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应用拉脱法测量了食盐和白糖溶液的表面张力系数,发现:盐溶液的表面张力系数随着溶液密度的增大而增大,糖溶液的表面张力系数随着浓度的增大而减小。测量了自来水与纯净水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的表面张力系数,验证了液体表面张力系数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的物理规律。  相似文献   

2.
采用拉脱法测量了不同质量百分比浓度乙醇水溶液的表面张力系数,结果表明:乙醇水溶液表面张力系数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减小,且减幅由大变小.分别建立了分子质点模型、胶团模型和键合作用模型:将液体分子视作质点,从表面分子受力和表面能角度论证了分子质点密度的增加使表面张力系数增大的机理;从乙醇分子内部微观结构的角度,结合表面活性原理,分析了分子结构的两亲性使其在溶液表面富集及在溶液内部自聚成胶团的过程,阐述了该过程使乙醇溶液表面张力系数随浓度增加而减小的机理;考虑到乙醇分子与水分子的水合作用,溶液中形成的不同团簇中氢键作用力不同,氢键作用的减弱导致了溶液表面张力系数变小.研究证明,3种理论模型的作用同时存在于乙醇水溶液中,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乙醇水溶液的表面张力系数.  相似文献   

3.
《河西学院学报》2015,(5):25-30
应用拉脱法测量分析了一些日用品溶解在自来水中后对表面张力系数的影响,同时测量了一种市售泡泡液的表面张力系数,分析发现市售泡泡液主要成分为水、表面活性剂和甘油,其中表面活性剂主要是用来降低水的表面张力的.利用日用品如洗涤剂、甘油、食盐(NaCl)、胶水等自制泡泡液,测量其表面张力系数的大小并与市售液的数据进行对比,获得较好的配方.  相似文献   

4.
小实验二则     
1 液体表面张力演示 在一个白色盘中倒入适量水,厚度以盖过盘底为宜,水中满入蓝墨水以增强演示效果。现在盘中再倒入少量酒精,由于酒精表面张力比水的表面张力小,结果酒精周围的水分子把酒精分子拉向四周,使盘底空出了一块干的地方。若在平底玻璃槽中做实验,通过投影仪可供全班一起观察。  相似文献   

5.
测量了20℃时纯净水和浓度为1.50 g/ml的食盐水、肥皂水和洗衣粉水的表面张力系数。纯净水表面张力系数测量值为73.11 mN/m,相对误差0.4%,说明该仪器的测试误差较小。食盐水属于无机盐水溶液,其表面张力系数大于纯净水的表面张力系数;肥皂水和洗衣粉水的表面张力系数远小于纯净水的表面张力系数,主要原因是肥皂水和洗衣粉水中的表面活性剂降低了溶液的表面张力系数。利用计算机实时在线采集了4种溶液液膜拉脱过程电压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根据受力情况将液膜拉脱过程分为6个阶段,分别对每个阶段研究了电压变化的原因。肥皂水和洗衣粉水由于表面活性剂的加入使溶液的表面张力系数减小,液体分子与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减弱,宏观表现为拉脱的液膜更长,液膜在空气中会存在一段时间,与电压变化趋势相一致。  相似文献   

6.
液体表面张力系数测量方法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表面张力在物理学中是一个重要的物理量。由于液体表面张力的大小取决于液体表面张力系数,所以测量液体表面张力系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别采用拉脱法、U型管法和水波频闪法,对在20℃条件下纯水表面张力系数展开测量。文中给出了相关实验原理和测量结果。误差分析结果表明,U型管法测量相对误差最小,测量精度最高。  相似文献   

7.
肥皂是脂肪酸金属盐的总称。一般情况下,只要油脂、石蜡、松香或脂肪酸等和碱类起皂化或中和反应所得的脂肪酸盐,都可以称为肥皂。肥皂分子结构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一端是亲水部位,另一端是亲油部位。肥皂能破坏水的表面张力,当肥皂分子进入水中时,亲水部位会破坏水分子间的吸引力而使水的表面张力降低,这样水分子就均匀地分布在待清洗的衣物或皮肤表面。肥皂的亲油部位,  相似文献   

8.
对“不良导体导热系数的测定”和“拉脱法测液体表面张力”的实验方法和计算方法提出了改进意见,对“水的汽化热的测定”中终温的确定提出了某些看法.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经典三维系综模型,研究了超强线偏振激光作用下核间距对氢分子双电离的影响。结果表明,氢分子双电离率随核间距变化。随着核间距的增大,氢分子双电离率先增大,后减小,在R=4a.u.时取得最大值。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经典三维系综模型,研究了超强线偏振激光作用下核间距对氢分子双电离的影响。结果表明,氢分子双电离率随核间距变化。随着核间距的增大,氢分子双电离率先增大,后减小,在R=4a.u.时取得最大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