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熊鹰 《声屏世界》2006,(10):41-41
一部二十多年前由日本NHK电视台拍摄的电视剧《阿信》,年内在湖南卫视的晚间十点档播出,据央视索福瑞权威调查统计,收视份额勇夺全国之冠,累计收看观众超过1亿,激起了一股空前的收视风暴。网上留言、热线电话里充满的都是观众被深深打动的肺腑之言。单眼皮的阿信身上究竟有什么魔力?引得上亿观众再次为之翘首企盼,为之痴迷?NHK从东京将《阿信》(几箱沉沉的磁带)慎重地送到了长沙。开箱之后,这套二十多年前的《阿信》好似昨天拍摄回来似的,阿信在里面灿然地笑着,温柔无比。它画质新鲜,照片有着鲜亮明快的色彩,毫无发黄的痕迹,似乎在默默地…  相似文献   

2.
《出版经济》2006,(3):42
<阿信>是日本著名女作家桥田寿贺子于20世纪80年代创作的一部长达4卷的小说,完整展现了阿信从7岁到80多岁坎坷而又辉煌的传奇经历. 女主人公阿信从最底层做起,历尽千辛万苦,终于获得了成功,成为一位成功的企业家.她以坚韧面对挫折,用汗水换取成果.从阿信的身上,人们看到了善良、真诚、永不放弃的人性之光.  相似文献   

3.
这段日子,《大长今》无比流行,我是一听到那韩语主题歌,就觉得隐忍的不爽——我承认我有一定的文字癖,对完全无法知晓内容的表达有偏见。陪着家人也看了几集,我却悠悠想起《阿信》,还有谁记得阿信呢?身世飘零的小阿信,6岁就出去打工,十几岁有过短暂的感情,但很快烟熄火灭,后半生就是在与命运博斗。她与大长今,都是同样多舛,依靠勤劳、勇敢以及智慧,与那有时眷顾她有时虐待她的上苍搏斗。《大长今》是一部女性的成长史。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是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一切以地点、时间、条件为转移”,(马克思)新闻也是如此。如果报道时间、地点、角度的不同,效果也大不一样。举几例看看: 日本电视剧《阿信》要在上海播放。报纸如果发一条新闻,在上海找几个翻译、播映人员来谈谈电视剧《阿信》的译制过程及有关内容也未尝不可。可是文汇报刊登的是  相似文献   

5.
“阿信”是一个在日本广为人知的人物,她以一个弱女子之身,靠着百折不饶的惊人毅力,打造了一个影响深远的“商业帝国”.在民国时期的上海,也有一位与“阿信”经历相似的女性,她就是董竹君. 1900年正月初五,小名阿媛的董竹君出生于上海洋泾浜棚户区,父亲董同庆是黄包车夫,母亲李氏是给富人洗衣擦地的佣人.因为穷,董竹君的一对弟妹因营养不良、无钱治病而夭折了,4个月大的弟弟,因为奶水不足,活活饿死在董竹君的怀里.父母很爱她,有时即使翌日没菜钱了,也要买碗馄饨给女儿解馋.  相似文献   

6.
第六种跟踪追寻式采访方法这种采访方法也可顾名思义:它要求记者(通讯员)紧紧跟随对方(包括事件的发展或人物的活动)进行采访的一种方法。跟踪追寻式采访,大体上有这样两种情况: 一种情况是;一次采访的跟踪追寻。比如,今年七月的一天,饰演青年“阿信”的日本著名(?)中裕子到北京,准备和中国演员合拍一部影片。有个记者听到这个消息后马上赶到首都机场,可是其他报社的记者们早已抢先一步。当“阿信”一出机舱就被他们围住,又紧追着她坐的汽车直跟到饭店,  相似文献   

7.
广大观众熟悉和喜爱李媛媛,是从她在电视剧《上海的早晨》里饰演林宛芝开始的。李媛媛演的林宛芝真是漂亮温柔,充满女性的魅力。如今,李媛媛在普天同庆,香港回归的时候,又在29集电视连续剧《香港的故事》里,塑造了一位中国的“阿信”式人物阿带,不仅以其漂  相似文献   

8.
王笑妍 《新闻传播》2009,(6):117-117
近年来.男性的形象悄然侵入女性消费品领域,许多纯女性的产品也启用了男性明星作为代言人.在女性用品广告中男性的形象开始代替恒久不变的女性形象.例如法国化妆品品牌娇兰,几年间,在台湾地区采用了好几位男性明星作为代言人,从五月天的主唱阿信(KissKiss星沙香颂唇蜜)到偶像组合飞轮海成员吴尊.  相似文献   

9.
张世浩  肖珉 《声屏世界》2006,(10):39-40
电影《霍元甲》公映首日的票房高达800万;电视剧《阿信》在二十年后的重播中收视份额勇夺全国之冠,都说明了一个道理:影视剧,也是要有点精神的。正是这两个人物身上焕发出的感人心魄的精神气,让观众翘首企盼,为其痴迷;让观众领略到了什么是经典。  相似文献   

10.
九把刀新作《后青春期的诗》中文简体字版于4月全国上市。此书为最红台湾网络作家九把刀与摇滚天团五月天跨界合作作品,不但以《后青春期的诗》共同命名,更将青春热血而浪漫的精髓完美统一。《后青春期的诗》小说由五月天主唱阿信和玛莎作序推荐,繁体字版在港台地区面世后,受到歌迷读者的热烈追捧,长时间占据畅销排行榜榜首。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以林白水在北洋政府时期的办报实践为例,分析林白水在这一时期所面临的困窘和疏离。五四运动之后,新思潮成为学界、报刊界讨论的焦点,林白水那辈文人士大夫阶层可能尚未完成中西知识的融合,就要在新文化运动时期重新遭遇知识的震荡。林白水对新思潮的讨论介入甚少,他和林纾、《公言报》的关系导致他在当时的处境颇为尴尬,始终站在新思潮之外。即便是他较有把握的办报事业,在民国时期也陷入困境,办报资金不足的困扰始终影响到报纸的发展,也使得林白水的言论和行动并不相合,充满矛盾。林白水在民国时期的处境实则是一部分在清末"叱咤风云"、而到民国"踯躅不前"的文人士大夫的缩影。  相似文献   

12.
飞速崛起的电视剧艺术,已经深深地介入了现代观众的生活领域,成为人们文化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目前,海外进入我国大陆的象《阿信》、《父女之间》、《诽谤》、《卞卡》、《义不容情》、《庭院深深》等室内电视剧,播出效果好,收视效高。因此,在我国,以拍摄周期短,成本底,集数量大而见长的室内剧便受到了广大电视剧制片人的关注。拍摄室内电视剧是以生产更多的电视剧,充实我国电视屏幕为目的,同时缓  相似文献   

13.
王志红 《兰台世界》2017,(1):115-118
碑刻是对历史事件的记载。涉林碑刻记载了我国林史上的各种涉林行为,从犯罪学的视野对搜集到的涉林碑刻史料在分析破坏森林资源行为状况及特点的基础上,解读了破坏森林资源行为产生的原因,并对碑刻史料中提到的保护森林资源的对策进行了归纳总结。对于破坏森林资源行为的碑刻史料进行考量和分析有助于约束和规范人们的涉林行为。  相似文献   

14.
一位青年朋友曾和我谈过这样的苦恼:他很爱看电影,看完电影后觉得有好多话要说,可是一提笔又不知怎么写是好,心里空荡荡的。另一位初学写作的青年人对国产片上座率日趋下降有些看法,他写了一篇题为《国产片为什么吸引不了我们》,让我帮助看一看。他在文章中提到,日本电视连续剧《血疑》、《阿信》、《命运》不仅青年人喜欢,连中年人和老年人也很喜欢,而我们的许多国产片却吸引不了我们,有的影片一场只有六、七个观众,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古代,涉林禁令碑对于规制人们的涉林行为、保护森林环境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通过对搜集到的从北魏时期(386—557)到清宣统元年(1909)的56通涉林禁令碑的汇总和分析,对涉林禁令碑的特点作了定量分析,总结了毁林给当时人们的生存和发展带来的危害,并对涉林禁令碑内容中涉及的护林思想和内涵作了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16.
日本广播协会简称NHK ,是亚洲地区成立最早、影响最大的广播机构。NHK以其对国内外新闻“迅速”、“准确”地报道在国际传媒界占有重要位置。据1997年9月NHK放送文化研究所的调查 ,作为日本公众信赖的对象 ,NHK的影响力甚至超过了日本国会、政府和法院。NHK在弘扬日本传统文化、建设现代文明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电视剧《阿信》在世界五大洲播出引起轰动 ,每年的“红白歌会”在文艺界的导向作用便是例证。NHK在日本社会生活中所发挥的主导作用首先应归功于日本政府对NHK的重视 ,也与NHK自身的经营体制密切相…  相似文献   

17.
概述了我国图林博客的发展历史,利用内容分析法和链接分析法对厦门大学图林聚合中收录的154个网络站点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图林博客按照其主要内容大致可分为专业博客、专业/生活博客、生活博客三种类型,并分析了其各自特点.在此基础上对图林博客的个性化属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博客建立的原因,指出图林博客个性化属性日益突出与图林博客作者越来越趋于年轻化有关.作者希望通过图林个性化属性研究,能促使大家更加关注年轻馆员的成长问题.  相似文献   

18.
1986年8月6日,是一代报人林白水殉难六十周年纪念日。六十年前的这一天,他因在报纸上发表《官僚之运气》一文,揭露军阀张宗昌,痛斥贪官潘复,而残死在张宗昌的屠刀之下。 1985年7月30日,民政部颁发烈士证书,追认林白水为革命烈士。同年,林白水的女儿、美国国防部语言学院教授、作家、美籍华人林慰君女士,在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又得到闽侯青口乡青圃村帮助,筹建林白水纪念堂。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林白水纪念堂在烈士牺牲六十周年之际落成。林白水纪念堂座落在他的家乡青圃村。这里山青水秀,风景宜人。占地十余亩的纪念堂庭院正面,有一座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门楼。  相似文献   

19.
江坪  丁锡满 《新闻实践》2011,(10):31-33
今年8月6日,是林白水就义85周年。我们敬仰林白水,一是因为林白水是民主革命斗士,中国报界先驱。他大胆揭露反动军阀,呼唤民众革命意识,不惜以身殉报。这样一身正气、大义凛然、血荐轩辕的前辈报人,是我们新闻工作者的骄傲,值得我们敬仰。二是同我们浙江关系密切。林白水走上新闻从业之路是从创办《杭州白话报》开始的,他同我们浙江的邵飘萍齐名,同样被军阀杀害,可以说是“萍水相逢”。林白水又在杭州创办新学,惠及浙江。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新闻周刊》2009,(14):14-14
4月17日,著名小说家林斤澜的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举行。由于心脏和肺功能衰竭,林斤澜先生4月11日逝世,时年86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