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晋晓兵 《新闻传播》2006,(10):52-54
一、问题的提出在网络时代,加拿大传播学者麦克卢汉“地球村”的预言变成了现实,伯纳兹·李万维网的发明使这种趋势愈发明显。网络信息服务(这里指网络作品)作为未来信息服务业发展的方向,它利用互联网充分地实现了信息跨时空的传播,极大地促进了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与开发利用,使信息服务的速度时效与空间范围达到极致。然  相似文献   

2.
新媒体时代的逐步深入使得学者麦克卢汉口中的“地球村”理论成为现实,为与各国之间更友好地进行互动交流,得到更多海外受众真实准确的认知,对外建构与传播良好的文化形象已是必然之举。但语言文化作为一种民族性的文化载体具有一定的区隔与差异,由此我国在跨文化国际传播中面临着高低语境文化差异、语言思维差异、叙事风格差异等多方面的语言文化传播困境与挑战,亟需分析原因并研究应对之策,以更好地进行文化形象的建构与传播。  相似文献   

3.
信息的高速流通使国际社会仿佛在一夜之间就能知道发生在世界各地的事情,大众传播媒介成了现代社会中人们方便而快捷的信息交流工具。麦克卢汉的“地球村”似乎已变为现实。而在看似地球村表象的后面是:西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传播实力上的差距决定了传播权力和传播占域的不平衡,地球村实际上是强者向弱者的经济、文化、观念、生活方式等诸领域渗透的西方化覆盖全球的倾向。鉴于此,人们应以怎样的态度、行为对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从而实现多种文化和经济形态并存的丰富多彩的世界?  相似文献   

4.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电脑的大量普及让整个世界连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地球村,信息的覆盖面大大拓宽,使得信息交流跨越了国家的概念。但相对于西方字母文字而言,中国的块状象形会意文字在跨文化传播领域并没有由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太多地获益,相反,在某些方面,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电脑的普及,把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社区里变成了弱势。在西方文化在互联网大行其道的同时,中国文化却并不像它表面看起来的那么光鲜。基于此,围绕最近几年中国文化在传播中遇到的几个问题,分析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电脑的普及对中国文化传播产生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5.
王宇 《新闻传播》2007,(12):36-37
47年前,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首先提出了“地球村”(Global Village)的概念,他是在肯定电视的威力时提出这一概念的。也就是说在他看来电视就是“地球村”得以成为现实的技术力量或者说技术手段。如今地球变小了,麦氏预言的“地球村”也已经部分成型,不仅在经济上日益鲜明显露,而且在文化上也有强烈体现。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中西、中外文化正日益融合,今天的生活观念已经模糊了“我们”和“别人”的界限。  相似文献   

6.
网络媒体的传播优势和局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为有了互联网,世界越来越像麦克卢汉预言的“地球村”。网络媒体是互联网时代的一个突出产物。它实现了传统媒体的电子融合,涵盖了传统的文字、图片、影像和声音传播的特点和优势,统一了过去各自独立的传播形式,最大化地满足网民的视听需要。相对于报纸、广播和电视三大传统媒体,网络媒体一般也被称为“第四媒体”。网络媒体改变了既有的传媒格局。  相似文献   

7.
随着全球一体化趋势进一步加强,世界各国间联系更为紧密,麦克卢汉当初所预测的"地球村"已然成为现实。互联网的出现和快速发展使除政府外的其他组织和个人的对外传播活动成为可能。与此同时,新兴媒介的迅速崛起,使信息传播瞬息万里,使当代信息传播具有即时性等特点,让对外传播的情况更加复杂。在信息全球化时代,不与外界交流,不做好对外传播工作便难以立足于世界强国之列。本文主要分析我国在新形势下对外传播的现状及做好对外传播的必要性,探究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对外传播工作。  相似文献   

8.
赵芳 《今传媒》2014,(7):21-22
从全球范围来看,网络传播以其高参与性和互动性得到越来越多公众的青睐,公众的知情范围不断扩大,表达的空间不断拓宽,极大地推进了整个世界对于中国的知晓和沟通。中国的互联网由政府主导以免受西方国家的信息侵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国的国际传播与交流。尽管如此,无论是互联网的传播内容或是传播载体,都随着国家经济增长和科技进步而日益发展。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在新信息传播环境下,当抓住契机以提升我国在国际传播中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9.
谢杰  王画眉 《编辑之友》2016,(9):103-107
新媒体时代,媒介融合加剧,“互联网+影视”的模式改变了原有的传媒生态,包括韩剧在内的境外剧在华传播受到较大影响.一向重视中国市场的韩国针对市场变化,在传播策略上进行了一系列调整.以低价方式渗透至新媒体,加快与内地民营制作公司、互联网视频网站的深度合作,借助社交媒体开展强势营销.全新的传播策略使得韩剧在中国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这为中国电视剧走出国门提供了很好的学习范本.  相似文献   

10.
电视与消费文化──解读音乐电视(MTV)现象王峥(93级电视系研究生)(一)在文化学者看来,中国位于以欧美为主体的现代文化的边缘地带,但中国的现实却合乎逻辑地告诉我们,文化是全球共享的。尤其伴随着科技的进步,地球村的形成,中国几乎在几年间完成了文化的...  相似文献   

11.
麦奎尔预测的"地球村"在信息时代变成了现实——高科技使文化之间交流频率变高,跨文化传播涉及范围越来越广,所以饮食文化交流就成了绕不开的话题.本文将从中西方饮食对象的不同及其历史与现实原因、用餐的社交目的、对食疗的态度着手,阐释饮食文化视域下中西方思维冲撞,及其给跨文化交流设置的障碍,最后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2.
健康中国理念下的主动健康是一个复杂的知识体系,呈现出网络化的结构。该知识体系以互联网为基础搭建传播系统:以主体性为统领构建出承载了多元传播主体的行动者关系网络,并在现实空间和脱域空间两个场域内依靠人际的关系网络实现知识传播的路径。在传播体系的内部,健康议题成为网络群体传播的生成基础,情感因素充当原动力,最终形成多元主体叙事下的“主动健康共同体”。这一全新共同体以共治和共享作为价值导向,以协商和互动构建多元主体的有机联系。未来主动健康传播体系,将沿着多元主体合法性构建、理性选择强化和智能化水平提升三个路径,强化传播形态稳定性,提升主动健康知识体系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与传统媒体很大相同的一个特征就是其言论空间的空前扩大。众多网民使用互联网的自由性同样体现在通过网络传播言论信息的自由性。网络言论信息传播经历了从单纯转发传统媒体的言论信息到原创性地登载签约评论、特约评论和网友来稿,从借鉴传统媒体的言论传播到适应新的传播特点而日趋个性化的快速发展过程,由此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因此,需要确立网络言论信息传播的伦理准则,  相似文献   

14.
新闻网站在Web2.0喧闹中的作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津  刘心放 《网络传播》2005,(10):30-33
进入新的世纪以来,互联网世界出现了真正的信息传播平民化浪潮,信息技术行业的人士将其称为Web2.0,即基于博客(blog)、RSS、维基(wiki)技术的,由普通大众主导的信息传播活动,它区别于互联网出现初期,由专业媒体机构主导的网络信息传播(Web1.0)。  相似文献   

15.
在这个全球传播化时代,世界俨然成为了"地球村",人们的跨文化活动也出现了新的特点产生新的传播效果,而电视文化在互联网传播时代十分活跃,本文以电视文化为例分析对在新环境下其发展以及带来的跨文化交流和转变。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首先被人们深切感受到的是其全新的传播功能,这是互联网深入影响现代社会发展进程的根本因素。所以,研究互联网的传播功能,科学揭示网络媒体的传播规律,是实现正确引导舆论,搞好网络新闻宣传的先决条件。而网络媒体的传播规律可以通过传播过程中的基本要素体现出来。任何一种类型的传播过程,都包含五个基本要素,依次构成传播过程的各个阶段。即:传播者(谁)→信息(说什么)→媒介(通过什么渠道)→接收者(给谁)→传播效果(取得什么效果)。1.传播者:网络新闻的传播主体呈现多元化同传统媒体相比,网络是一个更为开放…  相似文献   

17.
赵娟娟 《青年记者》2016,(23):37-38
互联网的繁荣引导着传统媒体积极与新媒体进行融合,相互吸纳、借鉴和扬弃,人类传播进入以媒体融合为基本特征的全媒体传播的新时期.随着媒体融合的加深,各种新闻信息在多种媒体上实现了重复传播和多次传播,搭建起以用户为传播节点的交互传播网络,使麦克卢汉预言的“地球村”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18.
在数字化媒体盛行的时代,互联网、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得多元化的新媒体形态出现在社会空间中,为大众的日常交流、互动带来了诸多便利。对于网络信息传播活动而言,网络平台为大众提供了一个公开化、共享化的信息空间,大众的自由言论也需要通过正确的引导来塑造良性的网络生态空间。本文主要对新媒体时代网络信息传播的特征进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分析网络传播与舆论引导的现状与面临的挑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信息传播与引导的具体建议,旨在基于当下全民网络狂欢的背景下净化网络空间,引领行业发展。  相似文献   

19.
张渤 《今传媒》2012,(11):21-22
伴随着以美国为主体的互联网技术的全球性扩张以及数十年来西方文化产品的大规模对外输出,在"地球村"预言已成现实的环境下。受众接触到的媒介内容呈现出趋同化倾向,媒介文本的趋同化是否会导致受众解读的趋同化并进而导致受众的同质化?原先以民族国家为单元的传播边界是否会在无边界的互联网媒介的扩张下日渐消弭?本文将就这些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20.
李婷 《新闻记者》2005,(8):77-78
早在20世纪60年代,加拿大著名的传播学家马歇尔·麦克卢汉就在《地球村——战争与和平》(WarandPeaceintheGlobalVillage)一书中提出了“地球村”(globalvillage)的概念,以此预言大众传媒的世界图景。如今,随着无线电、电子通讯、卫星等传播技术的突飞猛进以及互联网的迅速崛起和普及,这一预言变成鲜活的现实。曾经的鸿雁传书、烽火传讯已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