引起我们的关注,引发我们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拜读了赖配根先生的大作《2006:新课程行进的坐标在哪里》(见《人民教育》2006(23)),感到受益匪浅;掩卷遐思,觉得有话要说。三个思考一、课程改革:以什么作参照?赖先生用自己独特的视角观察课程改革,为课程改革鼓与呼。新  相似文献   

4.
与大师相遇     
<正>当我还是一名师范生的时候,就读过教育大师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知道卢梭的《爱弥儿》,也深深敬仰着陶行知先生,在学校校园内陶行知先生的塑像前驻足多次,读过很多先生的教育名言,但懵懂的我知其言却不甚解其意,大师们在我心中遥不可及。当我毕业成为一名小学教师的时候,教育改革风起云涌。我经历着改革的  相似文献   

5.
每当我漫步家乡的花间小径,放眼姹紫嫣红的数万亩牡丹花海的时候;每当我迈进炎黄艺术馆,环视院内的一草一木,拜读展厅内那一幅幅巨制佳作的时候;每当我擦肩路过北京友谊医院,遥望那熟悉的干部病房的时候;人民的艺术家——黄胄先生的形象就在我眼前闪现:与黄老相处的一桩桩往事,如同电影一幕幕出现在眼前。  相似文献   

6.
在我通过博士论文答辩并获得“课程与教学论(数学)”专业的博士学位的时候,我除了要感谢我的博士生导师单壿先生和培养我的其他先生外,我不能忘记我的硕士生导师王鸿钧先生.他离开人世刚刚一周年,我怀念他老人家.在他的指导下,我于1987年获得“课程与教学论(数学)”专业的硕士学位.14年之后的2001年,也是他近80高龄的时候,  相似文献   

7.
《现代特殊教育》2009,(4):40-40
赖配根同志在《人民教育》2009年第2期中撰文阐述了当前语文改革的迫切任务是,解放教师,解放语文。  相似文献   

8.
与女儿谈性     
与女儿谈性,终究是个很难于启齿的话题,但现在的孩子“见多识广”接触的事物多,提出问题也五花八门,并且还有一定的难度,女儿第一次向我提出关于性的问题是在她5岁的时候,她问我:“我为什么蹲这着撒尿?而大姨家的小哥哥站着撒尿?”当时我很为难,不知怎么回答,后来,我灵机一动,拿出先生为女儿买的《儿童启蒙教育丛书》,其中有一页是“我的身体”,分别是小男孩和小女孩的裸体画,身体的每一部位标注的都很详细。记得当时先生买来的时候,我还很气愤,曾经一度封杀过它。但是这回它派上了用场,我看图给女儿解释,指出了男孩与女孩的区别,又告诉她男…  相似文献   

9.
正我在27岁的时候,到沪任教于上海美专,得老友诸闻韵的介绍,始和昌硕先生认识。那时候,先生的年龄,已近80岁了,身体虽稍清瘦,而精神却很充沛;每日上午大概作画,下午大概休息。先生平易近人,喜谐语,在休息的时候,很喜欢有朋友和他聊天。我与昌硕先生认识以后,以年龄的相差,自然以晚辈自居,态度恭敬;而先生却不因此而有所距离,故谈  相似文献   

10.
单宁 《中学生百科》2014,(Z1):63-64
[一部电影]最初知道这个电影是在熊培云先生的《自由在高处》一书中。他推荐了不少电影,《美丽人生》就是其中的一部。终于,在回家的火车上,我看完了整部电影.我从太阳开始发出赤黄色的光芒时开始看起,在火车带我由平原爬上高原的时候专注地盯着电脑屏幕,最终在星光满天的时候看完了整个电影。我  相似文献   

11.
我在27岁的那年,到上海任教于上海美专,始和吴昌硕先生认识。那时候,先生的年龄已近八十了,身体虽稍清瘦,而精神却很充沛,每日上午大多作画,下午大多休息。先生平易近人,喜诙谐,休息的时候很喜欢有熟朋友和他谈天。我与吴吕硕先生认识后,  相似文献   

12.
<正>我1990年至1993年跟随黄济恩师读书。读书期间与先生成为忘年交,先生真正堪称为良师益友,他好几次称我"老金"。先生住院治疗的时候,虽然去看过他,但没能说上一句话。这是我一生的遗憾和悔恨。在先生日渐衰弱的这些日子里,我曾梦见山顶的冰雪,也梦见恩师脸色苍白,在寒冷中颤抖,我在给他寻找御寒的棉衣。2014年12月30日,我梦见恩师来到学生区,去看  相似文献   

13.
我与语文的关系是相当复杂的,当我与本刊的读者处于同样年龄的时候,我对语文的兴趣远远比不上对数学来得浓厚,我做梦也没有想过将来会当语文老师。让一个本来不想终身与语文为侣的语文老师来谈语文学习,也许更能说明语文的重要性,不知这是不是编辑先生向我约稿的初衷?  相似文献   

14.
我与语文(作文)的关系是相当复杂的,当我与本刊的小读者处于同样年龄的时候,我对语文的兴趣远远比不上对数学来得浓厚,我做梦也没有想过将来会当语文老师。让—个本来不想终身与语文为侣的语文老师来谈语文学习,也许更能说明语文的重要性,不知这是不是编辑先生向我约稿的初衷?  相似文献   

15.
教育的意义     
<正>大家好,我叫董仲蠡,是一名英语培训师。作为一名老师,我有的时候总有一些困惑,我讲的大多都是考试类的课程,大学英语四六级、考研英语等等。有一次我在讲四级翻译的时候,讲到林语堂先生如何翻译贾岛的"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讲到许渊冲先生如何翻译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讲到王佐良先生把  相似文献   

16.
华盛顿先生     
第一次见到华盛顿先生的时候,我还是学校特殊教育班低年级的一名学生。有一天,我来到十一年级的一间教室,等待我的一位朋友,就在我刚迈进教室的时候,他们班的老师突然出现在我面前,把我吓了一大跳。只见他紧绷着脸,没有一丝笑容,神情严肃地看着我。他就是华盛顿先生。[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抗日战争时期,中华职业教育社创办人黄炎培先生经常与敬爱的周总理密切联系,得到总理的热情帮助与关怀。一九三八年十二月下旬,黄炎培先生写信介绍我去拜望周总理,请总理为《国讯》刊物写文章。当时他住在重庆市内机房街某号。我去的时候约在早上七点钟左右。略等片刻,总理  相似文献   

18.
朱自清先生的文章《匆匆》表达了作者对时间过得太快而感到惋惜与无奈的情怀。其中有句话是这样的:"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可是,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读了以后,我也有同感。我不是个贪玩的孩子,但我总感到时间不够用,很多事情来不及做。清晨,在我跑操的时候,时间从我的脚下溜走;在我  相似文献   

19.
徐老虎     
我在十八九岁的时候,遇见一位国文先生,他给我的印象最深,使我受益也最多,我至今不能忘记他。  相似文献   

20.
行知先生,巍巍丰碑。我一直认为,先生与我有缘。先生也是一个乡村教师。为此他放弃了触手可及的高位厚薪,宁可遭风雨、奔波劳碌;先生也有美好的梦想,让所有人接受真正的教育,完善心智,学做真人,创造奇迹,为此他付出了一生。大爱陶子,大德陶子。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初识先生,是在先生诞辰90周年的1981年。在一所农村初中破旧不堪的宣传栏里,我看到不少先生的照片。还是初一学生的我依稀记得,人们在追思堪称“万世师表”的“人民教育家”。了解先生,是在读高中的时候。读到先生的《创造宣言》等篇章,眉飞色舞,神清气爽。多年以后,聆听不少专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