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在关于北大改革的热闹的讨论中,许智宏,这位北大百年历史上第28位校长显得有些沉默。在讨论中备受责难的是张维迎,在媒体上露面阐释改革的是闵维方,身兼北大人事改革领导小组组长的许智宏却很少说话。  相似文献   

2.
改革行动初始于今年1月召开的北大校领导寒假工作会议。当时,与会决定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并确定了几个基本的原则:一要摒弃进入北大就得到终身制铁饭碗;二要避免学术上的近亲繁殖;三要控制编制。  相似文献   

3.
继喧闹一时的北大改革之后,中国的另一座知名学府南京大学也开始改革图变--宣布向海内外公开招聘300名教授。有论认为,此次人事改革的实质是将副教授的职称当作了吸纳人才的筹码。  相似文献   

4.
北大改革的意义,谁都不会否认,问题是,为什么在谁都认为应该改革的情况下,会有那么多的人对改革提出异议,在他们之间,是利益之争,还是理念之辩?  相似文献   

5.
"我们投票通过了改革方案,但改革的对象,其实不是我们"十月,一项酝酿了五年的人事制度改革在深圳大学正式实施。改革结果如下——校长章必功表示自己可以"不要正厅级",但这不能由他决定;教授们期待着"教授治校",但现在却"从教授变成了‘教授工'";号称打破所有人的"铁饭碗",  相似文献   

6.
自1993年国家将档案管理体制改革为"局馆合一"模式后,档案学术界对档案行政管理体制的研究从来没有停止过,不同的学者持不同的见解,主要是以"局馆合一"和"局馆分立"两种辩论观点为主。笔者在阐述我国档案管理体制的改革历程后,对这两种观点的研究进行了分析,并尝试指出我国档案管理体制的发展方向。一、档案管理体制及其改革历程管理体制,是指在某管理系统内部围绕权力的划分和运行而形成的机构体系与制度。管理体制的核心问题是权力的划分与职能的运行。  相似文献   

7.
沙日娜 《大观周刊》2012,(9):143-144
知识经济被誉为二十一世纪人类社会一场新的产业革命,继工业革命之后的"第三次浪潮",正在全球范围内发达信息网络上迅速传播。它以一种历史性的力量使有形的"资本"向无形的"知识"转变,并深刻地影响着世界经济社会的整体结构。在这种新的时代背景下,为探讨知识经济时代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本文从知识经济的特点出发,就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为我国高校在知识经济时代应进行的改革提出了探讨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赵梦颖 《兰台世界》2012,(13):17-18
蔡元培担任北大校长时期针对传统陋俗发动了一系列较具深度性的改革,有效肃清了北大校园早期积弊。这一由校园文化开创出的资源从"道德"自觉的深度,有力地促进了现代中国伦理觉悟的进程。蔡元培多被视为教育家为人所倚重,对其民初从事传统  相似文献   

9.
档案广角     
《湖北档案》2012,(4):1
●4月16日发布的《中央出台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指导意见》是首个统领我国事业单位改革进程的"顶层设计"。意见指出,到2020年,建立起功能明确、治理完善、运行高效、监管有力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对于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逐步取消行政级别。  相似文献   

10.
《湖北档案》2013,(1):10-11
(本刊讯)2013年元月,湖北省档案局推出"2012年档案工作集锦",湖北档案系统2012年十大亮点正式出炉。壹3月25日,湖北省档案局、湖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印发《湖北省档案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规划》提出了全省档案事业"十二五"发展基本思路和6大任务,并对全省档案馆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两项目标。一是完成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的中西部地区县级综合档案馆建设,  相似文献   

11.
《青年记者》2007,(15):4-4
据《南方人物周刊》,批评对张维迎来说并不陌生,2004年的“郎顾之争”以及随之而起的第三次改革大论争里,张维迎就是一个重要角色。他那篇《理性思考中国改革》,一句“官员是改革中受损最大的利益集团”,使他一夜间成为“人民公敌”。2003年,他主持下的“北大改革”,“不升即退”、“终身教席”等措施引发诸多争议。类似的故事,甚至可以追溯到1983年,  相似文献   

12.
杨莹 《大观周刊》2012,(39):69-69
当前高中教育的现状,一方面是上级教育部门全力推行的素质教育,一方面是素质教育在实施过程当中,课程改革面临着重重困难,以至于大部分高中对于素质教育往往只是做一些表面文章.实质却是在"扎扎实实"的实行应试教育。致使高中课程改革举步维艰,陷入"囚徒困境"。  相似文献   

13.
王阳 《新闻世界》2014,(11):182-183
改革是发展的源动力,而探求改革的源动力则更有必要。看清时代发展的背后推手,才能真正明白社会的需求,也才能为报纸这类传统媒体的自我突破寻找到正确的航向。"适者生存"在报纸改革之路中清晰地印证着,一代代报人在改革的过程中洞察着时代,寻求着自身的突破。  相似文献   

14.
作为公认的中国最高学府,北京大学自创办以来,特别是历经"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洗礼后,秉承蔡元培老校长"兼容并包"的办学思想,培育了一代又一代莘莘学子。北大师生或以渊博之识,或以一技之长,或以多愁善感,  相似文献   

15.
编后:探索新一轮广播事业改革的方向在"中国广播改革回顾与展望研讨会"期间,马德同志向我畅谈了他关于广播事业改革的设想。他的设想可以概括为"网络"和"融合"两个概念。所谓"网络"是指建设全国的广播传输覆盖网络(马德同志领导的山西人民广播电台已经率先在全...  相似文献   

16.
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传媒》上期已从"新政"与"事件"两个维度对2011年进行了盘点。本期我们约请几位传媒学界专家,以及数据资讯机构分别对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微博在此一年间的新发展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内容涵盖传播现象,媒体机制改革,报刊广告、发行,  相似文献   

17.
我讲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社会改革与大民生的定位;第二是新闻改革与社会责任。中国改革已经进入到了攻坚阶段,连续30年对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的优先关注要让位给社会改革和社会发展。最近,在中共第十七届中央委员  相似文献   

18.
"公共新闻",是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反潮流的新闻改革运动中出现的一种新闻学理论。美国"公共新闻之父"、纽约大学的Jay Rosen教授最先提出了"公共新闻"的理论。  相似文献   

19.
赵琳 《新闻窗》2010,(3):33-34
"公共新闻"又称"公民新闻"、"公众新闻",发端于20世纪90年代美国新闻界的一场新闻改革运动。这一运动是新闻界面对社会批评和信任危机而发起的改革运动,是继社会责任理论提出之后的又一自我反思,其主旨是改善媒体与公众以及社会之间的关系,帮助公民参与到公共政治生活中来。以话语讨论而非暴力的方式推进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20.
市、县图书馆改革难以深化症结何在张勤,赵汉藻(淮阴市图书馆)市县图书馆的改革与其他行业的改革同时于1979年启动。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充分发挥图书馆文化教育及情报职能更好地为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两个文明建设服务。为实现这一目的,改革从两个方面同时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