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傅斯年曾提出史學就是史料學的說法,他的見解常受人誤解(詳後),但其特別强調史料的重要,竊以為仍應引起今日治史者的關注.實際上,若"史料學"包括史料的搜集、整理、解讀和運用,還真可以說是大體上涵蓋了史學的主要内容.這正是傅斯年的意思,他曾把近代史學方法界定為"排比、比較、考訂、編纂史料之方法",在此意義上,"近代史學亦可說是史料編輯之學".  相似文献   

2.
<正>在程、朱"道学"已为正统的明代,先前曾与程、朱"道学"相抗衡的象山之学,在长期"泯然无闻"之后,被王守仁所继承和发扬。他敢冒"天下之讥",一洗陆九渊"无实之诬",改变"是朱非陆"之"论定",以使"于今且四百年"的陆学,恢复其"圣贤之学"的地位。由于王守仁的这种历史作用,故后人把他和陆九渊并称为陆王"心学"。黄宗羲说:  相似文献   

3.
从疑古到重建──傅斯年的史学革命及其与胡适、顾颉刚的关系杜正胜一史学革命的双璧二十世纪中国史学相对於清代以前的传统是一种崭新的新史学,不论观念、方法和写作方式都达到革命性之改变的地步,尤其古代史学,堪称史学革命中的革命。古代史学革命有两大流派,一是顾...  相似文献   

4.
來新夏 《中国文化》2012,(1):2-F0002
<正>入大学前,讲过一些书,但总理不清头绪。初入辅仁大学历史系后,仍茫茫然。那时允许跨系选课,同舍一位高年级学兄建议我选中文系的"目录学,说是曾得益不浅。我接受建议选了这门课。授课老师余嘉锡是文学院长兼中文系主任,著名目录学家。他指定以《书目答问补正》为教材,分两年讲四部。他上课时,手不持片纸,依《书目答问补正》编次,侃侃而谈,如数家珍。其学问之渊深,令人惊叹,而我却不知其所以然。后见余老师在他的著作中曾自称:"余之略知学问门径,实受《提要》之赐也",始稍有领悟。他的学问从读《四库提要》这部目录学著作入手,并把这部书作为自己终生的研究对象,留给后人《四库  相似文献   

5.
爱德华·帕尔默·汤普森是一位享有世界声誉的历史学家,与艾瑞克·霍布斯鲍姆同为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派的领军人物.他坚持运用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方法,研究英国18到19世纪的大众文化,开新社会史学研究之先河,被视为"文化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乃至"20世纪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他也满腔热情地参加理论争论和各种社会活动,跻身于当代英国最具魅力的社会活动家之列,又被称作"第一代英国新左派的理论旗手"和"行动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  相似文献   

6.
叶舒宪 《寻根》2008,(4):4-12
考察华夏文明之渊源根脉,20世纪前期最有影响力的学说是“夷夏东西”说。倡导此说的傅斯年先生认为,历史凭借地理而生,夏商周三代历史背后,存在着一东一西两种文化对立斗争和融合的线索。傅先生搜罗文献史料,描绘出以空桑(指曲阜一带)为中心的“东平原区”和以洛邑为中心的“西高地系”,阐发二者的互动对于中华早期历史展开的重要意义。傅先生的论说振聋发聩,给20世纪的古史研究带来新局面。  相似文献   

7.
陆世仪是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其理学继承和发挥了儒家的内圣外王之道,将"内圣"之学转化为"外王"之功,高扬"切于用世",认为"理学不知一贯,则害及于身心;经济不知一贯,则害及于家国天下".指出"封建、井田、学校三者,致治之大纲.后世若欲治平道理,总不出此".告诫"今人所当学者,正不止六艺,如天文、地理、河渠、兵法之类,皆切于用世,不可不讲",故士大夫应在政治、经济、教育上"经邦济世".陆世仪作为明遗,既不仕清,又不隐遁出世,而是"以道自任",关心天下利弊、民生,把"理学"与"经济"统一起来,由理论引入实践,体现出清初学术重经世致用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正>在推理小说界,岛田庄司无疑在20世纪80年代的"本格派"推理小说家中占有重要一席,被誉为"推理小说之神"。他继承了自江户川乱步以来推理小说的"逻辑性"和"思索性",加以其小说绝妙的构思和深刻的人性讨论,开启了日本侦探小说的新时代。《异邦骑士》可以说是岛田庄司的处女作,但从其动笔开始创作,到小说1988年正式出版,经过了九年,到文库本发行,整整经过  相似文献   

9.
爱德华·帕尔默·汤普森是一位享有世界声誉的历史学家,与艾瑞克·霍布斯鲍姆同为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派的领军人物。他坚持运用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方法,研究英国18到19世纪的大众文化,开新社会史学研究之先河,被视为“文化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乃至“20世纪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  相似文献   

10.
章学诚与清代史学新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学诚是中国古代史学史上杰出的史学理论家之一.他用毕生心血结撰成博大精深的<文史通义>,以"六经皆史"为纲,以"史学经世"为宗旨,对清朝乾嘉时期盛行的考据学风进行了尖锐、全面的批判;在批判中建构了以"史学经世"为指归的新史学体系;<文史通义>及其编修的方志是他史学理论的生动实践;深悉社会现实、承继浙东史学、明辨器道关系是他史学勇气和史学理论产生的三大根源.  相似文献   

11.
<正>"启蒙"一词源自18世纪西欧的"启蒙运动",这是继文艺复兴之后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是新兴资产阶级的思想家对封建意识形态发起的全面批判。侯外庐先生在抗战期间完成的《中国近世思想学说史》首次提出了"早期启蒙说"。他立足当时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面对思想界出现的混乱与争论,以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为指导,运用社会史与思想史  相似文献   

12.
<正> 唐鉴(1778~1861),字镜海,湖南善化人。乾隆五十八年进士。其人为学宗洛闽之学,主敬以立其体,忠恕以致其用,非有裨于身、心、意、知之理者,不予考虑;非有关于天下国家之事者,不用其功。他笃信程朱,力崇正学,于阳明不为调停之论,一时学者翕然宗之。当时倭仁、吴廷栋、窦兰泉、何桂珍、曾国藩等学者"皆从公考德问业",讲求性理体用之学,唐鉴可谓引导道咸同时期理学复兴的  相似文献   

13.
<论语注>是郑玄晚年之作,他以<张侯论>为底本,校之以<古论>而为之注.自晋至唐,盛于一时.五代以后,该书逐渐亡佚.南宋以后,则连残本也见不到了.为了恢复郑玄<论语注>的原貌,自南宋王应麟始,惠栋、马国翰等人先后据前人所引之断章残句加以辑佚.20世纪以来,敦煌、吐鲁番地区先后出土了多件唐写本<论语郑氏注>残卷,为研究郑玄<论语注>提供了颇具史料价值的物证.<论语注>的注释特色是"以古学为宗",注重对<论语>字词的释义注音;同时也"兼采今学以附益其义",注重对经文的微言大义的阐发,成为会通今古学以释<论语>的代表作,在<论语>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常青 《世界文化》2010,(10):33-33
<正>麦卡锡被誉为"美国当代四大一流小说家之一",他拥有的才情让很多人为之羡慕、嫉妒。他的小说使他获得了世界声誉。其中《老无所依》被改编成同名电影,一举囊括了第80届奥斯卡最佳导演、最佳影片、最佳改编剧本以及最佳男配角四项大奖。另一部小说《路》,曾连续获得第91届普利策最佳小说奖,最佳"鹅毛笔  相似文献   

15.
<正>藏族文明史诗——壁画在藏区,没有壁画的寺院、经堂恐怕难以找到,壁画不仅寺庙里有,在一些古建筑及贵族官邸、庄园也随处可见。而今,一些豪华宾馆、饭店也可见到充满现代气息的壁画,壁画已成为一种时尚的装饰和艺术。布达拉宫、拉萨三大寺等著名寺院,可以说是壁画艺术博物馆。藏族人民所创造出来的具有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壮丽画卷,数量之多、质量之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哲学家以"自得"为体认真理的正途,也以"自得"作为启示门人的基本方法,宋明理学家尤甚。明末大儒刘宗周主张"学以自得",以"自得"为为学之"精要",并以"无所得,故名自得"阐论"自得"之义。他将宋明儒"自得"治学方法贯彻于自己的为学历程,实现对先儒哲学思想的创新诠释。  相似文献   

17.
道若大路然, 凡进退往来须防失足; 我本多情者, 愿父老兄弟相见以心. 这是上世纪二十年代杨铿在贵州绥阳县时,在县衙门上撰书的对联.文如其人.杨铿在短短不到两年的任内,体恤民情,勤政廉洁,以德治县,贵州土匪多如牛毛是出了名的,但他不是妄捕滥杀,而以安抚施教感化为主,很快把一块多事之邦治理得秩序井然,社会治安稳定.在他匆匆离任后,黎民百姓为他盖了个"德政亭",以感其恩泽.据目击者言:"文革"前他路经此地,此亭俨然矗立.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的学学术研究,若从其基础上看,可以说就是学资料的研究。因为自古以来,我们的学研究就是建立在资料研究的基础上的。这种学术传统,最初来自我国古代的训诂、校勘和资料搜集中的考据方法,它早在汉初人缀辑编《尔雅》的时候就已经形成了,后来这种方法又逐渐进入了学研究领域。这种重在资料考据的学术研究方法在清代乾隆、嘉庆时进入了鼎盛时期,乾嘉学对古籍和史料的整理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使考据方法获得了在学术研究中的基础和正宗地位。所以清代姚鼐说:“天下学问之事,有义理、章、考证三之分,异趋而同为不可废。”显然,这里所说的义理、章和考证都关涉着学术研究中的资料与方法问题,它们之间的关系是:考证是搜集资料、辨别资料的一种方法;义理是在搜集、考辨资料的基础上,对可信的资料进行整合和条理发明;而章则意味着形成学术成果的论、作的采。从这个意义上看,在我们的学术传统中,资料研究是一切学术研究赖以展开的基础,而考据则是所有学术方法中最为根本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9.
《通鉴·唐纪》的编撰并非衍两《唐书》本纪之文、合其志传为一,而是将唐代列朝《实录》作为其参考、引用的核心史料。司马光采取了独特的方式处理《实录》史料,既以《实录》标目、直接引用《实录》、辨析《实录》中的曲笔与错误,又对《实录》中的部分曲笔采取了保留态度。通过对相关史料的处理,《唐纪》比《实录》更胜一筹:纠正了《实录》中的曲笔、谬误的记载,其内容更加真实可信;删去了《实录》中冗长、重复的部分,《唐纪》能够先后有伦、精粗不杂;司马光依据其落脚历史与现实的一家之言改造《实录》所记,确保了《唐纪》所载内容能够符合史学资鉴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叶嘉莹 《中国文化》2010,(2):150-164
<正>一序论"词衰于明",这几乎是研究词与词史之人的一个普遍共识。即如刘毓盤之《词史》,就曾写有专章,题曰"论明人词之不振"①。吴梅之《词学通论》亦以为"词至明代可谓中衰之期"②,至于王易之《词曲史》,则直指明词为"入病"③。但是就在这种认明词为衰落的普遍观念中,我们却应注意到在词之发展史中与此恰好相反的另一现象,那就是如果换一个性别角度来看,我们就会发现原来明代却正是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