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上海是现代小说中最为常见的空间场域,“上海书写”则是构成现代文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书写上海的众多作家中,张爱玲是非常特殊的一个。张爱玲出生、成长于上海,对海派文化有着高度的认同,并用文学创作丰富和发展了海派文化。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张爱玲小说中的上海意象有着不同的呈现,包括作为现代都市的上海意象、作为殖民地的上海意象、作为传统城市的上海意象。张爱玲小说中的海派文化既有多元融合的文化格局、细腻精致的生活态度,也有苍凉颓废的精神世界,而海派小说、生平经历以及沦陷区政治环境则是张爱玲小说上海意象与海派文化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卢文丽的《外婆史诗》堪称近年金华女性文学的杰作,对其文本具体审视可见:江南文化与金华文学水乳交融,金华女性文学在江南文化要义的实践和渗透过程中,展现出了与金华传统文化高度契合的特点,表现为人物塑造上诗性、质朴和自由风格带来的勃然生机。《外婆史诗》又是用江南金华学派的经世情怀和致用手艺历经岁月沧桑打磨而成,以精神回乡的乌托邦式的深化,将金华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植根其上的小人物平凡而伟大的生命观,展露得自然生动。小说绵绵不绝的生命力,也就跃然纸上了。金华当代女性文学的成就,由此可见一斑。"外婆"这一典型形象的塑造,可以视为卢文丽对金华甚至中国当代文学的一个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3.
1937年12月杭州沦陷至1942年5月浙赣战役爆发金华沦陷这段时间,大批文人汇聚金华,抗战文化团体如雨后春笋般地诞生并掀起高潮迭起的抗战文化运动,种类繁多的报刊杂志承载着抗战文化的言说空间,异军突起的出版发行事业推动抗战文化以金华为中心向整个东南地区传播,文人、报刊、出版三者稠密交织,编织了一个和重庆、桂林比肩的东南抗战文化中心——金华。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作为国语的普通话和世界语的英语已渐渐成为金华语言界的两大语亨霸主,强有力地冲击着金华方言。但方言,作为地方文化最重要的传承工具,是整个语言生态链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世界上如果剩下一种语言,那情形是非常可怕的。语言的多样性是语言生态形式保持健康活力的基础,各种语言相互影响,词汇相互借鉴便是证明。换言之,语言的多样性是文化生态延续下去的前提。而文化生态是整个语言系统中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金华民间儿歌正日渐淡出金华人的视野。事实上,金华民间儿歌具有很全面的育儿价值;同时,金华民间儿歌还是传承和研究金华传统地域文化的重要凭借:在传承价值取向、保存方言文化、留存风俗历史诸方面都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唐洪 《文学教育(上)》2013,(17):107-109
亭作为中国古诗中一种独特之意象积淀着深厚的文化蕴藉。不同类型的亭,诗人倾注了不同的情感和审美理想。本文通过对山水园林之亭,古迹之亭,长亭短亭等古诗歌常见亭意象的分析,揭示出亭意象所积淀的诗人的闲情哲思,评点历史忧国伤时,别愁思绪的人生感叹与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7.
原型意象与自主情结是原型批评理论家荣格的两个重要理论范畴。寻根文学作为新时期的一个重要的文学流派,在反思民族历史、寻找民族传统文化之“根”的过程中,表现了深厚的人文精神。寻根文学作家们受民族传统文化这一“自主情结”的驱使,在传统文化中蕴藏着丰富的原型意象。  相似文献   

8.
东阳书写作为一个地方文化影像,能代表不同历史时期的东阳地方文化的表现和影响。考察古代诗歌中的东阳书写,不仅是要明确有多少诗作涉及东阳,而是要进一步探究书写的表现及其中的原因。由古代诗歌中的"东阳"元素,特别是其中的东阳意象,可窥古代东阳在科举、教育、文化等方面的成就和影响。  相似文献   

9.
方言作为宝贵的地方文化遗产,是文化多样性中多彩而璀璨的一个分支,理应受到重视与保护.借助随机问卷调查、特定人群问卷调查、网络查询和面对面访谈等方式,调查与分析了浙江金华地区的方言现状,并针对方言的现状提出了相关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0.
婺学,是以儒学思想为主的金华学术,其提倡经世致用,求真务实。受婺学文化影响,清中期金华古民居装饰形成较统一的范式,木雕的题材、风格、工艺等均与婺文化内涵相契合。金华古民居木雕装饰构图形式疏密结合,虚实结合;木雕装饰的造像程式飘逸灵动,大气精细;精神内质具有明确的儒学核心内涵,具备独特的精神构架。其装饰广泛应用于建筑和家具装饰,地域特征明显、技法风格独特。清代中期金华古民居木雕装饰体现了鲜明的婺学文化特征,既注重装饰又注重实用,其内容主题包含着丰富的民间吉祥寓意,以表达理想与祝福,传达出独特的婺学文化意蕴,具有比较独特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1.
金华文学的历史早已得到了较为全面和客观的评价。正因为有辉煌的历史,学界的主要研究视野聚焦于金华文学的过去。而对近几十年来的金华文学,特别是进入网络时代的金华文学研究,却十分罕见。进入21世纪,金华文学在纯文学创作的表现上不如从前,但在网络文学的发展上紧跟时代,同时也在影视文学创作上取得一定的成绩,充分体现了地域文化发展的成就。  相似文献   

12.
在城市文化形象塑造中,文学作品能形象地诠释其内涵,发挥城市文化的精神引导作用。近年来,苏州文坛作品众多,获奖频繁,却缺少力作,影响不大,难以完美体现苏州文化形象。这说明作家文化性格、部门组织引导、文学奖励机制、作品传播方式等方面需要改进。苏州文学要为苏州文化形象塑造做贡献,需深入开掘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文学创作内容;展现苏州文化风情,张扬地域文化色彩;革新文学创作思路,拓展文学传播渠道。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文学与中国现代民俗学自起步阶段起便结缘.源于共通的审美品性,中国现代文学作家自觉表现民俗事象,创作中的民俗叙事开创了现代乡土小说独特的地域性、民俗性的审美品格.文章从现代文学与现代民俗学的结缘及密切关系;民俗对创作主体、客体的影响;现代民俗学的“文学化”倾向等几方面对现代乡土文学的民俗文化视角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国家形象在历史上经历了多次变化,一直处于"他者"塑造的位置。当今中国的文化传播长期处于"文化逆差"的状态,国人对国家形象的关注与焦虑日益突出,这种焦虑的背后隐藏着国人的文化理想,一个关于民族文化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文艺在塑造国家形象方面还有一些问题,存在着部分作家曲意逢迎的畸形创作现象。文艺塑造国家形象要处理好全球化与本土化的矛盾,在本土经验与普世价值的平衡中找到突破点,彰显民族性。文艺实践塑造国家形象时要体现多样性,避免类型化、刻板化。  相似文献   

15.
张恨水的文学创作体现了新文学与旧文学,纯文学与通俗文学,现代精神与民族传统,以及时代潮流与作家的自主责任这一系列矛盾中的文化内涵。本文着眼于张恨水创作的通俗性,文学与文化的互动性,将张恨水置于更大的“文化现象”范畴之内,从而揭示出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中张恨水的个案意义。  相似文献   

16.
沈从文与张爱玲都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的大作家。他们虽同处相同的创作时代,同具相似的文学命运,同样都以人性作为自己文化视角的切入点,但他们笔下的人性迥异,他们的作品都有着独特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7.
"竹"是中国古代文学意象群中常用意象之一。竹意象从早期实践生活中衍生出其文化内涵,并进一步生成其雅文化的文化品质。基于不同的意象使用空间,竹意象的文化内涵也会发生一定的迁移,竹意象与君子道德文化、竹意象与名士自由文化以及竹意象与禅宗文化等等构成了竹意象在中国文学中多元的文化形象。  相似文献   

18.
樊骏先生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观包括四个方面。中国现代文学:它的存在就是它的意义;中国现代文学史是中国现代文学历史事实的历史,而不是中国现代文学作家文学理念的历史;中国现代文学史是有"我"的文学史,而不是无"我"的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史是由中国现代文学作品构成的一个时空结构。樊骏先生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观,不但超越了文化大革命前夕,政治革命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观,而且超越了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普遍存在的翻案文学史观。这种双重超越,是一种终极性的超越,是向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自身本质的回归。他把中国现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存在本身视为它们的价值和意义之所在,而且是不假外求的。樊骏先生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透露出一种至大至刚之气。  相似文献   

19.
自新文化运动开始,“疯人”的形象就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疯狂在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现从一开始就不是一个简单的文学现象,其中折射出了太多的社会文化意义。现代文学作家以“五四”新文化启蒙主义,人道主义精神为出发点和立足点,通过描写病成的社会和人生,反映,反思中国现代社会历史的悲剧本质。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乡土小说在文学上的地位举足轻重,贡献颇多。该文以鲁迅及其影响下的乡土小说和左翼、东北作家群、京派等创作的乡土小说为研究对象,仅就启蒙的文化批判主题、左翼文学中乡土小说的社会政治视角、精神家园的追寻三个方面阐述中国现代小说中"游子还乡"母题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