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郑振铎一生从事了大量的校勘工作.郑氏在校勘上的贡献多被研究者忽视,他对文献极勘的认识、实践和指导,对于做好文献校勘工作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客观总结郑氏在文献校勘上的贡献,是今天的文献研究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2.
沈家本是一位成就卓著的法律文献学家,在目录编修、法律校勘等方面作出过较大的贡献。长期的藏书、校书、著书活动,使他比一般学者更深刻地认识到校勘法律文献的重要性。他校勘法律文献的经验比一般学者丰富,校勘法律文献的方法也比一般学者科学、缜密,因此他取得了丰硕的校勘成果。沈家本校勘法律文献的主要方法是对校法、本校法、他校法、理校法等。  相似文献   

3.
杨守敬是清末民初的著名学者。他一生致力于访书、藏书、著书和刻书事业,同时又在版本、校勘、目录学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为中国传统文献的保护和传承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文章拟从文献学角度,对杨守敬一生的学术研究和文献实践活动作一简要描述,从而展现其在文献学上的成就和贡献。  相似文献   

4.
孙玲 《文教资料》2012,(4):25-27
欧阳修在长期校理文献的实践中,不仅取得了丰硕的校勘成果,而且积累了丰富的校勘经验。在校勘条件上,针对"三馆"弊端,他强调严格校勘体制,提高校勘者的素质。在校勘原则上,主张慎改存真,备录异文,补注缺漏。在校勘方法上,讲求对"校勘四法"、"文物校勘法"的灵活运用。这些别有独见的校勘理论与方法既推扬了求真务实之学风,又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5.
初步分析了中国古典文献校勘理论及校勘的基本方法,结合高校学报编校中经常出现的与之相关的错误,提出古典文献校勘理论及校勘的基本方法可以在学报编校中加以借鉴和运用。  相似文献   

6.
王念孙《读书杂志》以其在训诂学上的卓见而著称,其实该书在校勘学上的贡献也不容忽视。文章试分析《读书杂志》中王氏校勘古书的方式方法,分析王氏校勘古书的特点及其在校雠学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王念孙《读书杂志》以其在训诂学上的卓见而著称,其实该书在校勘学上的贡献也不容忽视。文章试分析《读书杂志》中王氏校勘古书的方式方法,分析王氏校勘古书的特点及其在校雠学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孙星衍是清代著名经学家、校勘学家,他对《孙子十家注》精审的校勘工作使得其校定本成为近百年来流传最广、影响最大、最敷实用的读本。孙星衍在校勘过程中,善于综合运用各种校勘方法,并能做到参互相证和启发。虽然其校勘结果尚存有一些问题,但终是瑕不掩瑜,他的校定本的价值和贡献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况周颐除了是词人和词学理论家外,还是一位卓有成就的文献学家,在词学、石刻、史学等多方面文献的收集、整理和研究上做出了特殊的贡献,对词学文献的校勘、笺注、考辨等也做出了显著成绩。况周颐的文献学兴趣一方面来自于其家族,另一方面也与他的交游及所处的时代有关,对其词的创作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新安郑氏作为历史时期徽州地区的名门望族,在医学、理学、文学等方面产生了诸多成果,在徽州有一定影响力。从《徽州文献综录》来看,其所收徽州郑氏文献的分布时间集中于明清时期,作者分布地点集中于歙县和祁门二县,文献类型主要集中于诗词文学、岐黄医学和戏曲剧本,呈现出一定的类型差异性和时空差异性。该分布特征不仅与历史时期郑氏宗族自身发展小环境密切相关,还受徽州社会经济发展等整体大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杜海军先生所著《桂林石刻总集辑校》在充分吸收前人整理的桂林石刻文献成果基础上,又多方搜求,务求网罗桂林石刻无遗漏,与前代相比更加全面;其次,在石刻录文方面,辨识石刻文字精确,改正了以往文献录文上的一些错误,并按石刻原文字体录文,文献可靠性高;再次,通过以往不同桂林石刻文献之间的校勘,将当前石刻、拓片无法辨识的部分校补完整,保证了桂林石刻文献内容的完整性;最后,该书在编排体例上,除了按传统标出石刻刊刻时间、出土地点、尺寸、书体等说明,还新增加了校勘、石刻作者简介和人名索引,方便了读者查阅。这些方面使得该书成为目前桂林石刻整理文献中最好的一个本子,更具文献利用价值,同时也是对金石学的一项开创性贡献,是对文献学的开拓。  相似文献   

12.
校对散议     
在中国源远流长的灿烂文明里,很早就涌现了为校正书籍,保存文化遗产而做出开创性贡献的学者,并且历代的第一流学者,有不少人或从事于政府、地方藏书的校勘整理工作,或在学习过程中对个人藏书进行精心校正,使之尽善尽美。至于大作付梓,更是慎之又慎,不仅自己反复校对,还请当时最善此道的专家专司校勘之责,努力把文字上的错误消灭在面世之前。中国历史上最早大量地从事图书校勘整理工作的先驱,首推刘向。这位对经学、历史、小说、目录等有精深造诣的著名学者,领衔负责对汉成帝皇家藏书进行了全面  相似文献   

13.
据文例进行校勘在《读书杂志》中被王念孙作为一个常规校勘手段,比较广泛地运用于古籍校勘。通过论列《读书杂志》之校勘实例,将从一个侧面展示王念孙对于校勘学方法论之贡献。  相似文献   

14.
王念孙疏证《广雅》,常用"讹作"这一用语进行校勘,校勘的内容包括对文献表述的校勘和文献用字的校勘。王念孙对不同的讹误现象采用的校勘方法和证据是不同的,不仅体现了他精深的校勘功底,也反映出他已经具备了较为科学的语言文字观念。文章试对"讹作"涉及的校勘内容进行分类,以考察王念孙的校勘方法及他的一些语言文字观念。  相似文献   

15.
王念孙在校勘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使后人难以望其项背,也偶有推断不妥或失误的地方.王氏校勘出现的一 部分偏误在一定程度上与他对语法的理解有关.因其不能够全面地或真正地从语法角度去分析,而作出了值得商榷的论断.王念孙在校勘时出现一些偏误还与他利用其他文献来校勘有关.  相似文献   

16.
邵阳魏源在中国近代史上是开风气的人物,但囿于今文学派的立场和研究方法,在古典学研究领域的贡献却是有限的.比较起来,其二十七岁时作的<老子本义>①,则是其中的皎皎者.②对于魏源<老子本义>的研究,目前的成果多集中于其思想大义和学术倾向的宏观分析上,③从文献研究的角度,对其校勘<老子>本文的是非成败进行探讨者,却较为少见.本文拟以近期出土的郭店楚简<老子>④为参照,具体探讨魏源<老子本义>对<老子>本文的校勘工作.这对于正确评估魏源<老子本义>的文献学水平,推动老学史研究的深入开展,都是饶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王念孙在校勘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使后人难以望其项背,但也偶有推断不妥或失误的地方。王氏校勘出现的一部分偏误在一定程度上与他对语法的理解有关,因其不能够全面地或真正地从语法角度去分析,而做出了值得商榷的论断,此外,有些偏误还与他利用其他文献来校勘有关。  相似文献   

18.
顾广圻是清乾嘉时期著名的校勘学家,其所著《思适斋书跋》反映其校勘理论和校勘成就。顾广圻提出以"不校校之"来校正文献错讹,刊正其脱误倒衍,保持古籍其本来面目。这一方法贯穿其校勘过程之中,并且顾氏重视版本源流比较、广泛搜集相关文献以及文字音韵辨析,因而在文献校勘方面取得突出成就,为考据学者所推重。  相似文献   

19.
本文考察了朝鲜刻本<樊川文集夹注>在文献的校勘考辨等诸多方面的价值,认为作为一早期的本子其在校勘上有较大的价值,能够校正通行版本中的讹误.基于此,本文通过比较,展现其部分价值.  相似文献   

20.
简论郑玄在校勘学上的成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玄作为遍注群经的经学大师,在校勘学上有突出贡献。他的校勘内容主要有校异文、校错简和校误字、脱字、衍文等,其所遵循的校勘原则是杂糅古今文经,以古文经为宗,兼采今文经。他广罗众本,博采兼纳,择善而从,精注精校,已经较全面地运用了对校法、他校法、本校法和理校法。虽然,郑玄在校勘上也有一些错误,但他在我国古代校勘学上所做出的贡献是不可泯灭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