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基于理解理论,重新审视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实证证明,学生对有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具有困难性和有限性。因而,课程目标应该具有层次性和适切性。数学课程标准不可笼统地说“理解有理数乘法的意义,理解有理数乘法的运算”,要说明什么是有理数乘法的意义,何谓理解有理数乘法的意义,理解的水平层次是什么。  相似文献   

2.
有理数是初中数学学习最重要也最基础的内容.笔者从有理数概念角度出发,分三个方面调查了学生有理数理解的现状,结果发现学生对有理数的符号"+""-"以及绝对值、倒数、相反数和度量结构的掌握均不理想,而对有理数稠密性的理解却超越了一般期望值.并且男女生在有理数概念的学习上,没有显著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3.
有理数是从小学过渡到中学代数的重要基础知识。在教学中 ,从学生的理解程度和深度出发 ,选择恰当的实例 ,利用数形结合 ,同时发挥数轴的作用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有理数的概念、法则和运算。  相似文献   

4.
学生的理解水平、认知发展水平是制定课程目标的重要依据。只有厘清、界定了学生的实际理解水平,才能寻求、探查到一个多数人都能达到的目标层次,制定出适切的课程目标。以有理数乘法运算为例,学生对有理数乘法运算的理解具有层次性与有限性。由低到高,理解的三个水平为程序理解、直观理解、抽象理解。学生对有理数乘法运算的理解是非常有限的,原因在于知识的超验性与学生认知发展的层次性。对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发现,课程目标要求偏高,课程目标表述模糊。因而,课程目标需要基于学生的理解水平,具有层次性、明确性、适切性。  相似文献   

5.
有理数的加法是有理数运算的开始,对整个有理数运算的学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加法法则中运用绝对值来决定和的符号与和的结果,学生感到困难,难以理解、接受.但当把法则做了小改动,回避了绝对值,学生就容易接受了.有理数加法是继有理数的意义之后又一新的章节,对于初一学生来说在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消除学生对学习新知识的恐惧心理.引导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兴趣方面有着重大意义.有理数的加法是对已学知识的拓展延伸.既有小学学过的  相似文献   

6.
有理数这一章是学生在小学掌握正整数、0、正分数等的基础上展开的.引进负数、扩展数集并理解有理数的概念以及掌握有理数的计算法则是这章的三个重点,而在有理数运算中,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是有理数运算法则中的重点与难点.  相似文献   

7.
“有理数乘法”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负负得正”是其中的教学难点.对随意选取的按照苏科版《数学》教材学习过这部分内容的初中学生的调查显示,几乎所有学生均能背诵“有理数乘法法则”,且能利用该法则进行正确计算.然而没有一个学生能说明有理数乘法的意义,也不能正确举出一个同有理数乘法有关的实际例子.造成学生“不理解有理数乘法的实质,  相似文献   

8.
初一新生进入中学以后,首先学习有理数的概念。教学实践证明,由于学生在思维上考虑不全面和缺乏对概念本质属性的理解,因而对有理数这一新概念的出现在掌握上常显示出思维上的呆板,经常出现缩小和扩大它内涵的情况。所以有理数概念的建立是初一学生在中学数学学习中遇到的第一个难点。为了使学生确切掌握“有理数的概念”,我们在教学上有意识地抓住“有理数概念的建立”这一关键,针对学生的实际,在教学过程中有步骤地编选各种题型的问题,加强对学生的基本训练,让学生对这个概念  相似文献   

9.
一、理解算理 掌握法则  知识和能力是密切联系、相互促进的 ,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必须以理解掌握有理数的概念、混合运算的意义、运算定理、定义和法则为基础。“理解”要求不但知其然 ,而且知其所以然。   1 从具体到抽象 ,讲清算理、法则  要学生理解算理 ,必须先让学生研究一些具体问题 ,通过解决具体问题 ,体会法则的合理性。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法则是根据混合运算意义和运算定律推导出来的。初中数学教材中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定律在小学已学过 ,但学生往往只会套用法则 ,对法则的实质不了解 ,因此在计算过程中知识性的差错就比较多。…  相似文献   

10.
理解教材 绝对值是有理数的重要概念之一,在学习绝对值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负数、数轴和相反数,学生在小学学习了非负有理数,了解了非负有理数的概念、性质及运算,为学习有理数奠定了基础.绝对值与初等数学的许多知识和方法相联系,有着广泛和重要的应用.(1)有理数的大小比较.有了绝对值的概念后,有理数之间的大小比较就方便多了,特别是两个负数的大小比较,只比较绝对值即可,不必在数轴上表示负数后再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1.
一、有理数乘法法则需要数学证明有理数乘法法则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负负得正”是其中的难点.研究表明,虽然学生都能准确记忆有理数乘法法则,并能依据法则进行计算,然而绝大多数学生都不能举出实例来验证法则,更没有学生能够解释法则背后的数学道理”.这也就是说,学生仅仅掌握了有理数乘法的算法,且只能遵循算法进行机械计算,并没有真正理解其中的算理.  相似文献   

12.
有理数和无理数是初中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我们在初中都会接触到这些知识的学习,同时无理数和有理数也是中考的一个考点,中学生要了解并认真学习这个知识,为自己的考试加分,因此数学老师要认真地讲解有关有理数和无理数方面的知识点,让学生理解以及学会灵活应用。本文笔者主要从实际的练习题入手,利用学到的有理数和无理数的性质去解答难题。  相似文献   

13.
“有理数”这一单元的教学,要求学生理解有关有理数的一些概念,掌握有理数的运算法则,能够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运算.初步理解有关近似数的概念,会查平方表和立方表.本文拟就关于数的概念的扩展,关于有理数的概念和运算的教学以及小学到中学的过渡问题,谈点个人的看法.一、关于数的概念的扩展教师在进行“有理数”这一单元的教学时,使学生了解一下关于数的概念的扩展很有必要.数的概念是从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早在原始社会的末期,人类为了计数的需要,逐渐认识了自然数.由于计数形式上的需要,引进数“零”,  相似文献   

14.
有理数的乘法法则承载着重要的育人价值,对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建构数的运算法则的学习路径有着重要的奠基作用.以数系扩充的视角分析有理数乘法法则的现实意义及运算本质,设计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教学,有助于学生理解法则规定的合理性,感悟数学知识的整体性与数学思想方法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5.
初中数学教材第一册第一章“有理数”的教学,是在小学学习正整数、正分数(包括正小数)的基础上,把数的概念扩充到有理数的范围,进而揭示有理数运算的规律,是初等数学最基本的运算基础。为了帮助学生建立有理数概念,理解负数的意义,在“有理数的意义”的教学中,我注意了以下五点:  相似文献   

16.
调查与理论分析:“负负得正”何以不易理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0大纲(试用修订版)版教科书关于有理数教学的要求是“理解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意义”,“主要难点是对有理数运算法则的理解,特别是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一)课标要求 1.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2.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 3.理解乘方的意义,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为主). 4.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  相似文献   

18.
徐明乔 《铜仁学院学报》2003,5(3):51-51,M002
算术数对于学生理解绝对值概念、掌握有理数运算均极为有利。  相似文献   

19.
教学内容分析有理数这一章是学生在小学掌握正整数、0、正分数等的基础上展开的.引进负数、扩展数集并理解有理数的概念以及掌握有理数的计算法则是这章的三个重点,而在有理数运算中,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是有理数运算法则中的重点与难点.初中数学起始阶段有两个主要教学任务:一是扩展数域,引进负数,建立有理数集;二是通过用字母表示数,建立代数式,为数的运算过渡到代数式的运算奠定基础.然而,代数式的  相似文献   

20.
体会有理数的乘方与乘法的联系,清楚有理数乘方的概 念的形成过程,感受到数学的简洁美。 理解底数、指数、幂的概念,能够正确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学生通过计算、观察、分析、归纳出有理数乘方的运算法 则,增强符号意识,并在发展知识的过程中,发展动手能力、探 究能力及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