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中国美学学科的建立、形成和发展,是以中国美学文献的发掘、整理工作作为前提和基础的。中国美学文献学也在中国美学文献的发掘、整理历程中应运而生。中国美学文献学是中国美学学科建立、发展和完善的重要基石。虽然中国美学文献的发掘、整理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还有许多工作要做。继续做好美学文献的发掘、整理工作,可以进一步拓宽和夯实中国美学学科建设的基础,为中国美学研究的深入发展提供可靠保证。  相似文献   

2.
关于中国美学史和中国美学理论的研究,近些年来正日益走向深入。先秦美学作为中国美学发生的源头,由于研究对象本身的特殊性,导致了在研究的角度上,或是局限于对先秦的文献资料进行梳理,或是对出土的艺术物件进行说明,而在理论的深度阐发方面却往往显得相对不足。而邹华的《中国美学原点解析》(中华书局2004年11月出版)则从“审美意识”入手,以逻辑范畴为纲,展现了先秦美学动态的历史进程,对中国早期美学发生的秘密进行了理论的解答。  相似文献   

3.
蔡仪先生在 20世纪前期自觉地运用唯物主义哲学理论系统地解释人类审美现象,初步建立起具有现代学术形态且个性卓然的美学体系,《新艺术论》和《新美学》是其代表性理论成果。其哲学美学的研究方法、对文艺认识功能、意识形态功能的强调,都对 20世纪后期中国美学有奠基的作用。其对美学遗产的虚无主义态度及以西方美学为美学的学术偏颇同样对新中国美学有深刻、普遍的影响。同时,其突出的二元简单对立和西化倾向也成为 20世纪中国美学的典型学术局限。  相似文献   

4.
20世纪前期,中国美学史的研究与古典美学向近现代形态的转型而共生,王国维和蔡元培引进西方美学,确立美学史的基本解释范式和研究方法,宗白华、邓以莹和朱光潜则分别对中国古典美学范畴进行现代阐释,在西方美学的参照下,开掘中国美学的特质,并尝试断代史和专门史的研究。这一时期的理论实绩成为80年代以来整体通观中国美学史的逻辑前提。  相似文献   

5.
分析中国美学的发展阶段和三位代表人物两个方面,可见20世纪的中国美学是一种“翻译中国美学”,希望能够建立中国自己的美学,而不是依赖外国专著翻译而成。  相似文献   

6.
20世纪前期,中国美学史的研究与古典美学向近现代形态的转型而共生。王国维和蔡元培引进西方美学,确立美学史的基本解释范式和研究方法。宗白华、邓以蛰和朱光潜则分别对中国古典美学范畴进行现代阐释,在西方美学的参照下,开掘中国美学的特质,并尝试断代史和专门史的研究。这一时期的理论实绩成为80年代以来整体通观中国美学史的逻辑前提。  相似文献   

7.
中国近百年来已建构和发展了自己的美学。自王国维以“意境”为核心概念建构美学以来 ,至今日包括以“生命”或“存在”为基础概念的美学 ,中国美学至少已形成了六七种影响较大的理论模式 ,各为中国美学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然而 ,在实践派美学陷入困境 ,而所谓后实践美学又没有获得大多数学人认同的情况下 ,美学的现代发展成为美学界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 90年代以来 ,伴随着现实背景和国际学术语境的变化 ,许多学者开始致力于探讨美学的现代体系问题 ,王杰教授便是其中之一 ,他在许多文章中曾经探讨过这个问题 ,而最近出版的《美…  相似文献   

8.
20世纪前期,中国美学史的研究与古典美学向近现代形态的转型而共生。王国维和蔡元培引进西方美学,确立美学史的基本解释范式和研究方法。宗白华、邓以蛰和朱光潜则分别对中国古典美学范畴进行现代阐释,在西方美学的参照下,开掘中国美学的特质,并尝试断代史和专门史的研究。这一时期的理论实绩成为80年代以来整体通观中国美学史的逻辑前提。  相似文献   

9.
皮朝纲教授不仅是务实尚学的学者典范,更是一位求真创新的思想大家,他因在中国美学上的不懈探索和自成一派的理论创造而享誉学界。出于再奠基并推进中国美学学科深入发展的深思,他首倡建立中国美学文献学新学科,并以创著禅宗美学四书这一具体研究践行了他建立中国美学文献学学科的构想。  相似文献   

10.
蔡仪先生在20世纪前期自觉地运用唯物主义哲学理论系统地解释人类审美现象,初步建立起具有现代学术形态且个性卓然的美学体系,<新美学>是其代表性理论成果.其哲学美学的研究方法、对文艺认识功能、意识形态功能的强调,对20世纪后期中国美学具有十分重要的奠基作用,但也存在着许多致命的缺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