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武威  钱国宏 《新闻采编》2003,(2):34-34,14
有 人把标题比作是新闻评论的眼睛 ,把立意、主题、中心论点比作新闻评论的灵魂 ,这是颇有道理的。《诗经》云 :“巧笑倩兮 ,美目盼兮” ,对于一篇新闻评论来讲 ,精巧的标题就好似女人动人的笑容和迷人的眼神 ,“回眸一笑百媚生 ,六宫粉黛无颜色” ,令读者一见倾心 ,拍掌称绝。新颖、精彩的新闻评论标题 ,总是令读者难以忘怀 ,记忆犹新 ;而平淡无华的标题却如同沙滩上的脚印 ,很快会被读者淡忘。因此 ,写新闻评论时一定要下功夫拟个好标题 ,以使全篇生辉。那么 ,如何才能使新闻评论的“眼睛”亮起来呢?笔者认为 ,除闯过立意、选题、语言三关…  相似文献   

2.
余刚 《新闻前哨》2014,(12):48-50
小评论,本文定义为篇幅在500字左右的新闻评论。与篇幅更为短小的“编后”、“编者按”、三言两语的“点评”、一事一句话的微评论不同,小评论“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整个文章从标题、作者署名、正文直到相对独立的版面位置(专栏),具有完整的新闻评论体裁形式。这样的体裁形式,优越于那些必须依附于新闻作品的“编后”“点评”“一事一句话”等非完形评论,从而使小评论获得独立文章的传播功能。  相似文献   

3.
自从爱上新闻写作,渐渐地被报纸上各类新领有趣的标题所吸引。标题是一篇新闻的眼睛。总结我的教训,许多稿子屡投不中的原因之一,就是标题不精彩。为了能尽快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我开始收集报纸上好的标题。收集标题要做个有心人。外出采访、办事,我必带两个小本子:一个是采访本,一个是标题记录本。不管是什么时候和地方,一看报纸上有好的标题,就赶快记下来。一开始,各类标题混在一起,想找个参考标题费好大的劲。后来,我便对记下的标题进行分类,整理成卡片,然后装进自己的标题库。几年来,在我的“生活类”、“友谊类”、“讽…  相似文献   

4.
在新闻评论写作过程中,制作标题是很重要的一环.一篇内容很好、质量很高的新闻评论,如果缺少一个简练生动、吸引读者的精彩标题,很可能被许多读者直接略过,放弃阅读,新闻评论的传播效能将大打折扣.所以,不管是新闻评论作者还是编辑,都应该高度重视标题的制作.本文以《中国青年报》于2011年5月21日刊发的《官场礼仪进入大学就业指导课》这篇新闻所引发的相关评论为例,结合相关理论,探讨新闻评论标题的制作技巧,以期为新闻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小评论,有的“一事一议”,有的“一题一议”。我们把“一事一议”中的“事”称为小评论的新闻材料或新闻由头。这个新闻由头,不仅是小评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作者抒发感情,评论问题的依据。选择好新闻由头,对写好小评论关系极大。为什么有的小评论写得那样活龙活现、栩栩如生,读者看了爱不释手,听众听了不厌其烦呢?我觉得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新闻由头的选择。有许多小评论,读者、听众一看一听前面的新闻由头,便不由自主地被吸住了,非看完、听完不可。这就说明它的新闻由头选择运用得好。那么,小评论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新闻由头呢?我认为它必须典型、准确、应时、新鲜。  相似文献   

6.
给评论起个叫得响的名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获第十届中国新闻奖的190件作品中,有11篇言论。其中,获特别奖1篇,一等奖2篇,二等奖3篇,三等奖5篇。人民日报有两篇言论分获特别奖和二等奖。翻看这些获奖言论,不仅它们的选题和论证给人印象深刻,而且它们的标题都让人过目难忘。可惜,我们有些同志写评论,不太重视标题,认为评论的力量在论证,标题无非是个记号、名字而已。其实不然。看看第十届中国新闻奖获奖言论的标题制作,都是十分讲究的,有些可谓费尽了苦心。比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的人民日报社论《祖国万岁》、批驳“两国论”的解放军报评论《“实力”救不…  相似文献   

7.
1980年度全国好新闻作品评选已于今年8月4日揭晓。这是继1979年度全国第一次好新闻评选之后的第二次,是由北京新闻学会、《新闻战线》编辑部和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共同发起和组织的。这届评选比上届评选范围扩大,有消息、通讯、评论、标题和新闻照片五类;评选结果,在全国各新闻单位和广大读者推荐来的1105篇(幅)新闻作品中,有121篇好新闻作品入选,其中受奖好新闻作品49篇(消息14篇、通讯13篇、评论10篇、标题5条、新闻照片7幅),受表扬好新闻作品72篇(消息17条、通讯20篇、评论18篇、标题4条、新闻照片13幅)。这些入选的好新闻作品,从数量上、质量上来看,都比上届有新的发展。在内容上,及  相似文献   

8.
小言论的标题是议题或论点精练而又概括的文字体现。好的标题犹如人的眼睛,炯炯传神,富有魅力,有着吸引读者阅文的特殊功能。相反,即使文章写得不错,可是一个呆板、平淡、俗套的标题,常常使人腻味,以致不想再看正文了。不久前,我给大学某新闻干部班学习新闻评论写作课的学员发过一篇报上发表过的新闻性小言论,请大家作标题练习。这里,不妨先将拟题习作的得失略作评析,并初步探索一下标题的引人艺术。  相似文献   

9.
王威 《新闻前哨》2000,(9):43-44
新闻摄影报道是有标题好,还是没有标题好?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然而,想写篇文章来谈谈自己的认识,那是同家人一次对话中萌发的。 我父亲在大学里从事新闻理论教学工作,但他对这新闻摄影报道也很有兴趣,特别是在我干上摄影记者这个工作以后,《湖北日报》他天天看,我发表在报纸上的图片报道成了他日常话题和评论对象,少不了要与我谈些想法与意见。一次他边翻阅《湖北日报》边问我:“你们报上的图片有的有标题,有的没有标题,你说那个好?”我肯定地回答:“当然有标题好!”“那为什么有些摄影报道没有标上标题呢?”我说:“这…  相似文献   

10.
生活在竞争激烈、节奏加快的时代,人们接受各类宣传时往往对富于趣味性的东西情有独钟,以缓解精神压力,快乐人生,并在轻松的气氛中增长知识、提高认识。这自然就对新闻评论也提出了在保证足够的新闻性与政论性前提下增强趣味性的要求。新闻评论要增强趣味性,评论标题是首要一环。怎样营造新闻评论题趣新闻评论标题的趣味性,是新闻评论标题通过各种艺术手段而创造出来富于情趣与意味的特性。其主要特征是“精巧有趣,先声夺人”。新闻评论标题与新闻报道标题相比,有两个明显的不同之处:一是字数有限,不能像新闻报道占主标、副标等几…  相似文献   

11.
几年来,伴我度过休闲时光最多的,总是放在案头的那一摞《新闻爱好者》。1998年认识《新闻爱好者》至今,她与我结下了不解之缘。暇闲之余,我特别喜欢到“通讯员园地”中畅游,从中汲取新闻写作的营养。《巧找素材》、《琐言琐事好新闻》教我学会新闻写作的素材收集与整理;《等来由头好作文》、《巧选角度写好稿》、《打开思路的ABCDE》送给我开启新闻写作思路的金钥匙;看了《一篇通讯拟了80个标题》一文,让我懂得“标题新颖、文章升华”的道理,知道了“要想多上稿、标题请制好”。几年来,经过这位不开口老师的指点,我的业…  相似文献   

12.
著名记者郭玲春曾谈到她对新闻写作的自我要求——“我要写得与别人不一样”。同样,“你写的评论写得同大家不一样,你的评论就是最好的评论”——新闻界前辈这样认为。这里所说的不一样,就是说要有新意。新闻要新,评论更要新。1999年8月,我撰写的评论《踢好“后三脚”》,在铜山日报综合新闻版头条发表后,同年8月24日的经济日报、第10期《党的生活》杂志等报刊也先后刊出。这篇评论先后5次获奖,其中一等奖两次(获徐州市好新闻一等奖,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国内工作部等四单位联合举办的征文一等奖)、二等奖3次,是当…  相似文献   

13.
新闻写作 一、从以下三方面材料中任选一个方面,完成一篇600—800字的评论并制作标题(40分) 1.“隆平高科”上市 A、12月12日《中国青年报》报道“隆平高科”12月11  相似文献   

14.
记得人民日报评论部主任于宁,在《评论员札记》一书中谈道:“一位老练的评论员,拿到一篇新闻,不要很长时间,就能配出一篇出色的评论.一个初出茅庐的评论员,可能吭吭哧哧花了很长时间,还不能配出一篇较为满意的评论.”比起自1981年研究生毕业后就担任人民日报评论员的于宁老师,我的确是“初出茅庐”.每每拿到要配评论的报道,就时时想起于宁老师的经验之谈:“其中的区别就在是否善于源于新闻又高于新闻.”然而,在配评论的实践中,真正能给一则新闻配出好的评论,做到“源于和高于”,还是十分困难的,因此,我常常会显得“吭吭哧哧”.  相似文献   

15.
一、制作一个好标题。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是读者对文章的第一印象。标题最需要出彩,它是文章的第一个亮点。新闻评论标题更是忌平、忌俗。“从……谈起”、“由……想到的”这样的标题是够平易近人,但读后给人留不下什么。好的标题或者新奇,如《当面我的妈,背后他妈的》、《美苏开始跳探戈舞了吗?》;或者警醒.如《浪费也是犯罪》、《谨防“精神贿赂”》;或者意蕴绵长,如《在战争与和平的翘翘板上》。新闻评论标题要出采,不妨借鉴一下杂文标题制作。要大胆创新,不固旧观,注意运用谐音、夸张、仿同等修辞格。当然,标题重“巧”,…  相似文献   

16.
自1988年从事新闻评论工作以来,我撰写的评论,少说也有七八百篇。但若问最得意的是哪一篇,我还是选择发表在宁波日报上的《胡干清何以能胡干?》。这篇评论发出之后,社会反响强烈,有十几位读者来信揭发他们那里在“农转非”问题上“胡干”的情况。该文后被评为浙江省年度好新闻一等奖。从中,我也体会到了新闻评论写作的一些规律。  相似文献   

17.
杨树 《新闻窗》2009,(5):29-31
所谓社论标题引述新闻事实,是指社论标题除了作为论说文的体裁必须要有主观信息之外,通常还应该含有事实信息,这部分信息属于客观信息。正如马少华所认为的:“新闻评论的标题,要求有事实与观点——这就是两个基本的信息量……评论标题要有客观信息,也要标出主观信息”。“除了事实性信息,作者的论点进入评论标题……它们兼备评论对象的事实性信息和评论主体的观点性信息”。  相似文献   

18.
李薇 《视听界》2001,(1):23-23
标题是新闻的眼晴,人们往往通过标题去听广播,看电视,阅读报纸,电视新闻大都是短新闻,而且许多是现场短新闻,电视新闻的“新闻眼”需要载体来“凸现”。我认为,这个“载体”,就是标题,标题是揭示主题,展示精神,营造气氛,锁信眼球的重要手段,在具体实践中,我围绕电社新闻标题“靓”作了探索。  相似文献   

19.
范荣康在《新闻评论学》中认为:“遣词造句,语言修辞,是新闻评论写作中的一个问题。一篇评论的语言好不好,不仅关系到一代人的风,这是因为新闻评论天天同读见面,而新闻评论的语言在读中,特别在青年中有一种无形的示范作用。”看来,能影响“一代人风”的作,必当用最好的语言艺术来驾驭新闻评论,以示范于读了。  相似文献   

20.
大白话同样可做出好标题吴万里我总感到标题是十分重要的,可以说它是一篇新闻的眼睛。标题作得好,常常可使新闻大为增色。现随手拈来3则标题,作一评析。一是解放日报的:“刘小光依然‘发先’”。二是新民晚报的;到英法德踢球更有“钱”途(引题)意大利外籍球星纷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