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历时的角度,探讨"话说"由跨层结构凝固为词的词汇化过程带来的语义虚化,衍生出话语标记用法;并以关联理论为基础,分析解读了话语标记"话说"在言语交际中的主要语用功能,包括信息变化标记、话轮监管标记、提请注意标记和情感态度标记。  相似文献   

2.
中国从古至今有很多词汇嬗变现象,通过词义的扩大、缩小、色彩意义的变化等方面,讲述每个词汇背后所暗含的有趣故事。从一个词反观当下历史演变发展的过程,本文试图从历时的角度探讨"朋友"一词的古今含义,更深层次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以及词汇变化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成语感情色彩的历时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成语中有一部分成语在历史的传承过程中其附属的感情色彩义发生了变化 ,有的由褒义变成了贬义 ,有的由贬义变成了褒义 ,有的由中性义变成具有褒贬的意义。导致这些成语的感情色彩义发生变化的原因大致有 :语境的变化 ,人们观念的发展 ,社会交流的深入等。  相似文献   

4.
词的“感情”是指词的褒义、贬义和中性而言,“不稳定”是说同一个词不仅古、今含义不同,而且词的感情色彩在不同的语境中也会互相转化。因为古今词义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其感情色彩发生了一些变化,有的词在褒义和贬义之间相互转化,有的词由中性向两端转化,这些“不稳定”给我们学习语言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此,我们有必要弄懂和掌握其中的一些变化规律。总体来说,词的“感情”不稳定现象大概有以下三种情况:  相似文献   

5.
在汉语词汇中,有些词带有褒扬、喜爱、肯定、尊敬等感情色彩,如高尚、美丽、纯洁等,这类词称之为褒义词。含有贬斥、憎恶、轻蔑、否定等感情色彩的,称之为贬义词。如:毒辣、傲慢、阴谋等。还有些词本身不带有好坏美丑的感情色彩,称之为中性问。中性同可用在好的方面,也可用在环的方面。词语的褒贬感情色彩在特定的语境下可以相互转化,既能褒义贬用,又能贬义褒用。例如:‘俄用儿童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找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其中的‘被猾”在这里就是机灵、顽皮的意思,贬义同用成褒义词了n一、训练目标学习词的感情色彩…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符号学理论对汉语词语外延与内涵的演变进行讨论,并着重对"走狗"一词的意义及感情色彩的发展变化过程进行了分析,认为该词的感情色彩经历了由中性到贬义再到褒义的发展变化过程,其内涵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除"走狗"一词外,汉语中还有很多词语的意义都在不同的社会及时代背景下发生了变化,词义的扩展是词义发展演变的一种主要趋势。  相似文献   

7.
词义演变或称词义的发展变化,是指词的语义内容在历时或纵向序列中发生的变化,是词义结构体系的历时变化。纵观汉语词义的发展变化,我们发现,存在一种中性词义向两极义演变的现象,既由中性意义的词,演变为正极意义的词或负极意义的词。  相似文献   

8.
网络雷词“伪娘”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伪娘"源于日本,由于网络新媒介的产生,于2010年传入中国。"伪"字义项在古代有中性与贬义之分,后来作为纯贬义词应用于当代。"娘"字内涵由指称"少女",最后取代"孃"字,指称"母亲",由单纯的称谓词发展为贬义色彩词,这些都是由社会习俗的发展演变造成的。"伪娘"一词在中日两国的理解也不同。在中国,"伪娘"的意思在当前文化背景下主要表现为"没有阳刚之气的男子",而在日本,"伪娘"指"长相俊美,具有女性外在特征的男子",没有任何贬义的存在。这些差异是由两国思维方式、词素意义、词彩以及理解角度等方面的不同造成的。  相似文献   

9.
社会语义学认为,社会因素对语言单位意义的形成、变化以及语言单位的使用产生影响。俄罗斯社会的剧变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到语言中,语义互变现象十分活跃,其中最突出的是词的修辞色彩的变化。词语的感情评价色彩或由褒义转化为贬义,或由贬义转化为褒义.或褒贬义转为中性,或褒贬意义兼容。这种语义互变现象反映了社会意识形态的变化.人们价值观念、心理倾向的改变以及社会生活的多样化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10.
“鼓吹”是现代汉语里常用的动词,既能表达贬义的感情色彩,又能表达非贬义的感情色彩,在现代汉语发展的不同阶段,“鼓吹”的感情色彩也在不断变化。本文主要通过对语料的分析,研究“鼓吹”感情色彩的历时演变,并从认知角度分析其感情色彩演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吃货"一词本带有贬义,常用来骂人,但随着社会的日新月异,该词在感情色彩上逐渐趋于中性甚至褒义,用法也有所变化。而导致这些变化的原因主要是人们求新求异的心理以及思想观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贱"本是对不符合传统审美道德标准的行为的充满贬义评价的性质形容词,近些年来,这个词逐渐具有褒义色彩,这是通过词的反向引申实现的,与社会的变化有关,与词义自身的性质也有关。反向引申形成的同词反义并没有造成交际障碍,因为语言系统通过语境选择,与其他词或词素搭配等手段等,对此进行消解。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下",贱"的褒义义位正逐渐的从语境意义向词汇意义转变。  相似文献   

13.
英语的词汇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新词大量出现,旧词汇被淘汰,有些词被赋予更广泛的含义和新的内涵外延。词汇意义的发展受社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社会历史事件在词义的变化中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对美国9.11事件有关的描述,就是词汇发展和创新的很好的例证。  相似文献   

14.
魏晓艳 《学语文》2008,(1):47-47
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这一特点表现在词汇的发展上尤为明显。新事物、新现象的出现,往往都会反映到词汇中来。词汇总是处于动态的变化发展中,词义也会随之发生历时变化,“平台”一词的意义变化即是这种情况的反映。  相似文献   

15.
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这一特点表现和词汇的发展上尤为明显。新事物、新现象的出现。往往都会反映到词汇中来。词汇总是处于动态的变化发展中,词义也会随之发生历时变化。“平台”一词的意义变化即是这种情况的反映。  相似文献   

16.
沈雕 《考试周刊》2009,(11):42-43
词汇作为一个系统。可以从共时和历时两个角度对该系统进行观察。传统语言学的研究主要是从共时角度对单个词语的考释.本文将从历时的角度分析词汇语义变化的原因。词汇语义变化和万物变化一样是内外因共通作用的结果。本文认为词汇语义变化的内因是人的认知思维尤其是隐喻思维,外因是社会历史因素、外来词等。  相似文献   

17.
人体词汇及其惯用语在汉日语中大量存在。其中,有关“手”的惯用语在人体词汇惯用语中,数量上占较大比重。本文根据中日惯用语所具有的情态色彩,按褒义、贬义及中性进行分类对比,并对由此产生的两国人民的思维方式、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异同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8.
语言性别歧视是性别歧视的重要形式之一。英语中的语言性别歧视现象主要包括:称谓形式中的歧视;词汇的不对称性;语义所指方面隐含的贬义色彩;男性词的泛指现象;英语谚语中的性别歧视及其他方面。这种性别歧视现象有着深刻的形成原因,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妇女运动的发展和妇女地位的提高,人们正在采取各种方法来消除或改变这种现象。  相似文献   

19.
大千世界,色彩斑斓,多变的色彩不仅带给我们强烈的视觉享受,也丰富了我们的情感。但是根据科学家们研究发现,人类肉眼所能辨析的颜色种类非常多,但是能用语言描述出来的颜色却很有限。表达颜色的词汇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十分重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语言也在不断变化。法语中表示颜色的词汇也越来越丰富,有些词甚至派生出很多转义,使法语语言表达更加生动形象。  相似文献   

20.
在人类语言中,有关颜色的词汇表现出的非凡.魅力。汉,英语言中表示各种不同颜色和色彩的词汇都很丰富。由于两个民族的文化历史背景、审美心理的不同,在各民族语言中产生的各具特色的色彩词汇其象征意义也存在风格迥异的特点。这些特点甚至构成了人们对经过引伸、转义以后颜色的崇尚和禁忌。这种不同文化之间颜色象征意义的差异是在社会的发展、历史的沉淀中约定俗成的,是一种永久性的文化现象。我们在注意观察颜色词汇本身的基本意义的同时,更要留心它们含义深广的象征意义。本文试图以颜色词入手从中西文化对比的角度,去分析、探究两个民族历史文化对颜色词的象征意义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