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讲故事的人     
北京时间2012年12月8日凌晨,中国作家莫言在瑞典文学院发表了题为《讲故事的人》的演讲。这是一个完全属于莫氏风格的演讲,一如莫言那独特的作品。在诺贝尔文学奖的终身评委和全球新闻媒体面前,身穿中山装的莫言用他那充满了山东1味的方言讲述了一个有关自己,有关文学,有关人性的故事。瑞典翻译家葛浩然说:"如果把莫言今天的演讲比作一篇小说,那么他和母亲之间的关系,他对母亲的爱是最能打动我的部分。"尽管没有华丽的语言,没有高深的文  相似文献   

2.
作家莫言以自己为原型创造了许多少年儿童形象。在新作《生死疲劳》中,作家又塑造了一个“莫言’,形象。“莫言”形象的复杂性在于,他既是以作家为原型的丰满人物形象,在作品中起着补充故事情节、讲述故事进程、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同时又是故事的叙述者,是作品中的第三种声音,他的叙述使小说呈现出典型的复调型叙事特征。“莫言”的存在是作家为寻找新的叙述方式而做出的新的探索,也是作家对少年生活的再次回望。  相似文献   

3.
作家莫言以自己为原型创造了许多少年儿童形象。在新作《生死疲劳》中,作家又塑造了一个“莫言’,形象。“莫言”形象的复杂性在于,他既是以作家为原型的丰满人物形象,在作品中起着补充故事情节、讲述故事进程、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同时又是故事的叙述者,是作品中的第三种声音,他的叙述使小说呈现出典型的复调型叙事特征。“莫言”的存在是作家为寻找新的叙述方式而做出的新的探索,也是作家对少年生活的再次回望。  相似文献   

4.
野性的呼唤     
《野性的呼唤》讲述的是一只名叫巴克的狗的传奇故事。就如他其它的作品一样,故事同样也体现了  相似文献   

5.
莫言是当代文学巨匠,我们在阅读他的作品,特别是以山东高密东北乡为背景的小说时,会发现他运用儿童视角、弱智视角的叙事方式是很多的.选用儿童视角来讲述故事,一直都是莫言的偏爱.莫言在谈到这一点时说:"以前我没有意识到,后来被别人点破后我才发现采用儿童视角讲述故事原来是我的一种潜意识.我想这可能和一个作家的出身、经历、生长环境及其创作心理有关系,是非常复杂的.少年岁月吃的苦,生活环境的寂寞荒凉,无人理睬却又耽于幻想,所有这些都使我从小就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观望和想入非非.而在这种情况下,儿童视角就成为了我讲述故事的首选.然而,尽管我一直采用这一方式来构造故事,但却一直没能将这种方式用到极致."因此在他的小说里,我们看到了一些精灵似的孩子,<红高粱家族>中的"我爸爸"、<丰乳肥臀>中的上官金童、<檀香刑>中的赵小甲,<透明的红萝卜>中的小黑孩,<四十一炮>中的罗小通,<梦境与杂种>中的柳树根与柳树叶,<酒国>里的一个小妖精等.在莫言的笔下,儿童是美丽的、聪明的、充满智慧的.与对儿童的偏爱相对照,莫言的笔下的其他人物相形见绌.  相似文献   

6.
莫言的乡恋情结在他的作品中持久弥厚的原因是通过对故乡民俗文化的叙述而表现出来的。他以作家对故土最朴拙的情感,寻找高密故乡的那些过往的日子,寻找故乡至今仍在流传的传奇、鬼神故事,故乡的那些美丽的童话。  相似文献   

7.
莫言作品中持久弥厚的乡恋情结是通过对故乡民俗文化的叙述而表现出来的。他以对故土最朴拙的情感,寻找高密故乡那些过往的日子,寻找故乡至今仍在流传的传奇、鬼神故事,寻找故乡那些美丽的童话。  相似文献   

8.
莫言,原名管谟业,中国新一辈极具活力的作家之一。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虽然早期被归类为“寻根派”作家,但其写作风格素以大胆见称,小说中总是充满进攻型的语言。例如成名作《红高粱家族》里不断出现的血腥场面中充满着强烈的感情控诉,但在“屎尿横飞”的场景之间,其实正是演义着一段现代革命的历史。故事中那片广袤狂野的高粱地,也被描绘成一个把历史、传统、城乡纵横交错的辽阔炫丽空间。 在经历《红高粱》的写作高峰后,莫言继续寻求突破,创作了大量中短篇作品及数部极具份量的长篇小说,如《酒国》及《丰乳肥臀》等,不少小说集如《(红耳朵》及《(传奇莫言》亦先后在台湾推出。由于童年大部分时间在农村度过,莫言自谓一直深受民间故事或传说所影响,故乡高密的一景一物就正是他创作的灵感泉源。小时侯在乡下流传的鬼怪故事也成为莫言许多荒诞小说的材料。 无论故事的情境气氛是华丽炫目、荒诞无稽还是鬼灵精怪,莫言的丰富想像空间与澎湃辗转的辞锋总是能叫人惊叹不已——诚如张大春在为Ⅸ红耳朵》作序时所音“千言万语,何若莫言”![编按]  相似文献   

9.
《伏藏》讲述了一个拯救布达拉宫、拯救灵魂信仰的英雄故事。作者以悬疑、推理的方式破译神秘的西藏历史、藏文化和藏教精神,并选用虚实结合的神奇故事、神秘的传奇人物来展现一段富有冒险的拯救信仰之旅,向我们展示了一种全新的藏地叙事方式。作品充分表现了杨志军的叙事策略以及他独特又奇妙的艺术想象力,满足了读者大众的阅读期待。  相似文献   

10.
从《红高粱》中我们可以看到莫言对传统儒家文化的反叛与对酒神精神的渴望。莫言生长在山东 ,深受齐鲁文化的熏陶 ,他的反叛与追寻终与齐鲁文化相联系。在齐鲁文化中占主导的儒家思想中蕴藏着一种富有特质的酒神精神 ,这种酒神精神造就了莫言的反叛与对酒神精神的深层挖掘。莫言在作品中极力张扬酒神精神的同时 ,又不时地显露出超逸的情怀。因为他意识到酒神精神不仅有光辉灿烂的一面 ,亦有其缺乏理性的一面。这种情怀与他对酒神精神的追寻形成了《红高梁》的双重品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