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得"字主谓补语句与动词次类有关,依据动词带宾语情况的不同,将动词及物性分为四个强弱等级;部分"得"字主谓补语句和把字句不可转换,这也与动词的次类意义有关,同时也与句中名词的句法语义特征、论元角色以及定指非定指等性质密切相关,不可转换的"得"字主谓补语句,有不可转换的特殊原因。  相似文献   

2.
"在+处所词+Vp"与"Vp+在+处所词"是表达动作或状态发生处所时常用的句式,文章从句法、语义和语用角度对其进行比较分析。首先,句法上探讨了主语为受事时,这两类格式对动词句法形式的要求;两类句式是否都能在把字句中出现;动词带有附加成分时,两类句式的合法性。其次,语义上探讨了句式中动词和处所词的语义特征;语义指向和语义表达功能的差异。最后从语用上探讨了语用焦点、语用意义以及动作对象的定指性。  相似文献   

3.
温锁林 《中国语文》2012,(1):29-37,95,96
本文讨论现代汉语的"有+数量结构"(如:他在教室坐了有两个小时/他的身高有一米八)中的动词"有"。这个"有"的用法很特殊:句法作用模糊,语义上空灵虚化,即使省略也不会影响到句法与语义的完整性。根据"有"的这种句法语义特点,文章运用焦点理论对"有+数量结构"中的"有"做出了统一的解释,认为"有"具有凸显自然焦点的功能。文章还指出了"有+数量结构"在表意上表现出强烈而明显的表多表大的语义倾向,这种语义倾向的形成来源于动词"有"最基本的"领有、拥有"义。"有"由于与数量成分共处于自然焦点的位置,在语义上与被突出的数量信息相互影响,不仅强化了数量信息多而大的特点,也使其原有的超乎寻常的领有义得以保留,并最终出现句法与语义功能虚化,成为凸显数量信息的焦点的专职标记成分。  相似文献   

4.
现代汉语"有+VP"中"有"的功能较多地表现为强调聚焦,随着语言的发展,"有"的情态动词功能日益凸显。本文揭示了"有"强调聚焦功能的局限,论证了"有"表"能够、可以"的能愿动词功能;运用对比分析法探讨"有"表两种功能时的语言条件和特点。  相似文献   

5.
文章收集了79个"取り+v"复合动词,主要的几大字典对这类复合动词中"取り"的作用的解释是加强语气。但在分析这类复合动词的基本意义及用法的基础上,认为"取り"不仅有加强语气的作用,还有两大作用,分别是"取り"在"取り+v"复合动词中保留"取り"原有的意思和"取り"只是在形式上形成这类动词,即"取り"既不是加强语气的接头语,也不保留原有的意思。在此基础上,又讨论了"取り"在"取り+v"复合动词中保留了哪些意义,当意义保留时"取り"和后项动词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刘琪 《现代语文》2013,(5):78-80
本文在语篇视角下,以"有困难找警察们"为例,探讨"事物首现"对以"名+们"形式为动词宾语的有定宾语句的制约。现代汉语里,"名+们"结构作动词宾语是十分受限的一种用法。汉语在句法上倾向于要求宾语是表无定的新信息的承载者,而"名+们"是表示有定的外延倾向型词语,承载的是旧信息。所以"有困难找警察们"类有定宾语句单说时不成立。只有在"名+们"所指称的事物首现过的语境中,此类有定宾语句才能成立。  相似文献   

7.
"被"字句和"有"字句在语义和句子结构等方面存在一些异同。"被"和"有"在语法特点上存在的对称性,将被统一处理为扩展词汇核心的功能范畴。"被"字句和"有"字句在受事的受影响程度,论元角色以及句法结构等方面存在不对称性,这些差异的存在归其根本原因在于两种句式的句法结构不同。被动范畴"被"分别扩展的是表示致使和表示完结的轻动词Caus和Bec,被动范畴"有"扩展的是表示活动的轻动词Do,二者在句法结构上呈互补分布。  相似文献   

8.
现代汉语"到"的词性可以是动词、介词、形容词,动词"到"与介词"到"同形。在"V+到+NP"结构中,"到"的词性各有说辞。通过分析比较前人的各种观点,并根据词语词汇意义和语法特征,得出"到"字词类归属的评判标准。  相似文献   

9.
夏俐萍 《中国语文》2013,(1):64-76,96
"阿[a45]"是益阳方言中使用频率极高的多功能语素。"阿"可以与指示词或量词结合成指量名结构,表定指或类指;"阿"也可以直接依附在几乎所有的名词性成分之前,表示定指、类指等功能。在"阿+NP"结构的基础上,"阿"进一步扩展出话题标记、领属标记、判断标记等多种功能。最后,文章认为"阿"来源于通用量词"只"。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句法语义特征,将"有"字句划分为六类下位句式:S1:A+有+B;S2:A+有+数量/多么、多、那么+Adj;S3:A+有(所)+双音节名动词;S4:A+VP+有+B;S5:A+有+B+VP;S6:A+有+B+(这么/那么)+Adj。利用北京语言大学"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归纳出韩国学生习得"有"字句五种偏误类型,按照偏误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误代>遗漏>错序>误加>杂糅。采用正确使用相对频率、习得区间法、蕴含量表法对"有"字句进行定量分析,统计各下位句式难度等级和习得顺序:S5、S1较容易习得,S2次之,S3、S6较难习得,S4最难习得。教学时应按从易到难原则分层次进行:S1、S5可安排在初级第一阶段;S2可安排在初级第二阶段;S3、S6可安排在中级阶段;S4可安排在中级第二阶段或高级阶段。  相似文献   

11.
俄语中"吃"义动词所含语义成分各异,且词汇化程度较高,语义自足度较强。通过对俄语"吃"义动词所含的内部语义成分进行分析得出,按汉语词序特点可将俄语"吃"义动词汉译模式分为"吃+X"、"X+吃"、"X+吃+X"三种模式。其中出现在"X"位置的可以是表示特指客体、结果、数量、时间、方式等次要的语义成分。  相似文献   

12.
朱希芳 《现代语文》2015,(3):141-144
从句法角度对英汉作格动词进行对比研究,主要发现如下:1.句法类同。英汉部分作格动词均可被反身代词修饰:"NP2+V+by+*self"及"NP2+自己+V+了";被动句式对于英汉作格动词来说是可选性(optional),而非强制性(obligatory)。2.句法差异。英语作格动词的过去分词可作形容词来修饰其表层主语,而汉语只能凭借助词"的"来修饰;英语作格动词的中动句式种类明显少于汉语作格动词;英语作格动词的词缀具有多样性,而汉语则比较单一。  相似文献   

13.
皖北方言的"很+VP","VP"的范围远比普通话要大,动作动词可以自由地受"很"修饰。导致差异的主因在于皖北方言"很+VP"中的"很"有不同来源,修饰动作动词的"很"源于元代虚化的"狠",与普通话用法相同的"很"是明清以来程度副词"很"的历史延续。历时考察表明,"很"与"狠"的分工基本形成,但是原始意义的"滞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对现代汉语"很+VP"中程度副词"很"的认定。  相似文献   

14.
"焉"在上古有相当于"之"和"于+x"(x为代词)两种解释,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在:于"焉"字作补语、状语时需要一个特别的介词的引入,这个介词可位于动词前作状语,也可位于动词后作补语。因此,代"焉"的"于+x"得以产生。  相似文献   

15.
利用语义配价原理和"ICM"理论~①,通过对《庄子》中的接触类动词进行语义分类、句法表现分类两个方面的分析,可知《庄子》中的接触类动词是很具有代表性的二价动词,符合二价动词的基本句式"N_1+V+N_2"。  相似文献   

16.
在讨论"把+N+V+了"句式中动词与动态助词"了"的扭曲关系的基础上,总结了制约"把+N+V+了"句式成立的条件,认为动词与"了"对称的前提是能够反映说话者对"把+N+V+了"句式描述"事件"的主观评价。因此,凡不能与"了"直接搭配的动词,需要对名词或动词添加其他成分来突显动词的结果义,动词与"了"才能形成对称关系。  相似文献   

17.
指称限定词包括冠词、指示限定词、物主限定词和名词所有格四类,从传统语法视角分析,这四类词不一定都是有定限定词,特别是不定冠词"a(n)",理由是它表迭的是一个数的概念,但事实不是如此.这四类词都有定指称概念,只是有定指称的推导应该符合语义同一条件,即必须有话语语境.  相似文献   

18.
“在+处所词+Vp”与“VD+在+处所词”是表达动作或状态发生处所时常用的句式,文章从句法、语义和语用角度对其进行比较分析。首先.句法上探讨了主语为受事时.这两类格式对动词句法形式的要求:两类句式是否都能在把字句中出现:动词带有附加成分时。两类句式的合法性。其次.语义上探讨了句式中动词和处所词的语义特征:语义指向和语义表达功能的差异。最后从语用上探讨了语用焦点、语用意义以及动作对象的定指性。  相似文献   

19.
张清华 《现代语文》2006,(11):78-79
一、有字句的界定 关于"有"字句中"有"的词性向来存有争议:一是动词说.  相似文献   

20.
NP1是动作的涉事,一般为定指性成分;在相同的连动动作链上,NP1的可控自由度从大到小依次是:无生可移空间实体>无生定位空间实体(有生空间实体)>抽象实体。NP2是动作的施事,一般也为定指性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