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高信 《今传媒》2003,(2):81-82
1946年的西安,文艺期刊市场一片萧条。此前三年,女作家谢冰莹主编的《黄河》停刊;本年,彭古丁主编的《高原》关门;两种文艺丛书《大地诗丛》、《骆驼文丛》也相继与读者作别。一时之间,文艺期刊由萧条而绝响。到年底,一本名为《雍华》的图文杂志悄然面世,真有点薪尽火传的意味,自然引起读者的注目。  相似文献   

2.
高信 《出版史料》2003,(4):46-47
1946年的西安,文艺期刊市场一片萧条。此前三年,女作家谢冰莹主编的《黄河》停刊;本年,彭古丁主编的《高原》关门;两种文艺丛书《大地诗丛》、《骆驼文丛》也相继与读者作别。一时之间,文艺期刊由萧条而绝响。到年底,一本名为《雍华》的图文杂志悄然面世,真有点薪尽火传的意味,自然引起读者的注目。  相似文献   

3.
高信 《今传媒》2003,(6):92-93
1944年5月,湘籍女作家谢冰莹主编的文艺月刊暂时停刊,西安文坛出现短暂的冷寂。六个月后,又有湘籍文学青年、时任《西北文化日报》文艺副刊编辑的小青年彭古丁多方争取支持,迅即推出开本、刊期皆与《黄河》相同的《高原》。当年按月出版两期,次年仅出一期,第三年,抗日战争胜利,自一月到三月,连出三期,是谓“新第一卷”,大有重新振作之慨。可惜,好事多磨,主编彭古丁因事南下上海,刊物也就随之烟消云散。 《高原》的存在虽然有三年之久,但出刊仅有六期,这也许是40年代西安文艺刊物中期数最少的一  相似文献   

4.
《高原》杂志是上世纪40年代在西安出版的一种文艺月刊。这一刊物诞生在抗日战争的年代,前后跨越三年时间,在西北文坛产生过一定影响。它像一颗流星一样,稍纵即逝,所以一般人对它并不大了解。解放前,有些刊物刚刚诞生不久就停刊,是普遍现象。  相似文献   

5.
三十年代郑振铎在文学报刊编辑方面最大的贡献,是他倡议创办并参与主编了《文学》月刊。关于创办该刊的动因,茅盾与黄源的回忆文章中都已谈到。总起来说有两点。一是“左联”成立后,曾出版过《萌芽》、《文学导报》、《北斗》、《文学月报》等刊,但都未久即被国民党当局禁止。“在一九三三年‘左联’的文艺刊物,要公开地、长期地出版,已是不大可能了。但文艺杂志是文艺战线的重要阵地,‘左联’自己办的文艺杂志已无法出版,出路何在呢?采取什么政策,什么方式才能不仅继续战斗,而且扩大战线的范围与影响?”这不能不引起每个革命的文学家的思考。二是一九三二年初商务印书馆编译所被炸毁后,《小说月报》停刊,不久商务当局恢复了  相似文献   

6.
《湘江文艺》是湖南省文联主办的综合性文艺刊物,以发表小说、散文、诗歌、评论为主。它的前身是五十年代的《新苗》,稍后是《湖南文学》,文化革命中停刊,一九七三年复刊后改名《湘江文艺》双月刊,一九七八年改为月刊。由于湖南省委的关怀和重视,刊物在省文联党组织的直接领导和全体编辑人员的努力下,一九七九年刊物质量有了显著提高,工作有了很大改进,获得了省內外读者的好评。  相似文献   

7.
《出版史料》2010,(4):110-110
《人民周刊》 《人民周刊》,1926年2月4日在广州创刊,张太雷主编,它是中共广东区委的机关刊物。1927年4月10日停刊,共出版五十期。影印本缺32、46两期,合订一册出版。  相似文献   

8.
韦泱 《出版史料》2009,(2):108-116
近年来,海派文学已形成一个研究热点。不少专著专论在谈到海派文学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认为上世纪40年代上海文学期刊,为海派文学走向成熟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显著作用,功不可没。比如联华广告公司出版的《小说月报》,周瘦鹃主编的《紫罗兰》,范泉主编的《文艺春秋》等,却忽视了另一份期刊——《春秋》。我将全套《春秋》旧刊逐期翻阅一过,又与仍健在的两位《春秋》主编文宗山、沈寂前辈就刊物的旧事多次闲聊,加深了我对这本海派文学期刊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1989年3月18日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向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起诉少年儿童出版社侵害了该社江苏《少年文艺》的合法商标权;要求少儿社停止使用《少年文艺》刊名。两个《少年文艺》突然因刊名重复,打起了官司,顿时引起了新闻出版界的关注。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少年文艺》月刊是在已故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的直接关怀下,于1953年7月创刊的。宋庆龄为该刊题写了刊名、撰写了发刊词。《少年文艺》是新中国建立后第一本以高小、初中程度少年读者为对象的文艺刊物。“文革”期间被迫停刊。1977年7月正式复刊,被认为是新中国儿童文学代表性刊物之一,在海内外有着广泛的影响。《少年文艺》拥有20万少年读者。少儿社负责人说,从严格意义上讲侵权是(江苏)《少年文艺》而不是上海《少年文艺》。因为江苏少儿社在1979年1月创办(江苏)《少年文艺》,少年儿童出版社曾于1979年2月、3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一场伟大的、全民族的反法西斯强暴侵略的正义战争。在这场战争中,国统区妇女的文化出版事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先后出版的妇女刊物、论著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杂志和报纸副刊 全面抗战爆发前,国统区只有两种妇女刊物出版:最早的是1931年于重庆创刊的《妇女共鸣》月刊,武汉时期一度改为半月刊,主编陈逸云。还有1935年7月于上海创刊的《妇女生活》月刊,是国统区妇女刊物中坚持时间最长,旗帜最鲜明的进步刊物,1937年迁武汉,1938年迁重庆,1941年出版百期后停刊。主编沈兹九、曹孟君等。  相似文献   

11.
抗日战争时期,在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亲切关怀下,陕甘宁边区的新闻、文化和理论工作者,曾创办了许多报纸和刊物,摘要介绍如下: 《解放周刊》,是一九三七年春创刊于延安的中共中央机关报,铅印,周刊。一九四一年《解放日报》出版后,即行停刊。《新中华报》,是一九三九年二月中共中央在延安创办的报纸,铅印,三日刊。毛泽东同志曾写了《必须强调团结与进步》的文章,纪念该报创刊一周年。《共产党人》,是一九三九年十月中共中央在延安创办的党内刊物,铅印,月刊。毛泽东同志曾为这个刊物写了《发刊词》。《中国文化》,是一九四○年一月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在延安创办的理论性刊物,铅印,不定期出版。毛泽东同志的名著《新民主主义论》,最早是作为该刊的发刊词发表的。《中国工人》,一九四○年二月创刊于延安,由中共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主编,铅印,月刊。毛泽东同志为该刊写了《发刊词》。《群众报》,是一九四○年三月由延安大众读物出版社创办的、面向边区工农群众的报纸,铅印,周刊。《大众文艺》,是一九四○年四月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创办的文艺月刊,铅印;主要刊载著名作家和边区文艺工作者的作品,为边区文化协会的机关刊物。《连队生活》,一九四○年八月由八路军后方留守处政治部创办于延安。是面向部队的刊物,铅印,旬刊。《大众习作》,一九四○年十月由边区文化协会延安分会创办,铅印,不定期出版。主要  相似文献   

12.
1931年12月11日,《红星报》在江西瑞金叶坪乡洋溪村出版,该报是中国工农红军军事委员会机关报,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的第一张中央级报纸。《红星报》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从创刊到1933年5月,《红星报》由张如心任主编,共出版35期;从1933年8月起,邓小平出任该报主编;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由陆定一继任主编。1935年8月3日《红星报》停刊,累计出版150期。  相似文献   

13.
孙萍  赵云泽 《新闻前哨》2011,(12):99-99,101
1931年12月11日,《红星报》在江西瑞金叶坪乡洋溪村出版,该报是中国工农红军军事委员会机关报,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的第一张中央级报纸。《红星报》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从创刊到1933年5月,《红星报》由张如心任主编,共出版35期;从1933年8月起,邓小平出任该报主编;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由陆定一继任主编。1935年8月3日《红星报》停刊,累计出版150期。  相似文献   

14.
王小环 《编辑之友》2011,(9):105-108
《文艺复兴》是20世纪40十年代后期上海最重要的大型文艺期刊,创办于1946年1月,终止于1949年8月的《中国文学研究号》,由郑振铎和李健吾主编,共出版4卷23期。《文艺复兴》的巨大影响力,首先来自于它连载的钱钟书的《围城》、巴  相似文献   

15.
力求"闻达于诸侯"--《出版科学》的办刊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版科学》是湖北省编辑学会主办的一份编辑出版学研究刊物.它创刊于1986年,但只试办了一期,后因故停刊.1993年湖北省编辑学会筹建成立,决定把《出版科学》复刊,作为学会的会刊.  相似文献   

16.
《今传媒》1995,(Z1)
陕西早期的医学期刊文/姚远陕西最早的医学期刊为陕西省立医院于1933年1月创办的《西京医药》月刊,出版10期之后于1934年9月改为《西京新医药》季刊,出版两期后于1934年12月停刊.政府医疗卫生机构也创办了一些医学期刊,陕西省防疫处于1935年1...  相似文献   

17.
王绍曾先生主编的《清史稿文艺志拾遗》(以下简称《拾遗》)终于由中华书局出版了.这是中国目录学史上的一件盛事,使我欢欣鼓舞. 我得识王先生是在20世纪80年代.因为要做一篇硕士论文,驰函顾廷龙先生请教问题.顾老很快回信转荐于王先生.……  相似文献   

18.
郑振铎是五四时代造就的中国现代文化史上放射出灿烂光辉的巨星。他在文学创作(包括儿童文学创作)、文学社团活动,报刊编辑(包括儿童刊物)、美术、考古、翻译、整理民族文化遗产方面,都有突出的开创性的贡献。著名作家端木蕻良在其《追思》中说:“中国要是有所谓‘百科全书’派的话,那么,西谛(郑振铎)就是最卓越的一个。”本文拟就郑振铎在儿童刊物方面的开拓性贡献做一简略的论述。这一贡献主要体现在他所主持编辑的《儿童世界》的编辑特色上。 《儿童世界》,1922年1月创刊,32开本,周刊。每季1卷13期。商务印书馆出版。“一二八”沪战期间,曾休刊数月。复刊后改为半月刊。1937年,“八一三”沪战休刊。同年十月,在香港复刊,香港沦陷后停刊。第一任主编郑振铎。1923年5卷2期开始由徐庆昶等主编。该刊曾风行海内,并远销新加坡和日本。 笔者通过对《儿童世界》之前的儿童刊物及《儿童世界》本身的考察,得出如下断言:正如说叶圣陶是中国现代创作童话的开山鼻祖一样,郑振铎是中国现代儿童刊物的始创者。也正如说《稻草人》是中国童话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一样,《儿童世界》是中国儿童报刊史上的一座高峰。郑振铎先生将其热爱儿童的心性,以及他所持的贴近儿童、努力适应儿童心理年龄特征,使刊物富有时代气息  相似文献   

19.
《中国青年》杂志于1923年10月在上海创刊,是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机关刊物。该刊在中国革命和中国青年运动史上曾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中国青年》命运坎坷,它三度被迫停刊,又三度复刊。黄浦江畔《中国青年》呱呱坠地20世纪初,在新文化运动思想的引导下,  相似文献   

20.
何微同志主持陕西日报工作时,成立了陕西省新闻研究所,出版了《新闻研究》季刊。这个刊物在研究我国新闻理论方面很有见地,在倡导新闻改革方面也有贡献,在我国新闻界很有影响,但因机构改变停刊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